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海法師講授:《大學》止于至善▪P2

  ..續本文上一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你看,這一段就是在解釋新民。

  

  所以這裏面講的就是爲政的人,尤其是在高位的人、國家領導人,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向上提升,讓衆生的心靈品質不斷地向上提升,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好。也許民間會有迷信、盲信、或是有暴力。好,爲政的人就是用怎麼樣去用這種好的觀念、理念,好的心靈品質來教化百姓,讓百姓能夠把不斷地那些不好的風氣、習俗,把它改變、淨化。所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個講的就是不斷地讓百姓能夠把那些不好的風氣改變掉,把那些不好的觀念、把那些有暴力傾向的把它淨化掉,讓這個社會充滿著祥和,人心真的安詳,人心和諧,讓這個社會能夠呈現互助安康,所以這裏面講的核心就是這樣而已。

  

  這裏還有一段:“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總共,周朝西周跟東周,周朝總共多久,知道嗎,幾百年?八百多年嘛。那如果以中國的各種朝代、曆代朝代來講的話,周朝算是最長最久嘛。那它爲什麼能維持長久的一個國家的製度運作?

  

  主要就是因爲它能夠不斷地改革,爲政的人他是真正的親民、愛民,所以爲政的人,在上位的君主,不是說只是用命令式的、用硬邦邦的這些教條,然後讓大家照這樣去做,而是人親近百姓、愛民,勤政愛民。然後,看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社會需要的是什麼,百姓不喜歡的是什麼,你勤政愛民,然後去體察民情。再來,該調整的我們要調整、該改善的我們要改善,不好的政府,如果有不好的製度,勇于去改革,怎麼樣做出我們所施政的呢,能夠真的讓人民都能夠很喜歡,讓社會很安定。所以一個爲政勤政的人、政府高層的人,他能夠真的體察民心、民情,針對社會的需要,針對衆生、百姓心裏所最想要的,然後,針對這方面來施政的話,這樣就能夠得民心。所以,你看,你有在改革,那這個,它就不容易腐化,而且會社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祥和,所以,周朝能夠維持相當長久的這樣一個國家。

  

  不過,到後面因爲,還是到後來還是會分裂,然後又是戰亂,這個都是一種無常。因爲有些國君就未必真能夠這樣愛護,就是勤政愛民。所以,如果你守舊、或是腐化,那這樣危機就出來。那如果能夠不斷地改革、革新,針對百姓的需要來施政,那這個一定會越來越得民心。所以,這個就是解釋新民的重要。

  

  那後面再來,這一節是解釋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它這裏用一些比喻,但我們等一下要引申到更重要的,這裏解釋,詩雲:“邦畿千裏,維民所止。”詩雲:“缗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這一段它的主要精神,就是說,你看那些動物、那些鳥,它們都會選擇一個好的地方來在那裏寄宿、在那裏居住,鳥它們會選擇好的地方,適合它們居住的地方。這裏就是說,動物啦,包括所有衆生、人都會想要選擇一個讓他可以安心、安定居住的地方,那人怎麼可以不如鳥呢?好,要知道,這裏講的只是有關于肉體、身體方面的選擇,但我們要更深入,因爲《大學》講的是有關于明德這方面,不是光只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來選擇一個好的環境來居住,不是光這樣而已。因爲你選擇一個好的環境來居住,如果你的心靈不知我們人生的目標意義在哪裏的話,你的心會過得不安、苦悶。再多的物質、再好的環境,你的內心還是會不安。

  

  所以《大學》裏面所講的那個要止于至善,那個止講的都是我們的心能夠清楚地知道,我們的人生的理想目標在哪裏,如果你的心靈層次沒有,如果你的心、你的人生沒有提升到心靈層次的話,你會只是在物質層次奮鬥。在物質層次奮鬥,有的人他就會想,我拼命賺錢,賺更多錢,有錢、富有,這就是我人生的目標。但是很多人,很多人,他會告訴你,當他有了錢之後,如果他內心沒有成長,心靈沒有成長的話,有了錢,他內心還是空虛的、還是不安的。所以有一本書叫做《窮到只剩下錢》貧窮的窮啊,《窮到只剩下錢》有一本書是這樣。

