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付囑品第十▪P8

  ..續本文上一頁顯現。所以,大家要了知情與無情都是佛性顯現。

  衆生是佛,是從化身佛的角度來說的;阿彌陀佛放光現瑞,慈悲無量,是從報身佛角度來說的;四大皆空,不生不滅,是從法身佛角度來說的。我們有時候會把化身、報身、法身,混亂在一起。搞不清到底是從哪個角度表述的,就感覺看不懂,難以自圓其說。

  《金剛經》中“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是講化身佛;“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講報身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講法身佛。同一部經中,描述化身穿衣吃飯,報身五眼六通,法身空性無相。

  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衆生中;一念平直,即是衆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你們心裏如果陰險不正,就等于佛在衆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衆生成了佛。我們自己心中本來就有佛,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沒有佛心,到何處去尋找真佛呢?你們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懷疑!心外並無一物可以建立,萬法都是從我們自心裏變現出來的。所以,經文裏面說:心念一生則種種法隨之而生,心念一滅則種種法隨之而滅。

  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叁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叁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叁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叁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我現在留下一偈與你們告別,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後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夠見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夠成就佛道。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叁毒是魔王。邪迷的時候,魔王住心房,正見的時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見叁毒同時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見,叁毒心自然去除,這時魔王就如實變成真佛。法身、報身及化身,叁身本來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見叁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覺醒)因。本是從化身而生清淨法性,清淨法性常在化身中。清淨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將來報身圓滿功德無窮。淫性本是由淨性而生,除去淫欲就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遠離五欲,見自清淨本性剎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頓教法門,忽然悟到自性,就是親見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尋求作佛,不知要向何處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見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因。不能見到自性而向外覓佛,起此心念總是大癡人。現在已經留下頓教法門,要救度世人必須先行自修。告訴你們及將來學道的人,不作這樣的見解實在是太愚迷了。

  這一首偈語就是說,佛不在他方國土,就是自己的“心”,所謂“即心即佛,見性成佛”。有一首詩偈說:“幸爲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自己的自性佛,自不必熙熙攘攘的心外求法,自能做一個“自在”的清閑人,正如白雲一任清風飄送,到處隨緣安住。

  說到“見性”,二乘的聲聞人見到自己的本性,如同晚上看月亮;如果是大乘的菩薩見到自己的本性,則如白天見太陽。有一首詩說:“方稽沩山水牯牛,吾人盡是一繩頭。洛陽芳草春風岸,高臥和鳴得自由。”

  如果你知道自己“自心是佛”“自性是佛”,即使如沩山禅師發願做一頭“老牯牛”,那也是與佛無二;即使與樹木花草爲伍,那也是逍遙自在。所以,大地山河,只要你的心裏能夠“悟”,到處都是自己的世界。

  六祖大師的“頓教”禅法,從這一首“自性真佛偈”可以看出,主要就是教我們不要忘失自己,教我們要自己肯定自己,誰是佛?原來不是別人,只要你能“直下承擔”,我們的本性就是佛!

  紐舒龍德是藏傳佛教近代最偉大的禅師之一,曾經親近他的老師貝珠仁波切達十八年之久。那段時間,他們兩人幾乎形影不離。紐舒龍德研究和修行極爲努力,業障淨除,功德累積,他已經准備認證心性了,卻還沒有得到最後的法。有一天晚上,貝珠仁波切終于要傳法給他。當時他們住在佐欽寺上方,高山的閉關房。夜色很美,繁星點點交相輝映。萬籁俱寂,偶爾從山腳下的佛寺傳來狗吠聲,劃破天際。

  貝珠仁波切仰臥在地上正在修大圓滿法。他把紐舒龍德叫來:你說過你不懂心要嗎?

  紐舒龍德從聲音中猜測這是一個特別的時刻,期望的點點頭。實際上沒有什麼好知道的,貝珠仁波切淡淡地說,又加了一句:我的孩子,過來躺在這裏。紐舒龍德挨著他躺了下來。于是,貝珠仁波切問他:你看到天上的星星嗎?看到。你聽到佐欽寺的狗叫聲嗎?聽到。你聽到我正在對你講什麼嗎?聽到。好極了,大圓滿就是這樣,如此而已。

  紐舒龍德告訴我們當時發生的事:就在那一刹那,我心裏笃定地開悟了。我已經從它是和它不是的枷鎖解脫出來。我體悟到本初的智慧,空性和本有覺察力的純然統一。我被他的加持引到這個體悟來,正如偉大的印度上師撒惹哈所說:

  上師的話已經進入他的心裏,他看到真理如觀手掌中的寶珠。

  在那個當下,一切都各得其所;紐舒龍德多年來的學習、淨化和修行終于瓜熟蒂落。他證得了心性。貝珠仁波切所說的話並沒有什麼特殊、神秘或不可思議;事實上,這些話再平常不過了。但話語之外,傳達了別的東西。他所透露的正是萬事萬物的圓滿本性,也是大圓滿法的真義。當下他就透過自己證悟的力量和加持,引領紐舒龍德直接進入實相境界中。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吊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六祖說完此偈,告訴大衆說:“你們要好好安住,我滅度以後,不可和世俗人一樣地悲傷涕泣,接受人吊祭慰問時,若穿著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來的正法。只要能識得自己本心,就能見自心本性原來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因爲,恐怕你們心裏迷惑,不能領會我的意思,現在再次囑咐你們,使你們能得見自性。我滅度以後,依我所說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時一樣。如果違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間,對你們也是沒有什麼益處。”

