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生活篇)▪P4

  ..續本文上一頁問題。

  24、吃素是必須的嗎?吃肉如果是殺生,殺生沒有主觀故意,也算犯戒律嗎?

  叁淨肉,不是自己殺,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可以開許在家人吃。客觀上,我們吃肉,間接導致了殺生。最好我們吃素,吃素能夠培養慈悲心。

  25、家裏有很多白螞蟻,已經影響家裏的正常生活,請問師父我該怎麼辦?請師父慈悲開示。

  白螞蟻有它生活的習慣和環境,我們理不理解白螞蟻生存的條件和環境呢?這有它感生的因果條件。我們遭受白螞蟻影響,應該說,我們往昔時的業裏面,也有這個因,我們應該忏悔曾經影響過衆生的生存環境,這能起根本作用。

  從緣起上來看,白螞蟻還有感生的條件。我們能不能從這些感生的條件來防治。

  實實在在影響到我們生活了,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用正常的清潔方法,不爲殺生,只爲清潔環境,就可以了。

  26、家裏養的花啊,面啊、米的生蟲了怎麼處理?請師父慈悲開示。

  盡量不要讓它生蟲,生了蟲怎麼辦,要知道這種環境是由于我們惡業的增上能力而顯現的,所以,一個方面是忏悔,一個方面是求叁寶加被,在當前的行爲過程當中來善待于這些蟲子,來結善緣,否則,將來它們還是會來。我們可以從念經、修行慈悲心、忏悔惡業等幾個方面修行。

  27、食物或藥物中生了好多小蟲子,該如何處理?請師父慈悲開示。

  佛教提倡尊重生命。小蟲子也是生命,食物生小蟲子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爲了尊重小蟲子,是不是可以不吃這些食物或藥物呢?該怎麼處理,看看在我們認識範圍內,怎麼尊重這些小動物就好。

  28、吸煙影響念佛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辛辣之物很有臭味,從現代醫學來看,吸煙影響我們五髒六腑。另外,從心性上來看,葷辛的東西,不僅僅在身體發生作用,也在心理上發生作用。

  吸煙可以影響我們身體,也能影響我們心理。你當初是不是就會吸煙呢?不是。你對煙形成依賴性,就是我們深深認同吸煙,我們念佛過程中,就會想吸煙,所以,會影響。比如,我們臨命終念佛正當要得力,又想吸煙,那是不是影響呢?臨命終只是非常顯著的影響,其實我們平時也是有影響的。吸煙比念佛還要深入他的心,會不會影響啊?還有睡覺、懶惰對我們的影響,都如此。

  29、師父,請您開示下關于吸煙的問題,有法師說佛教的戒律中並無戒煙的規定,甚至爲了防止熱帶性的疾病,佛陀也准許比丘吸煙,但爲了風俗及威儀的理由,中國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張吸煙的,這個說法對嗎

   那吸煙的人都要墮地獄嗎?吸過煙的人讀經念佛有功德嗎,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謝謝師父

  吸煙,我們是不允許吸的,好像僧人戒律當中沒有規定,但是有沒有相應的呢,比如我們這種五辛,吃肉吃五辛,這些擾亂心性,斷大悲種性,我們修學菩提道,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薩戒裏規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許。

  辛辣的東西增長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東西,護法神遠離我們,而餓鬼則喜歡這些味道。食肉食五辛持咒都不靈。包括抽煙,味道都很大。

  釋迦牟尼佛說了,未說法如大地土,所以,沒說的法很多,但是,我們可以自己領悟。我們有個標准,什麼有利于我們修行,什麼不利于;什麼有利于我們的菩提心行,什麼不利于,大家要有鑒別能力。

  我們與印度的地理、文化相差很大,但是,我們掌握了戒律的精神,這些,就容易理解了。

  菩薩戒等戒律戒條雖然很多,但是,也不能包括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我們能夠從戒律的精神中好好來學好好來領會,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選擇。

  佛說,我不管理人,我只是給大家做一個良師益友,信則得救!佛法並不是權威來壓你。

  佛法是讓人明白之後自覺自願信守接納,戒律都是給我們一個理智的參考,凡是自尊自愛自信自救的人都喜愛!

  從這些方面我們知道,學佛的人總是希望生命能達到圓滿,不能忍受一絲一毫的不圓滿,凡是有傷這些不圓滿的,我們都要斷掉它。對讀經念佛功德有影響。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要看我們自己的信願之心,看我們降伏自身煩惱程度等等。

  吸煙對我們有損害,這種耽著,會讓我們其他習氣毛病也開有漏之門。所以,我們學佛念佛的人要力爭守持心性更加圓滿!

