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願王——請轉*輪
經文: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直譯:
再者,善男子,所謂請轉*輪,它的意思是說:包括所有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土在內的處所,甚至那極其細微的,不可說的一一塵埃當中的,極其細微的,塵埃一樣無窮的佛祖所在的處所,極細塵埃一樣不可盡數的諸佛,于其中得成正覺,一切菩薩集會,勸請佛爲利益衆生而轉*輪,會衆熙熙攘攘,有如大海一般。
我也以清淨的身口意業,誠心向佛禮敬,以種種方法向佛請求,希望佛能爲衆生說法。
如此廣大的,具有最上功德的勸請說法,我將永無休止地保持下去,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惑業有所窮盡、衆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我勸請說法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勸請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勸佛爲利樂衆生而轉*輪的心念,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身口意業的勸請說法,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講解:
*輪,可以譯作正法之輪。在古印度,“輪”既是一種農具,也是一種兵器,佛教借用“輪”來比喻佛法無邊,具有摧邪顯正的作用。
傳說,當轉輪聖王出世之時,輪寶自然出現在聖王之前,輪寶引導聖王轉向全世界,諸小國王,無不心悅誠服,故能兵不血刃而統一天下,實施輪王的仁政。釋尊取作比喻,以親自實證的佛法爲輪寶,他以法中之王的身份,轉動正法之輪,行化天下,利益一切衆生,並且,凡是*輪轉動之處,一切的邪惡思想,無不爲其摧破。
佛初轉*輪處——鹿野苑,位于古迦屍國波羅奈城,今北印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市北方,又稱鹿園,乃遠古梵摩達王時,世尊行菩薩道,身現鹿王教化有情之處,此處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又稱“仙人住處”,五百仙人,曾飛行空中,遇五欲惡緣而墮落,所以又稱爲“仙人墮處”。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勸請佛轉*輪,佛觀察外道二仙,阿藍迦蘭與郁頭藍弗皆已命終,無得度緣,昔五位隨從侍者,憍陳如等,少塵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前往化度。
“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身!”五人身上之服,即成叁衣袈裟,頭發髭須,自然除落,成就沙門威儀,徐步安詳,猶如百臘比丘。“苦應知,集當斷,滅應證,道當修”,佛爲憍陳如尊者,叁轉四谛十二行*輪,離五欲樂及無益苦行,開示涅槃寂滅、八正聖道中道之行,憍陳如尊者悟道,于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佛弟子中得最初解,是爲聖首,八萬諸天虛空中聞法,也離塵垢證得初果,地神輾轉傳唱喜訊至梵天,世尊轉妙*輪,增益天衆,減損阿修羅衆。
佛續爲開演,五陰無常、苦、空、無我法教,五比丘漏盡意解,證阿羅漢。當佛陀以教法化度了五位比丘之時,便爲佛教的主體,奠定了最初的基礎,此所謂佛教的主體,即是構成佛教的叁大要素,總稱之爲“叁寶”:徹悟了宇宙人生之真理的圓滿正遍知“佛寶”;佛所親證的成佛之道,是“法寶”;依佛法修行的出家弟子們,是“僧寶”。
自此,*輪圖案便成爲佛教的教徽。*輪由毂,八個輪輻和外圈組成。圖案意義爲:
1、整個團是一個圓形,代表了佛教教義的完滿。
2、毂代表了戒律,戒律是冥想觀修的本質核心。
3、八個輪輻代表了八正道,八正道是破除無明的利器。
4、外圈是指把所有東西彙聚在一起的正念或叁昧。
古代的*輪有二十多個輪輻,現在的*輪也有四個輪輻或十個輪輻的。中心部的圖案有蓮花寶座形,也有帶“卍”字圖案的。爲什麼以*輪爲教徽呢?
