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士道
大乘道次第和大准提無上瑜伽。
什麼是道次第呢?《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依據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按“叁士道”次第進行組織的。
【菩提,是覺的意思,解脫、成佛的意思;道,是道路、真理、方法;次第,是步驟、階梯,就是我們所說階段。謂在入道之前,應以親近善知識,思維人身難得作爲基礎,然後循序漸進,入“叁士道”的修行法門。】
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菩薩,就是菩提薩埵,叫覺有情,自覺覺他;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佛。道,就是道路、方法、真理;次第,就是步驟。修行按照道次第,就像一個人上學,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按照這個次第,如果亂拔高,自上而下,大躍進,都是不合適的,所以要由下而上,基礎就會打得比較牢固。我們先來了解“下士道”。
【“下士道”指脫離叁惡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門。分爲四大段:一、思維人身無常;二、思維叁惡趣苦;叁、皈依叁寶;四、深信因果。】
一、思維人身無常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都有其基本需求和基本恐懼。我們都希望衣食無憂,人際和諧,生活自在,這都是人的正常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去思考人生。如不思考人生,就像一群待宰牛羊,被稀裏糊塗往前趕,被動地接受命運,每況愈下。
明末清初,産生了一本善書範疇的小冊子,叫《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是明朝的一位進士,他從小就被邵康節的一位後人算定了命運。邵康節是宋朝的一位周易學家,研究命運和天地之數,非常高妙,以他的《皇極經世》、《邵子神數》、《梅花易數》等爲依據建立了一套預測體系。明朝時他的一位後人遇到了袁了凡先生。袁了凡那時還是孩童,這個人看他骨骼清奇,就給他算命。預測他有在朝爲官的命運,應該去考取功名。家裏人就把他送到學堂讀書,很快就中了秀才,中進士,就做官。這個人根據袁了凡生辰八字推出來的命,一步都沒錯,直到他到了叁十多歲的時候,遭貶。
遭貶之後,他遊曆山水,到了一個寺院,人家都在禅堂打坐,他也一同跟著打坐。禅堂中的禅堂主叫雲谷禅師,雲谷禅師深有道行。他觀察,發現袁了凡坐禅一個時辰,心念如如不動。出來禅堂之後,雲谷禅師就問他:“你這個年輕人不得了,你是什麼因緣,竟然修到這個高度,整個禅修中你的心一動不動?”
袁了凡說:“沒什麼,現在世間人,都是瞻前怕後,而我已經知道我的未來,所以我不用擔心,我知道我未來的每一步,我的事業會怎麼樣,我的身體會怎麼樣,乃至我哪年死,我都知道。既然都知道了,我就不用去擔心了,所以我就不害怕,所謂一陰一陽爲之道,樂天知命故不憂。”
雲谷禅師聽了之後,歎口氣說:“我還把你當成一位聖人,原來你是一位被命運所困的凡夫啊!”袁了凡先生就說:“爲什麼這樣說呢?”
雲谷禅師就給他講了改命之道:斷惡,修善,念准提咒。
斷惡。從現在斷掉一切不良嗜好,古代文人喜歡風月,愛喝花酒,愛去風月場所。尤其從宋朝以來,文人都喜歡到妓院裏去,當時有這種風氣。斷掉這些不良嗜好,包括釣魚、狩獵、宴會等,斷掉它。
修善。你以官員的身份可以造福于民衆。你有良好的俸祿,用不了的可以拿來幫助別人。多向朝廷爲民衆谏言,多爲民衆做事,廣行善業。
再就教他念:准提神咒。
袁了凡先生回到家裏,趕緊去做。算命的預言,他這一次遭貶,叁年之後重新起用。他通過斷惡,修善,念准提咒,結果半年就被重新起用。後來一步步的改變,幾年之後生下兒子,官位逐漸上升,一直做到兵部侍郎。再後來成爲太子的老師。當時來說,就是國師的地位,備受尊崇。因此,改名叫了凡。他到了老年,就寫下了《了凡四訓》。教授他的後世子孫:斷惡,修善,念佛修行,就能改變命運。
人天善趣,就是致力于做一個完善的人,要做好倫常,仁、義、禮、智、信做好,再修十善業,就能夠升天。我們先了解一下六道。
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佛教把衆生按照生命形態、福樂差異,大致分爲六道。在這六道中,人道的數量最少,最難得。也只有人道,能夠主動改變生命狀態。
