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悟都沒有,成什麼佛?楞伽經說「無佛無衆生」,成什麼佛?一絲不罣,一塵不染,正是成佛。
<<問>>高聲念佛時,氣有時會接不上,胸口會痛,怎麼辦?
<<答>>高聲念佛,不可多念。打佛七念佛,要量自己的力。有一個要領──脖子伸直,胸膛挺起來,頭豎直,聲音自然而出,不必太高。高聲念佛,不能持久。
<<問>>去五欲五蓋不容易,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對治?
<<答>>五欲是帶質妄想,五蓋在第六意識裏頭,是獨影妄想。最方便的對治法門是念阿彌陀佛。 一句佛號提緊,只教他起一聲佛號,不起其它妄想,五欲五蓋自然對治。
<<問>>若以前常常讓父母失望傷心,有什麼可以補救的?
<<答>>改過修道,可以補救。精進佛道,有道的話,父母可以得度──趕緊修道,改過向善,一心修佛道,就是上報父母恩。
<<問>>若做事常想逃避、賴皮,要如何對治?
<<答>>誠心誠意,就可以對治了。 做事光想賴皮、不負責任,那是因爲沒有誠心誠意。只要能誠心誠意對一切衆生,就沒有這個情形了。
<<問>>介爾心不易守?有何方法可以不生尋求心?
<<答>>介爾心,大家都有,因爲介爾心就是佛性,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不知道介爾心,是因爲好分別人我是非,蓋住了。要想圓現介爾心,必須在世間不起人我是非想,慢慢進步,好比開汽車一樣,一下子開不熟,天天開,天天開,自然開熟。
<<問>>有時會爲了看佛書,而不想看學校的書,怎麼辦?
<<答>>看佛書,不外乎教你不貪、不瞋、不癡。看學校的書,如果也不貪、不瞋、不癡,那和看佛書是一樣的。如果起貪瞋癡看佛書,等于沒有看。 一天二十四小時,總教自己不起貪瞋癡,就是看佛經了!
<<問>>我們無量劫來,用身口意去造惡業;現在用身口意拜佛、念佛,算不算是忏悔業障呢?佛七期間,可以急拜嗎?
<<答>>無量劫來身口意造的業,還要用身口意去消。 拜佛貴在身語意業清淨,不在拜得多。拜佛也好、念佛也好,如能一心不動,則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稱佛一聲,功德無量。 拜佛時,心想佛,口稱佛,身禮佛。
<<問>>請師父開示打坐正確過程及姿勢?有人說打坐不小心會著魔,是否有這一回事?
<<答>>打坐念佛,沒有著魔的。參禅容易著魔,爲什麼?逼自己識心嘛! 打坐正確過程及姿勢,上白下聖長老寫了一本學禅方便譚,可以找來看看。
<<問>>如何是正確的境界?
<<答>>心中無一物。 上廣下欽老和尚說過:「沒有境界,就是最好的境界。」凡有境界,皆是虛妄。
<<問>>靜坐時腿酸痛,爲磨心志,支撐到底。知道痛,但也知道念佛,這算不算散心念佛?是否如法?
<<答>>腿痛,是散心念佛,可是有一個好處──沒有昏沈。 腿痛時,可以輕輕放下,總教心不動。
(二)
<<問>>請問師父,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方法?
<<答>>念一句阿彌陀佛,聽得清楚,沒有亂心,是無念;無念當下正是念,因爲佛號聽得清楚。正因爲佛號聽得清楚,所以無念而念;正因爲沒有亂心,所以念而無念。
<<問>>請問師父出念佛堂後如何用功?
<<答>>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誠──誠心不二。 怎麼個誠法呢?真信切願念彌陀。
<<問>>請師父詳細開示正定和邪定的區別?
<<答>>正定,當笑則笑,當樂則樂;邪定,當笑不笑,當樂不樂,和木頭一樣。 正定,有余勢,出定後心中還是定定不亂,有的半小時,有的一小時,有的一天兩天;邪定,出定就亂了。 正定,斷煩惱;邪定,光入定,不斷煩惱。
<<問>>請問師父,止靜時佛號提不起來怎麼辦?
<<答>>業障。佛號沒有提不起來的。爲什麼說是業障呢?因爲你打妄想了,心中亂想,亂想爲業,這個業障佛道,所以稱爲業障。 佛號爲什麼提不起來?打妄想──這不是業障是什麼呢?
<<問>>請問師父,有時候沒有打妄想,可是佛號也是提不起來?
<<答>>沒有打妄想──那更糟糕。提不起佛號,就是妄想。那是你打妄想,自己不知道。臨命終時提不起佛號,必墮叁途六道,沒有客氣的。叁途六道本來沒有,自己造成的。怎麼造成的呢?忘記念佛,失掉正念了。 佛號始終提起,入正定聚;提不起佛號,是邪定聚,總在六道生死,搞不好叁途惡道。 大家要記住,千萬不可以提不起佛號爲借口,那是邪定聚呀!
