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叁 (檢討會摘錄)

  (一)

  <<問>>佛七圓滿後,應如何精進,方能增進念佛信願?平時除了做固定功課外,怎樣才能解行並重,不虛此行?

  <<答>>佛七以後怎麼精進呢?要心誠。心怎麼誠法呢?要專一。修淨土法門,就應該專修淨土法門。現在人,看人家持戒,就想搭搭衣;看見人參禅,也想盤盤腿;看人家學密,也想持持咒。古德講,這是門門不了,帳帳不清,不得受用。 要持戒律,就專精戒律;學密,就專精密。不可以腳踩兩船頭。 念佛法門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從開始、往生到成佛,都是一句佛號。心念佛,心即是佛。 佛七圓滿以後,心中不要忘記念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樣就是解行並重。 總而言之,心誠,專一,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問>>淨土法門一門深入,我們每日早上需要誦楞嚴咒、大悲咒嗎?

  <<答>>要誦,未嘗不可;不誦,專持佛名也是一樣。什麼原因呢?楞嚴咒、大悲咒各有其功德;而往生淨土,阿彌陀佛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 你念佛如果是爲了求往生,我勸你專持佛名。以持名念佛爲正行,其它的,楞嚴咒、大悲咒等爲助行。

  <<問>>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誦方等經,往生極樂世界時品位較高,這樣算不算一門深入?往生有沒有把握?

  <<答>>方等大乘經助你品位增高,但這是品位高低的問題,不能算是一門深入。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求往生,這才叫一門深入。一門深入的意思,是教你不分心旁骛、叁心二意。今天念佛,明天參禅,後天學戒律,那樣不叫一門深入。所謂一門深入,是教你一句佛號念到底。 如果一心求往生,而誦方等經,不但往生有把握,而且品位也高;如果誦方等經,而不求往生,則不得往生──有其願才得往生,無其願不得往生。

  <<問>>有法師說,只要按照打佛七時那樣就好了,不用誦任何經?

  <<答>>有道理。不過阿彌陀經除外,因爲阿彌陀經也是往生因緣。 其它經可以不誦,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可謗大乘。相信,不誦是可以的。

  <<問>>爲什麼晚上會做夢,而說夢話?

  <<答>>夢,是一種獨頭妄想,單從第六意識發生。怎麼發生的呢?五根接觸五塵留下的影像所致。真實夢也有,如和佛菩薩相應,或是和業報相應,不過很少。 一般講起來,都是妄想。看不見的、聽不到的、沒有接觸過的,夢不到。如:沒去過美國,沒到過白宮,則夢中一定不現。爲什麼呢?沒有謝落影像嘛! 所夢見的,一定都是眼耳鼻舌身接觸過的,所留下的影像,這,不是妄想是什麼呢? 晚上做夢,是因爲妄想太多。如果念佛真誠懇切,妄想調伏時,夢逐漸減少;念佛功夫再深時,沒有夢,夜晚睡覺很安詳,睡得很熟。 說夢話,可能是一種病,趕緊找醫師看。按照佛法說,妄想減少,也可以不說夢話。

  <<問>>想出家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答>>想出家,只有一個條件──放下。一切要能放下,就能出家;如果有一點放不下,不能出家。放不下而勉強出家,會還俗。 放下以後,自然道心提起。大家要知道,出家不是一件小事情,是大丈夫事呀!非將相所能爲。

  <<問>>有人說「出家不了道,披毛戴角還。」聽了以後很害怕,請問師父,到底什麼程度叫「了道」?

  <<答>>出家以後,了道不了道,在你的心。爲什麼?心外無法,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觀經說得很清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能達到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的地步,怎麼會不了道呢? 如果出家以後,還想在家的事情,那就難講了!所以,出家一定要修道,要發大道心。此心一發,即是了道。出家後,如果還夢見穿在家的衣服,做在家的事情,當老師的,還夢見教書;作工的,還夢見上班;女衆夢見自己長長頭發、穿花衣服。如果有這種情形,要趕緊對治。這是獨影妄想,過去的影像,表示道心不堅,還需要繼續精進。 心外無境,此心就是佛。 出了家,在什麼時候了道呢?在登壇受具的那一剎那了道。第二剎那起妄想、一犯戒,又不了道了。 既然知道出家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你爲什麼不發大道心呢?

  <<問>>平時用唱念或金剛念習慣,覺得沒問題、很暢快,但靜坐時用心中默念的方法,覺得心有壓迫感,而且有時佛號會間斷,請問師父靜坐時念佛的方法?

  <<答>>如果金剛念念熟了的話,靜坐不受影響;唱念感覺很暢快,靜坐時提不起佛號來,念佛不真切,那是因爲不入心。唱念時的佛號僅僅在嘴皮上,沒到心裏去。如果入心的話,金剛念、默念皆可起佛號。 繞佛時是口念耳聽,靜坐時心念心聽。如果感覺有壓迫感,那是念佛功夫不到;念佛熟的人,靜下來後,不知不覺自然起佛號,怎麼會有壓迫感呢? 平時出聲念、金剛念,輕輕松松,悠悠蕩蕩念佛,靜坐默念佛號時,需要看你真功夫了,感覺很累、有壓迫感,那是平時用功不夠。 以後怎麼練習呢?出聲念時,耳朵聽清;靜坐時,心念心聽,自然沒有壓迫感了!

