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兩逆、殺師父是叁逆。我跟你們講這個,我一定沒有人敢殺我的。那麼弑父、弑母、弑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師父。破和合僧,就是那個道場裏的僧衆住得很安樂,你到那兒給破壞了。出佛身血,你或者把佛像給毀滅了,現在佛不住世,我們或者把磁的佛像給打爛了,或者木頭佛像給燒了,這都叫出佛身血。可是你打爛磁的佛像,是要你故意打爛,那才算出佛身血,那才叫五逆的罪。如果你要是無心不知道呢,那不作罪的。所以這個你們不要那麼糊裏糊塗,說:“我這個佛像打爛了,那我怎麼辦啊?是不是要下地獄啊?師父啊,救救我啊!”這樣子就是very stupid!(很笨了。)所以這要給你 們講明了。
“破辱叁寶”:破就是破壞,辱就是汙辱,汙辱叁寶,說:“佛怎麼樣迷信,信佛的人是迷信,出家人不修道,不守戒律,啊!佛所說那些經典,都是後人僞造的,不是真的,不要相信!”這都叫破辱叁寶。“壞君臣法”:好像現在有的說:“民主!把君主都要作廢了它。”這壞君臣法。“毀于信戒”:把這信用也毀了,說:“人不需要守信用,你能騙他,你就騙嘛!騙一趟,算一趟嘛!”就這麼樣,鼓勵人講大話,不守戒律。
“琰魔法王,隨罪輕重”:這閻羅王隨他罪輕重,“考而罰之”:考證是真了,然後就懲罰他。“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燃四十九盞燈,造一個長壽幡,放種種的生,修種種的福。“令度苦厄”:令一切衆生度過去這個苦厄,“不遭衆難”:沒有這一切的災難了。
“爾時衆中”:在大衆裏邊,“有十二藥叉大將”:有十二個速疾鬼王,速疾鬼的大將軍,“俱在會坐”:都在這法會裏呢!“所謂”:有這個“宮毗羅大將”:這個“羅”字,有讀ㄌㄨㄛ(螺音)的,有讀ㄌㄚ(拉音)的,“伐折羅大將”,又有“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又有“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個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都有七千個部下,“以爲眷屬”:做他們的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一起講了,說“世尊”!“我等今者”:我們現在,“蒙佛威力”:蒙佛的威神力,把我們攝到這個法會裏,“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不複更有惡趣之怖”:我們現在也不怕這個叁惡趣的惡道之怖了,沒有惡道怖了。“我等相率皆同一心”:我們現在大家都同一其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我們盡形壽,歸命佛法僧叁寶。“誓當荷負一切有情”:我們負擔教化一切有情的責任,“爲作義利”:我們給他們做義務而利益者。“饒益安樂”:我們要饒益而安樂他。
“隨于何等”:無論在什麼地方,“村城國邑”:或者在村莊,在城裏頭,在國裏頭,在一個小鄉下,“空閑林中”:或者在空閑林裏邊。“若有流布此經”的那個地方,“或複受持”:或者有人受持讀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我們保護這個人,令他得到解脫,一切的苦難都沒有了。
“諸有願求”:他想求什麼,“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或者有疾病的時候,“求度脫者”:想要這個疾病好了,“亦應讀誦此經”:也應該念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五色縷”:就用五色線,“結我名字”:拴成我的名字。“得如願已”:得到遂心滿願了之後,“然後解結”:然後再把它解開。
這個是一種咒法,這咒法不一定是密宗,密宗它故意神乎其神地那麼取一個名字叫密宗。其實這咒呢,就是一種咒願;這咒願也就是一種祈禱、求願。那麼用五色線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代表五方,這五方有五魔,所以五色線結成一條索,這叫罥索。有這條索,那麼不安穩的呢,它就會安穩了,這是一種表法。所以在這兒,這藥叉大將他發這個願,人如果用五色線結他的名字,那麼求願就會遂心滿願。
遂心滿願之後,那你請神又要送神,所以又要把它解開,就不再要它了。你若再要,還保存它呢,那個藥叉大將總要在這個地方,他不能到旁的地方去,所以他很不自由了。你不要貪,你這個遂心滿願了,就令這個藥叉不自由了,那也是不對的,所以他說你還要把它取消了。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當這藥叉大將說完了前邊所發的願,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報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贊歎這個藥叉大將,說“善哉善哉”:很好、很好!你們能以這樣地發心,這樣地來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甚難稀有的。所以就說,“大藥叉將”:你們這十二位藥叉大將,“汝等”:就是你們這十二位,“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因爲你們還沒有忘了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恩德,你們要報答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所以才發願擁護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和道場。