  

  那一本書主要內容就是,有一個人就是從臺灣她到美國去拜訪她的朋友,那這位朋友是一位女士,她是從事企業有成的一位女士,也都是從臺灣到美國去的,她的事業發展到算是相當不錯,住的是很超級的大洋房,遊泳池啦、別墅,反正是超級大洋房,然後名貴轎車,也都不缺,上百萬的都不缺。那位朋友就問她:“你先生呢?”

  

  “我先生跟小老婆住外面去了。”

  

  “你兒子呢?”

  

  “兒子噢,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你女兒呢?”

  

  “女兒也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這麼大地方?”

  

  “只有我一個人。”

  

  然後再言談,慢慢地去了解之後,她的心情就顯出落寞、空虛,我有很多錢,但又怎麼樣,以前認爲說有賺得到很多錢之後,我的社會地位、各方面我都……應該都可以有成就,我可以有人人羨慕的這樣一種成就,這應該就是我人生的目標。但是當真正賺到很多錢之後,那愛情,你所要的愛情,愛情沒了,親情,親情離我而去了,那你還有什麼。

  

  所以,她的內心是很貧乏的、空虛的。所以,這位拜訪她的朋友就寫下了《窮到只剩下錢》,你有錢買不到親情,有錢買不到真愛,有錢買不到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這些不是用錢所能夠換得來。如果,爲人父母親只是提供給子女,我就是拼命賺錢,然後你要錢、要什麼我就給你,你要知道,你這樣的觀念你得不到親情,子女也只是把你當作父母親就象個提款機。需要錢,一個卡用進去,然後錢就咕咚掉出來,只是父母親就變成一具提款機,親情沒了。

  

  所以要知道《大學》裏面所講的那個人生的目標,你要止于至善,你要清楚地了解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裏,我人生我要奮鬥的目標在哪裏,我怎麼樣把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如果我們理解不正確、理解錯誤,你的定位方向就會錯誤嘛。就像說有人他認爲說我要賺很多錢呐、或是我要升高官呐、或是我要擁有大權呐,但這些都是屬于身外之物,如果你把我們的生命目標、理想目標鎖定在身外之物的話,最後你的內心一定會感受到空虛的。所以,止于至善,而且知止而後能定,那個止就是我們人生的理想目標,你要清楚,你要把它理清出來。如果我們的認知錯誤,定位方向就錯誤,你就會沖錯方向。如果那個理想目標是在心外,那你到最後你的心靈是空虛的,到最後甚至嚴重的話,會形成一場夢、一場空。所以《大學》是要我們,你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標,但是你要明明德啊,這個明德不是在外,是在我們的心中。

  

  你要把我們的崇高光明的本心、本性、把我們明德要顯露出來啊,那你顯露出我們這個明德,做什麼?在親民,爲百姓服務、爲衆生服務,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利益衆生。那每個人所能夠提供的服務、每個人的才華、每個人的特長不一樣,我們未必要跟別人相同地做法、作風,因爲每個人不一樣,主要我們每個人把我們的擅長發揮出來,發掘我們的優點,發掘我們每個人的特征、特長,這是老天爺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給我們你擅長的地方,所以明明德包括發現我們的優點在哪裏,我們的擅長在哪裏,然後把我們的,老天爺,也就是說你有天賦的能力,你這方面你比較擅長的,把它開發出來,然後來利益衆生,明明德是這樣。而不是每個人,孔子是至聖先師,好,我們每個人都要發願跟孔子一樣,都是從事教學,不是這樣。有的人聽得很感動。所以,明明德要回來扣住我們這個清淨本性,把我們人生,你的最高理想、目標你要清楚知道。

