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它就把它歸納出四十種,四十種可以讓你精進用功可以著力著手的那個方法,它把它叫做四,一二叁四的四哦,四十種業處。這個業是你可以著手著力,可以用功著力的地方、方法。所以它講的是業,業就是可以作爲,可以著手用功的地方、方法,所以沒有不好。
所以講的就是四十種業處,也就是四十種你可以用來精進用功的方法。至于你要用哪一種方法,要看個人的根基,看個人的因緣,看當下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對治比較好,那是看個人的因緣來調整。所以要知道南傳的佛法對于這個業就是中性的。那北傳對這個業就看作業報、報應。所以要了解南傳《阿含經》講業都是中性的,沒什麼不好。
另外一位學員講有業報而無作者,可以理解爲緣起甚深嗎?也這樣,可以這樣理解,那等一下其他的再補充哦。所以要了解,《阿含經》裏所講的業,原來的意思是作爲。所以有業報而無作者。也就是說你,我們每一個人你每天都要做事情,做什麼工作嘛,包括修行也一樣,你每天都要作爲,這個作爲把它稱做叫業。至于你的作爲是有貪心的有嗔心,就是在行惡業在造惡業;如果你的作爲是慈悲的大愛的是善心的,是在助人,幫助衆生的,那這個叫做你是在行善業,你行的是善業。
那至于有沒有因果,當然善業有善報。惡的業,也就是你做惡的行爲就會有惡報嘛。這個因果,因果是宇宙的一個法則啊,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嘛,這是緣起嘛。你種下的因緣是什麼,就會影響你後面的呈現嘛。此有故彼有,你種惡因所以就有惡的果。此無故彼無,你不種惡因就沒有惡的果,你不種苦因就沒有苦的果。
所以這些都是中性的啊,都是中性的。這些都是宇宙的因緣法。不是別人在審判你,不是別人加罪給你。而是我們播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我們要爲我們自己的生命來負責,不要怪別人。所以要正確地理解。所以大家要對業有正面理解,不要一提業就變成負面的。這樣才不會一提業障,一提業就變成負面的。經典裏講業是中性的,至于你是善業還是惡業看你的初發心。看你的心。
再來,那爲什麼有業報而無做者,這個就是,也就是說我們去做什麼事情,一般人啊,一般衆生,如果你沒有正確觀念理解的話,你用,有很強的身見,你就會有我見我慢。那你做什麼事情會有很強的意思食主宰欲,要別人照我們的意思去做;或是你做什麼事情産生傲慢你會居功。那這些呢,它會産生很多負面的作用。你不做煩惱還比較少,你越做憂悲惱苦就越多。這個就是用自我去造做,用我慢去造做的話,因爲你處在夢幻世界,錯誤的觀念去運作,所以應付産生很多錯誤的果出來。
如果是正確的,正確宇宙運轉法則,包括你有正確的體會,生命的實相,宇宙的實相。那這時,你就會來到我會積極地去做利益衆生的事情,或是覺得喜歡做的事情,你會積極地去做,該做的你會去做,能做的你會去做,但做的過程沒有那些身見、沒有那些我見,沒有那些我是我能我慢。
就算有一天有成果出現呈現的時候,這些成果出現呈現,我也不會傲慢,也不會居功。因爲我知道這些成果是來自于各方面的因緣共襄盛舉。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呈辦什麼。所以他在做的過程,包括有甜美果實分享的這個過程沒有我見,沒有我慢,沒有居功之心。所以他在做的過程,他也很快樂;有成果出來跟衆生分享也是無我、無私、很快樂地跟分享。所以這整個運作的過程沒有那些我見身見,所以叫做沒有作者。這樣知道嗎?這樣了解哦?
所以有做,有去做。不是說消極悲觀啊,絕對不是啊。所以說有業報而無作者,這個是說有做,有在做事,但是卻沒有身見、我見、我是、我慢,你真正了解生命實相的人,本身就是無我無私地在做啊。並不是無我就什麼事情都不做啊。那是錯解啊。消極悲觀是錯解。或是你用強烈的意思食主宰欲,這個也是錯解。也是不了解生命實相,這個就是兩端。
那你了解生命實相,你自然展現出來就是,能夠帶給自己帶給衆生利益的,帶給自己帶給衆生好的,因爲那時就是從良心出發,所以就是從良心出發。能做的你就去做。能夠做起來越快樂的越有興趣的你會去做。只是說在這個做的過程就沒有我慢,有功有成果出來也不居功。
那你看哦,我們再跟老子道德經結合起來,老子也有講到,如果你有居功之心,怎麼樣,就無功啊。如果你有自恃己能之心你就適得其反。你有居功就無功。因爲不居功,所以你的功、陰德才會真的存在。所以真的了解宇宙規則他自然就會來到這一種心靈品質,他是自然呈現,自然流露。所以有去做但卻沒有做者。
12、如何正確理解因果觀?
有學員問道:“把因果意識作爲心念與行爲的主導意識是否有助于解脫?”
