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章▪P2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法門,乃律、教、禅、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佛說:“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爲何衆生仍在六道輪回中被無盡痛苦折磨?這是因爲,我們被妄想執著所縛,不能認知一切事物本來清淨。本來清淨,才是一切現象的真實狀態。我們慣常的不淨認知,全是錯的,認假當真,就好像誤認一條繩子爲蛇,或把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錯認爲是遠處發亮的水光。淨土法門的念佛和觀修就是讓我們覺知每件事物的本然清淨,從而斷惑證真,轉識成智,往生淨土,回歸家園。

  釋迦牟尼佛及十方諸佛,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指引我們修行的叁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全都完美地包含在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的功德中;在菩提道上幫助我們的聖賢僧和菩薩,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是佛法僧叁寶的合一。正如一座蓄水池,收集了無數雨滴般,阿彌陀佛也涵蓋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大勢至菩薩的喜舍、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精進、地藏菩薩的大願、彌勒菩薩的喜樂和韋陀菩薩的力量。就是此一本尊、一聖號、一修法,我們就能成就一切。《贊佛偈》雲:“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許多本尊有無數的形相:喜樂、寂靜或憤怒相,一頭、叁頭或多頭,有二、四、六或更多手臂……每一種都象征不同的功德。所有這些功德全都涵攝于阿彌陀佛一身。同樣的,其他無量咒語的一切利益也都涵攝于“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我們可以全心全意的只持誦此聖號。我們的身、語、意與阿彌陀佛證悟的身、語、意,本質相同,這是我們應該了知的修行精髓。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從“觀修本尊”和“持名念佛”兩方面入手:

  一、觀修本尊:

  觀想自己和一切衆生都是本尊阿彌陀佛,宇宙是壇城或淨土。現今的人們智能有限,生命短暫,精進不力,要精通《觀無量壽佛經》十六種細密的觀想非常困難。我們可以嘗試這些複雜的修行,也可以藉著專注于阿彌陀佛的詳盡專修,將可明白一切諸佛的智慧和慈悲。

  《觀無量壽佛經》雲:“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于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爲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叁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衆生。作此觀者,舍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系心,谛觀無量壽佛。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是爲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在這個法門上,我們可以觀想自己是阿彌陀佛,或觀想阿彌陀佛在我們頭上,是我們最具虔誠心的根本上師。也就是說,把自己及一切衆生都看成智慧本尊,所處的環境就是佛的淨土,聽到的一切音聲都是聖號,一切思想都是覺性的展現。

  修持淨土法門,重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藉由阿彌陀佛身的加持,我們領悟整個宇宙就是本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諸佛如來,是法界身;藉由阿彌陀佛語的加持,我們了悟宇宙中的一切音聲——水聲、火聲、風聲、野獸吼叫聲、人聲等,都是六字聖號的回聲: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藉由阿彌陀佛意的加持,我們體悟一切念頭都是慈悲覺醒的展現: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藉由阿彌陀佛身、語、意的共同加持,我們終將明了在實相中,身、語、意,不是叁個分別的存在,而是阿彌陀佛空悲不二的同一自性。“撲竹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除了觀想我們的身體就是阿彌陀佛的金剛身,也要觀想外在環境轉變爲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淨土,有種種不可思議的莊嚴。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羅網行樹、虛空飄下的曼陀羅花,都散發出光明;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共命之鳥出和雅音,皆是彌陀聖號的音聲在各處回響,無有衆苦,但受諸樂。

  當我們對阿彌陀佛的觀想變得清楚穩定時,再觀想他的身體放光到十方,護念無量國土中的一切衆生。這些光回返,帶回所有衆生的祈求,融入阿彌陀佛,使其變得更加慈悲偉大,燦爛光輝。他再次放光,照向一切衆生,遣除他們的痛苦,將其安置在大樂的智慧中,並轉化他們爲菩薩,整個宇宙變成完美淨土。

  當我們在禅觀阿彌陀佛時,俗念止息,心會安住在甯靜上,喜悅、慈悲和高尚。如果我們注視心的本性,就會明白:本尊和空性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這樣的了解,將擴展爲對一切現象本性皆空、故全然純淨的了悟。

