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士道
大乘道次第和大准提无上瑜伽。
什么是道次第呢?《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依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按“三士道”次第进行组织的。
【菩提,是觉的意思,解脱、成佛的意思;道,是道路、真理、方法;次第,是步骤、阶梯,就是我们所说阶段。谓在入道之前,应以亲近善知识,思维人身难得作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入“三士道”的修行法门。】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萨,就是菩提萨埵,叫觉有情,自觉觉他;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佛。道,就是道路、方法、真理;次第,就是步骤。修行按照道次第,就像一个人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按照这个次第,如果乱拔高,自上而下,大跃进,都是不合适的,所以要由下而上,基础就会打得比较牢固。我们先来了解“下士道”。
【“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门。分为四大段:一、思维人身无常;二、思维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因果。】
一、思维人身无常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都有其基本需求和基本恐惧。我们都希望衣食无忧,人际和谐,生活自在,这都是人的正常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去思考人生。如不思考人生,就像一群待宰牛羊,被稀里糊涂往前赶,被动地接受命运,每况愈下。
明末清初,产生了一本善书范畴的小册子,叫《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是明朝的一位进士,他从小就被邵康节的一位后人算定了命运。邵康节是宋朝的一位周易学家,研究命运和天地之数,非常高妙,以他的《皇极经世》、《邵子神数》、《梅花易数》等为依据建立了一套预测体系。明朝时他的一位后人遇到了袁了凡先生。袁了凡那时还是孩童,这个人看他骨骼清奇,就给他算命。预测他有在朝为官的命运,应该去考取功名。家里人就把他送到学堂读书,很快就中了秀才,中进士,就做官。这个人根据袁了凡生辰八字推出来的命,一步都没错,直到他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遭贬。
遭贬之后,他游历山水,到了一个寺院,人家都在禅堂打坐,他也一同跟着打坐。禅堂中的禅堂主叫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深有道行。他观察,发现袁了凡坐禅一个时辰,心念如如不动。出来禅堂之后,云谷禅师就问他:“你这个年轻人不得了,你是什么因缘,竟然修到这个高度,整个禅修中你的心一动不动?”
袁了凡说:“没什么,现在世间人,都是瞻前怕后,而我已经知道我的未来,所以我不用担心,我知道我未来的每一步,我的事业会怎么样,我的身体会怎么样,乃至我哪年死,我都知道。既然都知道了,我就不用去担心了,所以我就不害怕,所谓一阴一阳为之道,乐天知命故不忧。”
云谷禅师听了之后,叹口气说:“我还把你当成一位圣人,原来你是一位被命运所困的凡夫啊!”袁了凡先生就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云谷禅师就给他讲了改命之道:断恶,修善,念准提咒。
断恶。从现在断掉一切不良嗜好,古代文人喜欢风月,爱喝花酒,爱去风月场所。尤其从宋朝以来,文人都喜欢到妓院里去,当时有这种风气。断掉这些不良嗜好,包括钓鱼、狩猎、宴会等,断掉它。
修善。你以官员的身份可以造福于民众。你有良好的俸禄,用不了的可以拿来帮助别人。多向朝廷为民众谏言,多为民众做事,广行善业。
再就教他念:准提神咒。
袁了凡先生回到家里,赶紧去做。算命的预言,他这一次遭贬,三年之后重新起用。他通过断恶,修善,念准提咒,结果半年就被重新起用。后来一步步的改变,几年之后生下儿子,官位逐渐上升,一直做到兵部侍郎。再后来成为太子的老师。当时来说,就是国师的地位,备受尊崇。因此,改名叫了凡。他到了老年,就写下了《了凡四训》。教授他的后世子孙:断恶,修善,念佛修行,就能改变命运。
人天善趣,就是致力于做一个完善的人,要做好伦常,仁、义、礼、智、信做好,再修十善业,就能够升天。我们先了解一下六道。
