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二 (檢討會摘錄)

  (一)

  《問》師父在開示的時候,說念佛的時候,不要起觀想。那,拜佛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起觀想?

  《答》要知道,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相,是大觀想;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是大觀想;心無所住,是大觀想。如果取于相,都是生滅,觀想生滅是不對的,念佛求的是不生不滅。

  《問》七天念佛,感覺有壓迫感……。

  《答》七天來受約束,不放逸,有規矩,就感覺受壓迫了;如果感覺不受壓迫,那正是危險呢——放縱你的生死!

  《問》這次打七,我最感謝聖空師,因爲他是我用齋的行堂法師——吃飽才能念佛嘛!……

  《答》我提供大家一個參考——吃飯不要太飽。打坐以前吃太飽了,不能打坐——因爲胃在蠕動,心靜不下來。晚上如果不是過午不食,最好也要少吃——因爲睡床上,胃還在動的話,睡不著。

  《問》臨命終的時候,如果是魔變化成佛菩薩來接引,是不是業報?該怎麼辦?

  《答》臨命終時,只要念佛,佛自然不發虛願,他一定到。佛來,魔不敢到。所以,臨命終是感佛之時。如果平時不知道念佛,可能就是魔現了!告訴大家一個判別現的是佛、是魔的方便——佛具叁十二相,魔不具,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佛的光明無影,魔的光明有影。臨命終時不感佛,怕的是至誠心不夠罷了!

  《問》師父開示的時候,告訴我們要以阿彌陀佛這個音來攝心,那,平常我們在上班或上課,不能出聲念佛,要怎麼來攝心?

  《答》方便說,口念耳聽,稱之爲攝心;如果不能出聲念佛,心念心聽,是爲攝心。

  《問》師父開示我們「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可是事實上,我們在分別一切法的時候,第六識已經起了作用,那,又怎麼能不作分別想呢?

  《答》分別一切法是用根,不作分別想是不用意識。五根要是一動,一定有一分意識在裏面,叫做介爾墮心。不起分別時是介爾心,介爾以後是尋求心,尋求心起決定心,再來是染淨心、等流心。有句話說「西方極樂國,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都看得清楚,可是不生貪瞋癡,這叫不起分別心——對一切法,不起貪瞋癡心,叫「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如果什麼都不分別的話,那叫大傻瓜一個呀!

  《問》想請教師父一個問題:念佛念一念,好象沒有妄想,可是又好象是在睡覺,這是怎麼一回事?

  《答》那是昏沈,不是沒有妄想——連大菩薩都還有一分妄想在。妄想和昏沈,都有辦法對治——作意。一起妄想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實在對治不下去時,可觀落日,照十六觀經的觀法。打昏沈時,把頭擺平(不要低下去)、身擺正。平時,大家清淨心的方面很生,妄想很熟。修念佛法門,是叫他生的地方,慢慢變熟,熟的地方,慢慢變生。

  《問》我早上加持楞嚴咒,晚上加持大悲咒。……到後來,全身充滿一片光明,感覺很熱。……

  《答》楞嚴咒很好,大悲咒很好,可是你要知道——佛號更好。我們聽說過「萬德洪名」,而佛卻沒有告訴過我們「萬德楞嚴咒」或「萬德大悲咒」呀!見有光起,一定有光滅——那是生滅法,是魔光,千萬不能那樣修。

  《問》我覺得打佛七,一定要心理和生理都調適得很好。這一次,因爲沒有調適得很好,所以打得不是很順利,也不是很圓滿。

  《答》打佛七,要精進調適,調適精進。好象調琴弦一樣,不可太松,也不可太緊。

  《問》想請師父開示:念佛快慢和定力有沒有關系?

  《答》念佛快慢沒有關系,要注意的是不可太快、不可太慢,因爲念佛以攝心爲主。太慢,不攝心;太快,念也念不清,聽也聽不清,也不攝心。

  《問》師父告訴我們要用耳根來攝心,最後是要攝心。後來,我感覺到耳朵沒有再那麼強烈聽到自己所念的聲音,可是心裏卻很清楚在念佛號。念的時候,佛號很快很快過去,妄念不會像平常那麼庾,可是胸口會痛。

  《答》念佛時胸口會痛,那是業障現前。大家要知道,聽自己的聲音,是觀音菩薩妙耳門,就是反聞聞自性。沒有能念的我,沒有所念的佛;沒有能聽的我,沒有所聽的佛號。一切沒有,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法門,最高最深。

  《問》我這一次打佛七的時候,會常常想家裏和學校的事情,所以不會很專心。可是打完以後,又希望自己以後打七能專心。

  《答》妄想,千萬要對治。命終以後可能生那一道,都是由于妄想。

  《問》想請示師父:拜佛和念佛時,要不要記數?

  《答》根據善導和尚講,不拜佛、不繞佛,只管合掌念佛。坐就坐念一萬兩萬,站就站念一萬兩萬,七天不睡覺,日中一食。這點,我們辦不到。所以,我們拜佛時,要身禮阿彌陀——身業清淨;口稱阿彌陀——口業清淨;意念阿彌陀——意業清淨。這樣,叁業清淨,叫清淨恭敬于佛。光趕數字,不是正確的方法。

  《問》請問師父:妄想很多,怎麼辦?

