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祈圣法会皈依开示

  观世音菩萨祈圣法会皈依开示

  ——海空上师在南充栖乐寺现场开示

  2002-04-01

  今天上午,我们举行了观世音菩萨祈圣法会。现在坐在这里的,都是佛弟子。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佛弟子应该遵守的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很多人认为是束缚我们的一种形式。实际上三皈五戒并不是束缚我们的一种形式,而是具足我们功德的一种形式。我们要修行,就要用五戒来作为一种标准,去衡量我们的行为。

  三皈五戒是什么?有好多居士,三皈五戒这句话,背得很熟,但是意思并不一定弄得很清楚。意思弄清楚的,也并不一定做得到!过去很多高僧大德都说过:“三皈五戒,是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就是说这是很难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佛弟子,都能真正依三皈五戒去做,这个社会,我们人间就增添了一份祥和的气氛。

  所谓三皈,就是对我们佛弟子的要求。皈依了佛,就不能再去皈依那些天魔外道,也就是邪魔外道了,要以佛为师。皈依了法呢,就是要以法为师,不要去看那些外道典籍。皈依了僧,就是要以僧为师,不要再去拜那些搞歪门邪道的人。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就是我们学佛的人,要把众生的生命看得同我们自己生命的一样,不要去起心害命,也就是不要去杀害众生的生命。第二是不偷盗,所谓偷盗,就是通过有意的骗取、夺取、诈取等不正当的方式,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这些就算犯盗戒。所谓邪淫,邪,就是不正当的意思,你们在家人,夫妻之间是属于正淫,除了夫妻之外,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是邪淫。不妄语,就是不诳语,不真实语,学佛的人,要说真话,要说老实话,不要讲假话,不要去两舌恶口,倒弄是非,不要去说粗恶语,不要去诽谤他人,说他人的过失。酒戒,就是不饮酒,学佛的人不要去好酒贪杯,酒喝多了要乱性,喝醉了以后,会做出一些不应该做的事。 学佛人把这五戒守好了,不但能得人天福报的善果,而且还能具足功德。我们学佛的弟子要把守五戒,不但作为一种功德,而且还要作为一种美德来看待。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以慈悲救度众生的大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很多,很多故事、公案,在人们心目当中都是根深蒂固的。其实,我们在坐的人,皈了依以后,作为一位佛弟子,就称为居士了。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菩萨。居,就是在家人的意思;士,就是菩萨,观音大士就是观音大菩萨。我们今天的居士,就是一个居心修道的、安居乐业的在家人,在家里面修行的菩萨。

  今天能来这里一起参加佛事活动的人,每一个的来因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所谓来因不一样,就是贫富有不同,智慧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经。那么,这些不同的境遇,是怎样来的呢?佛教是不信上帝的,佛教是相信自己,而且是只相信自己的。没有一个神,也没有一个上帝可以来主宰我们。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和菩萨,也不是来改造我们的,他们是教化我们,让我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改造自己的。 观世音菩萨在教化众生的时候,都是根据每一个人的根性,即每一个人的具体的情况,来对机说法的。我们虽然来因不同,但是我们的归向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学佛,修改自己的行为,扫除自己的障碍,使自己明心见性,得定开慧,达到究竟觉悟的境界。究竟觉悟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成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通过修行,来改造我们。佛教,是自己救自己的。没一个人能保佑我们!没一个上帝能保佑我们!佛教就是叫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己改造自己。我把佛教概括为八个字——“开发智慧,觉悟人生”。佛法的真精神是什么?佛法的真精神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发智慧,觉悟人生;就是运用智慧的方法、佛的方法来修改我们自己的行为,把握我们的命运,使自己过着一种随顺真理的生活!通过修行,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什么价值呢?就是成佛!就是究竟觉悟!这个就是佛教的真精神。 怎么样才能改造自己的命运呢?我认为,改造自己命运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经常反省我们的行为过失。我们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要不停地反省自己:哪一些事情做对了?哪一些事情做错了?我们所做的,所想的,对众生有没有利?对社会有没有利?找出不足的部分,发扬长处和优点。第二,就是改过。当我们通过修行,明悟我们的心性以后,发现我们行为的过失,就要及时地把它修正过来。第三,不但要反省自己,改掉自己的过错,更重要的还要修福积德,用修福和积德来超越我们的宿命。也就是说,用我们的功德,用我们的福德,来超脱命运对我们的束缚。

