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攻略:初学 八、认识真我▪P6

  ..续本文上一页的戒师,一切都是为我成道成佛显现的。他们都没有自性。昨晚梦里的那么多人,我们自己是有自性的,那些人没有自性,都是变化所作。谁变化所作?我的心性变化所作。同样,此时此刻也是我变化所作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交感在一起,但是又各有不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梦境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梦境。看似相同的梦,又各有不同。

  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此时此刻,每个人面前的都是自己梦中人梦中事,他们都是变化所作。所以,还是和《阿弥陀经》一样。

  修行念佛三昧是什么状态呢?印祖证得念佛三昧的时候,曾经一笔带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没有深入地说。但是你得明白了,念佛三昧就是对照《阿弥陀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就是此时的当下,你去一一对号入座,相应起来了,你就知道此时此刻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我死了才去极乐世界,活着没有极乐世界。你死了有极乐世界,你活着也有极乐世界。

  你去对照《阿弥陀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一一对应。我们此时的感觉是种错觉,经典《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就是正觉。把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经典告诉我们的正觉上,实报庄严境界就在当下显现。要对照经典一一去印证,不是死了才是极乐世界,当下是可以证得极乐世界的。

  很多人认为:死了才能去极乐世界,修行没盼头,活着很烦恼,一时半会又死不着,可实在烦透了,自杀吧,传出去不好听。其实不需要自杀的。你对照经典,一定要对照经典,要知道经典是对谁说的。不要认为《阿弥陀经》是佛对舍利弗说的,《无量寿经》是为阿难和弥勒说的,《观经》是对韦提希夫人说的,不要这样想。《阿弥陀经》就是对我说的,“如是我闻”,就是我听释迦牟尼佛亲自对我说的。所以,要知道经典是对我说的。把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境界就显现了。极乐世界的境界显现,极乐世界的世界也就显现。无论你活着,还是死了,只要把你的错觉调整过来,极乐都与你同在。祖师也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是指报化身;去则实不去,是指法身。就是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你就可以安享阿弥陀佛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庄严,一切解脱境界。

  【《涅槃经》: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对于化身境界我们是现量能见的,对于报身境界我们需要通过观修而能证得,对于法身只有听闻佛陀的教法才能知道。佛陀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就像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甚深禅定,二乘(声闻缘觉乘)的人不能了知,依靠佛经才能知道。对于众生的本具佛性,声闻缘觉也同样不知道,唯佛与佛才能知道。

  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我们有佛性,是佛告诉我们的。在佛未出世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有佛性。都认为自己是这个生命群里的一个,知道佛性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大生命共同体。这是经典明确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信守佛陀的言教。也许我们现在没有找到感觉,但是我们要听信佛陀的言教,知道我们具足佛性,佛性在我们的身心世界中如实显现,从未失去。我们深信不疑,即将解脱。你接纳佛陀的言教,就离成佛很近了。

  自此,我们当树立“我是佛性之光明显现,我是诸佛之不二化身”的觉性意识。这绝不是“我慢”,而是悟道后的“佛慢”。对修道人来说: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无。“佛慢”是指消除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生起当下“自性是佛”的如实证悟。密乘中修圆满次第时,行者必须时刻觉知“我就是本尊佛”,时刻以自己是功德圆满之本尊的智慧心态去观待自己,使自心充满自信、坚毅。“佛慢”不是烦恼所摄的傲慢心,而是般若智慧所摄的一种信心和坚毅力。

  对于一个学佛者来说,“我慢”心要不得,一旦“我慢”心升起就很难虚心修学佛法了,而“佛慢”心却是每一个大乘学人必须具足的,释迦佛祖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念:“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就是王者之风,君临天下般自然流现的大佛慢。

  “佛慢”是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是对佛陀所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信心和证悟,它表现为充满证悟自信与般若智慧,即完全有把握带领众生超越“六道轮回”苦海,到达觉悟解脱之“彼岸”。“佛慢”还是一种内在力量充满的状态,由于“佛慢”心是以菩提心为前提,以空性正见为条件的,故而那种“力量”随形就势,去来自如,圆融无碍。它似日月经天,破除黑暗;它如江河行地,一日千里;又如狂风暴雨,摧古拉朽;也如天籁之音,美轮美奂!

  佛慢是法会中主法和尚“三密相应”所必须,也是证悟后的自然显现,不是似是而非,装模作样。佛慢最基本条件就是:你的身口意与你的上师完全相应,也就会与佛、菩萨相应;要传承清净,持戒清净,证悟清净。

  

《大乘攻略:初学 八、认识真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