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P9

  ..續本文上一頁【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爲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于平等

  。是爲入不二法門。】

  一相則無分別,無分別即是無相。無相無分別即是橫遍豎窮,橫遍豎窮即是一相。故一相即是無相,無相亦不可得,平等如如,是爲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爲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

  心。是爲入不二法門。】

  菩薩以布施得報,手能出種種妙寶,故名妙臂。何故菩薩心聲聞心,皆空皆如幻化?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故觀心相空,皆如幻化。是爲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爲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爲入

  不二法門。】

  善與不善,皆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無性則無相,如是通達者,爲入不二法門

  。

  【師子菩薩曰。罪福爲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

  無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罪與福皆緣生無性,罪與福若有自性,必是行善福不生罪不滅,行惡罪不生福不滅,以罪福有定性故。今各無自性,則罪福二性無異。此唯金剛慧方能決了,金剛慧者,實相慧也。實相無相,以諸法無相故,所以無縛無解,爲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爲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

  亦不住無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漏名煩惱生死,無漏名菩提涅槃。煩惱無性即菩提,生死無性即涅槃,故得諸法平等。如是則不起漏無漏想,不住于相,亦不住于無相。爲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曰。有爲無爲爲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

  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有爲法有生住滅叁相,對有爲而說無爲。一切「數」者,法數也,一切有爲法也。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無性皆空。有爲法既空,是以無爲亦不立。有爲無爲既空,故法空心亦空。此爲清淨慧無礙智,以此智慧照一切,爲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爲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入不

  出不溢不散。是爲入不二法門。】

  世間名叁界內,然叁界如空花,其性本空,世間無性,即出世間,于其中不入世間,亦不出世間,不溢流不散失,爲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爲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生不滅

  。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生死無性,即是涅槃,涅槃隨緣,複現生死。故無生死亦無涅槃,無縛無解,不生不滅,爲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爲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

  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盡是爲斷,不盡是爲常。然法若究竟,則是本來寂滅。一切法本來寂滅,則不常亦不斷,故盡不盡皆不可得。所謂無盡相者,即本來寂滅相也,故無盡相即是空

  。空則無有盡不盡相,爲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爲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複起

  二。是爲入不二法門。】

  佛說一切法無我,我尚不可得,無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複起二。我實性者無性也,爲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

  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無明滅盡謂明,然虛妄無實名爲無明,虛妄無實,便如鏡花水月無有實體,無明既無實體便是明。換句話說,對無明而說有明。既無無明,亦無有明。經雲,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離一切法數,于中平等無二,平等無二者,明與無明皆無實性也

  。爲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爲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

  識空爲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于其中而通達者。是爲入不二

  法門。】 

  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無性即空,空任緣即現色。猶波全是水,更無波性,水不可見,因波而見。非是色滅而後空,而是色性自空。若色滅而後空,便是斷滅空。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爲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爲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

  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四種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與空種不同。因爲四種是有,空種是無,所以爲二。然四大本空,空則不生,故無前際。無生則無滅,故無後際。不生不滅當然無住,故無中際。如是知種性者,爲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爲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爲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

  安住其中。是爲入不二法門。】

  眼根與色塵爲二,然眼以無性爲性,無性則于色無貪恚癡。其余五根于五塵,亦複如是。如是則六識出于六根門頭,于六塵中無罣無礙,安住其中,爲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回向一切智爲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

  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爲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于其中入一相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波羅蜜爲因,回向一切智爲果。淺觀因果似是二,畢及見性則知因果一相。何以故?以全因成果,全果是因,無非因之果,亦無非果而名因者。故因赅果海,果徹因源。猶對鏡影現,全影即形,全角即影,無形外影,亦無影外形。又如一水成千波,千波是一水,無有水外波,亦無波外水。如是知如是證者,爲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爲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

  無作則無心意識。于一解脫門即是叁解脫門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空則無相,既然空無相,則無起無作。心意識叁,皆是不空有相有作。所以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若離心意識,便是見性。性者以無性爲性,無性則空,空則無相,無相則無作。是知一解脫門,即叁解脫門,爲入不二法門也。

  【寂根菩薩曰。佛法衆爲二。佛即是法法即是衆。是叁寶皆無爲相與虛空

  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叁寶同一法性,故佛即是法,法即是僧,皆無爲相與虛空等。不但叁寶如此,一切法皆以無性爲性。能隨此行者,爲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爲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

  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于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爲入不二

  法門。】

  身是五受陰,是生死,身滅是涅槃。然五陰皆空,即是涅槃,故曰身即是身滅

  。身實相者無相也,諸法無相,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以無相故,所以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爲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爲二。是叁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

  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叁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

  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身口意叁業,皆緣生無性,虛妄而起,故皆無作相,一切法亦複如是。能隨順無作慧者,爲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爲二。叁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

  行無不動行。于此叁行而不起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福行是欲界善行,可得欲界人天福報。罪行是十惡業,得叁塗苦報。不動行是色界無色界行,可得叁界內定報。此叁行實性皆是無性,故曰即是空,空則無如是叁行。于此叁行而不起者,爲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爲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

  識。無所識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從我起二者,因我而有我所,我我所爲二也。見我實相者,見我無相也。無我則無我所,既無能識之我,亦無所識之我所,故不住二法。爲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爲二。若無所得則無取舍。無取舍者。是爲入不

  二法門。】

  若有所得,則有能得與所得,故爲二。若知一切法畢竟空無所得,爲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暗與明爲二。無暗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

  定無暗無明。一切法相亦複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諸法無性,本無暗無明。衆生分別見,故見暗見明,若離諸見,則不見暗亦不見明。受爲愛根,想爲見本,若滅受想,則不見暗不見明矣。一切法亦複如是,若離于見,則不見一切法。爲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

  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

  爲入不二法門。】

  世間無性即是涅槃,若世間實有,方被世間縛。今世間無性,則無求解亦無求涅槃。亦無厭世間,亦無樂涅槃。爲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爲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

  。是爲入不二法門。】

  正道者離一切相離一切分別,是故住正道者,心無所得心無所住,不分別是邪 是正,以住正道者,了達諸法實相。爲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爲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

  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爲入不二法門。】

  諸法性空爲實,諸法幻有爲不實。性空固不可見,幻有是假亦不可見。性空幻有,幻有性空。性空是理性,故非肉眼之所見。幻有非實,肉眼所見者皆是假相,故亦非肉眼所見。唯有智慧觀照,始達其理。智慧觀照,假名慧眼,故慧眼者無見無不見,爲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

  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

  。】

  諸菩薩各各說已,維摩诘最後問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菩薩回答如下。

  諸法實相無相,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文殊菩薩言,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爲入不二法門。

  【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

  二法門。時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

  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于是文殊菩薩問維摩诘,何爲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菩薩歎曰 ,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以文字語言皆假,不得實義故。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于此衆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說是法時,五千菩薩,入不二法門得無生忍。入不二法門,即得無生忍也。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