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3▪P2

  ..續本文上一頁解釋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觀世音菩薩。而且觀世音菩薩這種名號,有什麼樣的福德?就解釋這個。你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有什麼樣的福德。

  從這下面一段,那就另外問一個問題了,觀世音菩薩他有這麼樣多的福德能力,他是怎麼樣在娑婆世界之中遊化的?就化度衆生。他化度種的方式是怎麼樣的呢?他是怎麼樣爲衆生說法的?觀世音菩薩度化衆生的一種方便能力,他具體情形又怎麼樣?就問另外一個問題了。

  《普門品》就是有這兩端問答,主要是由這兩端問答而構成全品的這種技能。所以說我們要知道。佛以身口意叁業來度化衆生,也就是從意輪裏面、內心裏面照見所化的根機、觀照所化的衆生根機,有什麼樣的歡喜、內心裏面歡喜的是什麼?度化衆生要這種能力,你要能夠了解衆生,衆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他歡喜什麼?然後你才能針對他感興趣的來跟他講經說法,他要不感興趣,你給他講了他也不聽。首先就從內心裏面自己的智慧,觀照這些衆生的根機意樂,然後以口輪傳授與這個衆生相應的教法。在身體上還要示現適合這個衆生的一種身份,身口意叁業都要配合起來。那我們學習這些經典的時候,就知道這些諸佛是這麼度化衆生的,就配合佛是這樣度化衆生的。無盡意菩薩就問佛陀,觀世音菩薩身輪如何遊化世間呢?他口輪又怎麼樣說法?他意輪如何發揮善巧方便的妙力?下面就是《普門品》的專門針對千處祈求千處應,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叁十二應身來闡明觀世音菩薩利益衆生的這種境界。

  “叁十二應”就是以各種各樣的應化之身。從經文裏面應化爲聖者、應化爲天人、非人等等,具體的叁十二能夠應化爲叁聖、能夠應六種天、能夠應五種人、能夠應四衆弟子、能夠應各種衆婦、能夠應化爲童男童女身、能夠應化十類之身、能夠應化力士之身。這幾種加起來一共有叁十二應。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這是應化爲什麼?叁種聖賢。一共是佛、一共是辟支佛、一共是聲聞,這叁種聖賢。這是出世間的,這個佛身就是像佛一樣的身體。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應化什麼身,那是恰如其分。比如說;佛用智慧觀照某個衆生他應當以哪種方式來度化呢?然後就開始現身;對應于適當的這種身輪變化爲適當的身體,說法就是口裏面說話,就是從法身之中任運現前這種色身和音聲來利益衆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利益衆生的方式和利益衆生的境界。

  觀世音菩薩從意輪當中照見那一個國土當中的衆生應當示現以佛身來度化,他就變化一尊佛身像就成佛的身相,在衆生面前現前佛的身像以這種口意傳授相應的佛法,恰如其分。所以說能夠顯現這樣恰如其分的一種對境,來利益衆生圓滿的境界。利益衆生他就有這麼多的智慧,沒有這種智慧,你還利益不成。我們這些人要學會。我經常所說;佛他就是與衆生于核心,他要利益衆生,要講經說法,與衆生于中心。我們今天就是人爲注意,與衆生于什麼教育衆生,看人適應什麼,他就講什麼,這叫應才施教。今天在教育裏面很能夠提倡這個。在學校裏面都是以老師爲核心,而不是與學生爲核心,老師想講什麼你學生只有跟著跑,不跟著跑不行,不跟著跑你就考不起學校。但是佛教化衆生往往是針對衆生的根機,你適應于接受什麼樣的法門,你適應于看什麼樣的身像,他就變化爲什麼樣的身像,這多麼善巧。自然而然顯現的身體就是你最喜歡的,所說的法也是你最喜歡的。這就是應與何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而爲說法,他就這樣的善巧,他所現的身像、所說的這種法語都是最恰當不過了。所以說我們今天喜歡看佛的身體的人,他就顯現爲佛的身體,以佛的語業跟你講經說法。你喜歡看那種辟支佛,辟支佛他是修十二因緣的。大家知道十二因緣嗎?我們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剛好十二緣。這是什麼?這就世間上他的因緣果報、循環往返,這就十二因緣。我們平時沒有智慧的人,你觀察十二因緣他就會開智慧,教你一個方法。