1、佛之說法,能摧破衆生之惡,猶如輪王之輪寶,能輾摧山嶽岩石。故謂之*輪。又佛之說法,不停滯于一人一處。展轉傳人,如車輪然。故譬爲*輪。行宗記一上曰:“*輪者,摧業惑故。”維摩經佛國品曰:“叁轉*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智度論八曰:“佛轉*輪,或名*輪,或名梵輪。”同二十五曰:“佛轉*輪,如轉輪聖王轉寶輪。(中略)轉輪聖王手轉寶輪,空中無礙。佛轉*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其見寶輪者諸災惡害皆滅。遇佛*輪,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王以是輪治四天下,佛以*輪治一切世間天及人。”嘉祥法華疏二曰:“無生正觀,體可楷模,故名爲法。流演圓通不系于一人,故稱爲輪。又無生正觀無累不摧,亦是輪義。”維摩經慧遠疏曰:“名四谛以爲*輪,從喻名之。如轉輪王所有輪寶能摧剛強,轉下衆生上升虛空。四谛如是,能摧衆生惡不善法,轉下衆生上入聖道,故以爲輪。”
2、(喻)佛所說之法,能夠輾碎衆生的一切煩惱,好像巨輪能夠輾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礫一樣。這裏以輪來比喻佛所說的法。佛的*輪出現于世,一切不正確的見解、不善的法都破碎無余,所以把說法叫做轉*輪。
菩薩爲悲愍衆生故而請法。轉*輪即是佛將自悟之理轉至衆生心中,自覺覺他,輾轉不息,如輪常轉。這一行願,能除謗法障,起慈善根,爲欲令正法住世,開悟衆生。
請佛轉*輪,普度群萌,是無上殊勝的功德。由一切諸佛唯智唯德,菩薩即以窮法界之智而請佛說法,是故一切諸佛無不雨大法雨。然菩薩唯願唯行,諸佛即以甚深願力而加所請,是故菩薩無不獲于大益。當知菩薩常請,諸佛常說,未曾間斷。昔釋尊初成正覺,默念佛法甚深難解,衆生不能信受,徒施無益。複念諸佛常得梵王勸請,方轉*輪。念是事已,放白毫光,遠照叁千大千世界。時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承佛威神,作念往請。殷勤再叁(梵王初請,梵王與帝釋同請,大梵天王重請),“幸以法光,除諸暗冥,唯佛大慈,不舍本願,如師子吼,如天雷震,爲衆生故,轉于*輪。”佛陀受請,觀機往鹿野苑爲憍陳如等五人初轉*輪,開始了四十九年弘法生涯。
佛本爲度衆生故出興于世,爲何要懇請方說呢
原由有兩個:
一者重法不輕說;
二者輕說人不敬。
佛常常告誡弟子莫爲非人說法,也不可將法傳與非人,皆恐輕法慢法,不但無福,反而招損。對此,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也說:“最上乘的教法,專爲有大智慧,有上等根性的人說。小根性小智慧的人聽聞此法,心裏會生起疑惑不信。爲什麼呢?就好比天龍在閻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順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棗葉一樣。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見增加,也不見減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聽聞他人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能領悟理解,知道本性裏面自有般若智慧,這是經常運用智慧觀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語言文字而成。”又說:“小根性的人聽聞此頓教法門,猶如草木一樣,根性小的,如果被大雨一淋,就會全部倒下,不能繼續生長。小根性的人,聽聞大法的情形也是這樣。”《周易》蒙卦辭雲:“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明確教導童蒙之道,不可以我(師)求童蒙(生),必須等待童蒙來求我。
佛菩薩雖念念以教育成就衆生爲本懷,然而必須要等待衆生懇求,所求懇誠,則爲其講授必然可以度化。尊師重道,學人獲益。所以請轉*輪,即是上順諸佛之心,下順衆生之心。佛以說法度生爲本懷,然無請不說。故有人請法,自是上順佛心;衆生有欲求法而不知請,請則衆生得聞佛法所以歡喜受益,即是下順衆生之情。
佛在世時,可請佛轉*輪。佛滅度後的今日,我們應如何實施這一行願呢
佛經告訴我們,佛法除佛之外,菩薩、聲聞乃至有正知見的修行人均可說。故可以常邀請法師大德講經說法,提供講堂,廣爲倡導,即是請轉*輪的實施。如自己對佛法有所契悟修證,願意與衆生分享,即是請自心佛說法。如隨緣講說阿彌陀佛大願,勸勉衆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乃至一句兩句,也有無邊功德。另外,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如光盤、刊物雜志、印製佛經等廣爲流布,無情說法,亦屬請轉*輪之列。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請轉*輪之行願。
*輪種類:小乘,佛說四谛名*輪,說世間語則非*輪;叁乘,佛的一切語言、身體威儀都入*輪,都是利益衆生的緣故;究竟一乘,一切衆生語言都如*輪,一切器情音聲都在常轉妙法。
由請轉*輪的功德,自身可遣除謗法障,生起大慈善根。謗法是遮止法、破壞法,請轉*輪是令佛法弘揚、流通,所以請轉*輪是謗法的對治。我們淨治業障,與惡行相反來做,就成爲對治。
請轉*輪是慈愍衆生。因爲給予衆生衣食受用,並不能給他帶來究竟的利樂,佛法則是一切利樂之源,超過一切外物的價值。小乘聲聞專辦自利,只求忏除自身業障,大乘菩薩悲愍衆生,應當爲衆生勸請諸佛轉*輪,令自他同霑法益。
《法華經》上講,大通智勝如來成佛後,有十六位王子祈請佛轉*輪,以他們的請法因緣,度化了無量無邊的衆生。十六王子也以請轉*輪的功德,後來相繼成佛。可見請轉*輪可積累極殊勝的功德,果報不可思議。
衆所周知,謗法罪極爲嚴重,因爲破壞聖法會毀壞無量衆生的善根、慧命,相反,請轉*輪有極大功德,因爲請佛說法,無量衆生聽法後就能去惡從善,斷煩惱得解脫、證菩提,這一切無法衡量的利益都源于最初的勸請。因此勸請者將獲得廣大、無盡的福德。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種種方便”指身勸請——恭敬禮拜、長跪合掌等,口勸請——口說偈頌、…
《朝聖普賢願海——《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六願王——請轉*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