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好像一堆棉花,就比黃金大10倍的這樣一堆棉花,只要風一吹就跑了,所以沒得福報的人,聽到哪個地方有點響聲,就跑!資糧具足的人,有功德的人,他自始至終是吹不動的,他心不動搖,所以我們現在心裏面出現了煩惱、障礙,是你自己的業力,福報不夠,你就要多培福,所以,凡是修密法的地方,凡是已成就的大師、出家人、活佛、堪布,他首先叫你修加行,具足資糧,在這個二十年來,我的弟子跑出去東跑西跑的,最多十年還是都要回來,這次就回來了幾個,十年以後才來見我,所以我就跟他說,學佛要具足資糧,首先要培福,不然的話,你再聰明,都有魔障跟隨你搗亂,這個大家要記清楚喲,包括出家人。我們福報不夠,我們要先培福,比如峨嵋山普賢菩薩,他爲了示現給衆生修行,煮了20年的飯。我們在座的念淨土宗的,念阿彌陀佛,你們知不知道,印光大師在沒有出來弘法利生之前,出家以後也煮了20年的飯。那麼我還沒出山之前,從83年到93年之間,閉關期間,都是在民間具足自己的功德,哪裏有苦難就哪裏去,哪有困難就哪裏幫忙,我就自覺功德還不具足,還廣結善緣,來具足自己的功德,所以呢,我們修行,要定道首先要具足資糧,多培點福,多做點具體事情,我在白塔寺跟他們講開示的時候講:有的人成天今天念這樣經,那樣經,如果說你念的經真正是爲了大家的話,那麼你念一句,念一本經就夠了。有的人一天都在念,在學修中,念著念著,(想著)天上會掉個啥東西出來,在老佛爺前,腦殼上摸一下,是不是也要我來摸一下?還當不得(還比不上)劉寂新去煮一頓飯,劉寂新給大家煮一頓飯,寺院裏所有的人吃了過後,都安心修行,他的功德就大。如果我們居士發心給這些僧人洗了衣服,那些僧人生了歡喜心,這功德就大了,比你念一天經還強些,所以我們修行的人不要一昧的死背什麼東西,關鍵在發心,這個非常重要,來具足資糧,資糧不夠你是修不好的,比如,我的有些弟子跑到浙江那邊去學心中心,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講,如果你要修心中心,傳授給你,你如果把資糧沒有具足,你學到也不能修,修不好。你自己要把資糧具足了,因爲心中心必須要600坐,才能點開心要,每一坐要一心不亂,六印一咒2個小時,兩個小時爲一坐,要600坐才能點開心要。大家記得,我跟大家傳授的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突破性的方式,如果願行真切,行持勇猛,兩個小時點開心要,這是千真萬切的。我在85年以後,我把這種方式改變了,在這種基礎上升華了,以前,就是傳的心中心,通過我自己的願力和諸佛菩薩的願力,再加上大家的這種願力,把它融會在一起,所以唐代的高僧就說了,末法時代的衆生,修如意輪最易成就,最得時宜,最恰當,最能解決問題,最適應時節因緣,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發了心,認識了佛教,我們已經得到法了,我們應該注意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具足資糧,多培點福,而培福的最大的功德是什麼呢?就是勸人行善,勸人學佛。我剛才提的南充這個弟子,由于他一個人起了嗔心,斷了很多人的慧命,所以有幾次想到我哭了幾場,爲什麼呢?他就這一件事情,他就要受1800萬年的金剛地獄罪,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也救不了他,爲什麼要哭?最大的罪惡莫過于斷人家的慧命,最大的功德莫過于勸人行善,勸人學佛,你自己墮落了,你不要去把人家也弄來,亂了信心,所以這個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我們要把累生累劫的業障消除,就是我們累生累劫所造的這種業障,有善業也有惡業,所謂的善業集中到現在,最突出的,表現得具體的就是說我們現在變得了人身,變了人身就是我們累生累劫的善業的具體體現,聞到了佛法,就是累生累劫的善業的具體體現,但是還有很多惡業,這種身口意的惡業不是念幾句咒,不是念點經,不是磕幾個長頭,就能解決的。要怎樣才能解決?那就是談到另外一個問題,要發菩提心。光靠我們自己發點心還不行,如果我們不發菩提心,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完全徹底的解除我們累生累劫的業障,這是千真萬切的喲,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累生累劫的業障,你到一個時候,用幾種方法,發一點心來解決,可以說是懷水車薪了,爲什麼發菩提心又能解決呢?因爲發菩提心他所産生的結果,就是你把你所有的功德,不作爲自己的,你的一切修行都是爲了解脫衆生的痛苦。你的心發越大,受益的衆生越寬廣,視衆生如父母嘛,使衆生與已一體,你這種菩提心生起來,所得到的衆生的願望的返照和功德反應,就足以能消除你累生累劫的業障,靠自己來解決是不行的,我今天跟大家說的是千真萬切的,因爲我坐在這個地方說話,是不能說半句不誠實語的,所以在發菩提心的這個問題上,我們還要鑒別一個問題,是什麼問題?我們很多人就在發菩提心,修行和行善這個問題上,比較混淆,而且模糊。那麼今天晚上還要講的一個問題就是修行與行善的分別,怎樣分別?行善只能是一種具足功德的方法,而修行呢,才是完善自我智慧的一種行爲,這兩個概念不一樣,如果光是爲了行善,那麼我們只有人天善報來回報我們,那麼修行,因爲修行的範圍要廣一些,修行包括行善在內,而且還要修正自己的行爲,要斷種種惡業,還要行種種善事,所以修行,它把行善包括在內,還非常完整的解決我們的自我慧命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這個修行跟行善概念,我們不要混淆,要從迷惑中解脫出來,不能說做點好事就算在修行,但是它是一個方面,這個問題要把它弄清楚。