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3▪P2

  ..续本文上一页解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而且观世音菩萨这种名号,有什么样的福德?就解释这个。你要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什么样的福德。

  从这下面一段,那就另外问一个问题了,观世音菩萨他有这么样多的福德能力,他是怎么样在娑婆世界之中游化的?就化度众生。他化度种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他是怎么样为众生说法的?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能力,他具体情形又怎么样?就问另外一个问题了。

  《普门品》就是有这两端问答,主要是由这两端问答而构成全品的这种技能。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佛以身口意三业来度化众生,也就是从意轮里面、内心里面照见所化的根机、观照所化的众生根机,有什么样的欢喜、内心里面欢喜的是什么?度化众生要这种能力,你要能够了解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他欢喜什么?然后你才能针对他感兴趣的来跟他讲经说法,他要不感兴趣,你给他讲了他也不听。首先就从内心里面自己的智慧,观照这些众生的根机意乐,然后以口轮传授与这个众生相应的教法。在身体上还要示现适合这个众生的一种身份,身口意三业都要配合起来。那我们学习这些经典的时候,就知道这些诸佛是这么度化众生的,就配合佛是这样度化众生的。无尽意菩萨就问佛陀,观世音菩萨身轮如何游化世间呢?他口轮又怎么样说法?他意轮如何发挥善巧方便的妙力?下面就是《普门品》的专门针对千处祈求千处应,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三十二应身来阐明观世音菩萨利益众生的这种境界。

  “三十二应”就是以各种各样的应化之身。从经文里面应化为圣者、应化为天人、非人等等,具体的三十二能够应化为三圣、能够应六种天、能够应五种人、能够应四众弟子、能够应各种众妇、能够应化为童男童女身、能够应化十类之身、能够应化力士之身。这几种加起来一共有三十二应。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这是应化为什么?三种圣贤。一共是佛、一共是辟支佛、一共是声闻,这三种圣贤。这是出世间的,这个佛身就是像佛一样的身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应化什么身,那是恰如其分。比如说;佛用智慧观照某个众生他应当以哪种方式来度化呢?然后就开始现身;对应于适当的这种身轮变化为适当的身体,说法就是口里面说话,就是从法身之中任运现前这种色身和音声来利益众生。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利益众生的方式和利益众生的境界。

  观世音菩萨从意轮当中照见那一个国土当中的众生应当示现以佛身来度化,他就变化一尊佛身像就成佛的身相,在众生面前现前佛的身像以这种口意传授相应的佛法,恰如其分。所以说能够显现这样恰如其分的一种对境,来利益众生圆满的境界。利益众生他就有这么多的智慧,没有这种智慧,你还利益不成。我们这些人要学会。我经常所说;佛他就是与众生于核心,他要利益众生,要讲经说法,与众生于中心。我们今天就是人为注意,与众生于什么教育众生,看人适应什么,他就讲什么,这叫应才施教。今天在教育里面很能够提倡这个。在学校里面都是以老师为核心,而不是与学生为核心,老师想讲什么你学生只有跟着跑,不跟着跑不行,不跟着跑你就考不起学校。但是佛教化众生往往是针对众生的根机,你适应于接受什么样的法门,你适应于看什么样的身像,他就变化为什么样的身像,这多么善巧。自然而然显现的身体就是你最喜欢的,所说的法也是你最喜欢的。这就是应与何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他就这样的善巧,他所现的身像、所说的这种法语都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说我们今天喜欢看佛的身体的人,他就显现为佛的身体,以佛的语业跟你讲经说法。你喜欢看那种辟支佛,辟支佛他是修十二因缘的。大家知道十二因缘吗?我们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刚好十二缘。这是什么?这就世间上他的因缘果报、循环往返,这就十二因缘。我们平时没有智慧的人,你观察十二因缘他就会开智慧,教你一个方法。

  比如说这个人,不了解他,那么怎么跟他说话、怎么跟他相处?我们就处在一种愚痴与无明当中。那我们怎么样针对这个人要开智慧呢?一个方面这个人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为什么喜欢这样,为什么不喜欢那样,你从这个内在的因缘果报去观察这个众生,了解这个众生的时候,往往你就能够非常了解他,甚至比他还了解自己。你要和他相处的时候,你都知道人喜欢那些,为什么喜欢这些。按内在的运作规律,其实我们都能够知道。所以说那世间上说,只要你撅一下屁股我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他就有这样的,他把他掌握透了,有这样的一种智慧能力,你跟他相处那就很好,这个是智慧。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学习智慧。这个缘觉他比那个声闻的智慧还要具足。什么叫声闻呢?三圣当中就有一个声闻,这声闻就是听佛的音声,以这种佛的音声听教理来开悟,他听苦集灭道。佛就亲自给人讲经说法听佛的音声,他把这种道理听会了,哦,苦集灭道,按照苦集灭道去修行,他就声闻。所以说他各自的修法不一样,声闻是依四谛来修行、缘觉是依十二因缘来修行、佛一发菩提心六度菠萝蜜三轮体空来修行。所以说这是他修法的一种差别,就看你喜欢哪一种身体,他就跟你显现哪一种身体,喜欢听哪一种法相应于哪一种法,他就跟你讲哪一种法。善不善巧啊?这太善巧了。所以说这是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最方便、最善巧、最巧妙、恰如其分的一种方法。

  比如说世间上你要利益众生,你要说人家喜欢的话,要不喜欢的话你说出来,他心里不喜欢的话,他就抵触你。常常有一个什么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你送礼,你要给人家送礼,你送去的礼物哪怕是再贵、再值钱,但是人家不喜欢,冤枉花钱,对不对。但是你要送他喜欢的,哪怕就是不值钱,诶,只要人家喜欢,这礼物他就很意义,是不是这样。所以说要理解这样的道理。有的人送人家这种东西,我最喜欢了,你喜欢送给你好了,你要送人家喜欢的。这就叫了解众生心。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其实就要练习了解众生的心性,恒顺众生的心性,要了解众生的心性你才能恒顺。你要恒顺众生的心性,众生就很高兴,他高兴起来了,你说的话他就能听。他要听你的话慢慢的就能引导他,如果不然的话怎么样接引众生嘛,所以说这个是一个方便,你们在家里面为人处事都把这种方法学会。去了解父母、了解夫妻之间、了解儿女的喜好,然后顺应他这个种心要让他欢喜。然后接引他好好地生善灭恶,好好地懂这些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度化众生。只要你把这种放学会了,你度化众生也很善巧。你要学不会,老是留半径。要人家听你的,你不听人家的,以自己为核心。你说你怎么能够跟人搞好关系呢?是不是。不要说利益他人了,就是利益你自己也办不到,你走到哪里人家高跟你唱对台戏,为啥呢?你都的突出自我嘛,所以说这种关系就很难搞。今天我们要讲和谐,和谐社会怎么样建立呀?也从这样的方法当中建立,尊重别人,多听别人的、多恒顺别人的、把自己放在矮一点。自己不算什么,就要把这种方法要学会,菩萨就是这样。这样上面是应三圣之身。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