師父:是,有助于、有幫助哦。“那因果論是根本道還是只是方便法?”問這個的話,我是希望大家要先有正確的因果觀。正確的因果觀就是我們要清楚我種什麼因將來就會得什麼果。那我希望將來得什麼果我現在就要清楚知道要播種什麼因。因果它本來就是宇宙呈現的自然法則。你種什麼種子下去將來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呈現出來嘛。你種苦瓜就會有苦瓜出來嘛。你種絲瓜它就會長出絲瓜出來嘛,你種西瓜它就會長出西瓜。你種什麼品種下去它就會什麼品種出來嘛。這都是自然,大自然的法則。所以我們要清楚了解。不要以爲沒有因果。我種的是苦因,將來就會有苦的果嘛。
所以我們要先有正確的因果觀,那這個正確的因果觀跟將來別人審判我們,那完全不一樣。別人審判我們不會客觀、不會公平、不會公正,所以我們也不要去審判別人。對于別人的作爲是非好壞善惡對錯,記得,除非他要當你的學生請你來指導。不然,別人的所作所爲是非好壞善惡對錯,我們要持保留的態度。一般人很喜歡去審判別人,很喜歡當那個大法官,去審判別人給別人定罪。要知道,你當法官去審判別人,這個就是你處處在跟衆生結惡緣,但不知道。我們去跟別人審判,給別人定罪,這就是在結惡緣。那並不是說沒有因果啊。因果是每個人他的作爲他自己負責。他種什麼因他會得什麼果。這方面大家要把因果跟審判這個要厘清。
因爲,比如說別人做了這個現象,實際上他所做的這個現象並不是種惡因哦,並不是不好哦。他實際上是在種善因。但是他這個種善因的行爲因爲不符合你內心的觀點、預設立場。只是不符合你的觀點預設立場而已哦,然後你就認爲別人是在造惡業。所以你就要去審判別人,甚至罵別人、責備別人。那你看當事人,除非他修行境界很高不跟你計較,不然的話他會嗔恨你,你根本就是在誣賴我,根本就是誹謗我,根本就是不了解!彼此就會産生很多的惡因緣。人家所做的並不是真正的壞,只是不符合我們的標准,不符合框框,我們就以爲人家做的是壞。
我現在講的這些希望大家要引以爲戒。因爲一般人在日常生活曆緣對境之中很容易犯的毛病。常常用我們的標准框框,用我們的認知去界定別人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而累積換來很多的是非恩怨。能不能來到我們站在很超然的立場。那我們很客觀,一方面我們也尊重別人的作爲。如果以我個人是這樣哦,我個人的原則,除非你要真誠真心地當學生,希望我協助你成長,指出你的問題所在,我才會跟你講。不然的話,你不是認真在學解脫道,你不是要當學生,好,我很清楚地看到你的問題所在,我也不會說。
不是我不慈悲,不是我保留,然後刻意有什麼居心不講,不是這樣,而是因爲你沒有刻意請我來協助你的話,我就是保留。因爲如果你沒有相當的那種誠意誠心要我協助你成長的話,我很主動真心地講你哪裏有問題,你不以爲然,你不以爲然。你身心沒有柔軟的話,我跟你講出你哪裏有問題,你不以爲然,甚至會起嗔心。所以這方面,希望大家有正確的了解。所以,好!這個就是我們要有正確的因果觀。
再來,那因果,因果論是根本道還是只是方便法?可以說它是宇宙很重要的這個法則,是根本道。但說是方便法也不是說方便法。不過它有層次不同的,我現在要講到比較深的喔。大家要正確體會哦。
因爲我如果沒有講前面那個正確的因果觀的話,我直接講後面那很多人就會誤解。你要有前面正確的因果,種什麼因會得什麼果。好,再來,我現在要講比較深的就是:因就是果。因也會成爲果。果,也會成爲因。因會成爲果,果它又會成爲因。所以到後來,到後來哦,因爲你這個,原先因跟果會有時間性。會有時間性。就好像說,比如說我現在種下一個西瓜。那西瓜就是種下一個因下去,然後到它成長結果可能要四個月。那你說我種下一個因得到一個果,所以因果它有一個時間性。
慢慢、慢慢大家今天有上到沒有時間的世界嘛,無時間相。到慢慢再提升上來哦,會來到因果是合一。因跟果它是合一,同時是因也是果,是果也是因。然後到第叁個階段,就是只有當下,你腦海中已經超越了那些因果。但不是沒有因果,我還是要強調這個。因爲到後面這個階段,那是來到就是當下。在這個當下之前,還會有因跟果的結合。然後到後面就是當下,已經沒有那些所謂的因果觀念。沒有那些觀念但他不會去做壞事傷害別人,不會。
好,我現在再講一個情況大家就比較容易了解。我們跟一般初級的人講有沒有天堂有沒有地獄。跟一般初級的人你要跟他講有天堂,有地獄。然後告訴他哦,我們做善會上天堂,然後造惡會下地獄。這是一般你要先有這種觀念。然後慢慢你來到一個階段,你跟他講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這是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情況。到後來慢慢這個階段,就要讓你去體會,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當你活在永恒的現在的時候,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那個觀念,就是當下,也就是此岸跟彼岸。
最初要跟你講,爲了引導你要跟你講有苦海的此岸,有苦海消失的涅槃彼岸。慢慢你成長上來…
《心靈成長——空海法師2012年實修開示 第五章 活在當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