你們“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你們應該時時刻刻地,都不忘了你們這個願力,你應該要利益一切衆生,安樂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都離苦得樂。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個話,贊歎這十二藥叉大將軍的時候,“阿難白佛言,世尊”:在這個時候,這位慶喜尊者,他對世尊就說了,說“當何名此法門”:也就是說應該叫一部什麼經?這個法門是個什麼法門?這個經的名字應該叫什麼呢?“我等雲何奉持”:我們大家應該怎麼樣來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
“佛告阿難”:佛聽阿難尊者這樣地說,于是乎就很慈悲地來告訴阿難了,說“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這一部經的名字,叫做說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往昔所發的一種願力的功德經。“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也就是說這十二個藥叉大將他們怎麼樣利益有情,“結願神咒”:能把這一切的冤怨都解開。他們所發的願,這個神咒就是〈藥師灌頂真言〉,也就能把這一切的冤業都解開了。“亦名拔除一切業障”:也又有個名字叫拔除一切的業障,無論什麼業障,都可以拔除去。“應如是持”:你應該受持這一部經,很虔誠地來受持它。
“時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說是語已”:說完了這話之後,“諸菩薩摩诃薩”:在這法會大衆裏邊,一切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及大聲聞”:和這個修四谛法──苦集滅道的大阿羅漢、大聲聞僧,“國王”:這國家的國王,“大臣、婆羅門”:國王的大臣,和這個婆羅門,是尊貴的貴族,“居士”:和這有十種德行的居士,還有“天、龍”:天上的龍,和“藥叉”,還有這個“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就是乾闼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和這個摩喉羅伽,就是天龍八部,這天龍八部鬼神等,“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就是等于其他的非人。“一切大衆”:在這個法會裏的所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聞佛所說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後,“皆大歡喜”:大家都歡喜,“信受奉行”:對佛所說的這個法門,都信而不疑,那麼終身奉行而不停止。
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經,今天晚間很簡略地講圓滿了。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家都有沒有什麼意見?若有什麼意見,你不要盡聽我說,你們也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來研究研究,互相交換一點意見和智慧。從開始到現在,其中有沒有什麼疑問,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可以提出來說一說。
藥師琉璃光如來和阿彌陀如來,一位在東方,一位就在西方。東方就是阿閦佛,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是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的教主。這兩位佛,一位就是金剛部,一位就是蓮華部;金剛部就是降伏法,蓮華部就是攝受法。降伏法又叫折伏。那麼攝受就是用這個慈悲心來攝受一切衆生;降伏呢?這是用喜舍心來折伏一切衆生。怎麼說這個金剛部是喜舍呢?雖然降伏天魔外道,可是他並沒有瞋恨心,他用這個喜舍來反面地教化衆生,用一個相反的方面,令衆生舍邪歸正,了生脫死。用慈悲攝受,喜舍降伏,這都是佛的四無量心的功用,來教化衆生。所以這個金剛就怒目著,怒目金剛;可是他怒目而他心裏不怒,所以說是喜舍。那麼說菩薩低眉,低眉就是不發脾氣。阿彌陀佛對衆生就不發脾氣,沒有一點這個折伏的心,總是慈慈悲悲來接引衆生。
在《禅門日誦》上,有一個咒叫〈二佛咒〉。這〈二佛咒〉是這麼說的,說:“二佛演化在娑婆,東阿閦,西彌陀,十叁條大戒犯波羅,怕閻羅,勤忏悔,罪消磨。”波羅是這個波羅夷罪,本來造這種罪的是不通忏悔,可是你若能真忏悔、勤忏悔,罪也能消滅了。那麼這〈二佛咒〉在佛教裏,是屬于一個勾召法門。假如有這個魔障病的,有邪鬼上身的,你一念這〈二佛咒〉,那鬼就會上身來,這叫勾召法。可是沒有什麼人會用的,因爲大家都不會念這個咒。這個咒是很靈感的。
還有那〈普庵咒〉,在佛教也是一個降伏法的。據說這個普庵祖師以前是個殺豬的,以後修道了,不殺豬了,他就把他十二把殺豬的刀,煉成飛刀了。一念〈普庵咒〉,他這個殺豬的刀子就滿天飛,于是乎這一切邪魔外道也就都害怕了,所以這〈普庵咒〉也是降伏法。
本經的〈藥師灌頂真言〉,在〈二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