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默念回複清淨本心▪P2

  ..續本文上一頁你稱它佛心也好啦,儒家把它稱爲“性”天命之謂“性”那個性就是我們的本心啦。老天爺給我們最初的這個生命的原狀,那個心就是稱爲本心,儒家把它稱爲“性”,“所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率性”不是一般人那一種任性的那個“率性”,就是我們遵循著、依循著我們原有的本心本性。然後去應用,去做,實現出來,這個叫作我們在行道,合乎道,與道合一。也就是讓我們的清淨本心,不受汙染,沒有汙染的情況之下,然後讓它完整的呈現。

  

  像這樣的人,他是屬于合乎道,與道合一的人。所以這就是“率性之謂道”。也就是我們這兩天來,都有陸續跟大家講的,我們要回複到我們清淨的心靈就是這個意思,回複到清淨心靈之後。讓我們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用心靈來來觸,用心靈來聽,用心靈來看,用清淨的心靈來善待一切人事物,這就是所謂的“率性之謂道”。做什麼事情,從我們的清淨的良心,本心出發來做,這就是合乎道的精神。那你只要是從清淨良心,清淨的本心出發來做,你絕不會去傷害任何人;你絕不會勾心鬥角,去設計去陷害別人。絕對不會;也不會在那裏把自己膨脹爲自己是聖人,看不起別人,或認爲別人是邪魔外道,不會這樣。所以體就是空明覺,我們清淨本心,它的體就是空明覺,然後它的相,呈現出來的相就是自在安祥。它呈現出來就是一種自在安詳,它流露出來的用就是慈悲大愛,智慧,還有真誠真心。

  

  剛才講的這個都是很重要的原則,讓我們了解,我們離這個清淨本心是很近的,還是很遠,還是已經能夠來到完全合一,這些都可以讓大家參考。那我講的這些,不是我個人所創造發明。孔子也可以證明;老子也是可以這樣證明;耶稣也是一樣可以這樣來證明。因爲真正的那一種清淨本心的流露,它就是慈悲、大愛。再來孔子一樣有講到,在《中庸》的叁十章,孔子就講到——因爲這是他的——《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孔子的第叁代孫子,再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傳給孟子的啦。所以後面子思,他就做一些記錄,一些敘述。他說:孔子“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帱,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叁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爲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所以要知道,儒家的《四書》《五經》裏面,《中庸》算是非常高深的。那這裏面都會講到,像剛才叁十章所講的就是孔子的門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因爲孔子以前自己也講過,孔子的學問跟智慧,是來自于兩大方面,第一就是見賢思齊,向古聖先賢來學習,第二就是法天擇地。剛才這一段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法天擇地。看到——“上律天時,下襲水土,”這個就是法天擇地,然後從天地呈現出來的那一種,無我無私大愛裏面,去啓發出我們的清淨本心。

  

  所以孔子就能夠流露出,有教無類。孔子流露出的那種智慧,很多都是來自于受天地的啓示。所以《中庸》事實上它的核心就是要來到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清淨本心。這就是屬于明心啊,明心見性那個明心啊,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清淨本心,是來自于天地的化育。天地的恩賜。所以第一章就講“天命之謂性”,“天命之謂性”講的就是我們的生命,是來自于天地的恩賜,天地的化育。一般人都只認爲說我是父母生的,父母只是一個因緣的聚合,因緣的聚合,包括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祖先,全部都是天地的化育,就算父母把我們生出來之後,從小到大,一樣我們整個生命能夠存在的主要的背後因緣,都是天地在化育。

  

  所以我們要知道,“天命之謂性”,老天爺給我們的——我們這個身體呢,我們的生命是含有物質和精神。“天命之謂性”,講的就是我們的那個清淨的本心本性。這些都是老天爺給我們的,老天爺給我們。那老天爺給我們的,最初都是沒有汙染的,清清淨淨的。就像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水,最初的水——流水,都是清淨沒有汙染的。像長江,你追溯到上遊源頭都是非常的清淨的,汙染是人類把它加進去的,如果以大自然來講,給我們的水都是清淨的水,大自然給我們的空氣是最新鮮清淨的空氣,大自然的空氣沒有那些汙煙瘴氣汙染。大自然給我們的山水都是清淨的山水,大自然給我們的天空是藍天白雲。所以要知道,我們要了解,大自然給我們的——最初的都是清淨的。那大家可以以此類推,我們的生命——身跟心都是來自于大自然給我們恩賜,所以我們的身跟心最初都是清清淨淨的,這就是佛教所講的,人人皆具有佛心,都具有佛性。因爲我們全部都是來自于大自然的恩賜。

  

  所以我們說要修行,事實上你觀念知見正確之後就很簡單。我們就只是恢複我們的清淨本心,就這樣而已。修行要邁向解脫很簡單,你有了正知正見,有了正確的觀念知見之後,真的很簡單的,我們就只是恢複我們本來的清淨本心。就好像說,如果你……這是比喻,如果你本來就沒有錢,很窮,那你要一塊錢一塊錢這樣去累積去賺錢,那爲了達到富有,所以我們要很努力打拼,然後向外不斷地抓取,賺取進來,但是,這是比喻哦,你不但要用很多的時間生命去抓取去賺取。再來,這些通通很快會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是外面的。但是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噢,如果你本來——現在是比喻,如果你本來你家庭裏面就擁有非常多的資産,非常多的金銀財寶,本來就有,那今天你只是去把它找出來而已。所以這個找出來就很簡單,很容易。