  比如說這個人,不了解他,那麼怎麼跟他說話、怎麼跟他相處?我們就處在一種愚癡與無明當中。那我們怎麼樣針對這個人要開智慧呢?一個方面這個人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爲什麼喜歡這樣,爲什麼不喜歡那樣,你從這個內在的因緣果報去觀察這個衆生,了解這個衆生的時候,往往你就能夠非常了解他,甚至比他還了解自己。你要和他相處的時候,你都知道人喜歡那些,爲什麼喜歡這些。按內在的運作規律,其實我們都能夠知道。所以說那世間上說,只要你撅一下屁股我就知道你要幹什麼。他就有這樣的,他把他掌握透了,有這樣的一種智慧能力,你跟他相處那就很好,這個是智慧。從十二因緣當中去學習智慧。這個緣覺他比那個聲聞的智慧還要具足。什麼叫聲聞呢?叁聖當中就有一個聲聞,這聲聞就是聽佛的音聲,以這種佛的音聲聽教理來開悟,他聽苦集滅道。佛就親自給人講經說法聽佛的音聲,他把這種道理聽會了,哦,苦集滅道,按照苦集滅道去修行,他就聲聞。所以說他各自的修法不一樣,聲聞是依四谛來修行、緣覺是依十二因緣來修行、佛一發菩提心六度菠蘿蜜叁輪體空來修行。所以說這是他修法的一種差別,就看你喜歡哪一種身體,他就跟你顯現哪一種身體,喜歡聽哪一種法相應于哪一種法,他就跟你講哪一種法。善不善巧啊?這太善巧了。所以說這是觀世音菩薩度化衆生最方便、最善巧、最巧妙、恰如其分的一種方法。

  比如說世間上你要利益衆生,你要說人家喜歡的話,要不喜歡的話你說出來,他心裏不喜歡的話,他就抵觸你。常常有一個什麼事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你送禮,你要給人家送禮,你送去的禮物哪怕是再貴、再值錢,但是人家不喜歡,冤枉花錢,對不對。但是你要送他喜歡的,哪怕就是不值錢,诶,只要人家喜歡,這禮物他就很意義,是不是這樣。所以說要理解這樣的道理。有的人送人家這種東西,我最喜歡了,你喜歡送給你好了,你要送人家喜歡的。這就叫了解衆生心。在爲人處事的時候,其實就要練習了解衆生的心性,恒順衆生的心性,要了解衆生的心性你才能恒順。你要恒順衆生的心性,衆生就很高興,他高興起來了,你說的話他就能聽。他要聽你的話慢慢的就能引導他,如果不然的話怎麼樣接引衆生嘛,所以說這個是一個方便,你們在家裏面爲人處事都把這種方法學會。去了解父母、了解夫妻之間、了解兒女的喜好,然後順應他這個種心要讓他歡喜。然後接引他好好地生善滅惡,好好地懂這些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度化衆生。只要你把這種放學會了,你度化衆生也很善巧。你要學不會,老是留半徑。要人家聽你的,你不聽人家的,以自己爲核心。你說你怎麼能夠跟人搞好關系呢?是不是。不要說利益他人了,就是利益你自己也辦不到,你走到哪裏人家高跟你唱對臺戲,爲啥呢?你都的突出自我嘛,所以說這種關系就很難搞。今天我們要講和諧,和諧社會怎麼樣建立呀?也從這樣的方法當中建立,尊重別人,多聽別人的、多恒順別人的、把自己放在矮一點。自己不算什麼,就要把這種方法要學會,菩薩就是這樣。這樣上面是應叁聖之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