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祈聖法會皈依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花?亦是亦不是!爲什麼亦是亦不是呢?因爲我們用眼睛所看到的藕塘的蓮花,只是一個植物的現象。佛教所說的蓮花,是用這個作爲一個比喻,是指從我們心中生起的清淨的蓮花。

  我給大家講一段我親身經曆的事情。在成都昭覺寺,有一個叫文師父的。文師父是個駝子和跛子。他的背是怎麼駝的呢?腳是怎麼跛的呢?這個文師父原來修禅宗,修得非常非常的好,在禅定當中經常看到些殊勝的景象。走路也在參禅,吃飯也在參禅,睡覺也在參禅。解放前不久的一天,他從昭覺寺出來,邊走邊參禅,突然在他面前現出一朵蓮花,他滿心歡喜,馬上跳上去一坐。可這一跳一坐,卻坐到井裏去了。就這樣,背也駝了,腳也跛了。七九年,他跟我談到這件事的時候,邊談邊哭啊。他親自對我講的:參禅的時候千萬不能去玩弄光景。

  我們看到的蓮花,我們想到的蓮花,我們從禅定當中觀到的蓮花,我們從現象上、發現上浮現的蓮花,這些都不過是一種幻象,一種比喻的現象。佛教裏所說的蓮花,是要我們從心裏升起蓮花。我們的心清淨了,蓮花才能升起來,我們把這棵心長住,我們心裏面的蓮花就現了,我們才能真的坐上了蓮臺。 我們修行人通過皈依叁寶,如法修行,掃清障礙,積累功德。身心清淨了,無挂無礙了,智慧開發了,我們心裏面的蓮花自然就現起來了。也就是說,真正要坐上蓮臺,並不是僅在哪裏念幾句佛號,或念幾句咒就能做到的。說實在的,我以我自己修行的經曆,跟大家說一個很具體的大實話:修行不是念幾句佛號和念幾句咒,就能夠成就的!

  要說念佛,我們大家在座的很多都是修淨土宗的。我的皈依師父定超法師,就是淨土宗的。我以前念阿彌陀佛,一晝夜我發願是念五萬遍,就是說每天晝夜念五萬遍“阿彌陀佛”四個字,我念了叁個月,每天五萬念!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居士,有沒有能做到的?有沒有啊?你們要是也能每天念五萬遍阿彌陀佛,身心就清淨了。後來我又到了昭覺寺,跟定慧法師(原昭覺寺的方丈)學修禅宗。我是通過修淨土,達到心境一如了,才學禅宗的。修到第四禅天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業障深重,所以馬上就倒回來,培福、具足功德、修行,修改自己的行爲。直至八叁年以後,才走入正道。這不是念幾句佛號,念幾句咒,就能登上蓮臺的。 如果我們念佛,只是口念心不念,那你念破嘴皮也枉然!如果我們參禅,以亂心、嗔心、妄心去參,任你去參一輩子也還是亂心!如果我們帶著一種妄心、亂心、嗔心去修密法, 哪個本尊也不會和你相應!不管你是修哪宗哪派的,首先要修的,就是這顆心!如果我們的心不靜,對衆生不平等,以你的妄心、嗔心去對待一切事和物,不好好地善待自己,善待同修,不好好地按照佛教所說的去做,無論念多少佛都不可能成就的。所以說我們念佛的人,要心念,要心想佛,心想衆生,要把衆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那怕他是一概對我們不好的、有意見的、不滿意的人,我們還是要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把他當成一個助緣。這樣,我們念一句,就比我們平常念一萬句都有用。

  我在八零年的時候,跟海山法師在近慈寺的茅棚裏,就是太平大隊一隊,我是用悲憶念法,我們兩個人念佛的時候都是用悲憶念念的,放聲大哭地念,叫悲憶念,就象自己是遊子,是脫離了父母的遊子,阿彌陀佛是慈父,我們要回歸到慈父的身邊,感到非常悲痛。我和海山法師兩個眼睛都哭腫了,念了一晚上。就念第二晚上,這樣念,就是動了心的念。那就是一句等于一萬句。我們修禅宗的人,我們心裏面,如果把衆生當作父母,我們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放不下去。如果我們把衆生都當成父母了,我們還有哪一點放不下去呢?還有哪一件事是值得爭論的呢?所以學佛的人,只要有這個概念和這個觀念,我們怎麼都放得下去。只要我們能放下去,我們的心自然就清淨了,我們心清淨了,蓮花就自現了,如果心不清靜,成天在那裏想入非非的,想一輩子也想不出一朵蓮花來,看到那朵蓮花,它是它,你是你,互不相幹。這是我在學修的道路上的親自體會。就是要用心念佛,心才能靜,要用心參禅,心才能入禅,才能禅定。