  

  再來,你要問我們自己的清淨本性,我最想做是什麼,我真正最想做的是什麼。還有,勉勵自己、提醒自己,我們不要跟著世俗這樣的隨波逐流,我們要有我們的看法,有我們的崇高理想目標,我們的崇高理想目標在哪裏?好,你有一個清楚知道崇高理想目標,那你就會逐漸朝著這方面在做。

  

  那世間法方面,我們可以就是,世間法方面我們會適可而止,而且你會一樣啊,世間法方面我們一樣可以去做,但你不會迷失。就好像我了解我崇高理想目標,但世間的這些如果我擁有官位、擁有權力,好,我在不跟衆生勾心鬥角,在不爭的情況之下,擁有這些權勢的話,那一樣,我用我的這些福報、用我現有的這些能量、力量來造福百姓,那我不會迷失在權勢、迷失在官位上面,我也不會去嫉妒賢才、嫉妒人才,怕別人贏我,我也不會去跟別人勾心鬥角,要爭奪高官。我們做什麼事情,你會憑著我們的良心去做,所以,你有崇高的人生,人生崇高理想目標,你清楚知道之後,那其他的你就不會迷路,不會迷失。

  

  包括說,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我一樣可以經營企業,那我以前在不知道的時候,我是把賺錢擺在第一順位,那無所不用其極,我要賺錢,這樣就會很冤枉我們這個生命的意義。那我們有這種崇高的生命意義,好,那我有因緣是經營企業,一樣,這個經營企業我憑著我們的良心、理性來做。那我經營企業也是一樣,跟衆生廣結善緣。再來,那我實實在在在做的情況,我有利潤,我有賺錢,我再把這些錢用來,因爲我清楚知道它是可以利益衆生的方便工具,我再把這些善加應用這些工具,來利益衆生,而不是把它變成爲一個人生的目標,然後鎖定在那裏,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會變成爲守財奴,成爲金錢的奴隸。所以,如果我們崇……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標,你不清楚,定位錯誤的話,你鎖在金錢上面,你的人生就會成爲金錢的奴隸,你不但不能善用它,你反而成爲它的奴隸。你認爲你賺了很多錢,事實上,你的生命被錢賺走。

  

  如果我們很清楚知道,我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標在哪裏,那其他這些世間方便法,好,有這些善因善緣,我珍惜它。珍惜它,善加應用它,但我不會迷失,不會迷失方向。這樣知道噢,很重要,這一堂課如果你們這些能聽得懂、消化吸收、然後去掌握的話,啊,你們就會值回票價。(衆人鼓掌)

  

  我想解釋一些重要的經文、片段就到這裏,那現在再來,我們大家來練習一下,怎麼樣開發出我們那個明德、本心、本性。現在不用寫字,也不用看書,大家很放松、很放松,也不要打瞌睡,因爲你打瞌睡的話,你就沒辦法體會,打瞌睡你就掉入那個黑洞裏面。

  

  用心靈體悟跟用大腦運作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現在就實際來體驗。來,現在請大家把右手稍微伸出來,舉起來,右手,你現在用眼睛看,看你的手,握拳頭跟伸展開,握拳頭伸展開,然後你可以左右稍微動一下,這是用眼睛看,我們眼睛是透過大腦的意根,大腦神經傳達,然後再看。再來,好,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剛才的動作,握拳頭跟伸展開來,動作慢一點,然後用你的心靈去感受,不要看,用心靈去感受,握拳頭的過程跟情況,然後再把拳頭伸展開來,然後再手掌左右,放下,不要快,慢慢地,慢動作,不要思維、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有念頭起來,就讓它停止,不要去想,你就用直覺,直接去感覺,這個直覺沒有成見,這個直覺、明覺的心,明覺的心它是逐漸要開發出你的明德、明心,一般人是用大腦在思維,用眼睛在看,我們現在是要來到用心靈去感受。

