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咒道十基礎及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P4

  ..續本文上一頁情當修慈悲無量菩提心。

  若懼來生入于下叁道,此生勿作十惡。

  若欲于現及未來世利樂,當行十善。

  若欲至心修法,于辛勞及顛沛時修持。

  若欲背向輪廻,于自心求勝覺悟。

  若欲證叁身之果,致力積二資糧。

  如此修持,當得利樂,不遠離輪廻者,無有樂處。

  甲四十七、至誠修法

  蓮師雲:“若于內心極欲修法,乃有一途!”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修儀軌時,當遠離執著與嗔恨。

  正確學習時,當披堅忍之鎧甲。

  住于僻處時,勿著食與財物。

  欲渴求成就法,依得成就之上師。

  若遇尊貴上師,勿違而盡力令之歡喜。

  對法有疑時,請問汝師以求教導。

  當眷屬叛離時,斷此牽連。

  遠離被魔障之擾。

  即刻修持勿延。

  勿渴伴侶,但求寂靜。

  友伴與所有,眷屬與物質,一切虛幻,當棄之。

  執著與嗔心增上,勿與人共。

  獨居並投入修持。

  甚多旁務徒擾修持,當棄之。

  總之,不投入修持者,無能得真樂!

  甲四十八、守叁昧耶

  蓮師雲:“修法者,必須守叁昧耶。吾見衆人無所作,只破叁昧耶,以其不能堅忍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有破戒者,不使人知其師,自言博學,只顧自誇偉大。

  有破戒者,本欲供養上師,後又轉意,收回供物作自己財富。

  有破戒者,欺師及同修之友。

  有破戒者,輕蔑上師,並自炫己名。

  有破戒者,遷其過于上師,並竟言叁昧耶清靜。

  有破戒者,欲點評其無可評論之上師。

  有破戒者,雖宣揚上師功德,然乃欲與之競爭者。

  甚多頑固之人,自言不聞,即已博學,自言已熟,然未受灌頂,及自言口訣,然實未有。故只有小數能獲加持與能力者。

  甲四十九、恒常之信

  蓮師雲:“修法者,單言恒常之信,已甚重要,此有十種生信之因!”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了知現有之行爲,所得及名聲無樂者。

  信黑白業果。

  知必死故,乃感厭離。

  知財富與所有、子嗣配偶、及眷屬,乃不重要者,以死時不能作伴故。

  了知無能選擇來生之境,以剩于何處不定故。

  知若不修法,得此圓滿人身後,將空手而去。覺知任生于六道輪廻中,何處均不離苦。

  聞叁寶最勝功德。

  知上師不共大行爲功德。

  與善友遊並住于善處。

  憶念或生起上者,漸離輪廻。然只生起其一亦甚難哉?

  甲五十、十叁種出離

  蓮師雲:“若于內心極欲修法者,當具十叁種出離!”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若不出離家鄉,無能勝漫之魔羅。

  若不棄家長之作爲,無能騰出修法之時。

  若具信時而不投入修法,所作業無有了期。

  對自己亦無信故,勿謗他人。

  若不能棄己所有,無法斷世務。

  若不與眷屬保持距離,難斷執著與嗔心。

  若不當下修持,不知來生生于何處。

  若望未來方作,而非于當下有機會爲之,當知將來未必有此機。

  勿自欺矣,斷汝希求,並修聖法。

  棄諸眷屬與朋友,愛人與所有。若能當下爲之,乃甚重要。

  勿爭不德之社會地位,而不能帶走者。作諸善行,乃甚重要。

  勿爲明天籌備此乃需或不需者。以修法爲死而備,此爲甚必需者。

  若投身修法,不必爲食與著牽挂。一切任運得,吾從未聞見修法而餓死者也。

  甲五十一、十叁要事

  蓮師雲:“以至誠修法者,當修十叁要事!”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依具德上師爲要。

  長久依具口訣上師爲要。

  對至勝叁寶堅信爲要。

  離縱最微細不善爲要。

  晝夜各叁觀無常爲要。

  修法精進爲要。

  對衆生慈愛爲要。

  善巧離諸相,及物質執著爲要。

  對無謬口授,具決定爲要。

  正守戒律與叁昧耶爲要。

  對自心清明爲要。

  勿將密法授與不當之人爲要。

  修法時,竭力並住僻處爲要。

  若如此修者,修法必成。

  甲五十二、法之道

  蓮師雲:“若欲修法,此爲其道!”

