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圓融篇)▪P3

  ..續本文上一頁切皆是虛妄的。我們的虛妄分別執著也是這樣,如是思維執著就有如是影象顯現。

  也許,你有這種顯現,而人家沒有。我們在生死輪回中的衆生就是這樣。比如,你的業來了,你能看見相應顯現,但是,對于你來說,這些就好像真實,但是,對于旁人,人家就接觸不到你這種“真實”

  不守自性,就會淪落虛妄分別,其實,當下你的真心也存在,就看你能不能認知。其實,妄心並不存在,就看你能不能守自性。

  當你知道這些道理的時候,也許,你就上道了。其實,當你認識到執著與虛妄分別時,你會發現,原來,都是自己製造的問題,把這些一停下來,就會發現原來如此輕松。我們今天修行就是借假歸真!

  這些,需要我們仔細做功夫來認知。

  從最初下手的地方,就是生覺照之心,這樣,你就能觀察出妄心有何而起,我們就能從夢裏醒來

  12、怎麼理解心淨則國土淨,在佛菩薩眼中的五濁惡世與凡夫眼中的五濁惡世本質上有什麼區別?請師父慈悲開示。

  國土,都是我們自心造作的顯現。我們身心世界是一種正報,通過正報的造作,因爲善惡力量不一樣,將來感得的就是相應國土世界。如果我們造惡業,感生的就是汙穢的國土世界。外界環境就是我們心感造的。我們的心清淨了,感生汙穢國土的業沒有了,就顯現清淨的國土世界。清淨國土世界,從修正我們內心開始。

  能見的顯現爲所見的國土世界。有佛的願力與作爲,將來就感至佛土世界;有菩薩的願力與作爲,將來就感至菩薩世界——這就是心淨則國土淨。

  凡夫觀念就是一種執著,以爲有實實在在的五濁惡世。菩薩知道,五濁惡世不僅僅是外在環境,實際上是我們心境的外現。

  人多造惡,所以顯現五濁惡世。劫濁的根本因在我們衆生的運作。比如我們發生邪見,各種邪見充斥我們內心,所以世界陷入見濁。由于煩惱形成煩惱濁。如果我們見解清淨,內心遠離煩惱,有智慧覺悟世出世間的真理,我們不再造作煩惱,將來世界就非常清淨。衆生濁是因爲見濁和煩惱濁引起的。由于我們造作惡業,自己的命也不順暢,就形成命濁。衆生濁和命濁,實質性的存在就在見濁和煩惱濁過程中。如果我們認識上發生錯誤,內心發生煩惱,必然造作惡業,我們的命必然渾濁,由于我們人人陷入惡性循環,就形成衆生濁。世間充滿衆生濁,就形成了劫濁。所以,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這五濁都是我們內心造作而成。

  菩薩能見能夠改變,所以所見當然能夠改變。衆生能見還未能改變,所以所見也由個業與共業昭示。菩薩能見清淨,所見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五濁惡世本來沒有,是衆生煩惱惡業顯現,佛菩薩能夠安住于常寂光淨土;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他能夠從空出假,隨順衆生,他能夠超越。凡夫能見沒有清淨,當然所見就不能超越。

  打個比方,一個沙堆、一個萬花筒,也許就可以讓小孩子度過一整天。但是,成年之後,就不可能這樣了,這就是能見不同了。但是,不排除成年人可以站在小孩子角度理解他。五欲遊戲就是沙堆,諸佛看我們,也能理解我們。沙堆沖掉了,小孩會傷心痛哭,大人可以理解、同情。通過這種事例,大家可以比對一下,可以理解各自不同的能見,引起的所見不同。只有有智慧的大人,才能理解小孩;叫小孩理解大人,往往不可能。

  諸佛菩薩可以理解五濁惡世,但是他可以超越了。因爲他了解五濁惡世性空本質。

  13、緣起法與如來藏如何對應?如何安立?請師父慈悲開示。

  緣起法與如來藏如何對應?如來藏就是我們自己本性含藏起來,沒有顯現。從順生死緣起的法來說,就是因爲掩藏了我們自己如來寶藏,不明了如來寶藏,這就是無明,因無明起虛妄我執,這就是緣起生滅無常的法。如果能夠認識、相應于自己如來寶藏,就能以此緣起回到自己法性當中。一個是緣起還滅法,還滅自己法性,心性寂滅;一個是緣起生滅的法,因爲不明自己的如來寶藏,而淪陷于生死輪回當中,那是順生死的緣起。所以說它的安立,一個方面是本來沒有的,你認爲有,于是就顯現爲虛妄的生死法;一個是本來有的如來本性,我們當作沒有。于是,我們今天將真實有的還于真實狀態,就能回歸自性寶藏,這是淨土世界的安立。虛妄的生死法就是本來沒有的,安立有,顯現虛妄生死法。

  14、師父,什麼叫法身、報身和應化身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法身就是以佛法爲身,以法性爲身。那就是我們自己要從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然後以聞思修、戒定慧好好修行,積累善根福德資糧,最後以無分別智圓證一切法性,讓我們自己身口意叁業,讓我們自己所有智慧、所有功德,都依法性之理圓滿,徹底顯發我們心性全體。那就是法身。

