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樂觀、積極沒有自卑。當你沒有自卑的時候,沒有人會瞧不起你。記得,如果你把自己打爲次等人民,認爲自己很可憐,你瞧不起自己,別人當然就瞧不起你。如果你沒有瞧不起自己,你活出你的生命,你看,你尊重自己別人也當然也尊重你,你熱愛自己的生命,別人也熱愛你的生命。所以,他,哇!心靈建設然後越來體會越大,越跟衆生分享越喜悅,然後又帶給很多人走出心靈的囚牢,出走心靈黑暗。
所以他寫一句話,他講一句話,他說他是從本來——就好象開悟前跟悟後啦,開悟前活在黑暗苦海的時候。他是覺得他一無所有,一無所有,真的,光禿禿的嘛,真的是一無所有;但當他開悟之後,心靈建設開悟之後,他發現他竟然是一無所缺。哎,體會好噢,從開悟前的一無所有,到開悟後的一無所缺。那你看,這兩者生命的呈現就天壤之別呀。當你覺得我一無所有,我欠缺這個我欠缺那個的時候,你就是活在很可憐的世界,需要別人救濟的世界,需要別人超拔,來哀愍懾受的世界,活在次等人民,等待別人救濟等待別人來救助,這個就是一無所有。但當他開悟之後,上帝有沒有裝給他四只手腳?沒有啊,他也沒有突然長出四只手腳啊,身體外相依然跟原來的一樣,所以說開悟講得是心靈方面。心靈的成長超越,然後突破了那些心靈的囚牢。悟後,就是我來到了,體會到我一無所缺。那一個人當你體會到你一無所缺的時候,你看哪,因爲我很富有,心靈很富有,所以他說我沒辦法用雙手擁抱你,但是我可以用我的心靈擁抱你,我可以用我的心靈,讓你感受到我熱愛我的生命,也熱愛每個人的生命。
所以心靈的建設,然後,讓他(感到)我是很富有的。所以因爲我一無所缺,所以我的生命存在就是到處跟衆生分享,分享,分享。以前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是在等待別人的憐憫哪,同情呀,救濟呀幫助呀。當你真正體會到我一無所缺,哦何其自性本自俱足,那你的生命呈現出來的品質完全不一樣。
所以他很喜悅的走出來,沒有任何的自卑。如果說請他來這裏演講的話,他不是座在椅子上。他就象個半身的石膏像放在桌子上,就這樣。很特殊的情況,然後一樣他可以轉動,可以轉動。然後他講出來就是,因爲他對自己的生命對生命的存在,他體會到了他的用意、意義以及他的作用。老天爺給他這樣的存在,就是讓他來鼓勵更多人。活出信心活出生命的神聖,活出生命的莊嚴。所以他到哪裏演講口才也不錯,然後加上他的身材更好。所以他到哪裏跟人家分享都是這樣,好幾千人算是小場面哪,好幾萬人,好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都有。他演講——他也到過監獄,到過監獄,或是到那個中錯生,因爲很多的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産生很多的叛逆嘛。那他一樣,哪裏有衆生需要,我就到哪裏來跟衆生分享。然後他把他的真誠真心跟衆生分享。所以常常都會感動很多人流淚。好好去體會哦,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的外表沒有改變什麼,這個世界也沒有因爲他這樣,然後多長出好幾萬棵樹,好幾萬棵的蘋果出來,外境沒什麼改變,心境改變之後,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好好去體會,心淨佛土淨。好,晚上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我們一起打坐十分鍾,好好地體會消化剛才所講的。
好好地體會,處在無明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常常會覺得自己很可憐,業障深重欠東欠西。最嚴重地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是處。但這不是你生命的實相,而是因爲錯誤的認知。當我們能夠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生命的神聖生命的意義。開悟不是外境改變,而是你的心境改變。從過去的錯誤的觀念認知的世界升華上來,了解生命的神聖,生命的莊嚴,看到實相何其自性本自俱足,我們的生命是很富有的一無所缺。
過去活在一無所有,那是苦海的世界,那是讓人容易起貪起嗔的世界。我們沒有欠缺什麼,別人也沒有欠我們什麼,那些欠缺,別人欠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那些都是屬于虛妄分別心。錯誤的認知那就是處在無明的情況處在苦海。所以爲什麼解脫道很強調觀念知見的正見的建立非常重要,當你能夠靜下來不帶成見,好好地去了解生命的實相,你會體會到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從過去的一無所有你會體會到一無所缺,你要真地體會到一無所缺,你才會真地活出生命的神聖,那些貪心嗔心才會真的逐漸的止息。當你真地體會到生命一無所缺的時候,很自然的你會樂于跟衆生分享,分享生命的喜悅,分享你的生命結出的累累果實。越分享你就會越快樂,生命透過分享而越來越豐富越成長。你越是無我無私的跟衆生分享,你就會越快樂。法界衆生回饋給你的會超乎你所想象的,超越名利你才會真的得到名利,如果你在追求名利,到最後是一場夢一場空。用超越名利的心來跟衆生分享,來向衆生服務,你的生命就會活出崇高神聖的生命意義。讓我們把我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來利益社會利益衆生來利國利民。好,准備下座。
——本章節由草木聽打
——本章節由一葉知秋校對藍蓮花二校
《人生使命價值》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