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棄不學了,這叫而棄多聞。“于佛所說契經深義”:他對于佛所說的這個經典的道理,這個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這種至正不偏的、真實不虛的經典,他不願意去了解,不願意去明白它。“不能解了”:不懂經義,對經義當做仇敵一樣的。
“有雖多聞,而增上慢”:有的人,雖然也沒有破屍羅,也沒有破軌則,也沒有破正見,也沒有棄多聞;他雖然多聞,看了很多經典,學了很多佛法,可是就生了貢高我慢的心了。就覺得自己是真了不起了,真是旁人不如自己了,就生這一種驕傲、貢高我慢的心,這叫增上慢,增加他自己這個傲慢的思想,那麼貢高我慢。
“由增上慢”:因爲有增上慢這種的思想,“覆蔽心故”:把這個真正智慧都遮蓋住了。“自是非他”:自是,對自己就說自己怎麼對;非他,就說他人怎麼樣不對,怎麼樣不對。“嫌謗正法”:對于人家提倡正法的地方,他就毀謗,說他們那是不對了,吃一餐也不對,這個坐單也不對,持銀錢戒也不對;說末法的時候,不應該有修行的人。你看這真是啊!不知道他學什麼佛法!
“爲魔伴黨”:學什麼佛法呢?這一類的人哪!這就是做魔王的眷屬,做魔王的黨派,做魔王的朋友。“如是愚人”:像這種愚癡無知的人,“自行邪見”:自己盡做這些個邪知邪見的事情,行爲也不正當。“複令無量俱胝有情”:複令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衆生,無數那麼多的有情,“墮大險坑”:掉在這很危險、很難以出來的那麼一個危險的坑裏頭。“此諸有情”:這一類的有情,“應于地獄、傍生、鬼趣”:他們應該墮落到地獄,或者畜生,或者餓鬼裏邊去,“流轉無窮”:在那裏邊受苦啊!是沒有窮盡、沒有了的時候。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一類十惡不赦的,這十惡五逆,造了無間罪業的衆生,他假設能聞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位佛的名號的話,“便舍惡行”:他就能把這個惡──邪知邪見這種行爲改了,“修諸善法”:他就修一切善法,“不墮惡趣”:不會再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裏邊了。
“設有不能舍諸惡行”:假設再有這一類的衆生,不能即刻就舍棄了這種種的惡行,“修行善法”:修行這個戒律、多聞、正知正見,修習這個軌則,守規矩。不能修這種法,“墮惡趣者”:那麼他墮這個地獄、餓鬼、畜生裏邊去了。
“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以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這種大威神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現到這個人的面前,令他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從彼命終”:從這到這個人死的時候,“還生人趣”:就會托生去做人去了。“得正見精進”:得那個正知正見了,也能勇猛精進了,也能“善調意樂”:能以調和自己這個意樂,沒有脾氣,永遠都是歡歡喜喜快樂的。
因爲什麼呢?因爲他知道那個自私、自利、爭、貪、求,是一個墮落的原因。所以他也不爭,也不貪,也不求,也不自私,也不自利了,這叫善調意樂。“便能舍家”:他能看破,能放下了,把家庭也都舍了,“趣于非家”:就出家修道去了。
“如來法中”: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佛法裏邊,“受持學處”:受持學習佛法,“無有毀犯”:永遠不再犯這個戒了,不犯這個軌則了,不犯這個正見了,也不棄多聞了,也沒有貢高我慢了。所以“正見多聞”:這個人就正見也現前,又多聞,他也不懶惰了,總是要學習佛法。“解甚深義”:他明白經典最深妙的那種道理,“離增上慢”:離開貢高我慢、增上慢這種的行爲。
“不謗正法”:他也不毀謗正法了,“不爲魔伴”:也不做魔王的眷屬了,不做魔王的黨派了。“漸次修行”:那麼一點一點,他就修行了,這修行什麼呢?“諸菩薩行”: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速得圓滿”:速得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圓滿菩提。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叁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爲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衆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複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又不怕煩瑣,叫一聲文殊師利菩薩,說是:文殊師利,“若諸有情”:世間上所有的一切衆生。“悭貪嫉妒”:這個悭,就是不舍,很啬吝,做守財奴,給兒孫做馬做牛。貪,就是貪而無厭,什麼也不怕多,是越多越好,甚至于垃圾,他也貪一大堆,他說好製造能源。這個嫉妒,是一種惡心所,這種惡它是在裏邊藏著,在意念裏頭,生一種嫉妒的意念。要是行之于身呢?把它發揮到外邊呢?這于事實上就有妨礙了──妨礙人的利益、妒忌旁人的才能、妒忌旁人的聰明、妒忌旁人有福報、妒忌旁人生活愉快、妒忌旁人一切事情都順利,生了種種的妒忌心,都發之于口,形之于身,這是外表的妒忌了。