  30、佛教和心理咨詢如何實際對接?請法師慈悲開示。

  心理咨詢,一般就是身心、現實環境出現的問題,從我們自己的思維態度上就能發現原因。因爲啥呢?萬病從心生,要解決現實當中問題,遠可以在世界當中求,近可以在自心當中求,而佛教就是教我們認知自心,而明心見性,所以能夠提供更爲根本的心理咨詢的方法。能夠把我們的心,理得清楚明白,不起煩惱與虛妄分別、錯誤造作,就能把問題在自心上解決。我們通過自己的發心,能夠在現實生活當中行持善法,如理如法地進行這些行爲時,就很好了。

  對接就是在我們認識自心上來對接。好的心理咨詢師,一定要能夠認識自心的規律,否則,連自心都不能認識,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如何能幫助別人。還是在修行對治煩惱,去除虛妄分別,達到究竟無分別智就好了。

  31、現在街上行乞者很多,真假混淆,該如何做布施。請師父慈悲開示。

  我們做布施,要把一切衆生當作父母。

  假如我們沒有智慧分辨真假,又因爲害怕以假亂真而放棄布施,這會影響我們修行。結合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叁步驟,不如根據我們自心來安立,不因外界真假來安立我們是否布施。因爲在這個階段的修行過程當中,強分真假,能夠障礙我們自覺法門的實現。

  強分真假,會讓我們喪失很多行善積德的機會。修布施修供養,就是不管對境怎樣,修法修心啊,關鍵就是對治自己的悭貪心,對治自己的執著煩惱。只要能夠幫助我們對治悭貪、執著,我們就不遺余力去做。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分真分假,就會障礙我們自己修行積善。

  行善能夠最大開發我們自己主觀能動性。沒有能力分辨真假,最好就安住于布施是我們自己對治自心的悭貪執著。從這個角度說,真假都能幫助我們修行,而不是妨礙我們修行。布施和供養立足于自心,能夠排除很多修行障礙。

  修行好了以後,進一步要爲人而布施。從利益衆生角度說,我們要選取怎麼樣才能利益衆生。比如有些人騙取淨財,得到財富反而會培養他的偷心,對于衆生,這種布施反倒是幫助小于損傷。這個時候就要有從空出假的智慧,能夠在對境上分辨,哪些是根本利益、相似利益,還是根本就不能利益。但是,我們自己在哪個階段呢?我們自己都沒有自覺,又怎麼能從空出假呢?這已經超出我們自己能力了。我們還是立足于自性好。

  過去,傳印老法師的侍者對我說,老法師太慈悲了,天下人要錢的太多了,老法師就把自己衣單費、供養都寄出去。很多時候,侍者看出來是假的,但是,老法師都要寄出。我很贊歎我們老法師的作爲,你認爲是假的,就一定是假的嗎?你要分得清楚真假了,能力就很具足了。假如我們分不清楚,東問西問,分心了,自己布施供養的善根也就種不下去。真的,假的,都可以培養自己對財物的施舍心,真假都在幫助我們修行。

  32、朋友與你訴說與他人的矛盾,當你沒有能力爲他調和的狀況下,怎麼辦才好?請師父慈悲開示。

  至少我們可以做一個忠實的聽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幫忙,看看我們怎麼能安慰她?我們陪著她痛苦,也能減輕她的痛苦。如果我們沒有能力,也可以看看我們是否聽。如果自己聽了以後,不能調解,自己還會增加染汙,可以喊“不”。假如我們可以不影響自己,又可以適當調解,未嘗不是我們自己能力的增長。所以,面對處在矛盾中的人,我們要極力消除她的痛苦。

  33、我的朋友不多,想多交一些朋友,這是不是屬于攀緣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當然看你用什麼心啦。如果你是因爲寂寞,想要熱鬧一些,也是屬于一種攀緣。如果是從人我一體的角度,我們把慈悲心修起來之後,自然不攀緣自有人緣。如果沒有智慧不能從根本上用功,不知道人緣是怎麼生起的,是盲目的攀緣。要看發心與智慧。

  34、當別的師兄對你有看法的時候,你保持什麼狀態好?請師父慈悲開示。

  一個人生存在世間上,要讓人家對你沒有看法,幾乎是不可能的。看法,或者有好的,或者不好的,或者無所謂的。我們保持什麼狀態好呢?

  從學佛來看,不管人家怎麼待我,只要有助于我修學,就是好的。比如,有人捧你,我們對自己要有清晰的認知,不要讓自己盲目陷入到別人的稱贊中,別人一贊歎你了,你就被卷入了。

  當別人有什麼看法的時候,要作爲對自己的參考。要將自己認知自己,與別人的看法兩相比較,隨時警醒自己,是否陷入對自己的執著,要保持交相參照。你批評我的時候,不一定你的批評都是正確的。當別人批評錯了,要保持冷靜。保持冷靜過程中,要成爲參考。如實認知。別人贊歎我,那就是鼓勵、引導,我就得到贊歎的加持。他批評我,也是加持,因爲他也是期望我好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如果別人對我無所謂呢,至少我沒有損傷他。爲什麼他對我無所謂呢,也許我對他關心太少,我應該反省。我們這樣來對待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這樣就能保持我們有很好的心態學佛。

  35、如何與小人(用心不良)相處?請師父慈悲開示。

  與小人相處就是不要用小人的心,要用大人的心。如果遇到小人,我們斤斤計較,我們也變成小人了,我們今天造作的是小人的業,將來就還要和這些小人打交道。如果我們學習諸佛菩薩的用心,把遇上小人的因從我們內心消除,沒有這種業了,將來就不會遇上這些小人了。我們會遇上小人,就是因爲我們過去也用小人的方法來對付人家。不與小人相計較,學習佛菩…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生活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