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付囑品第十▪P7

  ..續本文上一頁來。僧璨大師爲了感師爲他忏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執侍巾瓶,做侍者達二年之久。後來,慧可大師才把正法眼藏與衣缽傳給僧璨大師,爲禅宗第叁祖,並開示說“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之與法,本來無二,平等一如”的真理。僧璨大師得法之後,又到舒州皖公山安住,弘揚禅宗,曾經往來在太湖司空山地方,著有《信心銘》,長達六百言之多,流傳後世,普度衆生。

  四祖道信大師(公元580—615年),俗姓司馬,蕲州人,在做沙彌的時候,就久仰僧璨大師的威望。有一次見到叁祖,就請求開示說,願和尚慈悲,乞賜我一種解脫法門,叁祖說:“什麼人來纏縛你?”答曰:“沒有人縛我。”叁祖說:“既然無人縛你,還要求什麼解脫呢!”道信于言下大悟。感師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師門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有一天,叁祖就提出一個玄機妙理來試他,通過勘驗之後,知他機緣已經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缽傳付于道信大師,爲禅宗第四代祖師。又把《信心銘》所講理論開示道信大師。大意是:我們的虛妄身相非是真實,生滅諸法,本來無我,我們要知道即妄了真,這樣才能夠得證本覺法源。四祖在隋炀帝大業年中,就居住廬山東林寺,有十多年之久,後來又到湖北黃梅縣西北雙峰寺,在那裏達叁十年之久,大闡宗風。道信大師的禅學思想是: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恒沙妙德,總在心流。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大道虛曠,絕思絕慮等。四祖的禅學理論,是繼承初祖的禅學法義,而且更有進一步的發展。

  五祖弘忍大師(公元602—675年),湖北黃梅人。據傳說,他前生在破頭山是做一個栽花行者。有一天,見到四祖說:“佛法妙道,我能不能得聞?”道信大師說:“你年齡已經很大了,縱能得聞佛法,也不能廣弘法化,如果你轉過身,這樣就可以達到你的心願。”弘忍拜辭而去,後來轉世,當年幼的時候,就去參禮四祖。道信大師就問弘忍說:“你姓什麼?”答曰:“我姓佛。”四祖又說:“這樣看來,你是沒有姓了嘛?”弘忍說:“性空故所以無姓。”道信大師聽到這裏,知道他是法門龍象,就度他出家,並且把正法眼藏和衣缽傳付于弘忍大師,爲禅宗第五代祖師。五祖得法以後,就往破頭山安住,後來又到黃梅縣東山寺弘揚禅宗。四祖道信大師與傳法弟子弘忍大師,先後同住東山寺,大闡宗風,所以大家把他們師徒二人,稱爲東山法門。達摩大師的禅學傳到五祖弘忍時代已經形成了宗派的時代。由于黃梅弘忍大師,大弘法化,深得大衆信仰和崇拜,當時門下弟子有一千多人,這樣就演變成了一個規模很大的佛教教團組織,並以弘忍法師爲法正和尚。在弘忍門下有一位首座和尚,名叫神秀,輔助五祖弘揚禅學。從五祖起,爲了適應當時環境的發展需要,就以《金剛經》般若實相,真空妙理,教授弟子,接引衆生。

  禅宗思想和它的宗派的形成,是有著曆史過程。從初祖達摩大師到六祖惠能大師爲止,就是衣缽相傳,正法眼藏,心心相印。正是達摩大師所說的“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是古人所說的“西天四七,東土二叁”。四七指西天印度的二十八祖,二叁指東土中國的六位祖師。這就是從印度一直到中國的禅宗法系的發展史,也是我們中國禅宗的根本源流。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爲了要息滅爭端,只傳法印,不傳衣缽。

  盡管我們對于祖師的證悟境界高山仰止,不能完全的領悟,但是我們領悟一點,我們的心量就會大一點,領悟一點,就會解脫一點。我們要對這部經,對祖師要心生感恩,對教法作稀有難得之想。曆代祖師往下傳播教法都是命若懸絲,如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也是九死一生。這次我去敦煌,看了戈壁灘,對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那種大無畏的舍身精神,真的是感慨萬千,五體投地的膜拜。那個戈壁大漠,咱開著個越野車都感覺無路可走,一片迷茫,要水沒水,要樹沒樹,要人沒人。當年玄奘法師自己偷渡出境,騎著一匹瘦馬去取經,古道西風瘦馬,九死一生,穿越沙漠,千辛萬苦,取回佛經。這種精神,我們扪心自比,真是慚愧至死,愧對曆代祖師的浩瀚厚德。所以,大家要好好地修學。

  又問:後莫有難否?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裏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爲官。

  又問:“以後有沒有事難?”六祖說:“我滅度後約五六年時,應當會有一個人來偷取我的頭。聽我預記:取頭頂戴如養親,爲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滿字的事難,州縣當官是楊柳。”