  複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靜止不動不修善,悠閑自在不造惡,斷絕見聞心安靜,心無拘束無所著。

  就是不用忙活著去折騰,妄起分別,不用忙活善惡的分別見。把你的心收攝回來,安心在自性上。道法自然,任運天然,行雲流水,饑來吃飯困來眠。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就這樣,保持覺醒,受用這生命中的一切:看似複雜,卻有條不紊,徐徐運作,如水月無痕。花開花謝,豐富而優雅;雲卷雲舒,和諧而安祥。似動而靜,潤物無聲,處處禅定;似靜而動,不離自性,時時般若。

  因爲,我的世界只有我,所以,我的世界沒有我。情與無情,同具正覺。在這個世界裏,要做的也只是享用這份寂靜的莊嚴。沒有成功和失敗,不存在榮譽和屈辱,不必炫耀和隱藏,無須造作和取舍。啓用時,天地日月光明顯赫;安息時,萬物山河歸于寂滅。虛空而萬有,明亮而平淡,周遍而安住,如如不動而生機盎然。

  我曾經問一個弟子:你是不是佛性之顯現?

  弟子:是!

  我問:你如何做才能成爲“佛性之顯現”?

  弟子愣了半天,說:我不需要任何造作,就是“佛性之顯現”!

  我問:你做了什麼就不是“佛性之顯現”了呢?

  弟子:無論我如何做,我都是“佛性之顯現”!

  開悟是覺識,不是改變現象。當你所需要的安全感,不再借助外在的名聞利養時,焦慮和恐懼會自然消失;證悟是覺受,不是玩弄神通。當你所需要的喜悅感,可以完全從內在自給自足時,你就獲得解脫和幸福。

  須知: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這就是“根道果”之法。明了了起點的人,必能安住于終點,也自然知道當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也就不再有死亡和輪回的苦難。

  師說偈已,端坐至叁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于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十一月,廣韶新叁郡官僚,洎門人僧俗,爭迎真身,莫決所之。“乃焚香禱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時,香煙直貫曹溪。十一月十叁日,遷神龛並所傳衣缽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

  六祖說完了偈語,端坐到叁更時分,忽然告訴弟子說:“我去了。”剎那間示寂了。當時異香充滿室內,天空白虹連屬地面,樹木也變成了白色,飛禽走獸都發出了哀鳴。十一月,廣州、韶州、新州叁郡的官僚以及門下的出家、在家弟子,爭相要迎請六祖的真身去供養,無法決定該往何處。于是,就焚香禱告說:“香煙所指向的地方,就是大師的歸宿。”當時香煙一直飄向曹溪。十一月十叁日,衆人把六祖坐化的神龛,以及五祖傳下的衣缽,都由新州國恩寺遷回曹溪寶林寺供奉。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六祖的肉身出龛,弟子方辯用香泥塗上六祖的真身。

  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先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忽于塔內,白光出現,直上沖天,叁日始散。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這時弟子們憶起六祖曾經說過“取頭”的預記,于是先用鐵片和漆布圍護六祖的頸部,然後送入塔內供奉。六祖真身入塔時,塔內忽然出現一道白光,直沖天上,經過了叁天以後才消散。韶州刺史把六祖的事迹報告給朝廷,皇上就敕令立碑紀念六祖的道行。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叁十九祝發,說法利生叁十七載。得旨嗣法者,四十叁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達摩所傳信衣,中宗賜磨衲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並道具等,主塔侍者屍之,永鎮寶林道場。流傳壇經,以顯宗旨。此皆興隆叁寶,普利群生者。

  惠能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時受五祖傳衣,叁十九歲時披剃受戒,說法利生共有叁十七年。得法嗣法的有四十叁人,其他悟道超凡的就不知其數了。達摩祖師所傳以爲憑信的祖衣,唐中宗禦賜的磨衲寶缽,以及方辯所塑的六祖法相,連同大師所用的道具等,永遠作爲寶林寺的鎮寺之寶。流傳《法寶壇經》,用以顯揚頓教禅門的宗旨,興隆叁寶,普遍利益一切衆生。

  

  這樣,我們大家把這部《六祖法寶壇經》就基本學完了。我們大家所學,就目前來看,還只是一些概念性的,還需要去切實體悟觀修,以期盡快讓我們回歸自性,顯發本有的自性寶藏,感受本具的清淨光明。

  

  好,我們共修叁皈依。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弟子衆等,往昔以來,種種惡行,無量無邊;貪心瞋恨,愚癡無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作亂,頂撞父母,不敬師長,不教子女;不信因果,毀謗叁寶,種種惡業,累積如山。今在佛前,至誠忏悔。

  

  弟子衆等,盡未來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弟子衆等,盡未來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弟子衆等,盡未來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

  

  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南無伽藍聖衆菩薩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付囑品第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