天人就是有天福,在過去他爲人的時候,能夠做善事,又能夠修心,像道家、基督教、天主教。這些宗教中能夠既修心,又能夠做利益天下大衆的事。像道家講天人合一,與衆生與萬物和諧相處。基督教也講博愛,也講忏悔,都有修心。同時,他們要做很多利益大衆的事,所以感召升到了天道,在天道中有種種的享樂。
阿修羅道,是注重做好事,但是不修心。這樣就感召到阿修羅道。阿修羅道的特點就是:福報很大,但是脾氣很大,嗔恨心很重。
人道,既能享受天人的一些快樂,有時候又嗔恨和受難,同時具有了六道的全體特質。
旁生道,就是畜生道,以感受愚癡和苦爲主。
人,做了像畜生一樣的事,自然就感召生到畜生道。什麼叫畜生道的事呢?就是愚癡、無明、煩惱。喜歡穿皮草,迷戀寵物,拉幫結夥。心作心是,心幻化萬有。迷戀什麼就進入什麼,學什麼就成爲什麼。所以,容易墮到畜生道。
餓鬼道,感召到餓鬼道的衆生沒吃沒穿。一般來說,以非法的手段剝奪、占有、貪汙、欺騙人家的錢,貪心重的都生到餓鬼道,因爲天地萬物都是公平的。物理學講,物質不滅,能量守恒。
在佛教中講因果,因果就是:善有樂報,惡有苦報;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在物理學中,牛頓第叁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力量相等。其實,就是在講一種平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將會有果報産生。一定是相應的。維系因果的,不是任何人或者神,而是一種自然法則,超自然的力量,在佛教中稱爲“因果律”。
因果律非常微妙。不受任何人的約束,而無處不在,因爲是天地間的自然規律,自然法則。如果我們開車闖紅燈了,按照闖紅燈的處罰就是,要扣你兩分,罰兩百塊錢。如果交警和攝像頭沒捉住你,千萬不要認爲你能僥幸逃脫。你可能會因爲手機掉進廁所、扭了腳腕、刮爛西服、紮破輪胎、收到假幣、丟了錢包等等,總之會以一種極不愉快的方式損失兩百元。很微妙的。所以,因果在所有的空間和時間中存在,如果你的生命中,不痛快的事多,你一定要反思,因果會自然維持平衡,所以不要去觸犯。
什麼是因果呢?在國家來說,法律就是因果;在單位來說,紀律就是因果;在修行來說,戒律就是因果。因果和本土的道德、民俗,都是相應的。不同地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因果非常微妙在于,這個大家庭,這個人群,大家都認可的一件事,你要是違背,讓大家生煩惱,你就遭受果報。像伊斯蘭教的國家,女人都要蒙著臉,如果不蒙臉,在那裏,就有因果。同樣,在我們這裏,大家都不蒙臉,如果你要沒事用布蒙著臉,你就背因果。你要蒙著臉到銀行,工作人員就會把手放在按鈕上准備報警,你就是添亂。同樣,在非洲有的國家,女人都不穿上衣,不背因果;但在我們這裏,你要裸奔,你就背因果。因果是和民俗、道德、倫理、法律、紀律聯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們不能拿我們的觀點去否定非洲人。你不能說:非洲有人不穿褲子怎麼回事?不穿就不穿,大家都不穿就不穿了。就像亞當和夏娃,沒穿的時候沒啥事。但是,大家都穿了,他再不穿,就不合適。所以,我們大家要隨衆,到哪裏去都要隨衆,別表現得格格不入。
一位居士,如果在佛堂,和大家一起上早晚課,人家合掌繞佛時,你也要合掌。你要是吊兒啷當,散漫放逸,就背因果。但是,你到了普通大衆中去,沒事就端著架子,你也背因果。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很多人說,我要講威儀。威儀是,在人群裏一眼看不出你來,就叫最好的威儀。你不是和大家不一樣。有些居士,在普通大衆中,動不動就擺架子,讓人看見怪怪的,跟神棍一樣,這就不好,這個是不被贊同的。
像我們學佛團隊在一起,你穿居士裝,穿海青,都是莊嚴的。但如果你到了商務場合中,你也穿居士裝,就跟個算命的似的。所以,你到哪個團隊去,要用哪個團隊的時裝。在商業的氛圍中,你還是要西裝革履更得體。到了寺院裏,你就居士裝、海青,就會很受人恭敬贊歎。要遵循大衆的價值觀,不能與大衆格格不入。
在六道輪回中,我們人道是四維空間。長、寬、高,加上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概念,叫四…
《大乘攻略:初學 二、下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