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念處經(瑪欣德尊者譯)▪P3

  ..續本文上一頁此,凡是那些可喜的、可愛的、可意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那些希望有利者、希望有益者、希望安樂者、希望安穩者,母親、父親、兄弟、姐妹、朋友、同事或血親,若不能與他們一起交往、會合、共聚、結合。諸比庫,這稱爲愛別離苦。

  諸比庫,什麼是所求不得是苦呢?諸比庫,有生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生法,希望生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庫,有老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老法,希望衰老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庫,有病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病法,希望疾病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庫,有死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死法,希望死亡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庫,有愁、悲、苦、憂、惱諸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愁、悲、苦、憂、惱諸法,希望愁、悲、苦、憂、惱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庫,何謂『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呢?這就是: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諸比庫,這些稱爲『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諸比庫,這稱爲苦聖谛。

  

廣說集谛

  諸比庫,何謂苦集聖谛?此愛是再有,與喜、貪俱,于處處而喜樂,這就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然而,諸比庫,此愛于何處生起而生起,于何處止住而止住呢?凡世間有喜色、悅色者,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什麼是世間喜色、悅色呢?眼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耳于世間……鼻于世間……舌于世間……身于世間……意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于世間……聲于世間……香于世間……味于世間……觸于世間……法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

  眼識于世間……耳識于世間……鼻識于世間……舌識于世間……身識于世間……意識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眼觸于世間……耳觸于世間……鼻觸于世間……舌觸于世間……身觸于世間……意觸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眼觸生受于世間……耳觸生受于世間……鼻觸生受于世間……舌觸生受于世間……身觸生受于世間……意觸生受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想于世間……聲想于世間……香想于世間……味想于世間……觸想于世間……法想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思于世間……聲思于世間……香思于世間……味思于世間……觸思于世間……法思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愛于世間……聲愛于世間……香愛于世間……味愛于世間……觸愛于世間……法愛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尋于世間……聲尋于世間……香尋于世間……味尋于世間……觸尋于世間……法尋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

  色伺于世間……聲伺于世間……香伺于世間……味伺于世間……觸伺于世間……法伺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生起而生起,于此處止住而止住。諸比庫,這稱爲苦集聖谛。

  

廣說滅谛

  諸比庫,何謂苦滅聖谛?即是那種愛的無余離貪、滅、舍棄、舍離、解脫、無執著。

  然而,諸比庫,此愛于何處舍斷而舍斷,于何處滅除而滅除呢?凡世間有喜色、悅色者,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什麼是世間喜色、悅色呢?眼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耳于世間……鼻于世間……舌于世間……身于世間……意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于世間……聲于世間……香于世間……味于世間……觸于世間……法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

  眼識于世間……耳識于世間……鼻識于世間……舌識于世間……身識于世間……意識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眼觸于世間……耳觸于世間……鼻觸于世間……舌觸于世間……身觸于世間……意觸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眼觸生受于世間……耳觸生受于世間……鼻觸生受于世間……舌觸生受于世間……身觸生受于世間……意觸生受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想于世間……聲想于世間……香想于世間……味想于世間……觸想于世間……法想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思于世間……聲思于世間……香思于世間……味思于世間……觸思于世間……法思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愛于世間……聲愛于世間……香愛于世間……味愛于世間……觸愛于世間……法愛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尋于世間……聲尋于世間……香尋于世間……味尋于世間……觸尋于世間……法尋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

  色伺于世間……聲伺于世間……香伺于世間……味伺于世間……觸伺于世間……法伺于世間是喜色、悅色,其愛即于此處舍斷而舍斷,于此處滅除而滅除。諸比庫,這稱爲苦滅聖谛。

  

廣說道谛

  諸比庫,何謂導至苦滅之道聖谛?此即八支聖道,這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諸比庫,什麼是正見呢?諸比庫,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導至苦滅之道之智。諸比庫,這稱爲正見。

  諸比庫,什麼是正思惟呢?出離思惟、無恚思惟、無害思惟。諸比庫,這稱爲正思惟。

  諸比庫,什麼是正語呢?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绮語。諸比庫,這稱爲正語。

  諸比庫,什麼是正業呢?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諸比庫,這稱爲正業。

  諸比庫,什麼是正命呢?諸比庫,于此,聖弟子舍離邪命,以正命而營生。諸比庫,這稱爲正命。

  諸比庫,什麼是正精進呢?諸比庫,于此,比庫爲了未生之惡、不善法的不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爲了已生之惡、不善法的斷除,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爲了未生之善法的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爲了已生之善法的住立、不忘、增長、廣大、修習、圓滿,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諸比庫,這稱爲正精進。

  諸比庫,什麼是正念呢?諸比庫,于此,比庫于身隨觀身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的貪、憂;于受隨觀受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的貪、憂;于心隨觀心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的貪、憂;于法隨觀法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的貪、憂。諸比庫,這稱爲正念。

  諸比庫,什麼是正定呢?諸比庫,于此,比庫已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初禅而住;尋伺寂止,內潔淨,心專一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禅而住;離喜,住于舍,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舍、具念、樂住。』具足第叁禅而住;舍斷樂與舍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具足第四禅而住。諸比庫,這稱爲正定。

  諸比庫,這稱爲導至苦滅之道聖谛。

  如此,或于內法隨觀法而住,或于外法隨觀法而住,或于內外法隨觀法而住。或于法隨觀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隨觀壞滅之法而住,或于法隨觀生起、壞滅之法而住。他現起『有法』之念,只是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他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

  諸比庫,比庫乃如此對四聖谛而于法隨觀法而住。

  

——谛部分結束——

  

——法隨觀結束——

  諸比庫,無論是誰,若能夠如此修習此四念處七年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獲得]一果:即于現法中證知,或尚有余[則證]不來位!

  諸比庫,且放置七年。諸比庫,無論是誰,若能夠如此修習此四念處六年者……五年……四年……叁年……兩年……一年……諸比庫,且放置一年。諸比庫,無論是誰,若能夠如此修習此四念處七個月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獲得]一果:即于現法中證知,或尚有余[則證]不來位!

  諸比庫,且放置七個月。諸比庫,無論是誰,若能夠如此修習此四念處六個月者……五個月……四個月……叁個月……兩個月……一個月……半個月……諸比庫,且放置半個月。諸比庫,無論是誰,若能夠如此修習此四念處七天者,他于二果之中可期望[獲得]一果:即于現法中證知,或尚有余[則證]不來位!

  正如所說的:『諸比庫,此一行道,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槃,此即是四念處。』乃因此而說。」

  世尊如此說。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大念處經結束——

  

《大念處經(瑪欣德尊者譯)》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念住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