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13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的;大家請坐。阿彌陀佛(大衆)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叁稱)
請大家翻到經書的第十面第二段,前面是求男求女。
【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前面講了稱念禮拜觀世音菩薩,難夠救七難離叁毒,觀世音菩薩威神自在威力,他就這樣。這世間上我們有求男求女,包括各種善願,能夠至誠、稱念、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他都能夠滿願。這一段就專門總結;
如果說有衆生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發起恭敬心、禮拜觀世音菩薩,這福德他是不會無緣無故空耗的。所以說衆生都應當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前幾天;我都在給大家講,這個世間上因果他是平等的,有這樣的因你安靜必然引起這樣的果,因果也不福不唐捐,沒有誰能真正占別人的便宜,沒有誰能真正的吃虧。你把這樣的道理想明白了以後,這個世間上我們就很樂意的去付出。有善因善果,我們好好的去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要以爲沒有結果。那我們自心裏面要起一個念頭,你看看,他對自己身口意叁業都有很大的影響,要起一個惡念頭同樣的對我們自己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果就是這樣子。把這個的因果落實在稱念禮拜、恭敬觀世音菩薩,這樣的福德他不會無緣無故空耗掉。
大家這樣觀察:就是我們對境觀世音菩薩,他就是大福田、生長福德有這種能力。我們平時所說的這個福田,叁寶是最好的福田、諸佛菩薩是最好的福田、中華山也是最好的福田,所以說這些福田要知道。在我們自己方面,如果說有賢善的發心,恭敬心、禮拜心,依這種內因外緣,他怎麼會不生大福德?平時你要恭敬一個凡夫,他也有好處嘛,對不對。你要對待一個人,你要對他好了,你看看,他也會對你好。恭敬凡夫上卻是這樣,我們恭敬菩薩呢?這個菩薩是無盡的慈悲、無盡的智慧、斷盡煩惱、這樣的等覺大士,人更是我們自己的福田。我們以恭敬心去恭敬的時候,就這樣。哪裏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會得到這種不好的結果呢?或者說只是得到一些微小的結果呢?有得人不明了這樣的情形。說你恭敬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畫一個觀世音菩薩的像、來供起來,哎呀;我不供,爲啥?我叁天兩頭說不定就忘掉了,忘掉了我恭敬他、不得好處,我不恭敬他的時候、他不要收拾我嗎?哈哈。你說這個菩薩他會收拾你嗎?會不會?不會(大衆)。不會,哪裏像那些世間凡夫那樣。就世間凡夫,你對人家好、你也不是長期對人家好,也許人家只是記得你的好,是吧。賢善的人他都這樣,何況是菩薩呢?菩薩是慈悲之心他只有利益人,沒有去整人害人,好多對于菩薩不了解。生怕把這個佛法僧叁寶請到家裏面會對他不利,他哪裏有不利的,所以要糾正過來。
一般平時我們這個心,他什麼他都喊菩薩,那個土地、竈神他也喊,哦;竈王菩薩、土地菩薩,那是屬于世間的神鬼,那個不叫菩薩,要區分開來。甚至我們這些在民間聽到那些跳大神的,這個也是菩薩,這什麼菩薩?所以要分開來,知道吧。不要把這些感念弄混消了。所以說我們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當下能夠生大福德。我們身體上禮拜、內心裏面虔誠,口裏面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福德當即從身口意叁業當中、他能夠産生無量無邊的福德。所以佛教誨我們這些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每一人都應當以最歡喜的心、最虔誠的心來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因爲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積累這些福德智慧資糧。昨天我們所說了,修行就這麼幾個任務。一個方面是忏悔自己的業障,那就要認識到我們過去什麼時間做錯了,那些地方做錯了,就要發心忏悔、發心改正。二一個方面就是依六度菠蘿蜜,依世間上所有的善法乃至出世間所有的善法,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菠蘿蜜當中修積這些福田。讓我們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圓滿。所以說這樣稱念、禮敬觀世音菩薩、他就能夠得到大量的福德。能夠得到多大的福德呢?就爲了顯示福德的量。下面;佛首先假設比喻,然後通過比較把這種福德的量顯示出來。我們往下看;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這個來比喻、來比較,佛又叫著無盡意菩薩:無盡意!假如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條恒河當中的沙粒數那麼多的菩薩名字,恒河大家知道嗎?印度的一條大河,這個河裏面的沙子非常細。你說那個恒河裏面的沙子那麼細,他那個沙子能夠數的過來不,數不過來,一捧沙子多少數字,不要說一條河裏面那麼多沙。像這麼多的菩薩名號,你說多不多?肯定多嘛。那麼我們受持這麼多菩薩名號,不僅僅是受持菩薩名號。而且盡其意深,我們一輩子都能夠持續不間斷的、像這六十二億恒河沙當中的這麼多菩薩名、來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叫四事供養。你認爲這樣的福德多不多?這個功德肯定多啊,供養一個菩薩就有那麼的功德,恒河沙那麼多的菩薩,我們來稱念他的名字,恭敬供養,而且供養的不僅僅是一樣東西,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而且供養不是一天,而是盡其一生,這個福德有多少。
無盡以回答;世尊!功德極多!
