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不同。所以諸佛道同,你們不要再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啦!千萬不要再謗法啦!

  以攝受的方便而言,最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不過我不能是一切方便只有究竟的方便,我還有不究竟的方便給衆生,就好像我要拿金子造佛像,但不是每個衆生都喜歡佛像,只好再造些念佛珠、茶杯送他。我送他佛像他還不一定要。我不能造個佛像送給基督徒,道理一樣,衆生的根性有差別。所以說,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但是不能只有個極樂世界,所以才會其它世界的存在,這是很合理的。由于有其它世界的存在,就更能彰顯極樂世界的特殊和它的唯一高妙。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你就會平等的贊歎其它法門,然後你會特別的好樂你的淨土法門,同時你還能吸收其它法門,爲淨土法門所用。這個時候你的心中唯一的是唯一佛乘,一切法門都成爲一個法門,你就不會再懷疑是不是修這個,就要放棄那一個,修那個就要放棄這一個,心中再沒有佛法的對立了。你心中沒有對立,就會等同一切佛法。就會學習一切佛法,都歡喜信受。

  如果你能夠這樣理解淨土法門,你才能成爲一個坦蕩蕩的學佛者,真正成爲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絕對不能這麼說:“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修淨土法門就對了。”這樣,你等于在謗法嘛!居士這樣說,隨他啦,可是作爲一個出家人一天到晚這麼說,其實是在謗法。我們怎麼能說別種佛法不好呢?別種佛法都是釋迦佛說的,而釋迦佛就是彌陀佛的另一種化身。諸道同嘛!究竟的方便是淨土法門,你我應該去理解。其它法門雖說沒有那麼究竟,你應該平等的恭敬,就象恭敬淨土法門一樣。爲什麼呢?你太恭敬淨土法門了,淨土法門太不可思議了,因爲太不可思議,所以難以理解。所以你也歡喜其它法門存在于世間。如果你心中自然湧現這種心態的話,你心中就會充滿祥和、平等、歡喜和對于法的恭敬,念念增上。

  因爲你念念增上對法的恭敬,你就更能體解佛法的道理,所以你更能了解“南無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于是你念起佛來就更能得到利益,這就是修淨土法門的出家人的應有心量。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淨土法門的特質,它的易至和易成佛。剩下還有十五分鍾,我再講一下淨土法門易往生的問題。

  淨土法門除了易成佛之外,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易往生。我上面說它是難解、難信、易至,我不說“易往”,因爲易往單獨指易往生而言。“易至”的範圍比較大,它也包含易成佛的意思,易至是容易到,容易到極樂的彼岸,這兩種都容易到。關于易成佛,前面已經講說過了。因爲諸佛以無盡的徹底方便攝受我們,它不是那種不究竟的方便。《華嚴經》說:“究竟即方便。”能夠承擔究竟即方便的只有淨土法門。下面我接著說爲什麼容易往生。

  關于易往生,前面已經說到一些。之所以容易往生極樂世界,是因爲衆生雖是衆生,不過是如幻的衆生。諸佛雖然號稱成佛,其實無佛可成,也不過是對衆生而說成佛。衆生、佛離不開一個“心”字。“心”爲一切的主導,而“心”又是實無心可得,“心”其實只是展現中道了義的道理,只是一種真理的顯現而已。所以我們到最後會發現:佛、衆生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衆生,是心作衆生,都是心在作主導。

  然而“心”又是什麼呢?心沒有差別,就像虛空沒有差別一樣。我用手掌包起來,手掌包圍的裏邊有個空間。我的手從這邊移到那邊,手裏又有一個空間,你能分別這兩空間的差別嗎?不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既然是空,就沒有差別。佛與衆生都是心所作,而心是諸法當中的一個法,因而它也是“我說即是空。”換句話說,就空性的意義上說,衆生與佛沒有差別。一念愚癡是隨因緣所生,才會愚癡,因爲你愚癡,才說你是衆生。可是一念覺悟,也是隨因緣所生而覺悟,這就成了佛。一念愚癡和一念覺悟的差別在于那一念心。而心也是因緣所生,所以都是空的。既然都是空性,沒有真實,因此不能說它有差別。

  可是雖然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也應該給它一個假名。因爲你還在迷,就假名你是凡夫或衆生。因爲你已經覺悟,就假名說你成佛。所以,衆生與佛又如幻的有差別。雖然兩者在本質上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又如幻的有差別。既然如幻的有差別,從佛的立場要度化衆生,他就得用如幻的差別來接引你。

  有一個比喻,小孩子喜歡玩彈珠(就像衆生追求名利一樣),大人(比喻佛)看到小孩子玩彈珠沒有意義,就對小孩講,我這裏有蛋糕給你吃。這個比喻就是說佛設方便的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彈珠也好,蛋糕也好,這兩件事其實沒有差別。衆生也好,佛也好,也沒有差別。可是衆生在迷途當中,因此佛用如幻的淨土法門來接引衆生。

