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悟都没有,成什么佛?楞伽经说「无佛无众生」,成什么佛?一丝不罣,一尘不染,正是成佛。
<<问>>高声念佛时,气有时会接不上,胸口会痛,怎么办?
<<答>>高声念佛,不可多念。打佛七念佛,要量自己的力。有一个要领──脖子伸直,胸膛挺起来,头竖直,声音自然而出,不必太高。高声念佛,不能持久。
<<问>>去五欲五盖不容易,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对治?
<<答>>五欲是带质妄想,五盖在第六意识里头,是独影妄想。最方便的对治法门是念阿弥陀佛。 一句佛号提紧,只教他起一声佛号,不起其它妄想,五欲五盖自然对治。
<<问>>若以前常常让父母失望伤心,有什么可以补救的?
<<答>>改过修道,可以补救。精进佛道,有道的话,父母可以得度──赶紧修道,改过向善,一心修佛道,就是上报父母恩。
<<问>>若做事常想逃避、赖皮,要如何对治?
<<答>>诚心诚意,就可以对治了。 做事光想赖皮、不负责任,那是因为没有诚心诚意。只要能诚心诚意对一切众生,就没有这个情形了。
<<问>>介尔心不易守?有何方法可以不生寻求心?
<<答>>介尔心,大家都有,因为介尔心就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知道介尔心,是因为好分别人我是非,盖住了。要想圆现介尔心,必须在世间不起人我是非想,慢慢进步,好比开汽车一样,一下子开不熟,天天开,天天开,自然开熟。
<<问>>有时会为了看佛书,而不想看学校的书,怎么办?
<<答>>看佛书,不外乎教你不贪、不瞋、不痴。看学校的书,如果也不贪、不瞋、不痴,那和看佛书是一样的。如果起贪瞋痴看佛书,等于没有看。 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教自己不起贪瞋痴,就是看佛经了!
<<问>>我们无量劫来,用身口意去造恶业;现在用身口意拜佛、念佛,算不算是忏悔业障呢?佛七期间,可以急拜吗?
<<答>>无量劫来身口意造的业,还要用身口意去消。 拜佛贵在身语意业清净,不在拜得多。拜佛也好、念佛也好,如能一心不动,则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称佛一声,功德无量。 拜佛时,心想佛,口称佛,身礼佛。
<<问>>请师父开示打坐正确过程及姿势?有人说打坐不小心会着魔,是否有这一回事?
<<答>>打坐念佛,没有着魔的。参禅容易着魔,为什么?逼自己识心嘛! 打坐正确过程及姿势,上白下圣长老写了一本学禅方便谭,可以找来看看。
<<问>>如何是正确的境界?
<<答>>心中无一物。 上广下钦老和尚说过:「没有境界,就是最好的境界。」凡有境界,皆是虚妄。
<<问>>静坐时腿酸痛,为磨心志,支撑到底。知道痛,但也知道念佛,这算不算散心念佛?是否如法?
<<答>>腿痛,是散心念佛,可是有一个好处──没有昏沉。 腿痛时,可以轻轻放下,总教心不动。
(二)
<<问>>请问师父,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方法?
<<答>>念一句阿弥陀佛,听得清楚,没有乱心,是无念;无念当下正是念,因为佛号听得清楚。正因为佛号听得清楚,所以无念而念;正因为没有乱心,所以念而无念。
<<问>>请问师父出念佛堂后如何用功?
<<答>>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诚──诚心不二。 怎么个诚法呢?真信切愿念弥陀。
<<问>>请师父详细开示正定和邪定的区别?
<<答>>正定,当笑则笑,当乐则乐;邪定,当笑不笑,当乐不乐,和木头一样。 正定,有余势,出定后心中还是定定不乱,有的半小时,有的一小时,有的一天两天;邪定,出定就乱了。 正定,断烦恼;邪定,光入定,不断烦恼。
<<问>>请问师父,止静时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答>>业障。佛号没有提不起来的。为什么说是业障呢?因为你打妄想了,心中乱想,乱想为业,这个业障佛道,所以称为业障。 佛号为什么提不起来?打妄想──这不是业障是什么呢?
<<问>>请问师父,有时候没有打妄想,可是佛号也是提不起来?
<<答>>没有打妄想──那更糟糕。提不起佛号,就是妄想。那是你打妄想,自己不知道。临命终时提不起佛号,必堕三途六道,没有客气的。三途六道本来没有,自己造成的。怎么造成的呢?忘记念佛,失掉正念了。 佛号始终提起,入正定聚;提不起佛号,是邪定聚,总在六道生死,搞不好三途恶道。 大家要记住,千万不可以提不起佛号为借口,那是邪定聚呀!