在談到修行的時候,我們普遍存在著問題,而我們在座的相當一部分人都存在著問題,是什麼呢?這幾天都在給我提出來,師父這彌陀淨土跟彌勒淨土有啥子區別呢?修密宗跟修顯宗有啥子區別呢?我念了阿彌陀佛,修了顯宗,還能不能修密宗呢?這一個問題我很明確的回答你們,所謂彌陀淨土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佛在給我們講經的時候,給我們說的,是非常非常遙遠的另外一個世界,阿彌陀佛發了大願,我們學佛,而是往生。彌勒淨土,就在我們自己這個世界以內,而是成就彌勒淨土,是成就。我們在座的居士、出家人,你們沒聽說過哪一個大師,哪一個活佛,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你能成就嗎?只能是往生。那麼彌勒淨土我們就能成就,還直接可以證到內院,兜率內院,所以我們中國的出家人,非常清楚的記載,特別是家喻戶曉的唐玄奘(唐僧),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成就彌勒淨土,我們在座的,我們拈量一下自己,你們有沒有比唐玄奘功德更大的呢?多不多啊,有幾個?難道他都不知道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你們看《西遊記》的唐玄奘唐僧,近代的太虛大師,還有宗喀巴大師、能海上師,包括印光法師,你們會說:我沒聽到說印光法師往生彌勒淨土呢。你們沒聽到,只能說是沒有人跟你們講,我今天跟你們講,你們去看很多地方,流通處的,特別是北方流通處的,你看印光大師那個像,光盤上的像,磁帶上的像,他穿的是密宗的衣服,著大袈裟,而他弘揚的是淨土宗,念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發了願,他可以廣攝信徒,叁根普攝,我們並不是說,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哪一個好,和哪一個不好,哪一個殊勝,哪一個不殊勝,這個佛法都是好的,佛法都是圓融的,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緣份不同,根基不同而已。所以佛在世的時候,爲了不同的衆生,所處的不同的緣份,用不同的方法來施教,講了49年,今天上午我還回答了一個弟子,我如果說只修一個法就能夠解決衆生所有的問題,只有這個法最好的話,那釋迦牟尼佛根本就用不著講49年,所以我們就動腦筋去想一想這個問題,世間的衆生有多少煩惱,佛就說了多少方法對治。我們現在這個時期,特別是末法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最方便的,最善巧的,最實際的,而且把握性最大的,那就是這一生就成就彌勒淨土。有的就說,要怎樣才能往生呢?怎樣才能成就呢?這個非常簡單,你念阿彌陀佛的也行,你念觀音菩薩的心咒也行,你念文殊菩薩的真言也行,念咒和念經,是我們修行當中的一種方法,我們到哪個地方去是我們發願的問題,我們發願到哪,我們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就能往生到哪,那麼到彌勒淨土去,我可以講,你只要發心往生、成就彌勒淨土,你就在彌勒菩薩面前去恭敬的行幾個禮,守住你的五戒,哪怕你這一生當中,有不少的業力,我都敢肯定的這麼說,你能夠往生,能夠成就,直到彌勒淨土,這種功德就能成就的,這是千真萬切的喲,我們近代的很多大學者、大文豪出家以後,都是往生那裏,如果要說彌勒淨土,彌勒菩薩所發的願行,他的優勝處,太多太多,今天晚上把他舉不完,如果你們有興趣,我們流通處有那個書,寂雯講的《彌勒菩薩上生經》,還有光盤,講得比較清楚,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他們的區別,一個是往生,一個是成就,不存在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都好!關鍵是你的緣份是啥子,所以現在念阿彌陀佛的也多,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你發願往生就行了,所以今天晚上跟大家解釋一下,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他的區別在哪裏?就是一個是往生,一個是成就,至于其他師父怎麼說,那是他說的,他說關他的事,而我坐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說的,是我說的,我跟大家說的是真實的,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不論是念咒也好,念經也好,行善也好,做佛事也好,幹什麼也好,我們還要想到一個問題,就是不要忽略回向功德的利益,不要忽略這個問題,如果說我們今天晚上大家都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有的說我念一句阿彌陀佛肚子不痛了,念一句阿彌陀佛,你運氣就好了,那你的功德就很小,天天念阿彌陀佛爲了兒子當官,天天念阿彌陀佛爲了做生意發財,還有呢天天念阿彌陀佛去賭錢爲了贏錢,這個絕對功德不大,如果說我們今天晚上念一句阿彌陀