  既然是如幻的差別,佛接引衆生就像以空入空一樣。我問你,你是把一塊石頭溶解于海水裏容易,還是將一杯水溶于海水裏容易呢?當然是後者容易,你只要將這杯水倒下去就成了。注意!只要你願意把它倒下去就可以。道理一樣,如果諸佛用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重點在于你要相信),你這一杯水一倒進去就溶到一起了。諸佛以淨土法門接引你,只要你願意把你那杯水倒進去,你就溶入了諸佛的大願海當中。因爲衆生跟佛沒有差別,就像以水入水一樣,這麼自然。藕益大師的師伯傳燈大師,就寫了《淨土生無生論》。對呀!水和水你能說誰溶合誰呢?衆生與佛無有差別,你好像是生到那裏去,其實,當體即是,生而無生,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淨土“如幻”,但那是由真實中開顯的,因此“如幻”也是一種真實,“實”與“幻”其實也是不可得的。

  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你說你去了沒有?生是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所以,往生往生,你的肉體沒有去,你的心也沒有去,當體即是。既然是當體即是的事情,也就是你本性的事情,十萬億佛土不隔毫厘啊!中峰明本國師在他《叁時系念》的開示中就說到:“十萬億佛土,不隔方寸。”你說這是不是易至?你有什麼神秘好說,摸一摸你的鼻子有什麼難的?往生就像摸鼻子一樣,只要你願意。它就是你的本體嘛!所以說易至,就怕你不能承擔,就怕你信不過,那怕你犯戒、念佛念不好。不過,我沒叫你犯戒,我是說即使你犯戒了,犯戒了是如幻如化啊!《圓覺經》上不是說:“淫怒癡無非戒定慧。”淫怒癡就是貪嗔癡(貪最重是淫),如幻如化,圓覺了乘。只怕你不敢承受,只要你接受,不怕你不往生,這叫做易至。

  看你們聽得愣愣的,不敢領受這道理,因爲平時你們缺少思維,突然聽這個道理,感到太深了,淨土這麼難哪!不難嘛!把道理想清楚,淨土很容易,每次念佛你才會有所措心,你才知道你的心應該放在哪裏,把你們念佛的用心應該用到哪裏。

  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你真的想要往生嗎?你又不敢往生,你總覺得你不能往生。因爲你覺得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你無法往生。所以你說你要往生是騙人的。很多人參加念佛七都念到像我這樣喉嚨沙啞,就不敢承擔往生這件事。你覺得好難喲!越是這樣,你就越是無法措心,越是無法一心不亂,反過來你就越覺得無法往生。結果臨終時便“瞥爾隨他去,唯有業隨身。”念佛一輩子,就糊裏糊塗的走了。現在,你就“只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將輪到我。”

  所以淨土法門讓你當生還活著的時候,就要漸漸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歸、不疑惑,先信而後行。這有點像禅宗的先悟而後修。其實淨土法門也是這樣,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後再來念佛,念一句賺一句。我們現在是不相信我能往生,然後是念一句,累計一句,念一萬句,兩萬句,……算一算,我的銀行存款已經兩萬或叁萬了,我要買去極樂世界的飛機票,可是沒有一部經說要念多少萬遍,才能買得到飛機票?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往生?這就先行而不信,行而難以信,邊行邊不信,越行越無力,越行越散惰。現在修淨土的不就是這樣嘛?這種情況要扭轉過來,要先信而後行。

  我記得願海法師,當時我給他起這個名,就叫他願如大海,弘化衆生。他說我才不幹哪!他說他在佛學院時根本不念佛。可是現在他一天念很多佛。他還帶人家念佛,還帶念佛團和助念團。還設計一個活動涅槃堂,裝飾得很莊嚴。因爲他會照相錄影,讓臨終將死的人放在涅槃堂裏頭,每一個人都感覺像在極樂世界念佛一樣。他們非常有信心,他是先起信心然後才願意念佛,這和念佛五、六年而一點信心都沒有的人,感覺完全不同。不但他這樣,他所帶出來的居士,到死人家去助念,都要擠著坐前頭。一般人給死人助念,都搶著坐後頭,怕死人會傳染疾病。所以有信心跟沒有信心差得很多。

  其實祖師都說了,萬修萬人去。沒信心是你自己沒弄清楚,哪裏是淨土法門叫你沒信心?是你不敢領受。

  明天最好不要講那麼多,可是悟光師要我講幾堂跟幾堂,我只怕我的聲音沙啞,你們聽起來難受。如果可能就在今天下午,要用經證來給你們證明它真的是易至。因爲懂得易至你就信了嘛!你不理解沒關系,你能信就好了。然後用經證來說明易至的道理,你也就知道怎麼用心了。

  第叁講次是講淨土法門是易至的道理,到第四個講次我們就可以知道如何在念佛中修行,以何心念佛。這樣你就能修了。四個講次聽下來,你絕對能修。重點在能修,不在于講大經大論,大經大論留給別人講,你慢慢聽,回歸到我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我把這個鑰匙一打開,動力一加強之後,你一聽經就變成活水,就會跑起來,會讓你動得越發順當。我告訴你鑰匙孔在哪裏,怎麼扭開它,你聽的經就是加的油,越聽越喜歡,越聽越有趣味,越有信心。這樣你修起佛法來,你的疑惑就能斷,就能得佛法利益,你就不會東抓抓、西抓抓、哀哀怨怨、慌慌張張,而是信心堅固,身…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十種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