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意伏藏,把你調整到與佛相應。
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醒著聽經聞法,末那識會染汙分別,甚至會對抗,但是夢中自性本具的意伏藏被開啓,他會本能的歡喜接受。因爲夢境是他的地盤,他當下接受。所以要訓練學習控製夢境,把夢修好了,叫睡夢瑜伽。睡夢瑜伽修好了,比醒著的時候加持力要大得多。
就像“程咬金叁板斧”,他醒著的時候,怎麼學也學不會,一睡覺,叁板斧學會了。周星馳演的電影《蘇乞兒》,在夢裏學成的睡夢羅漢拳。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夢老僧教授寫《觀經四帖疏》;四祖法照大師,夢到承遠大師和文殊菩薩;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夢觀世音菩薩甘露灌口;九祖藕益大師,夢憨山大師;孔子,夢周公教授禮樂等。過去一說哪位聖人,哪位奇人,都是在夢裏授法,這些傳說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因緣的。
我們借助這種方式,不要把睡夢的時間浪費了。孔子在夢中請教周公,我們在夢中就禮拜佛陀。所以再睡懶覺,你也有理由了,我也有理由了!(衆笑)
在二乘法中,你要睡懶覺,那是被嚴加呵斥的。到了密乘中,穿衣吃飯,睡覺做夢,都是修行,都能夠植入信念,開啓智慧。大家看過《盜夢空間》,表達的就是植入信念。在修行中,植入信念的時候是很多的。你法學的越多,再看世間的電影,就發現全是佛菩薩拍的,凡人拍不出來。外行看熱鬧,修行看門道。你就發現,這個世界佛菩薩太多了!大概除了我,不是佛菩薩,大家都是!(衆笑)
我們接受灌頂,如果方便,可以請上師灌頂。所謂灌頂,就是傳法,像我們聽這堂課,就是灌頂。不是把手放到頭頂就是灌頂,那是武俠小說描述的,給你輸上內力。真正的灌頂,其實就是告訴你法——醍醐灌頂,醍醐代表無上法味傳給你,讓你開啓智慧,就是灌頂了。再有就是爲了大家生信,儀式灌頂,就是弄些水,念著咒加持一下,灑淨,那也是灌頂。還有一種,就是在藏傳佛教中,拿水壺,給你頭上倒一點水,也是灌頂。灌頂,其實是以法味來灌頂。再就是予他灌頂,就是用壇城給別人灌頂。譬如說,我們大家在這裏共修,准提鏡代表極樂世界,向你放光照射,往你頭上灌頂。
我們在持咒念佛的時候,頭頂骨是不斷隆起的,越來越呈飽滿狀。你自己照鏡子就能看得出來。
修行供養。我們剛才就是修的供養法,不停地往上放,放進去,整個法界都充滿,已化爲無量。
接受悉地。悉地,就是成就,接受成就。悉地是從內心産生,加持之後,從內心中開啓你的意伏藏。我們心中“本自具足,能生萬法”。諸佛密意,盡在其中。
西藏有部史詩叫《格薩爾王》。有些西藏人一覺醒來,突然會背誦《格薩爾王》史詩了。史詩很長,幾百萬句,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背誦,就是他的心中開啓了意伏藏。
其實,我們也能開啓意伏藏的。我們的如來藏具足一切法,叁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六度四攝、菩薩萬行,都全體具足。通過祈禱,開啓意伏藏,打開心門,智慧就呈現出來。耶稣說:當你敞開你的心,我就進來!佛陀說:當你敞開你的心,佛陀就出來!祈禱上師和叁寶,本尊的智慧、叁寶的加持就會從你心裏顯現。這叫開啓意伏藏。
關于學習,普遍的特點:如果一個人記憶力很好,他的理解力就不夠好;如果理解力很強,他的記憶力就不好。其實,這兩者都是同時可以具有的。如果你記憶力不好,你就別記那麼複雜的,你就讓它從裏面出來,很省力氣!