  真正修佛的人,命运是束缚不到他的。修行的人,皈依了三宝,受持三皈五戒,就是修了功德,不管是算得再灵的算命先生,哪怕是懂得宿命通的人,都是算不准学佛人的命。为什么呢?因为算命的人和世间其它术士,只能算到俗人和凡人的命,因为他们逃不出自己累生累世造就出来的命,那些是定数。定数,是根据天时和自然间的法则,与你所造的命聚合成的气数,一般人只能在气数运行当中,是逃不过的。而修佛的人,通过修善修德,积功积德,不断地修改自己的行为,就能把这种气数改变了。任何运数或气数都束缚不了修行人,我们修行人的命是算不了的,是任何宿命管不到的。

  反省和改过,要从我们心里面下手。我们从哪里下手呢?修行的人,第一要知耻,就是要知道耻辱,知道耻辱了,就能升起惭愧之心,就能生起大勇。我经常强调:修行的人,是修改自己的行为。我们皈依了佛门,就要遵守三皈五戒,用戒律来检查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去修别人!好多居士在修行的时候,经常去观察别人,今天去观察这个人,学着别人修这个;明天看那个人,又跟着去修那个。一辈子在观察别人,从来不检查自己的缺点。这样修行,就是修一辈子也枉然!不要说是居士,就是在我们僧团里面,都有这种现象。修行不认认真真的修改自己的行为,说穿了,就是还不知道羞耻!还找很多理由来掩饰自己、强调自己!这样你就不可能升起勇猛精进的心,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第二,要生起畏惧心。我们要想到每件错误的事情做了以后,都会产生恶果,产生罪业,产生罪恶的果报。我们想到这些就会产生畏惧心,产生了畏惧心了,就会产生诚心。我们要用诚心和勇猛精进心,发奋检查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能够改正自己的心性。

  改过的时候,首先要在思想上改。所谓从思想上改,就是先观察外面的环境和事物,哪些有利?哪些不利?然后再观察:对有利的因素,是以自己为主?还是以众生为主?如果以自己为主,那我们就没有达到思想上的修改效果。第二就是从名义上改,我们对任何一件事,都要去明事理。现象不明,事理不清,我们的心性,就只能处于混沌和迷糊当中,陷入表象的迷惘中。

  

  修行,要把握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修行要修自己,不要去修别人!别人,要靠别人自己来修。任何事情,不论逆缘还是顺缘,我们都要随缘。尽力去修善。发心修善就是与人为善,修十善。我今天讲的这个修十善,跟三皈五戒、六度十善中的十善,还有些区别:第一点是与人为善,第二点是爱敬诚心,第三是成人之美,第四是劝人为善,第五是救人危机,第六是扶持正法,第七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第八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第九是不贪欲、不嗔恚,第十是不邪见。

  第一与人为善,就是对任何一个人,我们都要用善心去关心他,不要动不动就用嗔心。我们要把每一个人,都作为修行中的善缘,要珍惜爱惜他,要成人之美。也就是说我们学佛的居士,要经常赞扬人家的优点,不要成天说人家的缺点。当人家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诚心去帮助他们。要把人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一些,尽可能去帮助他,这样才是在扶持正法。这些有多少人能做得到的呀?!

  前次在白塔寺开示的时候,我跟他们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修行的人,都能够按照修行的标准,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那我们的僧团,就不会产生不团结的现象。如果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只找自己的缺点而不去看人家的缺点,互相去找对方的优点赞扬的话,我们整个僧团和佛教就会兴旺!”

  我问他们办不办得到呢?他们都说办得到。其中有一个弟子,我就问他:“你对待众生,是怎样看待的呢?”他说:“我们学佛的人,要视众生为父母,众生平等。”我马上就说:“你能视众生为父母,那你当着大家的面,叫我做你的父母怎么样?”他马上就不说话了。

  所以说我们修行的人,不要口是心非。把众生视为父母,并不是说,把所有的人都叫做自己的父母。只是在修行的时候,要把众生当做自己的父母来对待,因为在累生累世中,很多人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你要这样想了,就能生起敬畏之心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思想,没有这种敬畏之心,没有对众生升起平等之心,那我们的心,永远都静不下来。

  我们今天是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我们今天就以这个做题目,以观世音菩萨的修行路途为榜样,把我们自己的心,修得像莲花一样纯洁。

  你们在座的居士知不知道佛座下面的莲台是怎么一回事啊?有没有知道的?(下面答: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知道佛座下的莲台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居士,生在这个尘世之间,就好象是处在污泥之中。其实呢,我们修行,就是要学会怎样从这个污泥当中走出来,自净其意,不染其尘。

  莲花为什么能出污泥而不染呢?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那我们仍然还是在污泥当中,挣扎着,不但出离不了,更不用说不染了。什么是莲花?莲花是不是我们看到的藕塘的莲…

《观世音菩萨祈圣法会皈依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