  

  好,我們現在要回到,我們真正修行,不管任何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派,宗教,你用的名詞再怎麼不一樣,全部通通都是要讓協助人類,了悟生死大事,找尋到生命的究竟歸依處,協助人類來到解脫自在。那要知道:真正的最終極的目的,那都是來到恢複我們的清淨的本心,讓我們的清淨本心,跟宇宙的心合一,這就是與道合一啊。所以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清淨本心的話,那就要向外去求了,或是向外用各種方法來努力修。但是如果你觀念知見不正確,你要修個叁大阿僧祈劫,至少一百憶年,如果你了解了關鍵核心之後,哦,原來清淨本心我們就有,我們本來就有這些潛能,只是沒有開發出來而已。所以現在很簡單,你不用向外去求,不用向外去追去抓,不用像個乞丐,然後一直在乞求別人的同情、憐憫。別人給我們什麼,別人恩賜給我們什麼,你不用這樣,你只要回來,淨化,淨化、淨化我們自己,我們的清淨本心,就是被我們自己的貪嗔癡、我慢,自卑,被這些無明汙垢,把它遮障住而已。只要我們把這些塵埃,把這些汙垢撥開,你就可以看到,它就會流露出來,那要把這些貪嗔癡這些無明汙垢撥開,就是我們現在大家所在做的心靈的淨化,讓我們逐漸的靜下來,定下來,讓我們那些貪嗔癡我慢漸漸的靜下來,靜下來,也就是把我們那些汙垢遮障呢,慢慢把它撥開,撥開後那個暑光就會流露出來。加上知道我們內心裏面是有佛心佛性,有清淨沒汙染的本心本性,好,我們把它流露出來,所以很快你就可以體會到,噢,什麼叫作“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哦,什麼是我們的清淨的本心本性。當我們回複到那樣的情況的時候,浸泡在那樣的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安祥,多麼的自在,所有的憂悲惱苦不安,通通會消失止息。

  

  所以希望大家掌握住這樣的核心,不管儒家或是老莊老子所講的都是人類朝向相同的目標。這就是儒釋道都是同根同源,問題是我們要了解真正的意思,以及生命的真正究竟歸依處在哪裏。以及怎樣把我們的生命真的把它發揮出來,如果我們了解殊途都會同歸,儒釋道本來就是同源。如果我們不了解的話,就會在那裏見诤沒完沒了。

  

  好,前面簡單的跟大家再做一些分析介紹,這樣讓大家更清楚知道我們修行要扣住的是什麼。你能夠這樣的話,你這一生這一世,一兩年,兩叁年你就會有明顯的成長蛻變。再來我們昨天有講到六字真言,有的人沒有聽清楚,我現在再講一遍,這個不是那個咒語啊,不是那個咒語的六字真言,不是那個。那些一般人了解的那個六字真言,那是可以幫助你把心靜下來,定下來,但是未必能夠讓你能夠了解實相,我們所講的這六個字,可能因爲我發音沒有很清楚,所以有人沒有正確了解啊。因爲記得啊,我們本來就有,只是我們把它忘了,遺忘掉了。現在我們是把它回到,回來,回到我們的清淨本心。或是把它恢複過來,那我是比較喜歡用回來,因爲衆生心都習慣向外,向外追呀,向外求啊,甚至向他方世界在向外追在求啊,所以《中庸》裏面一樣有提到,你越向外去求道離你就越遠,這是真的。

  

  所以老子一樣有講到,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核心的話,你越追求,道離你是會越遠的,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淨土是什麼,你向他方世界去追求的話,淨土離你越遠。同樣的,不管任何宗教,你要求的那個什麼理想世界啊,包括說你要追求升天堂,如果你的觀念知見是錯誤的話,你越想升天堂,天堂離你越遠,真的是這樣啊,我講的是實相。

  