佛,誠心誠意的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念佛的目的,阿彌陀佛,我運氣好不好,當不當官,找不找錢,都沒關系,我念佛的目的,是要衆生得安樂自在,你要發這個心,那你的功德就大了多少倍,如果你把念佛的功德,和你修行的回向給衆生,他這個功德,跟你爲了自己本身修行的功德,比較他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說我們修行的人,每時每刻都要記住,把我們的功德回向給衆生,他這個利益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要明白回向功德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回向功德呢,有兩大問題,第一個是要把我們所有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我們很多人都是把我們的功德回向給跟他相好的人,相親的人,而我們真正的菩薩,修行的人,要把我們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回向給我的仇人、冤家、債主,這是一大問題;第二個大問題就是把我們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給衆生,無量的衆生,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具足圓滿的功德和智慧,不然的話那都是有相的,有漏的。
第六個事情跟大家講一下,修心與修行的捷徑今天晚上這個緣份非常殊勝,大家從全國各地來,我今天晚上跟大家講一下修行的捷徑,修行的捷徑是什麼?我們要具備十種心,只要我們把這十種心具備了,我們可以說,那就是說坐衛星了,那不是火箭的問題,哪十種心?記到啊!要具備十種心,爲修行的捷徑,此生成就就有把握。爲佛,爲菩薩,爲衆生,具備這十種心,這個我們大家要弄清楚。第一個就是誠心,第二個就是忠心,第叁個就是慈心,第四個就是悲心,第五個就是善心,第六個就是愛心,平等心,恭敬心,菩提心,勇猛精進心。這十心,如果我們今天晚上有緣在龍華會相聚的人,我們能具足這十種心,我們的修行,這一生就能圓滿,我們所念的經,法喜是充滿的,我們所做的功德,是具足的,如果我們對佛,對菩薩,對衆生,對道友,包括對我們的怨親債主,我們都用這十種心去對待他們,你們記住在座的每一個人,這一生,這一世就能夠往生彌勒淨土,成就彌勒淨土的功德,如果我們用這十種心,去修行,去念經,把念經的功德用這十種心來回向衆生,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這一世就要成爲一個比較完整的夠格的,貨真價實的,圓滿的大菩薩,不是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那種。所以在今天晚上這個特殊的日子,你們說今天是初幾呀?(初八)。什麼時節呀?(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對了!這時候是最殊勝的時候,我今天跟大家講的,沒有一句話是虛言,只要你們具足了這幾種心,這一生就能成就,大智慧能成就,大知識分子能成就,沒得知識的也能成就,他成就不了佛嘛,他可以成就功德,成就智慧,成就悲心,成就願心,是不是?這都是成就,你具備了什麼資糧,就成就什麼。是不是?如果你把所有的都成就了,就圓滿成就了。所以呢,我們發十種心,願行真切,專一精進,一門深入,百折不回,但願今生相遇,此時相聚,那就是我們累生累劫的福德因緣的一種體現,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有這個緣份,共同探討佛法,共同的發心,共同的生起這十種心,對待世間的一切事物,來學佛不僅僅是具足我們每一個人的功德智慧,而且還可以用我們每一個人的功德智慧,在這個時代,用你們的智慧給社會出點力,用我們現在所做的功德智慧,去回向那些正在痛苦中的人,正在煩惱中的人,災難中的人,比如去年印度洋海嘯和海陸空難的這些地區,遇難的衆生,不僅僅如此,我們還要把我們的所有的功德,去回向那些六道衆生,讓地獄裏面那些受盡地獄苦的這些衆生,都能夠皈依佛,讓他們重新得到智慧,安樂自在,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修行的目的,我們的修行並不是爲了我們把身體練好,從93年到2005年你們來見我,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因爲身體不好,運氣不好,環境不好,精神不好,來找我的,又有幾個是在我這個地方來發心,學佛,爲了解脫自己的煩惱、痛苦,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貢獻給社會和貢獻給衆生的呢?不多,但是,今天晚上相聚,但願都是,好不好?(好!)二月初八這個神聖的日子,大家在這個時候相聚,我相信你們今後的修行,你們今後的願行,會像今天晚上剛才這個掌聲一樣響亮,那啥子魔障都會跑了,所以我們學佛不是爲了自己。爲了人類,爲了衆生,爲了這個社會更加美好,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變成極樂世界,這才是我們學修功德要達到的真正目的。大家說好不好?(好!)
阿彌陀佛!
《學佛中的困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