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P6

  ..續本文上一頁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爲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因爲佛爲法王,菩薩爲法王子,尤其文殊師利菩薩是等覺菩薩,很快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叫法王子──法王之子。“承佛威神”:他仰承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從座而起”:從他自己的座位就站起來了。

  “偏袒一肩”:也就是偏袒右肩,不是偏袒左肩。爲什麼偏袒右肩呢?第一,這是印度的一個風俗,因爲天氣熱,把這個右邊的肩背露出來,沒有那麼熱了,可以調解這種熱氣,這是自己身上的氣溫調解。第二,偏袒右肩,這表示恭敬──恭敬佛,這是一種禮儀,用身心來恭敬,所以偏袒右肩;隨順世俗而求出世法,表示恭敬。所以這個是真不離俗,俗不離真;真不礙俗,俗不礙真,這樣互相尊敬,所以文殊師利就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右邊這個膝蓋就跪到地下,“向薄伽梵”: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曲躬就是把頭低一點,那麼合起掌來,這都是表示身心恭敬,叁業清淨。“白言,世尊”:白言就是對佛說了。

  “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說我們現在法會大衆都是一條心,這一條心有個願望,就是希望佛演說如是相、如是類,就像這樣的相,也和這個相類的道理。什麼呢?就是“諸佛名號”:所有十方諸佛的名號,以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及本大願”:說本來在往昔所發的大願,是什麼樣子?“殊勝功德”:他行菩薩道的時候,怎麼樣修行的,才能積聚像這樣子的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能使令聽見他這個願力的和他的功德的,即刻藉著這種功德願力的力量,業障也消除了,恢複清淨了!

  “爲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爲著就是想要令一切衆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快樂,而不憂愁,沒有損害。像法轉時,在將來像法的時代,人都注重修廟,而不注重修道,那麼廟裏也只剩一個空佛像,那個時候真正修道的人很少。諸有情故,利益在像法時代所有的衆生,有情就是一切的衆生。有血有氣的,這就叫有情衆生;無血無氣的,好像那一些植物,就是無情的衆生。那麼這是文殊師利請佛來爲大衆說法,爲我們這個末法時代、像法時代的人請法。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爲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谛聽。極善思惟。當爲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這個時候,佛就贊歎文殊師利童子言。這位菩薩是童真入道,行菩薩道,修菩薩道,所以成爲菩薩中的上首。那麼佛在這時候就贊歎他說了,“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這位菩薩是真好,你這位菩薩好極了!爲什麼我贊歎說你好呢?

  因爲“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說是你用你這個大慈悲心,慈運無緣,這個有緣、沒有緣的衆生,你現在都爲衆生來請法,用這個大悲濟度一切衆生的思想,來勸請我給大家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諸佛的名號和諸佛本願的功德。

  “爲拔業障,所纏有情”:爲了要拔濟,把這個有業障的,從這個叁惡道,從這個苦海裏頭,把他們拉出來,救出來,拔度出來;他們的業障纏縛他們,令他們不自由,這一切的有情,你爲他們來請法,“利益安樂”:令他們得到利益,得到這個安樂,沒有煩惱了。“像法轉時”:等到那個像法時代,“諸有情故”:你要利益像法時代所有的有情。

  “汝今谛聽”:說你現在要審視而聽,你就很注意的,不可以那麼很隨便的,“極善思惟”:極就是到極點了,你好好地想一想,想到那個最極處。“當爲汝說”:說我現在當爲汝說,我可以給你說一說這個法門。

  “曼殊室利言”:那麼佛對文殊師利這麼樣講,文殊師利又答覆,就說了,說“唯”:說“好!”就答應好、是、yes。“然”:是這樣子。“願說”:我願意佛發大 慈悲,爲我等說,“我等樂聞”:說我們這一切的衆生,現在都願意聽如來說這種的法門。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佛告訴文殊師利,說是:“我現在告訴你,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向東方走,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要經過十殑伽沙。”這一個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個殑伽沙那麼多的還更多,也或者和那個相等,或者更多一點。“佛土”:這麼多的佛國土。“有世界名淨琉璃”:其中就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叫什麼名字呢?就叫淨琉璃世界,它清淨猶如琉璃一樣,這個世界是透明體的,這個地都是琉璃爲地。

