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僧璨大师为了感师为他忏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执侍巾瓶,做侍者达二年之久。后来,慧可大师才把正法眼藏与衣钵传给僧璨大师,为禅宗第三祖,并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之与法,本来无二,平等一如”的真理。僧璨大师得法之后,又到舒州皖公山安住,弘扬禅宗,曾经往来在太湖司空山地方,著有《信心铭》,长达六百言之多,流传后世,普度众生。
四祖道信大师(公元580—615年),俗姓司马,蕲州人,在做沙弥的时候,就久仰僧璨大师的威望。有一次见到三祖,就请求开示说,愿和尚慈悲,乞赐我一种解脱法门,三祖说:“什么人来缠缚你?”答曰:“没有人缚我。”三祖说:“既然无人缚你,还要求什么解脱呢!”道信于言下大悟。感师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师门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有一天,三祖就提出一个玄机妙理来试他,通过勘验之后,知他机缘已经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道信大师,为禅宗第四代祖师。又把《信心铭》所讲理论开示道信大师。大意是:我们的虚妄身相非是真实,生灭诸法,本来无我,我们要知道即妄了真,这样才能够得证本觉法源。四祖在隋炀帝大业年中,就居住庐山东林寺,有十多年之久,后来又到湖北黄梅县西北双峰寺,在那里达三十年之久,大阐宗风。道信大师的禅学思想是: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恒沙妙德,总在心流。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大道虚旷,绝思绝虑等。四祖的禅学理论,是继承初祖的禅学法义,而且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五祖弘忍大师(公元602—675年),湖北黄梅人。据传说,他前生在破头山是做一个栽花行者。有一天,见到四祖说:“佛法妙道,我能不能得闻?”道信大师说:“你年龄已经很大了,纵能得闻佛法,也不能广弘法化,如果你转过身,这样就可以达到你的心愿。”弘忍拜辞而去,后来转世,当年幼的时候,就去参礼四祖。道信大师就问弘忍说:“你姓什么?”答曰:“我姓佛。”四祖又说:“这样看来,你是没有姓了嘛?”弘忍说:“性空故所以无姓。”道信大师听到这里,知道他是法门龙象,就度他出家,并且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弘忍大师,为禅宗第五代祖师。五祖得法以后,就往破头山安住,后来又到黄梅县东山寺弘扬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传法弟子弘忍大师,先后同住东山寺,大阐宗风,所以大家把他们师徒二人,称为东山法门。达摩大师的禅学传到五祖弘忍时代已经形成了宗派的时代。由于黄梅弘忍大师,大弘法化,深得大众信仰和崇拜,当时门下弟子有一千多人,这样就演变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佛教教团组织,并以弘忍法师为法正和尚。在弘忍门下有一位首座和尚,名叫神秀,辅助五祖弘扬禅学。从五祖起,为了适应当时环境的发展需要,就以《金刚经》般若实相,真空妙理,教授弟子,接引众生。
禅宗思想和它的宗派的形成,是有着历史过程。从初祖达摩大师到六祖惠能大师为止,就是衣钵相传,正法眼藏,心心相印。正是达摩大师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也是古人所说的“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四七指西天印度的二十八祖,二三指东土中国的六位祖师。这就是从印度一直到中国的禅宗法系的发展史,也是我们中国禅宗的根本源流。自从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为了要息灭争端,只传法印,不传衣钵。
尽管我们对于祖师的证悟境界高山仰止,不能完全的领悟,但是我们领悟一点,我们的心量就会大一点,领悟一点,就会解脱一点。我们要对这部经,对祖师要心生感恩,对教法作稀有难得之想。历代祖师往下传播教法都是命若悬丝,如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也是九死一生。这次我去敦煌,看了戈壁滩,对玄奘大师去西天取经,那种大无畏的舍身精神,真的是感慨万千,五体投地的膜拜。那个戈壁大漠,咱开着个越野车都感觉无路可走,一片迷茫,要水没水,要树没树,要人没人。当年玄奘法师自己偷渡出境,骑着一匹瘦马去取经,古道西风瘦马,九死一生,穿越沙漠,千辛万苦,取回佛经。这种精神,我们扪心自比,真是惭愧至死,愧对历代祖师的浩瀚厚德。所以,大家要好好地修学。
