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八、認識真我▪P6

  ..續本文上一頁的戒師,一切都是爲我成道成佛顯現的。他們都沒有自性。昨晚夢裏的那麼多人,我們自己是有自性的,那些人沒有自性,都是變化所作。誰變化所作?我的心性變化所作。同樣,此時此刻也是我變化所作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夢,我們每個人的夢交感在一起,但是又各有不同。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夢境承擔責任,每個人都在享受自己的夢境。看似相同的夢,又各有不同。

  永嘉大師講:“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此時此刻,每個人面前的都是自己夢中人夢中事,他們都是變化所作。所以,還是和《阿彌陀經》一樣。

  修行念佛叁昧是什麼狀態呢?印祖證得念佛叁昧的時候,曾經一筆帶過念佛叁昧的境界,沒有深入地說。但是你得明白了,念佛叁昧就是對照《阿彌陀經》,對照《無量壽經》,對照《觀無量壽經》,就是此時的當下,你去一一對號入座,相應起來了,你就知道此時此刻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我們一直以爲:我死了才去極樂世界,活著沒有極樂世界。你死了有極樂世界,你活著也有極樂世界。

  你去對照《阿彌陀經》,對照《無量壽經》,對照《觀無量壽經》,一一對應。我們此時的感覺是種錯覺,經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告訴我們的就是正覺。把我們此時的錯覺調整到經典告訴我們的正覺上,實報莊嚴境界就在當下顯現。要對照經典一一去印證,不是死了才是極樂世界,當下是可以證得極樂世界的。

  很多人認爲:死了才能去極樂世界,修行沒盼頭,活著很煩惱,一時半會又死不著,可實在煩透了,自殺吧,傳出去不好聽。其實不需要自殺的。你對照經典,一定要對照經典,要知道經典是對誰說的。不要認爲《阿彌陀經》是佛對舍利弗說的,《無量壽經》是爲阿難和彌勒說的,《觀經》是對韋提希夫人說的,不要這樣想。《阿彌陀經》就是對我說的,“如是我聞”,就是我聽釋迦牟尼佛親自對我說的。所以,要知道經典是對我說的。把我們此時的錯覺調整到正覺上,當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境界就顯現了。極樂世界的境界顯現,極樂世界的世界也就顯現。無論你活著,還是死了,只要把你的錯覺調整過來,極樂都與你同在。祖師也稱:“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則決定生,是指報化身;去則實不去,是指法身。就是你不需要改變任何,你就可以安享阿彌陀佛所賜予我們的一切莊嚴,一切解脫境界。

  【《涅槃經》:佛告迦葉: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善男子,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己身有如來性亦複如是。善男子,是故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對于化身境界我們是現量能見的,對于報身境界我們需要通過觀修而能證得,對于法身只有聽聞佛陀的教法才能知道。佛陀在這裏用了一個比喻說,就像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甚深禅定,二乘(聲聞緣覺乘)的人不能了知,依靠佛經才能知道。對于衆生的本具佛性,聲聞緣覺也同樣不知道,唯佛與佛才能知道。

  我們現在之所以知道我們有佛性,是佛告訴我們的。在佛未出世前,沒有人知道自己有佛性。都認爲自己是這個生命群裏的一個,知道佛性就知道我們是一個大生命共同體。這是經典明確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要信守佛陀的言教。也許我們現在沒有找到感覺,但是我們要聽信佛陀的言教,知道我們具足佛性,佛性在我們的身心世界中如實顯現,從未失去。我們深信不疑,即將解脫。你接納佛陀的言教,就離成佛很近了。

  自此,我們當樹立“我是佛性之光明顯現,我是諸佛之不二化身”的覺性意識。這絕不是“我慢”,而是悟道後的“佛慢”。對修道人來說: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無。“佛慢”是指消除自認是凡俗的自卑之感,生起當下“自性是佛”的如實證悟。密乘中修圓滿次第時,行者必須時刻覺知“我就是本尊佛”,時刻以自己是功德圓滿之本尊的智慧心態去觀待自己,使自心充滿自信、堅毅。“佛慢”不是煩惱所攝的傲慢心,而是般若智慧所攝的一種信心和堅毅力。

  對于一個學佛者來說,“我慢”心要不得,一旦“我慢”心升起就很難虛心修學佛法了,而“佛慢”心卻是每一個大乘學人必須具足的,釋迦佛祖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念:“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就是王者之風,君臨天下般自然流現的大佛慢。

  “佛慢”是一種特殊的身心狀態,是對佛陀所說“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的信心和證悟,它表現爲充滿證悟自信與般若智慧,即完全有把握帶領衆生超越“六道輪回”苦海,到達覺悟解脫之“彼岸”。“佛慢”還是一種內在力量充滿的狀態,由于“佛慢”心是以菩提心爲前提,以空性正見爲條件的,故而那種“力量”隨形就勢,去來自如,圓融無礙。它似日月經天,破除黑暗;它如江河行地,一日千裏;又如狂風暴雨,摧古拉朽;也如天籁之音,美輪美奂!

  佛慢是法會中主法和尚“叁密相應”所必須,也是證悟後的自然顯現,不是似是而非,裝模作樣。佛慢最基本條件就是:你的身口意與你的上師完全相應,也就會與佛、菩薩相應;要傳承清淨,持戒清淨,證悟清淨。

  

《大乘攻略:初學 八、認識真我》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