你想要什麼,就向本尊祈禱,向如來藏下訂單,就會獲得。當你真正發起心,要利益衆生、志求解脫的時候,就像聖人所說的:即使帝王在最富饒的時期,極盡奢華,也不如一枝山中野花更莊嚴;而這朵花也不用從事勞動和生産,它自然擁有它需要的一切。我們也是如此,如果你發起無僞道心,志求解脫,利益衆生,你將不會有任何後顧之憂。
接觸了無上乘的法,我就在思考,過去我那麼能折騰,拼命地幹:白天講課,晚上做完火供返回,回到寺院經常深夜十二點了,每天都是那麼奔波。那時候基于什麼思想呢?覺得:得奔波啊,不折騰怎麼能成佛呢?得折騰!後來,我接觸到無上乘,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折騰不成佛!
成佛不是折騰出來的,而是迎請佛陀智慧從心中顯現。我嘗試給如來藏下訂單——我想要個寺院,他就賜我個寺院;我想要個茅棚,他就賜我個茅棚;我想要個講堂,他就賜我個講堂;我要人來人,要車來車。……後來,我想成佛,所以我就開始給如來藏下訂單: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這是六祖惠能的一句話,六祖到五祖那裏,五祖問:“你是哪裏人啊?來這裏要點什麼?”他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來這裏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說得幹淨利索。反思咱們學佛,想健康,求姻緣,謀財富,能希求少煩惱開智慧的就算大修行人了。如來藏說:你的要求,就是我的命令!好,我就“唯求作佛,不求余物”。發了這個願之後,雖然我還沒有成佛,但我“本來是佛”的信心和覺受卻每日劇增,無限密意也開始從內心生起。
因爲太簡單,以致您不敢相信;因爲太近,竟讓您找不到;因爲相連,反倒讓您無法觸摸;因爲同在,所以需要您靜靜地感知!
【所謂壇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 在梵文中,稱其爲“曼紮拉”,直譯是“圓形圍繞”。其意義就世俗象征性壇城而言,即對于所依本尊無量宮殿中心做周圍圍繞,或者對于能依主尊,衆多聖尊圍繞。】
我們建立種種壇城,代表諸佛的國土,中間是本尊,周邊依正莊嚴,聖衆圍繞。本尊瑜伽,是從我們心性中起修的。你可以觀想:你與本尊合二爲一,周邊一切自然幻化爲你的眷屬和助手。這種觀想修法,非常方便。
在觀修中,也有把自己的身體觀想爲壇城,頭部觀想爲本尊阿彌陀佛,左手觀想爲觀世音菩薩,右手觀想爲大勢至菩薩,這就是西方叁聖。禅墊是須彌寶座,兩腿爲金剛護法,協助我們遊化世界,利益衆生。整個的眼、耳、鼻、舌、身、意,直接化爲壇城法器。觀想自己與本尊及聖衆合而爲一,這就是以自己的身體爲壇城。
壇城無處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任何一個場所都可以起修,非常方便。明白了壇城的涵義,對我們今後非常有意義。例如,你進入一家餐廳吃飯,你可以觀想,我進入本尊壇城。與人交往就想到,每個人都有無上密意,此時他們所說的話,都會對我的修行有所啓迪。無論他說什麼,你對照你的修行,都會有無上密意的加持,都是修行的竅訣。
我們不要認爲竅訣一定是祖師大德所說,只要你生起這種“我身在壇城”的殊勝觀想,你的心中充滿喜悅、慈悲、神聖、虔誠,這時候外面的任何一種聲音,都是你修行的竅訣,尤其是開啓你的伏藏,對治你當前的煩惱,都是竅訣,都是直指心性的。
這就是壇城修法,我們大家休息十分鍾,繼續學習。
南無阿彌陀佛!
《大乘攻略:再學 六、當下即壇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