  <<問>>請問師父去脾氣最有效的辦法?

  <<答>>脾氣,實在說,是一種習慣性。去脾氣的辦法,第一個──留神。發現自己脾氣不好,那個地方不好,時刻留神,一動脾氣時自己知道。第二個──要忍。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忍。怎麼忍法呢?先念十聲佛號,然後再發脾氣。念過十聲佛號以後,脾氣就沒有了。這樣對治久了,要想發脾氣的時候,觀照一起,他就不發了。再久,應該發脾氣的事情,他就沒有脾氣了。

  <<問>>師父曾開示靜坐時不得數珠念佛計數,是什麼原因?

  <<答>>數珠念佛亂心,而靜坐是要你修定。入定,不可能數念珠;還數念珠,不可能入定。 靜坐念佛,可以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覺性不動。這點,數念珠辦不到。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才叫你靜坐時不可數念珠。

  <<問>>請師父教我一個戒煙妙法,因我念佛對治無效。

  <<答>>我當初抽煙很重,喝酒也很重。叫我戒煙,戒不掉;不喝酒,辦不到。 修念佛法門以後,有一次,我遇到大煩惱,狠命念佛,念了叁天叁夜。從此以後,煙一吃,想吐,不能抽;酒一喝下去,很舒服,但睡到半夜卻發燒。剛開始心裏想,可能是吃的菜裏面有細菌,可是,第二次一喝,又是這個樣子。有人勸我說,中國煙沒有好煙,你不如買洋煙吃。我真的買洋煙吃,但是,照樣吃了就難過。就這樣,把煙戒掉了,酒戒掉了。 如果你想戒煙戒酒,我告訴你一個妙法──念阿彌陀佛。

  <<問>>獨頭意識很強烈,但心中似乎也有佛號,請問師父如何對治?

  <<答>>心中有佛號,也是獨頭意識的一類。就用佛號,對治獨頭意識。 獨頭意識危害最重,帶質妄想危害少。由于獨頭意識的緣故,想過去,想未來,想得半夜睡不著覺。 念佛,剛開始的時候,佛號也是獨頭意識起。久了以後,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六根都攝了,淨念相繼,沒有妄想了!就從此地下功夫。 起妄想,而心中還有佛號,那是妄想中起佛號,這個要戒掉。怎麼用功呢?佛號一起,妄想不起。剛開始的時候,觀察自己的心──想不想過去?想不 想未來?如果有,那是獨頭妄想,趕緊提起佛號,使它不起。這是初初下手功夫,因爲,觀察想不想過去、想不想未來,這也是妄想。這個辦法是以毒攻毒,久了以後,就不起妄想了。 如果在亂心──妄想中起佛號,要以單提佛號對治妄想。

  <<問>>請問師父,我們的心究竟在那?

  <<答>>第一個,心無在處。楞嚴經中阿難七處征心,佛都說不是,所以心無在處。 第二個,心沒有不在的。心無在處,好比虛空,不可說在東在西;沒有不在的,也好比虛空,橫遍豎窮。橫遍稱爲無量光,豎窮稱爲無量壽。 心,無性隨緣,則在;隨緣無性,則不在。這,就是你的心。

  <<問>>心中念佛,閉眼時,佛號與影像交雜,而影像趕不走;睜開眼睛時,所見的事物,變化不定,無法靜下來,請問師父,爲何會如此?

  <<答>>妄想。 妄想重的人,很危險。如繞佛時,見前人走路的姿勢,覺得好可笑,就想笑了──妄想;敲木魚的,怎麼敲得那麼快,真討厭,生氣了──妄想;再重的,見觀音菩薩相,覺得他是女人,很漂亮,動心了──妄想,這種妄想造罪業。 妄想,是無量劫來生死根。要是不把它拔除的話,來生變牛變馬,不知道。

  <<問>>念佛──淨土法門,是否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

  <<答>>一心不亂,是佛說的,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可是一心不亂的程度大不相同,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念到一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亂,下根人也可一剎那一心不亂。 一剎那一心不亂也得往生──在一心不亂的那一剎那斷氣了,可以往生。就恐怕還沒有斷氣,第二念又起了亂心,就不得往生。

  <<問>>有人認爲甯可停止──放棄早晚課而行靜坐,此說是否正確?又參禅開悟後,是否即是成佛?

  <<答>>其實,早晚課就是靜坐──有人做早晚課入定了! 修淨土念佛定,稱爲念佛叁昧。在定中,可以做一切功德;雖做一切功德──上班、做事、料理家務……還在定中。這是大禅定,這種禅定是悲智雙運、上求下化。菩薩普度十方,還是一心不亂;雖然一心不亂,在定中,能夠普度十方。如果靜坐坐在那裏,像死木頭一樣,有什麼功德呢?修學佛道,要定慧等持才行。 六祖說過「本來無一物」,開悟什麼?有所開悟,就是有一物呀!所謂開悟,正是叫你心清淨,一絲妄想沒有。佛在經上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開悟什麼?佛在菩提樹下,一點法不得,證無上覺。 有人虛妄說「我得道了」,那是騙衆生的。此法無有高下,得什麼道?永嘉大師說「覺後空空無大千」,得什麼道? 本來無一物,正是開悟。本來無一物,不可說有;本來無一物,不可說無。 開…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叁 (檢討會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