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六祖说,在我圆寂后五六年,会有个人来割我的头,他为什么要割我的头呢,他是想用我的头来换钱养活他的家人,挣碗饭吃。这个时候地方官员是姓杨的。这是作的授记预言。后来果然如此,六祖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供奉在塔里。门人因为听说有人要来割头,就在脖子这里包了块铁皮,圈上,贴金。果然五六年后,守塔的人听到塔里面“吱、吱、吱、吱”的声音,在锯六祖的头,就把那人给抓住了。原来,六祖的名声传播到了朝鲜。朝鲜有个国王以及当地的僧人非常仰慕六祖,就想把六祖的真身请到他那里去供奉。花钱雇了当地的一个人说:“我给你钱,你把六祖的真身给我偷过来。”这个人到那一看,六祖的真身那么大,不好偷,他就想把六祖的头偷了去给他们供着吧。就像现在的人不是偷佛头的嘛,也有许多人把石佛像的头砸了去,买卖供奉。
这个人偷六祖真身是为了挣碗饭吃的,所以这里说“头上养亲”,用我这个头来养他家里的人,“口里须餐”就是挣碗饭吃。这个人被抓住之后,就送到了当地官府,门人也跟官府说了当时六祖有这个预言,官府的人念这个人偷六祖的头也没有什么坏意,只是想偷去供奉,就打了二十大板,也就释放了。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交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这也是个预言,有人说是预言黄檗希运禅师和相国裴休居士。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法海说:“和尚留下什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藉以得见佛性呢?”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
六祖讲:你们这些后代的迷惑的人,你要知道哪是你的佛性呢?你眼前这些众生就是你的佛性显现,就是你的佛性幻化出来的信息。你识的众生,他都是佛性显现的,你要想看到佛性,佛性不是见闻觉知,能看到的,能摸到的,但他的影子却是能看到的,这个显现就是他的影子。就像你想知道有没有电,你就看灯,灯亮了,这就是有电。能亮这个灯的就是电在作用。同样你看佛性,就从众生上看,就从眼前的见闻觉知上看。这就是佛性的影现。因为,佛性无形无相,就像电,电也无形无相,电灯亮了就是有电。你想去找电,如果不从灯上去找,你万劫找不到。佛性也无形无相,不能见闻觉知看到,但是一切众生和万般现象就是它的影像,通过看众生影像而知,这就是佛性在起妙用。
眼前的众生以及自我这个众生,都是佛性显现。这一切都包含在我们的第八意识中,我们的佛性中,我们的如来藏中。这就叫见自心佛性。外面的众生就是我们心中的众生,外面这些众生的显像就是我们自心的佛性显现。
大家要知道,你要想见佛,你就从众生上去体悟。“只为众生迷佛”,众生一直把佛想象成:是不是得会飞,是不是放光?有很多说拍照我们拍到真佛了,看到云彩长得像个佛的样子,就说我们拍像拍到真佛了。那是个云彩,那叫真佛吗?现在大家迷于那个佛。一说到佛,大家想到神仙,有的人甚至认为做梦梦到的那个是真佛,看到的这些显现不是真佛。六祖说,这是大家误解了,“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佛并没有迷惑你们,是你们自己迷惑了,要去体悟。
你要自性明了了,你眼前的这些众生也都是佛的化身,佛的显现。你如果不了解自性的显现,你现在就是众生。你本来是佛,但现在也是众生。所以,一念悟一念佛,念念悟念念佛。一念迷是众生,念念迷就是轮回众生。有人说:“师父,你见过佛了没有?”我说:“我时时见佛。”他问:“佛是什么样子?”我说:“眼前这一切不就是嘛!”他说:“不是,我说那个真的。”我说:“这就是真的。”他说:“我说的那个佛是出现在前边,站在你前边的。”真出来的那个形象就是幻相、错觉,佛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佛的化身是万有周遍的。我们说,这山河大地、芸芸众生的一切就是佛的化身显现。既然一切都是佛的化身显现,桌子也是佛的化身显现,杯子也是佛的化身显现,我们身边的父母、家人、眷属、乃至我们的仇人都是佛性…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付嘱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