  

  再來,你可以用左手捏一下你的手或腿,不要很重捏到受傷,但也不要很輕,要捏得會痛。然後,不要用思維去推理想象,而是直接去感受什麼叫做痛,真正的痛的感覺,那是不需要語言、不需要解釋,那是直接感受,喔,那一種覺受、感受。

  

  好,OK,大家把眼睛睜開來。什麼叫做言語道斷,言語那是大腦意識在起作用,那是大腦意識,就像電腦裏裏面的資料庫,調資料出來。如果你是進入直覺,進入明覺,那是不需要語言,就比如說,一個眼睛眼神的傳遞,眼神的傳遞,它有時候,它可以代表很多深層的意思,而且很多是語言、文字不容易描述出來的。我們漸漸要來開發我們的明覺,剛才我們因爲時間的關系,剛才是讓大家稍微品嘗一下,什麼是我們的明覺,要用我們的清明的心直接去覺受。明德那講的就是我們清淨的本心、清淨的本性,由體,由這個清淨的體,然後直接去感受、去覺察。你慢慢地去體會,什麼叫做用眼睛看,什麼叫做用心靈看,那個心靈它是從你的內心深層裏面,然後直接流露出來,不是用大腦在思維、在解析。

  

  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比較容易體會。這個我們稱它是玫瑰花,玫瑰花那是人類貼上去的標簽,它本來有沒有名稱?道本無名,萬事萬物本來是不需要貼上標簽的,不需要,它本來也沒有那些標簽,標簽是人類貼上去的。好,那如果我拿著這個之後,我在那裏解析,這個是粉紅色的,這個葉子太少了,這一朵有點開得比較大了,不過比這一朵還新鮮一點,這一朵就是快要凋謝了,這一朵太醜了,這一朵不好看。這個比較醜陋,以後不要拿出來了,把它收起來。好,這是前面,我現在,好了我現在在演戲給你們看,你們要好好體會,這是一種情況。然後另一種情況是這樣,啊,太棒了,好美。OK,好,表演過了。這樣你們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用眼睛看、用頭腦思維;什麼叫做用心靈在看,用心靈在交流,可以體會麼?可以噢。好,你們開悟了。

  

  所以說爲什麼佛經裏面會提到,當我心花開,你看什麼,當我看花,我就是花;當我看雲,我就是雲;當我看山水,我就是山河大地;當我看衆生,你就是我。所以,那一種清淨的心靈,明德啊,明德就是我們那個清淨的心靈啦,沒有汙染。會在那裏起貪啦、起嗔啦,還有其中這一朵才比較漂亮、這一朵比較醜,這個玫瑰花比較有價值,這個菊花沒有價值,這個比較小,這個不好看,這個這麼小,你怎麼還好意思開。這個叫做虛妄分別心呐,這些虛妄分別心是人類添加上去的汙垢、汙染呐。那你這些虛妄分別心,這個不是我們清淨本心應有的德行啦。

  

  那我們的清淨本心,它是,我知道這兩種花有不一樣,但是在我們的心靈裏面,它卻是同等的重要,我都欣賞它們。大花有大花的奧妙,小花有小花它的奧妙、它的存在價值。所以,從明德的心流露出來的,他看的世界,不是說什麼都分不清,不是那種,他清楚知道,但是沒有那些汙染、沒有那些虛妄分別心,這才是我們的神聖的明德、崇高的本心、本性,沒有那些虛妄分別心、沒有那些染汙扭曲。那我們,如果大家有因緣,好好地把我們這樣的清明、清淨神聖的本心、本性開發出來、流露出來,這就是把我們的明德逐漸地流露出來。你這個明德、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你的人生的,你的看法深度、廣度,你的智慧都會跟以前不一樣。

  

  好了,下午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喔。好,謝謝大家!

  

  ——本章節由文妮聽打乘風破浪一校一片雲二校

《空海法師講授:《大學》止于至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