  磋嘉瑪白言:“當如何行之?”

  大師雲:

  若欲了空性,當隨上師。

  若欲解脫輪廻,當棄家作。

  若知必死,當修法要。

  若欲修無二,當棄所作。

  若欲具功德,當圓滿修持。

  若欲離苦惱,當棄隨侍及仆從。

  若欲得境界,當常修山法。

  若欲離執著,當棄家鄉。

  若欲觀景象,當自心之明鏡觀。

  若欲得成就,當頂戴上師、本尊與空行。

  似無有一人修解脫法者。

  甲五十叁、堅毅

  蓮師雲:“若自心修法者,當具堅忍!”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食物與財富,皆爲幻象,故當棄之。

  娛樂、名譽及善境皆爲大障,故當棄之。

  朋友、眷屬與侍從爲輪廻根本與執著並嗔心之因,故當棄之。

  年與月、日與須臾,均損減死前所余之時,故當盡速修行。

  無堅毅及正目標者見其眷屬、食物、財富與子嗣爲甚珍貴,其以散亂爲善境,以友伴爲樂,不知年月日之逝去,而卻數其壽,于死之時,其只有自己作引導。

  甲五十四、修法之難

  蓮師雲:“修法爲甚難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此有持邪見之虞。

  修法誤爲意之造作。

  大敵爲破叁昧耶。

  德行爲身、語、意不善所汙。

  教法爲野心所毀。

  法爲欲得財富所衰。

  戒爲評論他人而壞。

  道誤以執著爲實。

  謙恭爲渴求可欲者所漂。

  果誤以爲此身得名聲。

  無修法之師,至爲難堪,而此等行者,令人沮喪。

  甲五十五、安樂之道

  蓮師雲:“若會者,有安樂之法!”

  磋嘉瑪白言:“敬請明示?”

  大師雲:

  離邊見時,見爲安樂。

  離沈掉散亂時,修爲安樂。

  若執著淨如虛空,德行安樂。

  心之染垢清靜,境界安樂。

  心離苦惱,住處安樂。

  邊見清靜,慈悲安樂。

  執著自內清靜,布施安樂。

  知食物與財富虛妄,受用安樂。

  若無我慢,日用安樂。

  若不作家長,離去諸惱,生活安樂。

  若不爭得恭敬,友伴安樂。

  遠離幼稚與我執,自得安樂。

  依具慈悲與口訣上師,自得安樂。

  知空性乃于六道一切有情中,安樂而知其爲己親屬。

  若斷染著時,一切所作皆安樂。

  諸相與諸有當下解脫時,大樂而得安樂。

  知色聲皆幻時,安樂斷諸苦惱。

  覺知本面時,無勤無功而安樂。

  一切意念覺爲空性,安樂而以一切所見作修。

  知此,一切所作皆安樂。

  黑暗時期的衆生,永不離我執而無樂,故甚可憐也!

  甲五十六、歡喜之道

  蓮師雲:“若能隨此等教法,有歡喜之道也!”

  磋嘉瑪白言:“如何行之?”

