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七課(四)略說顯密之差異

  聖者言教 第七課(四)略說顯密之差異  

  密宗較顯宗殊勝,主要表現爲見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爲無辛勞、根機爲上等。如今我們作爲修學密宗的弟子,僅僅口中會說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反觀自己是否具備這四個條件。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我們要成爲密宗的弟子呢?在顯密差異支分當中講解,顯宗和密宗成辦解脫的時間差異巨大。一般而言,顯宗需要叁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是曆代傳承祖師之共許;但密宗,若是上品心力者,坐下的時候是衆生,起座的時候就能成辦解脫。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麥彭貢波老人,八十二歲的時候放棄一切,不顧兒女親朋的勸請,拄著拐杖去尋找傳講無上竅訣大圓滿的祖師貝若紮那,決心在有生之年成辦解脫。遇到貝若紮那後,貝若紮那爲他傳講了無上竅訣大圓滿上師瑜伽,麥彭貢波老人修了七天的時間獲得虹光身。像這樣修行大圓滿在短短時間內成辦解脫者比比皆是,這充分說明密法是非常殊勝的,我們要修學密宗的原因也正在此上。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弟子都知道六道輪回的痛苦,因此對即生解脫有著很強的心力。爲了即生成辦解脫,我們應該尋求最殊勝的法。往昔涅莫曾請教薩迦班智達:“諸佛教言中,何爲最殊勝者?”薩迦班智達答曰:“依種種所化之根機,一切皆爲殊勝。若以共同而論,唯密乘最爲殊勝。”也就是說,從根機而論,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最爲殊勝;但從法而論,唯獨密法最爲殊勝。

  我們講解密宗之殊勝,並不是輕視顯宗,特別作爲修學密宗的信衆,當我們多方面條件不成熟時,以顯宗的法作爲輔助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們在座上以密宗的方式調伏自己的內心,但是在座下的時候,如同座上般行持,可能很難做到,這時候就需要依靠大乘教法,有時甚至需要靠小乘教法斷除煩惱的方式,來成辦善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