  “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位佛的名號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他這十號也和其他佛的十號是一樣的。“應正等覺、明行圓滿”:他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他修行和智慧都達到圓滿了;“善逝、世間解”:他是世間最有智慧的人,世間人所不能解的,他都能解;“無上士、調禦丈夫”:也是無上士,也是調禦丈夫;“天人師”:也是天人的師表;也是“佛、薄伽梵”: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他在因地,這個本就是他因地還沒有成佛的那時候,修行菩薩道的時候,“發十二大願”:他曾經發過十二種的大願,所以我們修道的人,都應該要發真正的願,發真正的、內心發出來的大願大力,來照著這個願力去實行。

  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這十二個大願,他就“令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們現在修行是比較容易,釋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每一個阿僧祇劫就是無量數,經過叁個大的無量數這麼長的時間,然後才成佛了。藥師琉璃光如來修行,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也是經過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後才成佛了。可是我們現在藉著諸佛所發的願力,藉著佛給我們留下的遺産,留下的這個佛法,佛的叁藏十二部,是佛給我們佛子留下的遺産。我們是不是能承受這個遺産?就看我們是不是想真做一個真正的佛子。我們想真做一個佛子,我們就可以承受佛無上的這種法寶的遺産;我們如果功德不夠,不想做一個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這種無上的法寶、這種的遺産了。

  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發這十二大願,所以我們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你看!你就從這一句“所求皆得”,無論你求什麼,都會滿你的志願,令你遂心滿願,令你很快成佛。這是過去諸佛所發的願力,我們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沒有那麼多,我們成的果位是很高的。所以各位遇到這樣的佛法,趕快地勇猛精進,要生大歡喜心,得到法喜充滿。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無論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薩,在過去生都是發過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大願,來利益衆生,來成就衆生,所以到成佛的時候,他的願力實現了,十方衆生就都被他這個願力所攝持。願力就好像吸鐵石似的,衆生就好像鐵似的,他這個願力大,這個吸鐵石的力量也大,無論你十方有多少的衆生,怎麼重的業障,也都被他這個願力給吸去了。那麼衆生也和他特別地有緣,因爲他願意幫助衆生;衆生雖然自己是無明遮蓋著,那個靈知靈覺的地方還是知道的。

  藥王菩薩過去焚身供佛,把自己身體燒了來供佛,就有這樣的犧牲性;我們不要說燒全身,就燒一個手指頭,也舍不得。

  “第一大願”: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的頭一個願是什麼呢?他說了,“願我來世”:他說我要發願,我希望我等到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我得到成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成佛果位的時候,“自身光明,熾然照曜”:說我自己這個身體放的光明,熾然,就像燒著的火那麼大的力量,非常熾盛那個樣子;然,是那個樣子;照曜,能以這光明照耀。照耀的是“無量無數無邊世界”:照耀到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世界。

  “以叁十二大丈夫相”:以佛叁十二種的大人之相,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八十種的隨形好,“莊嚴其身”:莊嚴自己這個佛身。“令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我是這樣的,我也願意使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和我這個身體是一樣的,也是光明遍照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世界。

  這是我第一個願力,我不願意我自己成佛,我自己有光明照耀這個衆生;我願意所有得到我的照耀的衆生,他們的身體和我是一樣的。他發這麼個願,所以我們現在,聽到講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經,我們都有機會和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身體是一樣的。你不要自暴自棄,說我不願意那麼大的光明,那麼大的光明又有什麼用呢?那你沒有那麼大的光明有用嗎?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說等我在成佛的時候,“身如琉璃”:我這個成佛的身體,像琉璃似的,“內外明徹”:內裏邊也看見外邊,在外邊也看到裏邊,內外都無障礙,內外都明了。“淨無瑕穢”:內裏頭也沒有什麼瑕疵,也沒有什麼汙穢;外邊也沒有瑕疵,也沒有汙穢,外邊連一個瘡疤也沒有,連一點不幹淨的地方也沒有,內外都是光明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