  大師雲:

  執著與染著乃無底深潭,棄汝家園乃能歡喜。

  學思之領域無涯,覺自本心乃能歡喜。

  空言绮語無盡,默然乃能歡喜。

  世法思惟乃無止者,住于靜處乃能歡喜。

  行爲無止無作,乃能歡喜。

  積財永無厭足,棄所執著,乃能歡喜。

  仇敵永難殲滅,自淨其意,乃能歡喜。

  所著眷屬永難滿足,斷自希盼乃能歡喜。

  輪廻根本永不斷,斷我執乃能歡喜。

  意念不止,斷意之流乃能歡喜。

  總之,衆生不斷我執者,無有歡喜,其長受苦于輪廻諸道中。

  甲五十七、偏離

  蓮師雲:“甚多瑜伽行者偏離,受戒後又還復庸人!”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行人不明自性,大談且卻,從各其他方向說之,乃爲偏離!

  行人困其自心,不知了解,終日作“呆禅”,乃爲偏離。

  行人所作不檢,卻謂一切唯心,乃爲偏離。

  磋嘉瑪白言:“如何免之?”

  大師雲:

  行人若自諸相唯心,並以法身爲道,乃無偏離。

  行人斷一切思維,具決定見,乃無偏離。

  行人以此修持,並以覺爲道,乃無偏離。

  行人知諸相爲助緣,並遠離染著及執著,乃無偏離。

  總之,末世時大多行者均偏離,不偏者甚少。

  甲五十八、無可避免

  蓮師雲:“修法者,有重要事乃難免者!”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當覺自剩智乃俱有時,無可免已得覺悟。

  覺輪廻自性,乃無間苦惱,並棄離之時,無可免于輪廻中解脫。

  對諸哲理見解無執時,無可免得無涯學問。

  覺知輪廻本性,乃無間苦,並離之時,無可免遠離輪廻。

  以智無定型故,若知如何當下清除五毒時,無法可終于地獄。

  今者無人有此等法,故長于輪廻中流轉也。

  甲五十九、無所得

  蓮師雲:“令人修法者一無所得!”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說法者,只知誇大與誹謗。

  研讀者,偏于希冀與恐懼。

  主會供者,墮于飲食之執著。

  修持時,流于沈掉。

  生功德時,墮于求恭敬與物質。

  得知識善巧時,落于更大渴求。

  連于衆多弟子,落于緊張其修法。

  甚多行人與法背馳!

  甲六十、自大

  蓮師雲:“自謂修佛法者,甚欲自誇與自大!”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有以其所得知識與教法自大者。

  有以其虔修佛法自大者。

  有以其住于山僻處修法自大者。

  有以其具大能與大力自大者。

  有見財富或可欲境,猶如蠅(蟲+內)嗅血腥者。

  見不可欲,或有害者,則奔如犛牛解韁。

  對自德行自誇,猶如以孔雀毛上之眼睹物。

  又妒他人之德,如犬隻守財。

  總之,此等自大行人,爲其死敵,對此等愚癡執著魔羅者,吾甚覺其可憐也!

  甲六十一、斷善惡之交錯

  蓮師雲:“修法者,當斷善與惡行之交錯!”

  磋嘉瑪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

  自我觀念盡時,無法、無業、無業之熟。此其時也,已斷善惡之交錯。

  如此,直至自我觀念終,不善行會積集業並得果。善行亦會積集業力,並得其果。

  意念盡時,無有善惡行之聚故,無有果可得,此名爲“因與緣之盡”,亦名爲“勝義谛”。

  于未來世,末法中百五十年,人不覺我執,並不知滅其意念故,沈于粗黑業。

  自稱具勝義見,並稱慎善惡行之果,乃爲下見。

  蔑視因果,其自稱已得證悟。

  其作輕浮不羇。

  其行邪道,自引及引人于謬道。

  故莫須臾效之!!!

  余,磋嘉,一愚婦,久事化身大師。于不同時,師教及修法,而余常銘衷無謬記憶,收集後書寫,以利未來世故。

  以其不爲現世故,余藏此等教法于岩庫,願遇堪能者。

  此教授“以問答教法之續”乃于豬年秋季二月二十五日于尖蒲上洞結集。

  寶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邬金上師心嚴訣,今乃于此而示付

  普願見聞轉誦者,同證邬金解脫地

  

  

  

《密咒道十基礎及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