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不會于修法中受與人綺語所擾。
守意之寂,不爲散亂所製,能使住于無念法身之自性中。
守意欲之寂,離淨與不淨食物之想,此等令生活簡樸及使空行聚集。
守口授之寂,非器勿說,此能得傳承之加持。
守德行之寂,即時而作不落虛僞,此能得進境,而避收集諸障。
守境界之寂,離諸著相或希冀,並勿將境界語人,此能令一期得大手印成就。
守覺悟之寂,遠離野心、不落邊見而住,此能令覺悟時即得解脫。
總之,不能以縱一食時間而修者,不能于念咒圓滿前守寂靜者,不能閉多言之口者,無能于守寂中得少許成就。
甲二十八、魔羅之誘惑
蓮師雲:“修法者爲魔羅之惑然不察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有權勢者爲傲慢之魔羅所蔽。
高官爲雄辯與汙染之魔羅所蔽。
平民爲愚癡之魔羅所蔽。
富人爲忙碌與致富業務之魔羅所蔽。
修法者爲增其資産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養兒與眷屬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大弟子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鍾愛(亻+庸)儀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仇敵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眷屬軟語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善妙嚴飾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美語甜言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其染著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美貌與愛慕之魔羅所蔽。
一切染汙之行爲,均爲魔羅之蔽障。
內心之五毒,爲汝心之魔羅。
六根習氣,爲外物之魔羅。
著味靜慮爲內境之魔羅。
希求大圓滿之果爲見之魔羅。
一切無上功德亦均爲魔羅。
一切無明與染汙亦魔羅。
最大之魔羅爲我執。
其不在任何一處,而只在汝邊。汝必須于內殺之,若能如是者,其不會從外而侵。
甚多人不知此魔羅。
甲二十九、四基本功德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四基本功德!”
磋嘉瑪白言:“何者爲四?”
大師雲:
具大悲者有正覺心。
離僞善者,能守戒。
無欺詐者,具清靜叁昧耶。
離愛染者,無愧具無不共患難之交。
總之,若具誠信,于修法必成;若具決定,必能守戒。若欲修法必須謹慎;如汝心中之骨般穩固。
甲叁十、五毒從根斬斷
蓮師雲:“修法時,應將五毒從根斷!”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具嗔者痛苦最大。
愚癡者如畜牲不懂佛法。
大傲慢者,不能積集功德,並多仇敵。
具大貪欲者,不能守戒並多誹謗。
大妒忌者,喜好陰謀。
勿追逐此五毒,從內殺之,並于生時即脫離之。
縱于此五毒者,自製哀愁。
甲叁十一、調心
蓮師雲:“修法者,應先調心!”
磋嘉瑪白言:“此何謂也?”
大師雲:
當以慈愛之水,熄嗔心所燒之火。
以強力之藥所成之橋,跨貪之河。
以燃妙察智之炬,驅無明暗。
以精進之鑿,夷平傲慢之山。
以穿著安忍之煖衣,擋嫉妒之風。
總之,此五毒,汝之首敵,若沈溺之,將敗壞輪廻叁界中之爾。勿令之放任,此甚危險者也。
甲叁十二、五種見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五種見!”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當見非物質之心性,超乎佛法之語言。
當見若離執著,一切法均自解脫。
見一切境界,均爲離物質之大樂。
以尊敬誠言,當見上師爲佛陀之示現。
總之,修法者見一切均莫執著。
甲叁十叁、五所得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五所得!”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莫因懈怠棄上師教,應具真切之修持。
當以投入修行具自利。
當以得傳承,具指導弟子之能力而利他。
當以解脫諸相至空性,具無做作之自然本性。
當以具自本面具心與佛無二。
今世藏土行人不得其一,乃無法成就任一所求。
甲叁十四、五種偉大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五種偉大!”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當有具口授偉大之上師。
此等口授當得深道善巧方便之偉大。
汝當具刻苦堅忍之偉大。
當具希求修法之偉大。
當具決定修之偉大。
除非具足上五,解脫輪廻者不會成就。
甲叁十五、五掌握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五掌握!”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以掌握佛法,當具知一遍脫道。
覺悟法性,讓無生自內而起。
掌握叁昧耶,具心之圓滿。
以精勤掌握精要,能作堅忍。
以掌握口授,能應機教授他人。
甲叁十六、五種多余
蓮師雲:“修法者,有五種多余!”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若無出離輪廻之意,虔誠乃爲多余。
若對物質染著不棄,觀空性爲多余。
若不息渴望,修法爲多余。
若不棄執著與憤嗔,闡述口訣爲多余。
若不依方便法,給與明智忠告爲多余。
甲叁十七、五必須
蓮師雲:“修法者,應有五必須!”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必須爲大師攝受,以得口訣精要。
必須對上師有甚深及日增之誠信,以自然得加持。
必須收集資糧,以令心柔順。
必須使心柔順,以便生起叁摩地。
必須生起叁摩地,以便速達遍知佛地。
甲叁十八、五妄語
蓮師雲:“自謂修行者,有五事爲妄語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若仍沈醉此生,而謂怖畏未來投生者,爲妄語。
不離欲望,而謂修法者爲妄語。
不知因果,而謂了知正見者爲妄語。
未越輪廻深淵,而謂成佛者爲妄語。
甚多人自稱佛法行人,而自欺欺人者,身命盡時,此等妄語,均返害其身!
