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光明廣大”:這個光明說不出有多大了,就是廣大,“功德巍巍”:功德也是看不見頂那麼多,也就是太多了,因爲是大貌,大的樣子。
“身善安住”:我的身體也善于安住,什麼毛病都沒有。“焰網莊嚴”:就是好像那個火光的網來莊嚴,“過于日月”:這種光明超過日月那個光明。“幽冥衆生”:所有在黑暗的地方,“悉蒙開曉”:都得到這種的光明照耀了。“隨意所趣”:隨他們的意念所願意去的地方。“作諸事業”:什麼事業都能成就,他們願意做什麼,就成就什麼事業。你看這個佛真是替衆生著想,無微不至來利益一切衆生;再也沒有比佛對我們更親切,更關懷的了。
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
“第叁大願”:第叁個大願,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所發的大願,而不是佛發這個願,是他在因地以前,修道做比丘的時候發的願。那時候,他和你、我、他現在一切衆生是一樣的,不過他就發大願了,所以他就早成佛道了。我們爲什麼沒有成佛道呢?就因爲我們太自私、太自利了,有所貪、有所求了。鬥爭心也堅固,也不願意發大願,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成就佛果。
那麼他說“願我來世”:願我等到來生的時候,“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就是成佛的時候,以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智慧方便,用這個智慧方便,不是用愚癡的方便。怎麼叫智慧方便呢?怎麼叫愚癡的方便呢?智慧的方便,這種方便法是對人有利益,對自己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他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對人有利益,他用這種的智慧,用這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人,這是用智慧。怎麼叫用愚癡呢?用愚癡是不合法的,這智慧方便是合法的,不違背這個善法的;愚癡的方便,是違背善法的,合乎惡法的,它與惡法相應了,那智慧方便呢?是與善法相應。
與惡法相應怎麼樣呢?譬如:拿殺生吧,那些個蚊蟲咬到自己身上了,無意中就把它打死了。打死了,“這我是方便了,不要緊,這我不是犯殺戒,沒有破戒。”自己給自己就自圓其說,自己就掩耳盜鈴,說沒有犯殺戒。或者到什麼地方去貪人家的小便宜,等著人家看不見,就把人家的東西給拿走了,做爲自己的了,“這不算偷啊,這我是方便嘛!他用我用這大家都一樣嘛!有什麼分別?”所以偷人家的東西,他說方便。本來偷人東西這不合法,這與惡法相應了,他說這是方便,沒有關系。邪淫,自己明明知道如果結婚,有太太了,在外邊不守規矩,走私漏稅,太太不高興,“這個我管她那麼多幹什麼,我行一點方便法嘛!”你看他行方便法了,這是邪淫,女的對男的是這樣,男的對女的也是這樣子,就自己給自己自圓其說,明明他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他還講道理,自己給自己說:“這不要緊的,誰知道?”你看!妄語、飲酒都是這樣的,“唉!我喝一點酒,我試一試嘛!逢場作戲,這有什麼關系,我也沒喝醉嘛!”“我打妄語怕什麼,也不是用刀去殺人了,爲什麼看得那麼嚴重啊?”就是自己給自己辯護,自己給自己講道理,這就叫惡的、愚癡的方便。所以這方便有智慧方便,有愚癡方便,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他是用智慧方便。
“令諸有情”:令所有的有情,“皆得無盡”:都得到,得到什麼呢?“所受用物”:就是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他們都得到,需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你看佛這種布施心多大,他用他這個願力,來滿衆生的願,來滿衆生的所求,所以“莫令衆生,有所乏少”:他這個願力,是不要令衆生有貧乏,有缺少什麼,什麼都滿足,遂心滿願,如意吉祥。你們要是想滿足你們自己這個貪心的話,就趕快學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都能滿足你們那個貪心。
說:“那我知道了,我現在趕快念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等 我 到 Reno (賭 城 雷 諾)那 兒 去,我 賭一下 子 就 贏 了幾百萬,回來我再也就不賭了,這是我的所求,我所需要的。”你要是真心,或者也可以滿足你的願。但是你若將信將疑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也不會被你欺騙的,你用一個不真實心去想騙他,是騙不了的。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道發十二大願,這第四願,他是願所有的衆生都舍邪歸正,反迷歸覺,離苦得樂;那麼願意修小乘的人,都回小向大,發真正的菩提心,將來成就佛果,所以他才說第四個願,說是“願我來世”:他說現在我是沒有成佛,那麼將來等我成佛的時候,得到正等正覺這菩提果位的時候,“若諸有情”:有情就是所有一切衆生。所有衆生正知正見的人很少,那麼邪知邪見的人多。你若講說正法,很少人明白,能接受,去實行。可是你若說一些個旁門左道的法,或者什麼秘密法,或者走捷徑的法,這個人就都發狂了,想要去學這種的法。