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说,“其法无二”,法是一切现象一切事物,它的本质是不二的,没什么分别的。众生的心也是这样。烦恼心也好,妄心也好,它的体性都是佛性显现的,都是来源于佛性的,大家要了知。我们不知道有个妙明真心的时候,就是妄心。当你了知都是妙明真心显现的时候,一切也就都无二无别了。
“其道清净,亦无诸相。”真理本来清净,超越于诸般的幻相。大家一定要“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慎勿观静”,就是不要贪静,很多人贪著于静,贪著于定。“及空其心”,六祖不让大家把心搞得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而是让大家妙然绽放,活泼泼的妙用。
“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你不必取舍你眼前的一切。大家明白了,就好好去努力。
我们的世界里都是妙明真心的显现。因此,我们不必取舍好和坏,对和错。凡夫在意识、潜意识这里,他都会分别一个好坏对错,好的我就保留,坏的我就舍弃。而到了妙明真心这里,知道我的境界中,我的见闻觉知中,所显现的一切都是妙明真心显现的,都是吉祥光明的,我不必舍弃什么。这和密宗大圆满无上瑜伽的修法是一样的。
我们大多修行人总期望借助“勤修戒定慧,断除贪瞋痴”。而密宗大圆满的无上瑜伽和禅宗的心地法门同一概念,就是:不要试图摒弃或改换那些相对的存在状态,而应去了解它的真实本质,体悟它的完美,享用它的奉献!
天地万物就是诸佛的身密,一切音声都是诸佛的语密,你生起的每一个思想念头都是诸佛的意密。“贪、瞋、痴”同为佛性之喜乐、忿怒、寂静本尊。你不要取舍什么,你此时此刻的当下,就是诸佛的境界;你的世界,就是诸佛的坛城;你的境界,就是诸佛的境界。佛能做到的你完全能做到,只是你不知道,从而感觉不到。所以,你只需要去调试感觉。这种修法,藏传佛教有完整的修学次第。文革法难后的汉地禅宗,大师远去,青黄不接,传承断代,尤其像禅宗的棒喝直指,几成绝响。因此,我们要警惕禅宗修学中,或茫然失措,不知所以;或鹦鹉学舌,说食不饱;或盲修瞎练,拼命玩腿。
所以,我们也应打破门户之见,敞开心量,接纳大圆满和大手印的道次第和观修法,结合汉地祖师的开示,求得证悟,以继承和传承佛陀无上禅意心法。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什么时候可以再回来?”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什么人?”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马鸣大士,第十三、迦毗摩罗尊者,第十四、龙树大士,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罗睺罗多尊者,第十七、僧伽难提尊者,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鸠摩罗多尊者,第二十、阇耶多尊者,第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第二十二、摩拏罗尊者,第二十三、鹤勒那尊者,第二十四、师子尊者,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第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第二十九、慧可大师,第三十、僧璨大师,第三十一、道信大师,第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众人信受,个别而退。
这是禅宗法脉流程,清净的法流是如此传下来的。惠能大师是三十三祖。六祖说,以上的祖师都是一代代把法传到今天,今后你们要把禅宗的教法,诸佛心印传承下去,千万不要令正法断绝了,变异了。
佛法的传播是一代代传的,到今天禅宗,法脉是越传越稀少,一是上根利器的人少,咱们在这里谈一谈也只是结个善缘,结个善根,希望能够唤醒我们的清净自性。但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上根利器的人,像六祖一闻即可开悟,我们都不是那样的人,我们要用功夫。让自己的心性,让自己的佛性完全显现,不要把教法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虽然我们说我们的根器不好,但我们要努力,让我们能够完整地继承佛陀和祖师们的教法。祖师为了把佛法传播到中土,九死一生,受尽了苦难。
禅宗西天初祖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罗尊者,传付与菩提达摩大师,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当时并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利众生。菩提达摩大师是印度南天竺国人,刹帝利种姓族。他的父亲名字叫作香至。达摩大师是香至的第三个儿子。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就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来。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中土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公元487—593年),本名叫作神光,俗家姓名姬武牢,今河南洛阳东人。在幼年时代,对于儒家学说以及文学书籍都有研究,悟解很深。出家以后,更精通佛教大乘和小乘教义。后寻踪参礼达摩大师而至少林寺。大师静坐,修行禅观。神光求法心切,每日早晚亲侍左右,执役服劳,请求开示佛教要义。经过了很久的时光,大师总是自顾自的参禅用功,一句话都不开口,使神光心如火烧一样,急得要命。这种情景,正是古人说的:“求法之人,如病思良医,如饥思美食,如众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又如经中说的:“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生欢喜,如是之人可为说。”
神光就不顾一切,精进勇猛为法忘躯,迫不及待寻求真理。有一天正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时,神光大师心中,一念求法精诚,就跪在达摩大师面前。雪越下越大,地上白雪已经积得很高,围绕着神光的身体,已经达到腰间。可是,达摩大师依旧是无动于衷,一句话也不开导。此时,神光大师心急智生,就拔出随身佩带的持戒修身用的戒刀,毅然地把自己左臂砍了下来,血流遍地,白雪染成殷红的鲜血一般。神光的精诚之心,断臂求法的精神,感动了达摩大师的悲心。他就开口问道:“仁者,你为什么把左臂砍了下来呀?”神光说:“求大师与我安心!”达摩就伸出一只手来,厉声对神光说:“将心来与汝安”。神光正在达摩伸手时刻,回光返照,悟彻一心本源,随口就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
这就是说,找来找去找不到心的所在。究竟在什么地方?真心他是无形无相,本来无一物,怎么会拿得出来呢!神光既然彻底悟到真心,所以达摩大师说我把你的心已经安好了,这叫高山流水,自有知音。达摩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给神光,又为他起了法名,叫作慧可。同时又把从印度带来的《楞伽经》一部共有四卷传给慧可大师。《楞伽经》是我佛称性而谈的法要,就是我佛如来心地法门,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特别是对于如来禅学理论讲得十分透彻,达摩大师在传法与慧可大师时,又说了四句偈子:“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慧可大师当下就一肩担荷,承受达摩大师的法灯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达摩大师在中国以祖师禅教化众生,也就是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无上法门。这就是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分界线。达摩大师在中国弘扬圣教,以禅学接引有缘众生。大事已毕,所作已办,于梁朝大通九年十月十五日,在禹门千圣寺,安祥端坐,示现灭度。
三祖僧璨大师(公元?—606年),出生于北齐时代,原来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当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见到二祖慧可大师,就恭敬地请问说:“弟子罪业深重,身患重病。所以,特地来恳求和尚慈悲为我如法忏悔业障。”二祖回答说:“将罪来与汝忏。”僧璨大师当下回光返照,忽然领悟说:“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你忏罪竟。”同时,慧可大师又开导说:“汝一定要依佛法僧三宝安住,如法修持。”经过问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见正确、悟理甚深,是个佛门法器,对他十分重视,为他剃度出家,取个法名叫作僧璨。从此以后,他所患之病也就逐渐地好起…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付嘱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