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業叁福講記▪P6

  ..續本文上一頁要用我們世間俗話來說呢?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沒有定法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他教學的原則,然後才真正體會這善巧方便。不但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形象,這一點諸位要記住。我們中國人,常說“相隨心轉”,可見得真的是沒有定相。一般說起來,在四十歲之前,我們的相貌是受前生業力(就是行業,善惡業力的關系)的影響。四十歲以後的相貌,那就是自己要負責了,那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的;我們心地善良,相貌自然慈祥,心地清淨,身體自然健康。所以從相貌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心地,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善良。四十歲以後相貌是這一生當中修集、累積的。

  佛、菩薩都沒有定相,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而觀音菩薩叁十二應裏面講“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可見得他是隨衆生的機緣現相;“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由此可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這使我們想到佛法之所以能夠弘遍法界,就是它能夠“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它的教學超越了國籍;不但超越國籍,還超越法界。

  ⒉佛陀的教肓——超越世間宗教

  我們講十法界,上面佛、菩薩、緣覺、聲聞;底下是六道。十法界衆生包括佛在內,那佛還要接受這個教育嗎?諸位要知道,佛有很多不同的佛,天臺家講四教:藏、通、別、圓。除圓教佛之外,藏教、通教、別教的佛,還是要繼續不斷的接受佛陀教育,何況菩薩以下。所以它超越了法界,超越了國家。譬如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國家,佛教能夠弘遍到任何一個國家;因爲它超越民族、黨派、宗教,這一點諸位要記住。佛教如果變成宗教,那就不能超越宗教,其他宗教徒可以不接受佛教;爲什麼呢?那是個宗教。假如佛教是教育的話,那就可以超越宗教了,任何宗教徒不能夠說不受教育,不管哪個宗教徒,他都要受教育的。

  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的,像《華嚴》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這一些都是宗教徒,而且是宗教裏面的傳教士。雖然是宗教的傳教士,不違背他的宗教,他還是婆羅門教的傳教士;他到釋迦牟尼佛這裏來,接受佛陀的教育,依照佛教給他的理論方法修行,他也證羅漢果、也證菩薩果位。雖然證得菩薩果位,依舊在婆羅門教裏面擔任他們的傳教士——菩薩婆羅門、菩薩外道。你才曉得確確實實是任何一個宗教徒都可以學佛,也都應該要學佛。爲什麼呢?佛法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破迷開悟,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那麼現在有許多宗教徒把佛教看成宗教,不願意接受佛的教育,這是自己莫大的損失,而且也叫其他信仰宗教的人産生了誤會。宗教是什麼?宗教是對天、對鬼神的,天天跟鬼神打交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乃至于一千年之後佛教傳到中國,佛教沒有和死人打過交道的,沒有給死人念過經的,道場裏也沒有供什麼牌位的。教育的機關啊!教學啊!大殿裏面供養佛菩薩的像,就像你們現在學校禮堂挂個國父遺像、總統像一樣,是紀念的意思,不是把他當神來看待的。現在幾個人曉得!所以實在講,已經把佛陀教育變成宗教了。這我們都有罪過啊!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我們還想將來有成就,難啦!太難太難了。當然這個責任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佛弟子沒有能夠將佛的正確的教義,向世人宣布,向大家解釋,這是主要的一個因素。

  ⒊佛法的教學——現代化·本土化

  佛教,它教學的精神永遠是現代化、本土化。你想佛不在世,我們塑造佛菩薩的形像:印度人造的佛像就像印度人;中國人造的佛像就像中國人;泰國人造的佛像,你看那個面孔尖尖的,一看,泰國人;日本人造的佛像,你去一看就是日本人;現在西藏的密教傳到臺灣來也相當興盛,看看西藏的佛像就是西藏人。所以佛菩薩的像是隨著衆生的樂欲(歡喜、愛好)而起變化,佛沒有定相。

  好幾年之前,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有不少外國人來聽講,我就告訴他們,佛法還沒有傳到美國來。他們都很驚訝,佛教傳到美國也不少年了,現在佛教徒一天比一天多了,怎麼佛教沒有傳到美國來呢?我就告訴他們:“你們什麼時候看到有一尊佛菩薩像,像你們美國人呢?這就證明佛教沒有傳到美國。”諸位要知道,人總是感情的動物,特別是對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鄉,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古今中外都一樣的。

