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
。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相则无分别,无分别即是无相。无相无分别即是横遍竖穷,横遍竖穷即是一相。故一相即是无相,无相亦不可得,平等如如,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
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菩萨以布施得报,手能出种种妙宝,故名妙臂。何故菩萨心声闻心,皆空皆如幻化?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故观心相空,皆如幻化。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
善与不善,皆因缘生法,无有自性。无性则无相,如是通达者,为入不二法门
。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
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罪与福皆缘生无性,罪与福若有自性,必是行善福不生罪不灭,行恶罪不生福不灭,以罪福有定性故。今各无自性,则罪福二性无异。此唯金刚慧方能决了,金刚慧者,实相慧也。实相无相,以诸法无相故,所以无缚无解,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
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漏名烦恼生死,无漏名菩提涅槃。烦恼无性即菩提,生死无性即涅槃,故得诸法平等。如是则不起漏无漏想,不住于相,亦不住于无相。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对有为而说无为。一切「数」者,法数也,一切有为法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性皆空。有为法既空,是以无为亦不立。有为无为既空,故法空心亦空。此为清净慧无碍智,以此智慧照一切,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
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世间名三界内,然三界如空花,其性本空,世间无性,即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世间,亦不出世间,不溢流不散失,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
。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生死无性,即是涅槃,涅槃随缘,复现生死。故无生死亦无涅槃,无缚无解,不生不灭,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
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尽是为断,不尽是为常。然法若究竟,则是本来寂灭。一切法本来寂灭,则不常亦不断,故尽不尽皆不可得。所谓无尽相者,即本来寂灭相也,故无尽相即是空
。空则无有尽不尽相,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
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佛说一切法无我,我尚不可得,无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我实性者无性也,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
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明灭尽谓明,然虚妄无实名为无明,虚妄无实,便如镜花水月无有实体,无明既无实体便是明。换句话说,对无明而说有明。既无无明,亦无有明。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离一切法数,于中平等无二,平等无二者,明与无明皆无实性也
。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
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
法门。】
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无性即空,空任缘即现色。犹波全是水,更无波性,水不可见,因波而见。非是色灭而后空,而是色性自空。若色灭而后空,便是断灭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
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四种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与空种不同。因为四种是有,空种是无,所以为二。然四大本空,空则不生,故无前际。无生则无灭,故无后际。不生不灭当然无住,故无中际。如是知种性者,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
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眼根与色尘为二,然眼以无性为性,无性则于色无贪恚痴。其余五根于五尘,亦复如是。如是则六识出于六根门头,于六尘中无罣无碍,安住其中,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
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为因,回向一切智为果。浅观因果似是二,毕及见性则知因果一相。何以故?以全因成果,全果是因,无非因之果,亦无非果而名因者。故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犹对镜影现,全影即形,全角即影,无形外影,亦无影外形。又如一水成千波,千波是一水,无有水外波,亦无波外水。如是知如是证者,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
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空则无相,既然空无相,则无起无作。心意识三,皆是不空有相有作。所以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若离心意识,便是见性。性者以无性为性,无性则空,空则无相,无相则无作。是知一解脱门,即三解脱门,为入不二法门也。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
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三宝同一法性,故佛即是法,法即是僧,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不但三宝如此,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能随此行者,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
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
法门。】
身是五受阴,是生死,身灭是涅槃。然五阴皆空,即是涅槃,故曰身即是身灭
。身实相者无相也,诸法无相,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以无相故,所以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
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身口意三业,皆缘生无性,虚妄而起,故皆无作相,一切法亦复如是。能随顺无作慧者,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
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行是欲界善行,可得欲界人天福报。罪行是十恶业,得三涂苦报。不动行是色界无色界行,可得三界内定报。此三行实性皆是无性,故曰即是空,空则无如是三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
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从我起二者,因我而有我所,我我所为二也。见我实相者,见我无相也。无我则无我所,既无能识之我,亦无所识之我所,故不住二法。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
二法门。】
若有所得,则有能得与所得,故为二。若知一切法毕竟空无所得,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暗与明为二。无暗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
定无暗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诸法无性,本无暗无明。众生分别见,故见暗见明,若离诸见,则不见暗亦不见明。受为爱根,想为见本,若灭受想,则不见暗不见明矣。一切法亦复如是,若离于见,则不见一切法。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
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
为入不二法门。】
世间无性即是涅槃,若世间实有,方被世间缚。今世间无性,则无求解亦无求涅槃。亦无厌世间,亦无乐涅槃。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
正道者离一切相离一切分别,是故住正道者,心无所得心无所住,不分别是邪 是正,以住正道者,了达诸法实相。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
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诸法性空为实,诸法幻有为不实。性空固不可见,幻有是假亦不可见。性空幻有,幻有性空。性空是理性,故非肉眼之所见。幻有非实,肉眼所见者皆是假相,故亦非肉眼所见。唯有智慧观照,始达其理。智慧观照,假名慧眼,故慧眼者无见无不见,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
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诸菩萨各各说已,维摩诘最后问文殊师利,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如下。
诸法实相无相,离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文殊菩萨言,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
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
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菩萨问维摩诘,何为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菩萨叹曰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以文字语言皆假,不得实义故。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说是法时,五千菩萨,入不二法门得无生忍。入不二法门,即得无生忍也。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