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佛教把众生按照生命形态、福乐差异,大致分为六道。在这六道中,人道的数量最少,最难得。也只有人道,能够主动改变生命状态。
天人就是有天福,在过去他为人的时候,能够做善事,又能够修心,像道家、基督教、天主教。这些宗教中能够既修心,又能够做利益天下大众的事。像道家讲天人合一,与众生与万物和谐相处。基督教也讲博爱,也讲忏悔,都有修心。同时,他们要做很多利益大众的事,所以感召升到了天道,在天道中有种种的享乐。
阿修罗道,是注重做好事,但是不修心。这样就感召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的特点就是:福报很大,但是脾气很大,嗔恨心很重。
人道,既能享受天人的一些快乐,有时候又嗔恨和受难,同时具有了六道的全体特质。
旁生道,就是畜生道,以感受愚痴和苦为主。
人,做了像畜生一样的事,自然就感召生到畜生道。什么叫畜生道的事呢?就是愚痴、无明、烦恼。喜欢穿皮草,迷恋宠物,拉帮结伙。心作心是,心幻化万有。迷恋什么就进入什么,学什么就成为什么。所以,容易堕到畜生道。
饿鬼道,感召到饿鬼道的众生没吃没穿。一般来说,以非法的手段剥夺、占有、贪污、欺骗人家的钱,贪心重的都生到饿鬼道,因为天地万物都是公平的。物理学讲,物质不灭,能量守恒。
在佛教中讲因果,因果就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力量相等。其实,就是在讲一种平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会有果报产生。一定是相应的。维系因果的,不是任何人或者神,而是一种自然法则,超自然的力量,在佛教中称为“因果律”。
因果律非常微妙。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而无处不在,因为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如果我们开车闯红灯了,按照闯红灯的处罚就是,要扣你两分,罚两百块钱。如果交警和摄像头没捉住你,千万不要认为你能侥幸逃脱。你可能会因为手机掉进厕所、扭了脚腕、刮烂西服、扎破轮胎、收到假币、丢了钱包等等,总之会以一种极不愉快的方式损失两百元。很微妙的。所以,因果在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中存在,如果你的生命中,不痛快的事多,你一定要反思,因果会自然维持平衡,所以不要去触犯。
什么是因果呢?在国家来说,法律就是因果;在单位来说,纪律就是因果;在修行来说,戒律就是因果。因果和本土的道德、民俗,都是相应的。不同地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因果非常微妙在于,这个大家庭,这个人群,大家都认可的一件事,你要是违背,让大家生烦恼,你就遭受果报。像伊斯兰教的国家,女人都要蒙着脸,如果不蒙脸,在那里,就有因果。同样,在我们这里,大家都不蒙脸,如果你要没事用布蒙着脸,你就背因果。你要蒙着脸到银行,工作人员就会把手放在按钮上准备报警,你就是添乱。同样,在非洲有的国家,女人都不穿上衣,不背因果;但在我们这里,你要裸奔,你就背因果。因果是和民俗、道德、伦理、法律、纪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们不能拿我们的观点去否定非洲人。你不能说:非洲有人不穿裤子怎么回事?不穿就不穿,大家都不穿就不穿了。就像亚当和夏娃,没穿的时候没啥事。但是,大家都穿了,他再不穿,就不合适。所以,我们大家要随众,到哪里去都要随众,别表现得格格不入。
一位居士,如果在佛堂,和大家一起上早晚课,人家合掌绕佛时,你也要合掌。你要是吊儿啷当,散漫放逸,就背因果。但是,你到了普通大众中去,没事就端着架子,你也背因果。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很多人说,我要讲威仪。威仪是,在人群里一眼看不出你来,就叫最好的威仪。你不是和大家不一样。有些居士,在普通大众中,动不动就摆架子,让人看见怪怪的,跟神棍一样,这就不好,这个是不被赞同的。
像我们学佛团队在一起,你穿居士装,穿海青,都是庄严的。但如果你到了商务场合中,你也穿居士装,就跟个算命的似的。所以,你到哪个团队去,要用哪个团队的时装。在商业的氛围中,你还是要西装革履更得体。到了寺院里,你就居士装、海青,就会很受人恭敬赞叹。要遵循大众的价值观,不能与大众格格不入。
在六道轮回中,我们人道是四维空间。长、宽、高,加上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叫四…
《大乘攻略:初学 二、下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