<<問>>禮佛時,有時覺得有一個佛的影像閃過去,這是好的現象,還是不好的現象?請師父開示。
<<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不是佛相,是你的心相呀!心若不動,他不現呀!禅宗有句話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要。最極清淨,是法身佛。
<<問>>請師父開示「一心不能二用」之真義?心清淨時,六根了了分明。若只能知佛號,不能知妄想,似于理不合?
<<答>>感覺到妄想,是妄想──重;衆生感覺到佛號,也是妄想──輕。感覺到佛號,不對;不感覺到佛號,也不對。有感覺──散亂,無感覺──斷滅。怎麼辦呢?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不著念邊;無念而念,不著無念邊。不著兩邊,契入中道,那才是究竟無極無爲。
<<問>>得念佛叁昧,能否自主生死?
<<答>>得念佛叁昧,即得往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前來接引,當然可以自主生死。
<<問>>平常做事時念佛,事後不能很清楚回憶,這是不是迷糊?
<<答>>世間法和佛法是一體兩面,怎麼做呢?于佛法不變,于世間法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原無妨礙。
<<問>>我們在念佛時,有些事情必須去想,如果不先想,怕念佛完了,就忘了那件事,請問師父,是不是要先把那件事想完,再繼續念?
<<答>>有事情要去想,沒有過錯,過在想過了以後放不下。該想的,是正思惟,想過以後就放下。害就害在放不下,放不下,當然就提不起佛號來,這叫放不下、提不起。該想的時候,想;想過了以後,無影無蹤──放下。如果想了以後,還放在心裏,那是獨影境,這種妄想帶人入生死,六道輪回。
<<問>>妄想很強,怎麼辦?
<<答>>妄想是不是實在的呢?不實在。怎麼稱爲妄想呢?想者取相,取現在相、過去相、未來相。叁世一切法無相,取相不實,所以,這個想是妄想。念佛,可以對治。
<<問>>心淨則國土淨,那是不是說心淨就自然有極樂世界?
<<答>>心淨則國土淨,是講萬法一心,皆由一心所變。萬法一心,當然一心就是萬法。如果執著一心,墮入一邊;執著萬法,又墮入一邊。會入萬法一心,叫一真法界。
<<問>>要修行,身口意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身禮阿彌陀佛,身清淨,不犯殺、盜、淫;口稱阿彌陀佛,口清淨,沒有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心想阿彌陀佛,心清淨,沒有貪、瞋、癡。就是這麼修。
<<問>>請問師父,叁昧和悟道兩個是不是一樣?
<<答>>叁昧,是身口意叁業清淨。清淨則不動,不動稱爲叁昧。 悟道,那是你的妄想。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悟什麼東西呢?道如虛空,無形無相;再說,虛空橫遍豎窮,所以觸目皆道,何必等待悟?不悟也是道呀!說悟道,是取相生想。 離一切相,稱爲叁昧。取相,說有悟道。
<<問>>請問師父,如何回去久久用功?
<<答>>精勤念佛。 回去以後,讀書的、做事的、做生意的,當然很亂。可是有一個辦法──記起來、想起來就念佛。譬如說:趕公共汽車,跑的時候,不能念佛;到車站等車了,那時候就可以念佛。辦公,寫公文很忙,沒有時間念佛;把筆放下,休息時,正好念佛。 精勤念佛,記起來就念佛,回去以後就這麼修。
<<問>>念佛念多了,妄想固然減少了,可是卻覺得腦筋緊繃繃的,佛號提起來很吃力,心裏焦躁不安,請問師父有什麼方法可以對治?
<<答>>心中焦躁不安,那是沒修對,是邪定。 念佛定怎麼修呢?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做一切事情,心中不動;心中不動,做一切事。菩薩修此法門,叫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佛到究竟處,叫寂而照、照而寂。修念佛法門,初下手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二六時中,不管什麼時候,不要焦躁。因爲一焦躁,就失掉正念,不能念佛了!如果在這一剎那命終,必定墮落。這個功夫要慢慢練習,練習到任何事情不焦躁,那就成功了!
(叁)
<<問>>初學佛的人,聽到佛號的時候,會憶念很久,是不是第六意識心所起?如何把這個功夫延續下去?
<<答>>念佛,初初學的時候,要用作意提高警覺。 作意,功夫用得好,是是心作佛。這時,還有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第六意識,一生就滅──沒有這個東西。念到是心作佛的時候,種入第八識。什麼原因呢?第七識,一定有一個俱有依,依靠一個東西。第七末那識,依第八識見分。第六意識,也有一個俱有依──和第七識俱有,同時,還同前五識俱有,而第六意識,一生就滅,一生就滅。 總而言之,初初學念佛,都用作意心,不要管他第六意識、第七識。用作意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了!
<<問>>清淨心不在耳根,不在意根,也不在聲塵,不在法塵,到底在那裏?請師父開示。
<<答>>要有在處,不是清淨心。 法有兩種,作法和無作法。舉個例子:先看見左手,回過頭又看見右手。這時,見性滅不滅?如果看見左手的見滅了,怎麼能再見右手?如果見左手的見不滅;那麼,看見右手的時候,應該還看見左手! 法,有作和無作。無作法,就是清淨心;作法,就是是心作佛。 再舉個例子:人死了以後作鬼,鬼死了以後生天…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叁 (檢討會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