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咒道十基础及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P4

  ..续本文上一页情当修慈悲无量菩提心。

  若惧来生入于下三道,此生勿作十恶。

  若欲于现及未来世利乐,当行十善。

  若欲至心修法,于辛劳及颠沛时修持。

  若欲背向轮廻,于自心求勝觉悟。

  若欲证三身之果,致力积二资粮。

  如此修持,当得利乐,不远离轮廻者,无有乐处。

  甲四十七、至诚修法

  莲师云:“若于内心极欲修法,乃有一途!”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修仪轨时,当远离执著与嗔恨。

  正确学习时,当披坚忍之鎧甲。

  住于僻处时,勿著食与财物。

  欲渴求成就法,依得成就之上师。

  若遇尊贵上师,勿违而尽力令之欢喜。

  对法有疑时,请问汝师以求教导。

  当眷属叛离时,断此牵连。

  远离被魔障之扰。

  即刻修持勿延。

  勿渴伴侣,但求寂静。

  友伴与所有,眷属与物质,一切虚幻,当弃之。

  执著与嗔心增上,勿与人共。

  独居并投入修持。

  甚多旁务徒扰修持,当弃之。

  总之,不投入修持者,无能得真乐!

  甲四十八、守三昧耶

  莲师云:“修法者,必须守三昧耶。吾见众人无所作,只破三昧耶,以其不能坚忍故!”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有破戒者,不使人知其师,自言博学,只顾自誇伟大。

  有破戒者,本欲供养上师,后又转意,收回供物作自己财富。

  有破戒者,欺师及同修之友。

  有破戒者,轻蔑上师,并自炫己名。

  有破戒者,迁其过于上师,并竟言三昧耶清静。

  有破戒者,欲点评其无可评论之上师。

  有破戒者,虽宣扬上师功德,然乃欲与之竞争者。

  甚多顽固之人,自言不闻,即已博学,自言已熟,然未受灌顶,及自言口诀,然实未有。故只有小数能获加持与能力者。

  甲四十九、恒常之信

  莲师云:“修法者,单言恒常之信,已甚重要,此有十种生信之因!”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了知现有之行为,所得及名声无乐者。

  信黑白业果。

  知必死故,乃感厌离。

  知财富与所有、子嗣配偶、及眷属,乃不重要者,以死时不能作伴故。

  了知无能选择来生之境,以剩于何处不定故。

  知若不修法,得此圆满人身后,将空手而去。觉知任生于六道轮廻中,何处均不离苦。

  闻三宝最勝功德。

  知上师不共大行为功德。

  与善友游并住于善处。

  忆念或生起上者,渐离轮廻。然只生起其一亦甚难哉?

  甲五十、十三种出离

  莲师云:“若于内心极欲修法者,当具十三种出离!”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若不出离家乡,无能勝漫之魔罗。

  若不弃家长之作为,无能腾出修法之时。

  若具信时而不投入修法,所作业无有了期。

  对自己亦无信故,勿谤他人。

  若不能弃己所有,无法断世务。

  若不与眷属保持距离,难断执著与嗔心。

  若不当下修持,不知来生生于何处。

  若望未来方作,而非于当下有机会为之,当知将来未必有此机。

  勿自欺矣,断汝希求,并修圣法。

  弃诸眷属与朋友,爱人与所有。若能当下为之,乃甚重要。

  勿争不德之社会地位,而不能带走者。作诸善行,乃甚重要。

  勿为明天筹备此乃需或不需者。以修法为死而备,此为甚必需者。

  若投身修法,不必为食与著牵挂。一切任运得,吾从未闻见修法而饿死者也。

  甲五十一、十三要事

  莲师云:“以至诚修法者,当修十三要事!”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依具德上师为要。

  长久依具口诀上师为要。

  对至勝三宝坚信为要。

  离纵最微细不善为要。

  昼夜各三观无常为要。

  修法精进为要。

  对众生慈爱为要。

  善巧离诸相,及物质执著为要。

  对无谬口授,具决定为要。

  正守戒律与三昧耶为要。

  对自心清明为要。

  勿将密法授与不当之人为要。

  修法时,竭力并住僻处为要。

  若如此修者,修法必成。

  甲五十二、法之道

  莲师云:“若欲修法,此为其道!”

  磋嘉玛白言:“当如何行之?”

  大师云:

  若欲了空性,当随上师。

  若欲解脱轮廻,当弃家作。

  若知必死,当修法要。

  若欲修无二,当弃所作。

  若欲具功德,当圆满修持。

  若欲离苦恼,当弃随侍及仆从。

  若欲得境界,当常修山法。

  若欲离执著,当弃家乡。

  若欲观景象,当自心之明镜观。

  若欲得成就,当顶戴上师、本尊与空行。

  似无有一人修解脱法者。

  甲五十三、坚毅

  莲师云:“若自心修法者,当具坚忍!”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食物与财富,皆为幻象,故当弃之。

  娱乐、名誉及善境皆为大障,故当弃之。

  朋友、眷属与侍从为轮廻根本与执著并嗔心之因,故当弃之。

  年与月、日与须臾,均损减死前所余之时,故当尽速修行。

  无坚毅及正目标者见其眷属、食物、财富与子嗣为甚珍贵,其以散乱为善境,以友伴为乐,不知年月日之逝去,而却数其寿,于死之时,其只有自己作引导。

  甲五十四、修法之难

  莲师云:“修法为甚难者!”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此有持邪见之虞。

  修法误为意之造作。

  大敌为破三昧耶。

  德行为身、语、意不善所污。

  教法为野心所毁。

  法为欲得财富所衰。

  戒为评论他人而坏。

  道误以执著为实。

  谦恭为渴求可欲者所漂。

  果误以为此身得名声。

  无修法之师,至为难堪,而此等行者,令人沮丧。

  甲五十五、安乐之道

  莲师云:“若会者,有安乐之法!”