  那我們的心怎樣才能清淨呢?關鍵在于起心動念都要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學佛的居士和學佛的出家人,每一個人對待衆生都將心比心,我們都已經走到成佛道路的一半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具體的事情。如果我們做事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念得再多的經書,做得再多的佛事,又有什麼用處呢?學佛的目的還是爲了修心呀。我們心正,心才能靜。心不正,我們就不可能靜下來。心要正,首先要將心比心,要慈悲喜舍。對待衆生要慈悲,要生起歡喜心。要有舍心,這樣我們才能夠現菩提心。如果我們學佛的人,沒有現菩提心還不算學佛的人。所以,我在前一次開示的時候就說,我們一個修行的人皈依了叁寶以後,首先要生起的就是出離心,要發的就是菩提心。沒有生起出離心的人,是發不了菩提心的。沒有發菩提心的人是不能得到清淨見的,你的身心是不可能清淨的。你身心都沒清淨,你怎麼能得到正知正見?知見都不正確,你如何去發心呢?所以要做到這一點,要生起出離心,首先,就要做到,我們學佛的第一件事情,要信因果關系。相信因果。如果連因果都不相信的人是不可能升起出離心的。不要說我們在座的居士。我這次到南充來,遇到一個出家人,遇到一些具體問題,牽扯到自己過後,你們想都想不到他怎麼說。他說:“早知道你們佛教裏面是這樣的,我就不該出家呀!”你們說這句話有多大的分量啊?就說明他出家將近十年了,連因果都還不知道。成天想著啥?想著名利。一跟利益發生沖突之後,都能夠說這種話,你們說這能夠生起出離心嗎?能夠發菩提心嗎?能夠把衆生當成父母嗎?

  當然這是個別現象,我們今天在座的居士,二月十九這個日子,今天這個日子在南充棲樂寺是很殊勝的,恐怕將來要記入史冊的。南充棲樂寺開光點香以後第一個二月十九觀世音聖誕;第二,是在我們國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一片祥和的氣氛中迎來的二月十九;第叁,我們今天舉行了盛大的觀音法會,大家在一起來共同學修佛法,按照佛教的概念來說,這叫龍華聚會。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日子。根據我的觀察和觀照,今天來的人,基本上都是跟觀世音菩薩有緣分的人,最低都有叁世學佛的根性,所以,如果我們今天通過這個學修,大家共同來發心,發什麼心?發菩提心。大家都能勇猛精進的做到,隨緣盡力修十善。我敢保證,你們在座的都能往生淨土。其實,我們往生淨土是十分簡單的。你們能做到持叁皈五戒,行六度十善,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都能夠往生。都能夠脫離叁惡趣,進入叁善道。這個就很簡單了。我正月初一發了個願,凡是有緣的人,有緣是一個前提,必須是遵守叁皈五戒,發心學佛的,生起了菩提心,你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就要把你們全部度上去成佛了,我才成佛。我發了這個願。

  我的願是不隨便發的,因爲是坐在法壇上發的,不是隨便跟大家講的。只要你們能夠發心,遵守叁皈五戒,隨緣盡力修十善,你們都能夠跳出叁界,都能夠往生淨土。下一次,寂雯居士同大家講《彌勒上生經》的時候,要同你們講到這些。其實,能夠往生淨土,只要能夠持受叁皈五戒,盡力修十善,都能夠往生淨土,還有西方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那麼今天我們有緣相聚在觀世音菩薩的聖誕這個日子裏,相聚在棲樂寺大雄寶殿,在這麼祥和的氣氛當中,你們又有叁世修行的根性,所以我有信心,跟大家一起,共同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果。大家願不願意?(下面掌聲)所以今天我非常高興,相信大家也非常高興。因爲我在十年的閉關當中,那時我就發了大願,凡是跟我有緣的人,我就要發心,度他們成佛。哪怕是我過去,在我這一生當中,整我的人,害我的人和罵我的人,我都要把他當朋友,都要把他當成我的助緣,當成善知識。如果我們學佛的人,都是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就祥和了,我們的佛教事業就興旺了。我們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單只要念佛,更重要要修心,要修行,要把我們念佛的功德回向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回向到我們的社會當中去。所以,我到南充來的時候,我同宗教局局長和統戰部部長都說,我們這個佛教呀,將來要走這個科學化,知識化,社會化,生活化的道路。換一句話就是說,要把我們的修行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回向衆生,回向社會。

  我們學佛的人的目的就是開發智慧,智慧的開發,就是要爲社會服務嘛!如果自己都不去開啓智慧,成天去找別人的麻煩,打人家的主意,成天去抓人家的辮子,鑽人家的空子,哪兒能開發我們的智慧?智慧開發出來是爲社會,爲人類做貢獻。所以說,我們學佛,只要我們把目的明確了,方向正確了,我想,我們每一句佛號都能夠靈驗。我們拜一拜,都能夠與菩薩相應。如果目的沒有明確,我們拜一拜,可以這樣說,功德還不是很大的。因爲他們的心還沒有降伏。我在正月初一裏就講,我們有些人拜一拜的時候不是在想佛,不是在想如何改造自己,他是在想菩薩如何保佑我。在前天,一個居士來找我,他說:“聽說你本事大得很,我想來這裏做個普佛。”我說你念佛幹啥,他說我要保護我的家庭和睦,一帆風順,保佑我今年平安,保佑我兒子、丈夫做生意要賺大錢,還要保佑我一年不害病,還要吉祥如意,更重要的是還要保佑我一家人發大財。所以我們這拜一拜,起心動念很重要。如果我們這一拜能夠想到衆生的痛苦,想到自己以前做了很多錯事,要忏悔。我們這一拜拜下去,就能具足功德,開發智慧。把我們自己的智慧開發出來以後,進入社會當中爲社會服務,爲人民做好事,那你這一拜就起作用了。如果你這一拜完全是爲了你自己,你這一拜的作用不大。也許不起作用,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坐上蓮臺,只要做到一點,只要我們的心靜,只要我們心誠,心靜蓮花自現。這才是真正的蓮臺,你們說對不對呀?今天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我但願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居士,和每一位出家人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都能夠成就佛果。阿彌陀佛! (完)

  

  

《觀世音菩薩祈聖法會皈依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