  二、持名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不是一串普通的字,它包含了阿彌陀佛所有的慈悲、智慧和加持。六字洪名是阿彌陀佛福慧雙足的表現,持名念佛會帶來巨大利益。事實上,六字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的音聲形式。現今由于我們的業障,使我們不能真正在其淨土親見阿彌陀佛,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聽他的名號,持誦它,以金色的字優美地寫下它。阿彌陀佛說:“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名號是本尊的心要,和本尊無二無別,我們持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以聖號供養法界一切衆生。《無量壽經》雲:“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我們身上每個毛孔、每個細胞都含有無數淨土,每個淨土中都回響著六字洪名咒音。它的聲響遍滿虛空,就像花叢中飛出的數百萬蜜蜂群聚,所發出的金剛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六字洪名音遣除了無明,降伏了一切魔障;佛號將聲聞衆由禅定中喚醒,帶領他們進入大乘道;佛號供養菩薩,勸誡他們繼續利益衆生;佛號囑咐護法,護持教法,增進一切利樂。

  山河大地、日月虛空、草木石澗,都是阿彌陀佛光明顯現的法身;風聲、流水聲、火的劈啪聲、動物的叫聲、鳥的歌聲、人聲,宇宙中的一切音聲,都是阿彌陀佛聖號振動,所自然生起的法音;我們自身慈悲喜樂、安逸平和的覺受,都是阿彌陀佛安樂清淨的法意。依靠持誦六字洪名的功德,我們在當下或者生命的臨終將毫不費力地證得共與不共成就,蒙佛接引,往生淨土,成就圓覺。

  【若經夏首叁月安居,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

  倘若剛好與比丘結夏安居的時間重合,需要注意的是,不應當局限于小乘律法,應當進行大乘菩薩的清淨安居,心中遠離聲聞境界,不要牽挂弟子和大衆。

  六祖說:“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于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宋代山西著名的汾陽善昭禅師,是禅宗臨濟宗的第六代傳人。當時有很多人慕名在他門下參禅學道。俗語說“族大有乞兒,樹大有枯枝。”沽名釣譽,不務真參實悟的平庸之輩,也大有人在。

  一天,汾陽善昭禅師對衆僧說:“昨天晚上,我夢見死去的父母向我索要酒肉錢,我心裏非常難過,所以免不了要隨順世俗習慣,買點酒肉紙錢來祭拜一番。”于是他就如此這般地張羅著把祭奠辦了。但汾陽禅師在祭奠後卻獨自坐在酒席上,旁若無人地既吃肉又喝酒。這種違背清規戒律的行爲令人感到大爲吃驚,很多僧衆都看不下去了,一起指著他罵道:“今天才知道你原來是個酒肉和尚,根本不配做善知識,你怎麼有資格當我們的導師!”很多僧衆紛紛打起包袱離開了。這時只有石霜楚圓、大愚守芝、琅琊慧覺、芭蕉谷泉等六七個禅僧沒有走——他們後來都成爲著名的大成就者。

  第二天,汾陽禅師上堂說:“那麼多的閑神野鬼,只消一盤酒肉,兩百張紙錢就打發走了。《法華經》說:此衆無枝葉,唯有諸真實。現在留下的都是真正參禅學道的了!”

  來自廣西全州的禅僧石霜楚圓一天晚上對著汾陽善昭禅師說:“我到師父這裏已經參學兩年多了,一直未蒙師父的指點,每天都做些世俗雜務。想到時光易逝,修行大事卻還不明白,這樣出家沒什麼意義…”話還沒說完,禅師就瞪著他看,罵道:“你這個惡知識,竟敢說我不是!”舉起手杖就追打。楚圓正想開口申辯,善昭禅師一把捂住他的嘴巴,在進退維谷之間楚圓忽然大悟。楚圓說:“今日才明白臨濟宗禅法!”自此在善昭身旁侍奉七年之久才離去。

  石霜楚圓禅師成爲臨濟宗第七代傳人。楚圓曾有詩《寄汾州故人》雲:“常憶汾陽日,旃檀獅子林。狐狼皆絕迹,野鹿並驚心。法會無僧俗,問心有古今。乾坤吾問你,誰敢下錐針?”

  汾陽不但用非常手段淘汰了大部分混飯吃的僧衆,而且布下龍門陣,勘驗碩果僅存的弟子們。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叁月…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