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業叁福講記▪P14

  ..續本文上一頁也是叁個大階段——人天的佛法,小乘的佛法,菩薩佛法。

  ④無上菩提心——一心念佛求生極樂

  那麼菩提心既然這麼難,同修當中念佛修淨土的人很多,淨土法門在佛法裏面,它是屬于大乘,還是屬于小乘呢?我們讀了許多祖師大德的著述,都告訴我們,淨土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究竟圓滿的大法。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要不要發菩提心呢?《無量壽經》上明白地告訴我們,上輩往生要發菩提心,中輩往生也要發菩提心,下下品往生還是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決定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這個菩提心發不起來呀,那往生就沒指望了,的確給我們一個很大很大的困惑。

  幸好澫益大師將這個問題給我們解決了。澫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裏面講,一個人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講別的,也不講至誠心,也不講深心,也不講大悲心,統統都不講了,只講我們發一個真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澫益大師說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仔細去想一想,澫益大師講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呢?真的愈想愈有道理,愈想老人家講這個話真的講到究竟圓滿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佛光壽相同,那不是究竟,不是無上菩提是什麼呢!所以有許許多多老太太們,沒有念過書的,不認識字的;他念佛,甚至于她經都不會念,就念這一句佛號,念了幾年,人家預知時至,不生病,會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的。她要沒有無上菩提心,她怎麼能做到呢?證明澫益大師這一句話一點都不錯,可知澫益大師給我們真正的信心,使我們知道這一念求生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知道當然之理,還不知道所以然之理。所以然之理在哪裏呢?在《觀無量壽經》裏頭。它的確是有理論的依據,可見得澫益大師說話不是自己隨便說的,不是他自己想的,他有經典做依據。

  再有,念佛法門求生西方,絕對不是自了漢,絕對不是小乘,佛在《無量壽經》裏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確確實實是如來第一弟子啊!這是講發心重要。

  

  ⒉深信因果

  第二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在此地,意義尤其殊勝,實在講也很難懂,因爲這一條已經是菩薩,不但是菩薩,而且是法身大士,真正發了菩提心的——叁心圓發啦!叁心:你說《起信論》的叁心,可以——直心、深心、大悲心;說《觀經》上的叁心——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都可以。“圓”是圓滿,統統都發了。這樣的人還不相信因果嗎?

  說老實話,誰不相信因果呢?凡夫不信因果。我們這一些天天念阿彌陀佛的人不信因果。你也許聽了會很奇怪?你要真正深信因果了,你心裏面還有是非嗎?你還會張家長、李家短嗎?不可能啊!還喜歡說這些話,就是不信因果,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容易啊!

  六祖大師在《壇經》裏面說得太好了!他老人家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還見到別人過失的,就不是真正修道人啊!他老人家說得還好啊!“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所以我們中國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話很有道理。誰是是非人呢?說是非的那個,就是是非人。諸位從這個地方想一想,我們信了因果嗎?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但是身口的造作,起心動念都是業。《地藏經》上講的話沒錯啊!“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罪業啊!幾個人害怕呢?他怕,他就不敢作了;天天還照作,可見得他不怕。那麼這是講的世間的因果報應。

  這一句絕對不是講世間的;佛菩薩哪有不知道世間因果的道理呢?不但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對于世間因果都非常通達了。阿羅漢他的能力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那這個因果報應,人家實在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呢?因此這個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了。

  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我在初學的時候爲這一句話困惑了很多年,就是我讀《觀經》叁福,這一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在哪裏呢?因爲這個“深信因果”它排在菩薩這一條裏頭。假如它排在第一條我都不懷疑,我們凡夫都相信因果,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菩薩怎麼不知道呢?這怎麼講也講不通。菩薩之外,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難道這些人不知道因果報應嗎?他們比我們知道清楚得太多了,所以怎麼想都想不通。後來這個問題到我讀《華嚴》,講《華嚴》的時候,才把這個事情的真相搞清楚了。

  《華嚴經》哪個地方讓我對于這一句醒悟過來?讀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到十地品裏面佛告訴華藏世界的菩薩們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我在這個地方明白了這一句話。由此可知,我們以《華嚴經》的教義來看,“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最低限度圓教叁賢位還不十分相信。因爲《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那要登了地,他就曉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了。那麼登地之前,十住、十行、十回向還要普賢、文殊去勸導,地上菩薩才認真念佛啦!這是說明這個因果,實在講太深太深了,所以叁賢位的菩薩都不知道,那這個第十回向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斷了叁十品了,只剩下十一品無明啦!這樣深位的菩薩對于“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還不知道。