  簡單說,我們今天是以肉身爲身,我們換爲以法爲身,以佛法爲身,積累佛法,認識佛法,開悟法性。你看看,我們今天以肉身爲身,隨時隨地就是在積聚肉身,你該吃了,該睡覺了。相應的,以法爲身的時候,應該怎麼樣維護法的尊嚴,應該怎麼樣維護法的純潔,應該讓這種法得到什麼智慧的滋養,持戒過程當中怎麼樣相應于佛法,隨時隨地在增長佛法的修持的時候,當它增長圓滿的時候,法身就顯現出來了。

  報身就是依據法性的因果道理,我們能從空有、真俗二谛圓融的修行過程當中,顯空雙運。一個方面能夠知道一切顯現都是空性、無有自性的顯現,在智慧上來增長它。二一個依這樣智慧安住于世俗谛當中,安住于二谛圓融顯空雙運當中,然後我們再如是顯現如是因果,我們再循著善法,把圓滿的福德、智慧資糧積聚。當我們把善根、福德資糧積聚圓滿之後,我們的業報之身,清淨的業,圓滿的業,它能夠顯現出徹底的果報,那個就是報身了,就是你修行有結果。

  什麼叫應化身呢,應化身就是隨機應現,救度衆生,依自己清淨願力,依功德神力,依自己從空出假來利益衆生,依無我來無條件利益衆生。千處祈求千處應,衆生有要求,我們能隨時因自己天眼遙觀、天耳遙聞而救度衆生,以自己智慧、福德、神通,能夠利益衆生。這樣的一種功用。該以什麼身體救度就以什麼身體救度,該說什麼佛法來教化衆生,就說什麼佛法。化度衆生而應化無量無邊身體,這就是應化身。

  一般的法身要圓滿證到法性之後才能顯現。一般的報身就是要依法身而顯現報身,依法性來圓滿因果修行,顯空雙運的修行,那叫報身。依這樣的法報身能夠成就應化身。但是在境界當中它有區分。比如,諸佛菩薩有法報二身,聲聞緣覺有應化身,在能力範圍之內,能夠應化。而法性身能夠顯現自己的佛刹,而聲聞緣覺是不能的。而且這種圓滿報身呢,它是十地的大菩薩都能夠顯現相應的教化,在叁藏十二部經典當中,在一切了義與不了義的佛法當中,都能夠對具備根基的衆生來教化,這些聲聞緣覺是不具備的。必須要佛菩薩才具備這樣的法報二身,聲聞緣覺在它的能力範圍之內,具備應化身。詳細的呢,可以相應地學習相關佛法。法報化叁身是叁而一,一而叁的,叁身是不相離的。

  15、《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雲:“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怎樣正確理解兩部經中的這兩句話?恭請法師慈悲開示!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金剛經》是說理的,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重在事相上的開發。

  比如,我們的心在憶佛念佛時,佛是法界之身,入于衆生心想之中,于是我們自心憶佛念佛的時候,自心即是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于是我們以現前當來念佛的心,熏習見佛的資糧,那麼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從事相上來肯定修行的力量是真實不虛的。而且從事相上有如是因,必然引發如是果,這是真實不虛的。而《金剛經》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而這個“如來”是講法性的本來相狀,遠離名句文聲,遠離事相。事相不空,難見本性。我們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要執著這些言語相、事相、虛妄分別,就不能見到如其本來的如來相狀。佛是從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成就的佛的圓滿法報化叁身。

  見如來是見法身佛,是見法性。見佛呢,憶佛念佛,見到應身佛、報身佛的時候,是有相的。所以從有相的心上來說,我們能夠憶念佛的相,就能見到佛的相,這個和一般的住相是不一樣的,憶佛的相和世間上以音聲見佛是不一樣的,和住于音聲相不能見到法性也是不一樣的。法性、法身如來是無相的,報化二身是有相的,從所見的對象不一樣也是可以區分的。

  從因上來說,一個是見法性真理,一個是從事相上修行來說。一個是著重理上的開悟,一個是著重事相上的修持。而理事往往是要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兩句話是圓融的。《金剛經》所說是從理上來悟到萬事萬物的本性。《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是從如是因如是果,我們從因果的相狀來說,我們憶佛念佛必定見到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應身佛、報身佛的相都能圓滿見到,是這樣的。

  16、怎麼樣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 ,請師父慈悲開示。

  整個佛法都是教我們看清世界與真相。要把我們能認識的心做好,因爲能認識的心,只要有煩惱,就會障礙我們。所以我們今天從根本下手,世界是怎麼樣的?只要我們有如質如量如實的能見境界,所見境界就會出現。所以,我們修行就是對治煩惱、執著,對治無明。對治煩惱、執著了,能見清楚了,就能看清楚世界真相。對治煩惱、虛妄、分別、無明,就能看清真相。

  17、普門品》中說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衆生能得到消災免難,如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等,能用佛法的原理、實相和現代科學能解釋的道理開示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我們講普門品時,是揭示過這種科學…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圓融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