<<问>>礼佛时,有时觉得有一个佛的影像闪过去,这是好的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请师父开示。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不是佛相,是你的心相呀!心若不动,他不现呀!禅宗有句话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要。最极清净,是法身佛。
<<问>>请师父开示「一心不能二用」之真义?心清净时,六根了了分明。若只能知佛号,不能知妄想,似于理不合?
<<答>>感觉到妄想,是妄想──重;众生感觉到佛号,也是妄想──轻。感觉到佛号,不对;不感觉到佛号,也不对。有感觉──散乱,无感觉──断灭。怎么办呢?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不着念边;无念而念,不着无念边。不着两边,契入中道,那才是究竟无极无为。
<<问>>得念佛三昧,能否自主生死?
<<答>>得念佛三昧,即得往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当然可以自主生死。
<<问>>平常做事时念佛,事后不能很清楚回忆,这是不是迷糊?
<<答>>世间法和佛法是一体两面,怎么做呢?于佛法不变,于世间法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原无妨碍。
<<问>>我们在念佛时,有些事情必须去想,如果不先想,怕念佛完了,就忘了那件事,请问师父,是不是要先把那件事想完,再继续念?
<<答>>有事情要去想,没有过错,过在想过了以后放不下。该想的,是正思惟,想过以后就放下。害就害在放不下,放不下,当然就提不起佛号来,这叫放不下、提不起。该想的时候,想;想过了以后,无影无踪──放下。如果想了以后,还放在心里,那是独影境,这种妄想带人入生死,六道轮回。
<<问>>妄想很强,怎么办?
<<答>>妄想是不是实在的呢?不实在。怎么称为妄想呢?想者取相,取现在相、过去相、未来相。三世一切法无相,取相不实,所以,这个想是妄想。念佛,可以对治。
<<问>>心净则国土净,那是不是说心净就自然有极乐世界?
<<答>>心净则国土净,是讲万法一心,皆由一心所变。万法一心,当然一心就是万法。如果执着一心,堕入一边;执着万法,又堕入一边。会入万法一心,叫一真法界。
<<问>>要修行,身口意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身礼阿弥陀佛,身清净,不犯杀、盗、淫;口称阿弥陀佛,口清净,没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心想阿弥陀佛,心清净,没有贪、瞋、痴。就是这么修。
<<问>>请问师父,三昧和悟道两个是不是一样?
<<答>>三昧,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清净则不动,不动称为三昧。 悟道,那是你的妄想。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悟什么东西呢?道如虚空,无形无相;再说,虚空横遍竖穷,所以触目皆道,何必等待悟?不悟也是道呀!说悟道,是取相生想。 离一切相,称为三昧。取相,说有悟道。
<<问>>请问师父,如何回去久久用功?
<<答>>精勤念佛。 回去以后,读书的、做事的、做生意的,当然很乱。可是有一个办法──记起来、想起来就念佛。譬如说:赶公共汽车,跑的时候,不能念佛;到车站等车了,那时候就可以念佛。办公,写公文很忙,没有时间念佛;把笔放下,休息时,正好念佛。 精勤念佛,记起来就念佛,回去以后就这么修。
<<问>>念佛念多了,妄想固然减少了,可是却觉得脑筋紧绷绷的,佛号提起来很吃力,心里焦躁不安,请问师父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
<<答>>心中焦躁不安,那是没修对,是邪定。 念佛定怎么修呢?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做一切事情,心中不动;心中不动,做一切事。菩萨修此法门,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佛到究竟处,叫寂而照、照而寂。修念佛法门,初下手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二六时中,不管什么时候,不要焦躁。因为一焦躁,就失掉正念,不能念佛了!如果在这一剎那命终,必定堕落。这个功夫要慢慢练习,练习到任何事情不焦躁,那就成功了!
(三)
<<问>>初学佛的人,听到佛号的时候,会忆念很久,是不是第六意识心所起?如何把这个功夫延续下去?
<<答>>念佛,初初学的时候,要用作意提高警觉。 作意,功夫用得好,是是心作佛。这时,还有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第六意识,一生就灭──没有这个东西。念到是心作佛的时候,种入第八识。什么原因呢?第七识,一定有一个俱有依,依靠一个东西。第七末那识,依第八识见分。第六意识,也有一个俱有依──和第七识俱有,同时,还同前五识俱有,而第六意识,一生就灭,一生就灭。 总而言之,初初学念佛,都用作意心,不要管他第六意识、第七识。用作意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了!
<<问>>清净心不在耳根,不在意根,也不在声尘,不在法尘,到底在那里?请师父开示。
<<答>>要有在处,不是清净心。 法有两种,作法和无作法。举个例子:先看见左手,回过头又看见右手。这时,见性灭不灭?如果看见左手的见灭了,怎么能再见右手?如果见左手的见不灭;那么,看见右手的时候,应该还看见左手! 法,有作和无作。无作法,就是清净心;作法,就是是心作佛。 再举个例子:人死了以后作鬼,鬼死了以后生天…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三 (检讨会摘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