  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再加上等覺一共是十一地,這是菩薩位次裏面最高的,我們在平常念贊佛偈,裏面菩薩“摩诃薩”就是指的這個。菩薩是講叁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摩诃薩是初地以上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我們稱爲摩诃薩,就是大菩薩。原來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們,他們修什麼法門呢?修的是念佛法門。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從始至終不離念佛,他們主修的法門就是念佛。念什麼佛呢?我們也要問哪!看到文殊、普賢,他們兩位是華嚴菩薩衆裏面的首領,好像是班長一樣啊,這兩個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深信因果”是講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所以在此地告訴我們深信因果。這一句我是搞了二十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不容易。如果不是讀《華嚴》,不是以十七年的時間講《華嚴》,今天這一句話我就講不清楚;講不清楚,含糊籠統就敷衍過去了,沒有法子的呀!所以深信因果講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方世界諸大菩薩都是念佛成佛的。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修的是什麼呢?念佛、念法、念僧。這個“深信因果”,搞明白了,搞清楚了,很不容易。

  我們稱念佛法門爲難信之法,實在是不爲過啊!一般人不相信這個法門,不能接受,非常正常啊!連圓教十回向的菩薩都不相信,他怎麼可能相信?他要相信,那不就奇怪了嗎?所以這個不相信,非常非常的正常,一絲毫都不奇怪。真正能夠相信的,那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太厚了,佛明白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沒有數字啊!

  你看阿闍王子他們那些人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億是有數字,他們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雖然發願了——我將來成佛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個願沒有什麼大用啊!他要不認真念佛,雖然發這個願,還是不能往生。所以真正發——堅固信願,一心持名,萬緣放下。那就是經上所講的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超過阿闍王子太多太多了!這樣深厚的善根,再蒙叁寶加持,所以他對于他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能願、能行。這能有幾個人呢?幾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所以這一句“深信因果”確確實實不容易。

  我們仔細看看我們周邊的同修,仔細想想自己,這十一句沒有一句做到啊!一點福都沒有啊!怎麼能成功?從前我常常贊歎大家有福報啊!是鼓勵你、勉勵你,今天我講真話啦!我們要深深去反省,要認真地去修福,去打根基啊!這個講真話,初學的人聽到都會嚇跑了,不敢來聽啊!真正相信因果,他一定死心塌地,一定是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

  ⒊讀誦大乘

  底下說的“讀誦大乘”。讀誦大乘是菩薩重要的修行方法,這個菩薩行門無量無邊,佛在大經裏面,就是舉這個綱領也舉了很多很多,爲什麼單單說個讀誦?像《無量壽經》上講的有受持、書寫、供養……,說了很多,爲什麼單單說讀誦?爲什麼不說受持?不說書寫?不說供養?那麼我們就曉得,佛說種種綱領之中,讀誦最重要。說老實話,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沒有成佛之前,這個讀誦經典他每一天都不廢除的,他天天都在念。讀誦就是萬行齊修,不僅僅是戒、定、慧叁學,叁慧一次完成,它是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這一次就修圓滿了,這叫圓修。

  這個大乘經典很多,浩如煙海,我們從哪裏讀起呢?佛法在中國有十大宗派,大乘就分八個宗派,每一個宗派裏面還有許多法門。我要先問你,你的學佛目的在哪裏?這個很重要,學了之後一定可以達到你理想的目標,這個東西學了才管用。這沒有目的,那就無從下手,那從學佛常識看起吧!慢慢來吧!你還沒有選擇嘛!一定要先選擇一個法門。你修學哪一宗,你就讀誦哪一宗的經典。爲什麼呢?這個樣子解行能夠相應,成就快速。所以在過去,學天臺的,他念《法華經》;學賢首的,他念《華嚴經》;禅宗的,念《金剛經》;淨土宗的,念《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你學哪一宗?你的方向目的在哪裏?你選擇某一宗主修的經典,你去讀去。所以一切大乘經隨你自己選擇。最好的選擇是適合自己的興趣,適合于自己的願望、自己的程度,還要適合于自己的生活環境。那麼你這樣選擇,修學就非常愉快,容易深入。選擇不恰當,對自己沒有好處,會帶來很多痛苦。佛法教給我們離苦得樂,絕對不會教我們離樂得苦,沒有這個道理的,這是同修們要把它記清楚的。如果學佛想得身心快樂、家庭美滿、事業很順利、社會很祥和,如果目標在此地,那我可以告訴你,所有大乘經典…

《淨業叁福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