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境心不動

  26、觀境心不動

  曹洞宗普滿禅師弟子問:“對境尺動時如何?”師曰:“汝無大人力。”曰:“如何是大人力?”師曰:“對境心不動。”曰:“適來爲什麼道無大人力?”師曰:“在舍只言爲客易——臨川方覺取魚難。”

  弟子所問之“不動心”是普賢境界。佛陀直傳弟子中迦葉、文殊、普賢叁人承傳大乘法,其中普賢修爲以“不動步而至”屬于以“理”爲歸的法門。《大日經疏記》:普賢乃“善于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衆生,故曰普賢。”這是說普賢之修爲要胸襟寬廣。因此,禅師暗示他程度尚淺。弟子再請解說“大人力”顯然有些離題,因爲宗教哲學的理念不是客觀認知可以用定義诠釋。老師不免采用“答從問答”技巧反射過去由他反省。偏偏弟子又在“大人力”上重複做文章,老師只有無奈地告訴他一些做學問的道理。這段話頭中師生對答前二句出現了主客易位。所以,在推理時反應不夠敏捷,就會繞不彎。“對境心不動”是種反聞自性功夫,弟子雖然也會說一句,從《楞嚴經》“聞思修入叁摩地”理論比較,正是“證雖齊位”,師生二人入理程度深淺卻大不相同。簡言之,弟子聽來似乎只有二句,這二句卻包含很多法理。聽來容易說來難,禅師的學問也是幾十年修出來的,不像做客只等弟張嘴吃現成飯而已。

✿ 继续阅读 ▪ 辯色即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