甲叁十九、五決定語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五決定語之教授!”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不修持時,境界與證悟決定不生起!
于大乘修法中,若方便與智慧分開,決定墮聲聞乘!
若見與戒不知結合,決定入于謬道!
不見心之真性,決定仍有善與惡行。
不見自性,決定不得佛果。
甲四十、五徒勞事
蓮師雲:“修法者,有五種徒勞。避之!”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隨一不具心要之上師爲徒勞。
向一不守戒弟子傳法,乃徒勞者。
不用以實修者,聽法爲徒勞。
若不能上進,其心修持爲徒勞。
沈于低下法之空言,而不自救爲徒勞者。
總之,甚多人之修法爲徒勞者,以愚癡故,不知分別。
甲四十一、六尊貴
蓮師雲:“修法者,當具六種尊貴!”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欲掌握正見,當知一切唯心。
于戒律中防僞善故,當令心清靜染著。
以修布施時無執故,當遠離所得或償勵之希冀。
爲調伏修安忍時種種難處故,當遠離對仇敵嗔恨。
以聞思調心故,當能以五毒及逆緣爲道。
以能修持故,當避免爲“恭敬魔羅”所擾。
然此等行人乃不按佛法而行者。
甲四十二、四不足
蓮師雲:“修法者,當棄四不足!”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空余時修法不足,當無間修持如流水。
只達見鬼魅之境界不足,當以佛法解脫自心。
行爲僞善不足,當守自然與當下。
尊敬與承諾不足,當真實承事上師足前。
總之,今世行人,被此等不足所困,于死時如常人死去而業果必熟。
甲四十叁、虛榮心
蓮師雲:“此等行人以大傲慢常自誇,比普通人更差!”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其自稱修法並隨上師,其僞裝爲師,或雲有甚多僧衆。其自己管理寺院,並作莊嚴供養,其裝作投入修持,並得高戒。其自稱閉刻苦之關,並有最高教授,卻以僞善愚衆,自卻不離世間追求,只導致死時可悔之境!
甲四十四、十四應棄
蓮師雲:“若于內心極欲修法,有十四事應棄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如野鹿之子住于荒山。
食禁食之食,修“攝精華”之苦行。
勿遊于大都之上層,行爲應保持低調。
作令仇敵歡喜,並斷與家鄉之牽連。
衣被扔之衣,並常自謙仰。
摒棄親友之染著,並斷一切牽連。
求趕過諸佛,並投入修持。
以本尊爲最內精要,並誦其真言。
以惡行爲最卑劣者並棄之。
對上師開放心懷,並將一切奉獻。
棄輪廻于後,並生厭離。
以勝利與人,並勿于權鬥。
自勝之並發露己過。
如此作者,修法上進,以正法與汝已背離輪廻故也。
甲四十五、除叁病
蓮師雲:“修法者,當除叁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若不除家鄉病,棄汝鄉裏,必困于五毒之囚,及墮入下道。
若不除住處之病,棄家園財物之執,必困于執著與我執之牢,無能斷執著之魔羅。
若不除眷屬之病,棄子嗣與家庭,必困于輪廻泥沼,無有解脫之期。
住于輪廻之宅,不能除此叁病,並竟不知爲叁毒病垢所擾,實甚難忍也。
甲四十六、解脫輪廻之道
蓮師雲:“修法者,有解脫輪廻之道!”
磋嘉瑪白言:“如何爲之?”
大師雲:
若欲生起不共誠信,觀上師外內功德。
若欲與每人和諧,勿遲疑于助人。
若欲與師之心相應,實踐其口授。
若欲疾速得悉地,絕不違犯叁昧耶。
若欲離生、老、病、死四洪水,不斷融于法性中。
若欲于修持中無牽,棄諸世間追求。
若欲無動而利有…
《密咒道十基礎及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