“自贊毀他”:這在菩薩戒也說得很清楚,無論對什麼事都是說自己好,他人一定是不對的,這叫自贊毀他。你真若好的話,, 你何必又自贊呢?其他人的眼睛都是很雪亮的,會認識你的這好處,不需要自己贊歎自己,說:“你知道我嗎?我是個大菩薩;你知道我嗎?我是一個開悟的人;你知道我嗎?我有大神通!”這麼自我介紹,自我宣傳,自我贊歎自己;那麼旁人呢?旁人都是不對的,沒有一個人對的,甚至于老天爺也不公平,老地母也不慈悲,誰都不對,佛也是不好的!你看這麼樣自贊毀他,旁人都是不對,只有自己都是對的。這樣的人啊,告訴你!就“當墮叁惡趣中”:這樣的人就應該墮落地獄,墮落餓鬼,墮落畜生,墮落叁惡道裏邊去。
“無量千歲”:在這叁惡道裏邊,經過不知多少劫,多少千萬那麼多的年歲,“受諸劇苦”:在這個叁惡道裏,盡因爲自贊毀他,悭貪妒忌,結果自己什麼也沒有了,一點德行、福報都沒有了,都弄得光光的,所以就受一切的劇苦。這個劇,就是最厲害的、最大的那種苦,最受不了的那種苦,集聚很多的苦在一起。
“受劇苦已”:受這個最大的痛苦之後,“從彼命終”:從這他就死了,“來生人間”:等到來生生到人間了,“作牛馬駝驢”:那麼因爲他在叁惡道、在地獄裏受苦無量劫,然後托生到人世,他也不是就即刻做人,就做什麼呢?就做牛去,做馬去,做駱駝去,做驢去。“恒被鞭撻”:常常地被主人用鞭子來抽打。“饑渴逼惱”:既然要做工嘛,又沒有東西吃,這是饑;渴,也沒水喝;逼惱,這個逼迫得常常不快樂;“又常負重”:那麼這個驢、馬、牛,也常常在背上馱著很重的東西,“隨路而行”:順著這個路往前去走。
“或得爲人”:那麼或者他這個罪業快要滿了,就去做人去了,可是做人怎麼樣啊?“生居下賤”:生到那個最貧困的家庭裏頭去,生到那個吃也沒有,穿也沒有,房子也沒有,什麼都是沒有,就是窮得再沒有那麼窮了,所以生居下賤;“作人奴婢”:或者給人做奴仆,做這個奴才、婢女,“受他驅役”:要聽著旁人來支配,教你去做什麼,“恒不自在”:時時刻刻都得不到自在。
“若昔人中”:假設這一類的衆生,他在往昔做人的時候,“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他偶爾在一個機會裏邊,聽見過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由此善因”:就藉著這種善的因、善的種子,“今複憶念”:今生就能想起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了,“至心歸依”:那麼用這個至誠懇切心,來歸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以佛神力”:以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大威神力,這個大願的神力,“衆苦解脫”:這一切的苦惱就都得到解脫了,就都沒有了,消滅了。
“諸根聰利”:六根都通利,就是眼睛看東西也看得非常清楚;耳朵聽聲音也聽得非常清楚;鼻子嗅香味也分別得很清楚;那麼舌嘗好味和不好味、可口不可口,也是非常地明白這個味,有這種的智慧;那麼身也很靈敏的,身覺觸,這個覺的智慧也有;意緣法,意裏邊這個智慧也是時時現前,記憶力非常之好的。諸根聰利,又聰明,又來得很快的!
“智慧多聞”:又有智慧,又懂得很多的道理,博聞強記,“恒求勝法”:他總是往前求進步,不會得少爲足,不會說:“喔!我已經夠了,我自己休息休息了!”不會的。這個有善根遇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衆生,他不會懶惰的。“常遇善友”:時時都遇著善友、善知識來幫助自己。“永斷魔罥”:永遠把這個魔王的眷屬都脫離了,不被這個魔的罥網所捆縛。
那麼“破無明殼”:最要緊的,我們學佛法的人要破無明殼。這無明就是像那個雞蛋的殼子似的,把你隔得,你在那個殼子裏邊,外邊什麼也不知道!那麼混混沌沌地就在這個無明殼子裏,也不知不覺,就在那打起這個妄想了,你想做一個什麼壞事,它自然而然地就想這種壞念頭,這都是無明殼。這個無明殼就像那個雞蛋似的,在裏頭混混沌沌的,不清楚。
“竭煩惱河”;竭就是乾了,把那個煩惱河都乾了,“解脫一切生老病死”:解脫一切生老病死苦的問題,和這個生老病死都脫離關系了。“憂愁苦惱”:和一切憂悲苦惱、憂愁煩惱也都脫離關系了,所以常常是常樂我淨,在這個涅槃四德裏邊住著。
※※※ ※※※ ※※※ ※※※ ※※※
那根本的脾氣不是從吃東西來,也不是從天來的、地來的,也不是從什麼氣候來的,就是從自己這個無明來的。這個無明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自私在後邊那兒作怪,所有的煩惱,都因爲自私在後邊那兒支持著,所以就有很多脾氣、很多煩惱。就是怕自己吃了虧才發脾氣,怕對我有所損害,所以才要發脾氣、要爭。如果你不爭了、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