  六祖說,在我圓寂後五六年,會有個人來割我的頭,他爲什麼要割我的頭呢,他是想用我的頭來換錢養活他的家人,掙碗飯吃。這個時候地方官員是姓楊的。這是作的授記預言。後來果然如此,六祖圓寂之後,肉身不壞,供奉在塔裏。門人因爲聽說有人要來割頭,就在脖子這裏包了塊鐵皮,圈上,貼金。果然五六年後,守塔的人聽到塔裏面“吱、吱、吱、吱”的聲音,在鋸六祖的頭,就把那人給抓住了。原來,六祖的名聲傳播到了朝鮮。朝鮮有個國王以及當地的僧人非常仰慕六祖,就想把六祖的真身請到他那裏去供奉。花錢雇了當地的一個人說:“我給你錢,你把六祖的真身給我偷過來。”這個人到那一看,六祖的真身那麼大,不好偷,他就想把六祖的頭偷了去給他們供著吧。就像現在的人不是偷佛頭的嘛,也有許多人把石佛像的頭砸了去,買賣供奉。

  這個人偷六祖真身是爲了掙碗飯吃的,所以這裏說“頭上養親”,用我這個頭來養他家裏的人,“口裏須餐”就是掙碗飯吃。這個人被抓住之後,就送到了當地官府,門人也跟官府說了當時六祖有這個預言,官府的人念這個人偷六祖的頭也沒有什麼壞意,只是想偷去供奉,就打了二十大板,也就釋放了。

  又雲: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交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又說:“我滅後七十年,將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時興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這也是個預言,有人說是預言黃檗希運禅師和相國裴休居士。

  大師先天二年癸醜歲,八月初叁日,于國恩寺齋罷,謂諸徒衆曰: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

  六祖大師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開元元年癸醜歲八月初叁當天,在新州國恩寺用過齋飯,告訴所有徒衆說:“你們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們道別。”法海說:“和尚留下什麼教法,可使後世迷人藉以得見佛性呢?”

  師言:汝等谛聽。後代迷人,若識衆生,即是佛性;若不識衆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衆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衆生;只爲衆生迷佛,非是佛迷衆生。自性若悟,衆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衆生。自性平等,衆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衆生。

  六祖說:“你們用心聽著!後代的迷人如果能夠識得衆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識得衆生,即使曆經萬劫,想要覓佛也是難遇難逢。我現在教你們認識自己心中的衆生,見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見佛,只在能夠認識衆生,因爲是衆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來迷惑衆生。自性如果能夠覺悟,衆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佛也就是衆生。自性若是平等,衆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險,佛也就是衆生。”

  六祖講:你們這些後代的迷惑的人,你要知道哪是你的佛性呢?你眼前這些衆生就是你的佛性顯現,就是你的佛性幻化出來的信息。你識的衆生,他都是佛性顯現的,你要想看到佛性,佛性不是見聞覺知,能看到的,能摸到的,但他的影子卻是能看到的,這個顯現就是他的影子。就像你想知道有沒有電,你就看燈,燈亮了,這就是有電。能亮這個燈的就是電在作用。同樣你看佛性,就從衆生上看,就從眼前的見聞覺知上看。這就是佛性的影現。因爲,佛性無形無相,就像電,電也無形無相,電燈亮了就是有電。你想去找電,如果不從燈上去找,你萬劫找不到。佛性也無形無相,不能見聞覺知看到,但是一切衆生和萬般現象就是它的影像,通過看衆生影像而知,這就是佛性在起妙用。

  眼前的衆生以及自我這個衆生,都是佛性顯現。這一切都包含在我們的第八意識中,我們的佛性中,我們的如來藏中。這就叫見自心佛性。外面的衆生就是我們心中的衆生,外面這些衆生的顯像就是我們自心的佛性顯現。

  大家要知道,你要想見佛,你就從衆生上去體悟。“只爲衆生迷佛”,衆生一直把佛想象成:是不是得會飛,是不是放光?有很多說拍照我們拍到真佛了,看到雲彩長得像個佛的樣子,就說我們拍像拍到真佛了。那是個雲彩,那叫真佛嗎?現在大家迷于那個佛。一說到佛,大家想到神仙,有的人甚至認爲做夢夢到的那個是真佛,看到的這些顯現不是真佛。六祖說,這是大家誤解了,“只爲衆生迷佛,非是佛迷衆生”,佛並沒有迷惑你們,是你們自己迷惑了,要去體悟。

  你要自性明了了,你眼前的這些衆生也都是佛的化身,佛的顯現。你如果不了解自性的顯現,你現在就是衆生。你本來是佛,但現在也是衆生。所以,一念悟一念佛,念念悟念念佛。一念迷是衆生,念念迷就是輪回衆生。有人說:“師父,你見過佛了沒有?”我說:“我時時見佛。”他問:“佛是什麼樣子?”我說:“眼前這一切不就是嘛!”他說:“不是,我說那個真的。”我說:“這就是真的。”他說:“我說的那個佛是出現在前邊,站在你前邊的。”真出來的那個形象就是幻相、錯覺,佛的法身是無形無相的,佛的化身是萬有周遍的。我們說,這山河大地、芸芸衆生的一切就是佛的化身顯現。既然一切都是佛的化身顯現,桌子也是佛的化身顯現,杯子也是佛的化身顯現,我們身邊的父母、家人、眷屬、乃至我們的仇人都是佛性…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付囑品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