  兩千年前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假如當時佛教的教學場所,是用印度那個建築,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就很難接受了!一看,那是外國東西,就很不願意走進去。傳教的這些法師們很聰明,他們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到中國來建立道場,要用中國的(本土化)。古時候中國的老百姓最尊敬的是帝王,帝王所居住的是宮殿,所以佛教道場就模仿宮殿的樣子。在從前交通不發達,許多村莊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的空間很小,有幾個人一生當中曾經到過京城,曾經見過皇宮呢?那是令人非常羨慕、向往的一樁大事。于是乎佛的道場就模仿宮殿,在這個國家、這個地區,每一個角落都建造了;使每一個人看到宮殿,就想到那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總想進去看一看,即使他不信佛,他也進來。這就是建築道場要本地化、現代化。可惜中國道場建立之後,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改;換句話說,本土化是當時漢朝時候的本土化,沒有跟著時代進入到現代化。所以佛教不能普遍弘揚,這是一個主要因素,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于是我們在美國建道場,就想到美國總統住的是白宮,那麼我們要建立一個道場,建什麼樣式呢?要模仿白宮的樣式。決定不能建立中國宮殿式的房子,這個宮殿式的房子在美國建築,外國人一看,這是外國文化,那一條界線,那一條代溝,馬上就畫上了。他即使進來,是來參觀的,對這裏沒有感情。因此我們的建築要用西方的格式,讓當地人民看到非常歡喜,自自然然就走進來,如此,我們弘法的目標才能達到。

  那麼佛像,剛才說了,一定要美國人的面孔,使他們一進佛堂看到這是自己人,有一種非常親切之感,這是攝受衆生的方便。造佛像,我們有這個能力;我在香港,請到大陸上的西方叁聖,木頭雕刻的,請到那邊(美國)去,那當然是中國的面孔。我們的講堂有廿一尺高,供佛後面這個空間很大,所以我就想請人畫佛像,畫很大張的佛像,懸挂在後面;我們雕塑的佛像供在畫像的前面。我要求西方叁聖的畫像要畫美國人的面孔。心裏頭有這個想法,有一個人曾發心想替我畫,我很歡喜。他是個外國人,後來他告訴我,他畫的時候,不敢向法師要錢,但是要收一點工本費。我說:“那是應該的,多少呢?”他說一張畫要臺幣一百五十萬,他給我畫叁張,送一張給我,那麼要我拿叁百萬臺幣;我就難了,我沒有錢。我說:“如果我有叁百萬臺幣,我在美國可以買一棟房子。”沒有能力這就作罷了。

  去年我到美國的頭一天,不知道是哪一位居士送了一組西方叁聖油畫像,高度大概有八、九尺高,相當莊嚴。我不知道是什麼人送的,因爲我沒有在家,簡豐文居士代我收的,而且還交代這是送到美國去供養的。我把這個畫打開來一看,很難得——阿彌陀佛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這個事很不可思議,的確是有感應;特別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這個意義很深長;爲什麼呢?淨土宗的初祖就是大勢至菩薩。諸位讀《楞嚴經》就曉得了,在盡虛空遍法界提倡專修淨宗、專念阿彌陀佛的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淨宗法界初祖。在我們娑婆世界,第一個提倡念佛法門的是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的初祖。佛教傳到中國來,在後漢的末期,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叁個人,在一起共修,提倡專修專弘,這是我們中國的初祖。所以今天我們講初祖要區別是法界初祖、是娑婆世界初祖、還是中國初祖。這是跟諸位同修說明佛教永遠要現代化、要本土化,才能夠將佛教的教育推廣到全世界,利益一切衆生。

  ⒋佛法的教學——藝術化

  不僅如此,佛教教學,它講求藝術化,那就是將佛教的藝術跟教學結合在一起,這個也是世間教學所沒有的。我們現在學校跟博物館是分開的,而不是集合在一起;甚至于在古代佛教的建築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它注重美術、雕塑,剛才講了,包括建築在內。正規的道場也就像學校一樣;正規的學校一定有校門,門口一定有門房。那麼我們佛門裏面也可以說是警衛,保護學校的門房,看守校門的。

  佛法寺院你看,你進去大門第一個建築物,也就是道場的門房。這個門房叫什麼呢?叫天王殿。天王殿裏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道場的。那麼我們要問了,他這個保護道場,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藝術,你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佛給我們講道場在哪裏呢?道場在你的心地。護法保護道場,是要保護你心地的道場,它取這個意思。

  ①彌勒菩薩

  天王殿,我們一進門你第一個見到的,就是天王殿的正當中供奉著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麼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麼資格才可以入佛門。佛弟子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衆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我們以清淨平等的心對待一切衆生,以滿面笑容接待一切大衆,這才是入佛門必備的條件。所以他是教學,而不可以把他當作神明來祭祀,那就錯誤了,你一定要懂得它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後,才會對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能不稱贊,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圓滿的設施。如果用現在教育上的名詞,所有一切的佛菩薩形象,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我們現在稱爲教具,香、花都是教具。那麼兩邊的…

《淨業叁福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