  老子,孔子都有清楚地叮咛交待,所以爲什麼解脫道會強調要有正知正見做基礎。你沒有正知正見做基礎,觀念知見錯誤的話,你真的,用錯誤的觀念知見在修不知道,然後你越修你想要的那個目標卻——越修離你就越遠。所以本來原始佛法,佛陀講解脫是這生這世的事情。你了解之後就好辦了,這一生這一世,那爲什麼演變到後來,竟然要叁大阿僧祈動,這就是是因爲目標你模糊掉了,你不知道了。所以把正知正見建立起來非常重要,你就能扣住這個核心。這六個字就是“回來的回,回來修複或是把我們的清淨本心找回來嘛”把我們的本心找回來。“回複清淨本心”或是你要用恢也可以,恢複,不是維護啦,也就是說把我們遺忘掉的,把它恢複過來。我爲什麼講回,因爲一般衆生心就是向外跑啊,向外追啊,向外求啊,現在要把那個向外求的心把它找回來,拉回來。回來。然後恢複——回來我們自己的身上,然後恢複我們的清淨的本心本性。把我們本來具足的佛心佛性顯露出來,你最初是要透過一些有爲法。因爲我們累積不良的習性已經很久。那現在要把這個不良習性呢,要慢慢把它等于說淨化掉,然後養成良好習性,你慢慢的浸泡,把這個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之後,慢慢的你就很快就能浸泡在裏面。慢慢的然後與之合一,這就是從有爲法來到無爲,這樣大家了解了哦。還有修行很重要的,前面的正知正見要有,再來要進入實修,這是聞思修,有正知正見然後實修。這樣你才能夠來到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法。我們再來讓大家……等一下我們練習打坐,也來練習讓我們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

  

  好,請大家調整一下,放松端坐。請大家放松,放松。不要刻意折磨我們的身體,放松端坐。你端坐是最容易放松的姿式。我們每個人跟諸佛菩薩都一樣,跟古聖先賢都一樣,我們都擁有清淨沒有汙染的本心本性。你沒有欠缺什麼,只有我們有沒有把我們的潛能開發出來,發揮出來而已,現在就讓我們的清淨本心流露出來,不要瞻前顧後,活在當下。放松,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任何包袱,活在當下。您可提醒自己回複我們的清淨本心。把我們的清淨本心流露出來。或是你只要提醒自己“清淨本心”四個字,喚醒它。讓我們當下清淨本心就流露出來,我們的清淨本心就是佛心,沒有汙染的清淨本心,那是充滿著祥和、慈悲、大愛與光明。

  

  “天命之謂性”性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清淨本心啊。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來面目,喚醒它。讓自己就浸泡在清淨本心裏。所有的貪嗔癡我慢,自卑都會消失。如果有種種妄念升起,那也是你空明覺的本心裏面的那些雲朵,不迎不拒,讓它飄浮而過,你只要讓自己處在清淨本心的世界就好。如果你真地浸泡在清淨本心的世界裏,內心自然很祥和,很安祥。空明覺,這是清淨本心的體,呈現出來的就是祥和、自在、安心,這是呈現出來的相。你可以從空、明、覺的心起作用。也就是從我們的清淨的良心,本心起作用。自然的就是慈悲、大愛、智慧,現在讓自己就浸泡在慈悲大愛的世界裏。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大愛。先好好地愛護自己,愛護我們生命的全部。愛護我們的身體,也愛護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身體是由非常多的衆生的集合體,每個器管都是由許多衆生所聚集而成。每個細胞每個原子都是個有覺受,有識別能力的衆生,我們的器官就是衆生的集合體。從小到大,我們的身體一直當牛當馬,爲我們服務了幾十年,我們有好好愛護它嗎?我們有好好地感恩它嗎?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愛護我們自己,你就很難真誠真心去愛護別人,慈悲大愛要從善待自己開始。你內心充滿著慈悲大愛,你才能夠真地向外流露,將慈悲大愛的磁場向四方流露出去。好好地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沖突與痛苦;好好地用慈悲大愛來撫平一切的傷痛,自己身心的傷痛一樣用慈悲大愛來化解。

  

  我們和衆生所形成的對立、沖突、傷痛,也是一樣用慈悲大愛來化解,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愛。記得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愛。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沖突與對立;用慈悲大愛來撫平一切的傷痛;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恩恩怨怨。你如果真能流露出慈悲大愛,自然的你的內心一定會充滿著祥和,我們的內心能夠真的祥和。我們就能把這種氣氛磁場向外來流露,散發出去。慈悲大愛的心靈品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可以開發,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能真地面對一切人事物,都用慈悲大愛來對待。你所到之處都會漸漸地呈現祥和,當我們用慈悲大愛在善待一切人事物的時候,當下是清淨的心靈在流露,你也會逐漸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淨土?什麼是真正的心淨佛土淨?這是人人本自具足,我們只要好好地把它開發出來,流露出來。你能夠這樣做的話,你就一定會越來越安祥、快樂、自在。而且你也很樂于把我們的生命意義來和全世界的人分享。不管你到哪裏,你都會分享生命的成果、喜悅,慈悲、安祥之道。你也會慢慢去體悟到什麼叫做佛光普照,你把你的慈悲大愛,祥和的氣氛磁場流露出來,就是你生命在佛光普照。我們所講的慈悲大愛那是含有智慧的,你的清淨本心是含有高等的智慧的,不是錯愛不是溺愛,不是世俗有抓取的愛,不是那些。你的本心本性是高等的智慧,高等的心靈品質。讓我們把它流露出來,發揮出來,來利已利人。好,我們准備下座。好,可以把燈打開,把燈打開。先點亮我們的心燈,然後才幫助苦海中的衆生也點亮他們心中的心燈。

  

  ——本章節由靜緣一萍聽打

  

  ——本章節由一葉知秋校對藍蓮花二校

《默念回複清淨本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