  磋嘉玛白言:“敬请明示?”

  大师云:

  离边见时,见为安乐。

  离沉掉散乱时,修为安乐。

  若执著净如虚空,德行安乐。

  心之染垢清静,境界安乐。

  心离苦恼,住处安乐。

  边见清静,慈悲安乐。

  执著自内清静,布施安乐。

  知食物与财富虚妄,受用安乐。

  若无我慢,日用安乐。

  若不作家长,离去诸恼,生活安乐。

  若不争得恭敬,友伴安乐。

  远离幼稚与我执,自得安乐。

  依具慈悲与口诀上师,自得安乐。

  知空性乃于六道一切有情中,安乐而知其为己亲属。

  若断染著时,一切所作皆安乐。

  诸相与诸有当下解脱时,大乐而得安乐。

  知色声皆幻时,安乐断诸苦恼。

  觉知本面时,无勤无功而安乐。

  一切意念觉为空性,安乐而以一切所见作修。

  知此,一切所作皆安乐。

  黑暗时期的众生,永不离我执而无乐,故甚可怜也!

  甲五十六、欢喜之道

  莲师云:“若能随此等教法,有欢喜之道也!”

  磋嘉玛白言:“如何行之?”

  大师云:

  执著与染著乃无底深潭,弃汝家园乃能欢喜。

  学思之领域无涯,觉自本心乃能欢喜。

  空言绮语无尽,默然乃能欢喜。

  世法思惟乃无止者,住于静处乃能欢喜。

  行为无止无作,乃能欢喜。

  积财永无厌足,弃所执著,乃能欢喜。

  仇敌永难歼灭,自净其意,乃能欢喜。

  所著眷属永难满足,断自希盼乃能欢喜。

  轮廻根本永不断,断我执乃能欢喜。

  意念不止,断意之流乃能欢喜。

  总之,众生不断我执者,无有欢喜,其长受苦于轮廻诸道中。

  甲五十七、偏离

  莲师云:“甚多瑜伽行者偏离,受戒后又还復庸人!”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行人不明自性,大谈且却,从各其他方向说之,乃为偏离!

  行人困其自心,不知了解,终日作“呆禅”,乃为偏离。

  行人所作不检,却谓一切唯心,乃为偏离。

  磋嘉玛白言:“如何免之?”

  大师云:

  行人若自诸相唯心,并以法身为道,乃无偏离。

  行人断一切思维,具决定见,乃无偏离。

  行人以此修持,并以觉为道,乃无偏离。

  行人知诸相为助缘,并远离染著及执著,乃无偏离。

  总之,末世时大多行者均偏离,不偏者甚少。

  甲五十八、无可避免

  莲师云:“修法者,有重要事乃难免者!”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当觉自剩智乃俱有时,无可免已得觉悟。

  觉轮廻自性,乃无间苦恼,并弃离之时,无可免于轮廻中解脱。

  对诸哲理见解无执时,无可免得无涯学问。

  觉知轮廻本性,乃无间苦,并离之时,无可免远离轮廻。

  以智无定型故,若知如何当下清除五毒时,无法可终于地狱。

  今者无人有此等法,故长于轮廻中流转也。

  甲五十九、无所得

  莲师云:“令人修法者一无所得!”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说法者,只知誇大与诽谤。

  研读者,偏于希冀与恐惧。

  主会供者,堕于饮食之执著。

  修持时,流于沉掉。

  生功德时,堕于求恭敬与物质。

  得知识善巧时,落于更大渴求。

  连于众多弟子,落于紧张其修法。

  甚多行人与法背驰!

  甲六十、自大

  莲师云:“自谓修佛法者,甚欲自誇与自大!”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有以其所得知识与教法自大者。

  有以其虔修佛法自大者。

  有以其住于山僻处修法自大者。

  有以其具大能与大力自大者。

  有见财富或可欲境,犹如蝇(虫+内)嗅血腥者。

  见不可欲,或有害者,则奔如犛牛解韁。

  对自德行自誇,犹如以孔雀毛上之眼睹物。

  又妒他人之德,如犬隻守财。

  总之,此等自大行人,为其死敌,对此等愚痴执著魔罗者,吾甚觉其可怜也!

  甲六十一、断善恶之交错

  莲师云:“修法者,当断善与恶行之交错!”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

  自我观念尽时,无法、无业、无业之熟。此其时也,已断善恶之交错。

  如此,直至自我观念终,不善行会积集业并得果。善行亦会积集业力,并得其果。

  意念尽时,无有善恶行之聚故,无有果可得,此名为“因与缘之尽”,亦名为“勝义谛”。

  于未来世,末法中百五十年,人不觉我执,并不知灭其意念故,沉于粗黑业。

  自称具勝义见,并称慎善恶行之果,乃为下见。

  蔑视因果,其自称已得证悟。

  其作轻浮不羇。

  其行邪道,自引及引人于谬道。

  故莫须臾效之!!!

  余,磋嘉,一愚妇,久事化身大师。于不同时,师教及修法,而余常铭衷无谬记忆,收集后书写,以利未来世故。

  以其不为现世故,余藏此等教法于岩库,愿遇堪能者。

  此教授“以问答教法之续”乃于猪年秋季二月二十五日于尖蒲上洞结集。

  宝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邬金上师心严诀,今乃于此而示付

  普愿见闻转诵者,同证邬金解脱地

  

  

  

《密咒道十基础及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