這爲什麼呢?就因爲人這個邪知邪見太深,正知正見可以說是少,所以就說這一切的有情,“行邪道者”:他修一些個外道法,不求正法,也就是所謂學那個落降頭,或者學那個給人下蠱,或者玩那個碟仙,或者又是扶鸾,啊!這樣人就相信了,你若正式給他們講經說法呢?他們聽著也覺得沒有什麼大意思。你若弄出一點邪門來,邪裏邪氣的,或者持言禍福,說:“你又有什麼災難了,有什麼危險了,你現在要如何如何,才能免去你的災難!”這個人就相信了。你若給他講正式的佛法,他就不願意聽,所以這就叫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雖然他們是行邪道的,可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盡量設這個方便法門,令這個人反迷歸覺,舍邪歸正,了生脫死,發大菩提心,所以安住在這個菩提道裏邊。安住就是舍邪歸正了,再不去想旁門左道了,安住在這個覺道裏邊。覺道是什麼呢?覺道就是人的一個智慧。你能有智慧,就會行正法;你沒有智慧──愚癡,就要行小道、旁門外道了。所以現在由旁門外道,返回來到真正的佛教裏邊,這叫安住菩提道場。
“若行聲聞獨覺乘者”:若修行聲聞,聲聞就是修四谛法的,修苦、集、滅、道這四谛。獨覺呢?就是修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所有的衆生都是由這個十二因緣而生,所以也由這個十二因緣而滅;這也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若能了悟這個十二因緣就反迷歸覺了,回小向大了;回小向大就是修六度法門。
十二因緣,我們人怎麼樣生的呢?就是從無明生的,就是糊糊塗塗就生出來了,這叫一個無明。這個無明就是煩惱的一個根本,也是生死的一個根本,也是所有麻煩的一個根本,也是所有問題的一個根本。修是修什麼呢?就要破無明,這個無明就是你做出的事情還不明白,糊裏糊塗就做了;做了也不了解,不了解還要做,這就是無明。這一切一切你不明白的問題,都是無明,都是這個無明在那兒支配著你,令你這麼顛顛倒倒,迷迷糊糊,醉生夢死,貪著財、色、名、食、睡,都是這個無明在那兒搗亂。
因爲有無明,然後就發之于行爲,就有了行爲了,就要去做去。做什麼呢?做你所不明白的事情。你明白只是一點點,而不是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去做了。有了行爲,然後這就有了痕迹,有了事實,落到事相了!因爲你有行,所以有事相了。有了相,然後就有了名了。
行的時候,那個分別心還沒有生出來;你看你行完了之後,就有了識了,就有分別心了,有了知識了。有了分別,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就都出來了。那麼這個識,是個意識,意識就是那個地方有了作用了;有作用,然後就有了名色,可以說出這是個什麼;有了名色了,然後就有了全體了;有了全體,就有六入了。這六入,無論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體相,他那個體相就生出來了。
體相一生出來了,和外邊的物質就有接觸,所以就有了觸了。有觸,然後就有領受了;有領受,就分別好的觸和不好的觸,歡喜的和不歡喜的。于是乎這不歡喜的就不要了,歡喜的就生出一種愛心了。所以說觸緣受,受緣愛;受就生出愛心來了,這都是有一連串的關系。
有了愛心,就想把它取爲己有,做爲我自己的了。有了有,就又有了來生;有了來生,就又有了老死。這十二因緣,是一切衆生怎麼樣做的衆生?怎麼樣又沒有的?就是這個,所有的人類和一切衆生都包括在這個理論裏頭。
這個獨覺的人,他看十二因緣這種循環無端、沒有停止的時候,他覺得很痛苦的,所以就修道。修道嘛,就要了生死、脫輪回,把這輪回脫去了,生死的輪也息了,所以就證果,叫獨覺,這是二乘人。聲聞、緣覺,緣覺又叫獨覺,這叫二乘。
所以行這個聲聞和獨覺乘者,這個“乘”就是這一類的修行人,怎麼樣呢?這是不究竟法,到這個二乘,分段生死是了了,變易生死還沒有了。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的時候就發願,“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說,“若有修小乘的,我就教他們從小乘而搬家,搬到大乘的道路上,回小向大,發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的心。”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我們衆生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沒有完全墮落叁惡道,都是因爲有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的關系。如果不是有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在世界上,所有的衆生恐怕早都去墮地獄、轉餓鬼、做畜生了,在叁惡道裏邊,做人就很困難。因爲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願力,無論你做的是十惡不善、開齋破戒、不修善法,你若能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萬德的洪名,就會消除你的罪業,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什麼…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