是的,供養這麼多的菩薩,福德肯定無量無邊,這數字算起來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像這麼多的福德那的的確確無量無邊。爲什麼說他無量無邊呢?我們來比較一下;說過去阿那律尊者他前世就以一缽飯供養辟支佛,這個辟支佛是什麼?緣覺修成功的這就叫辟支佛。那麼就因爲就供養了一缽飯,導致阿那律九十一劫當中享受如意的果報。什麼叫如意?稱心如意想什麼有什麼。你說這個福德大不大?光是供養一缽飯就這麼大。你看那個印度有一個國王叫阿育王,阿育王曾經當小孩的時候,就用捧沙子來供養諸佛,小娃娃正在沙灘上玩,把這個沙子拿來玩。老遠看見佛領著衆人來了,小孩沒有其他的供養,他也知道要供養佛,于是就地從地下的沙子裏面捧一捧沙子跑過去,佛;我供養你。佛說;好好,很歡喜的接受。你看看因爲供養的功德,他當了轉輪聖王了。所以說印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國王。一捧沙子供養過去就有這麼大的功德。阿那律尊者供養一缽飯,九十一劫當中都能夠享受這些福報,他供養的對境僅僅是一個辟支佛。但是我們這個地方供養的對境他不是辟支佛而是什麼?而是菩薩。而且不是一個菩薩,而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這麼多的菩薩。印度的恒河有四十裏寬,河裏面的沙子就像面粉一樣的細,那麼這恒河裏面有多少沙粒?那可以說是難以計算。現在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就用這種恒河沙中的沙子數量再乘以六十二億倍,這麼多的菩薩,對個境這樣廣大,而其這種時間我們是盡形壽供養,供養的東西是那些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這麼多的供養品、這麼長的時間供養、供養那些菩薩又是那麼樣多,這個功德那是及其之多啊。像這麼樣大的福報,我們來比較。
【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就接著說:像前面這個人他的福德這麼樣大,假如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下至乃至只是一個時間裏面向觀世音菩薩禮拜、供養,他就能夠獲得和前面這種人他的功德完全相等,沒有差異,念觀世音菩薩一個人相對于六十二億恒河沙的這種菩薩。盡形壽的供養相對于一個時間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這倆個人的福德是相等的。所以說這樣一比較的話,那的的確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那是不可思議。因爲這樣的福德于百千萬億劫當中他是不可窮盡,佛就這樣說了;如果說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哪怕就在一個時辰當中對觀世音菩薩禮拜供養,這已經獲得功德和前者的功德完全相等、沒有差異。這種福德讓我們在百千萬億劫當中也受用不盡。
就通過這個比較,非常巧妙地襯托出修持觀世音菩薩法門的這種福德。這前後兩者比較,就比較出來了,往往通過這些比較,這些功德你才看得出來。這個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揭示了一個時間單位。印度他可熟悉了,我們這個地方不太容易熟悉。一個大劫的時間有多長呢?相當于十叁萬四千叁百八十四萬年。你看看,十叁萬四千叁百八十四萬年再乘以百千萬億,這麼多漫長的時間,相當于一個大劫是時間。仔細的想一想才知道;觀世音菩薩他這種福德那真是不可思議。在這一個福田當中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時去禮拜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生起這麼多享之不盡的福德。所以說想一想,這個世間上有沒有這樣的福田呀?不太容易找到。所以說這些凡夫、聲聞、緣覺或者說那些有學道的菩薩,我們算一算有沒有出生這麼多福德的能力?沒有。世間上;我們說做投資、做生意,哪一項投資他有這麼大的利潤呢?都沒有。所以說思維過後,有智慧的人就知道那種殊勝了、那種下劣。你就會無比歡喜的供養觀世音菩薩,禮拜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就通過比較、來說明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他就有這麼大的功德。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佛又說:無盡意菩薩!受持這一句觀世音菩薩名號,能夠得到上面所說的這個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就總結了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到這個地方、前面就告一段落,下面又另請一個問題了。前面我們知道在《普門品》開頭的時候,無盡意菩薩就問佛;觀世音菩薩他爲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呢?我們講這麼幾天,前面這一段,就專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