  《答》無量劫以來,往無量劫後,生死不斷,都是由于妄想。不要再隨它走了!有什麼辦法對治妄想呢?念佛。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果妄想不起了,首先可以看到生死邊,然後出生死。所以,古德有句話說 「打得妄想死,許爾法身活。」 一百個人當中,一百個人有妄想。誰先對治下去,誰就先得超生。

  《問》念佛念到後來,好象見到佛堂裏的人都沒有了,不曉得這是怎麼回事?

  《答》見到念佛堂裏面的人沒有了,是不是又出現了?——還是生滅。這個境界很好,叫般若現前。可是一著相的話,就成了魔。要記住一句話──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來,不要;魔來,也不要。沒有一切境界,才是最好的境界。

  《問》我很感謝有那麼好的機會來打佛七。……我現在很想哭,因爲什麼事都做錯,連吃飯也不會。我也很高興,因爲借這次的機會能夠把我導引到佛門來。這七天中,我終于知道爲什麼要念阿彌陀佛。今天早上,我在佛前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我們全家,和所有我認識的人,希望他們臨終無障礙,都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悲切有兩種:一種是道念生——須菩提聽金剛經,涕淚悲泣,那是好的;一種是情念生——感情心動而悲泣,那是不好的。雖然不好,但也有它好的地方。心不清淨,不能達到這個地步。想到全家都要往生,那是情念動。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你把它想:一切衆生皆求往生,那就是解脫。

  《問》什麼時候觀察妄想比較有力?

  《答》對治妄想,有一個時間最好——早晨剛起床。那個時候,外面是靜的,心裏是清涼的,妄想起,最容易觀察出來了。一起妄想,發現了以後,就念阿彌陀佛,不叫它起。久久用功,才見效果。如果早飯以後,有妄想起都不知道。

  《問》師父說要佛號不斷,那,進入廁所的時候,是不是還能夠佛號不斷?會不會太不恭敬?

  《答》進廁所,默念佛號,不可出聲;睡在床上,默念佛號,不可出聲。進廁所出聲念佛,不恭敬;睡在床上出聲念佛,傷氣。這兩個時間,不可出聲。

  《問》我禮佛的時候就會頭痛,這是不是我的業障太重?而,如果說禮佛可以消業障,那又是爲什麼?

  《答》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當然可以消業障。禮佛的時候頭痛,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病,一種是業障。有病,看醫師;有業障,找法師。 

  《問》是心作佛和是心是佛有什麼不一樣?

  《答》是心作佛是緣觀,是心是佛是直觀心性。心念阿彌陀佛時,有佛有心,這叫緣觀——借外面的因緣去觀。這叫是心作佛。知道佛號是由心起的,沒有佛;知道心是由佛號起的,沒有心。這樣就漸入中道——真谛中道了。知道佛號是由心起的,有心;心是佛號起的,有佛。沒有佛,怎麼能起心?沒有心,怎麼能念佛?——這叫俗谛中道。會入中道義,是圓頓大乘。是心是佛,就是到這個地步。用功一步一步地近,就可以打開生死。

  《問》……念佛念到後來,心很清淨……。

  《答》念佛念到心清淨,很好。可是,千萬不要觀——我現在心清淨了!因爲這樣一來,分別心又起,心又不清淨了。心清淨,無分別。無分別,是佛的一切智、實智。由一切智、實智,可起權智、差別智。所以說,由無分別而可以分別一切法。千萬不要起一個心——我現在心清淨了! 

  《問》師父說我們在思惟事情的時候,佛號就斷了!那,像在學校念書的時候,佛號斷了,怎麼修念佛叁昧?

  《答》念佛,心就清淨。既然念佛,心就清淨;那麼,是不是清淨心,就是念佛?心清淨,就是不起貪瞋癡。所以,不起貪瞋癡,就是念佛心不斷。貪瞋癡一起,佛在天邊了!

  《問》師父說往生是帶種子業,不帶現行業。那,如果已造了現行業,要怎麼消去?還有,如果因某種因緣,不得不繼續造現行業的話,要基于什麼心態去做?

  《答》已經造了現行業,要忏悔。忏悔後,現行業會止;如果不起忏悔心,現行業會增。忏悔後,現行業止,念佛心、願心就增,臨命終時,可隨願心走。所以,大家犯了戒(不管出家、在家),一定要忏悔。忏悔,保證業不增,可是並沒有消除。業不增,而願增加了,所以隨著願走,往生西方了,這叫帶業往生。業不增,就變成種子了!

  《問》以前念佛時,爲了避免散亂,所以念一句佛號,腦子裏就會隨著浮現阿彌陀佛四個字出來。可是師父說不要觀想,我不曉得這是不是觀想?

  《答》大家千萬不要注意聲塵,要注意自性。浮現阿字、彌字、陀字,那不是阿彌陀佛。什麼道理呢?譬如我告訴你,酸梅有一點點酸、有一點點甜,你一定不知道這個味道——你絕對不可能因我的音聲,而知道這個味道。因爲,它不是文字,不是言語。你想知道它是什麼味道,吃一點點就知道了。而,你知道以後,是不是也沒有辦法告訴別人呢?酸是其性,言語、文字是其相,…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二 (檢討會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