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把這個金人的手剁下來,去賣了錢。回來,這手又長出來;把這個腳剁下來去換了錢,回來,腳又長出來,所以這個金人總也不會沒有,這個金子用了又來,用了又有,用了又生出來。所以,他由這個因緣,就感到九十一劫都不受貧窮的這種果報,九十一劫都是富有的。
那麼在今生,他就做斛飯王的兒子。斛飯王和佛的父親淨飯王是兄弟,他也就是佛的一個堂兄弟。他不貧是不貧,可是在佛一說法,他就睡著了。佛一說法,他就睡覺。有一天,佛就呵責他:
咄咄胡爲寐,螺蛳蛤蚌類;
一睡幾千年,不聞佛名字!
“咄!咄!胡爲寐”你這個東西,你爲什麼要這樣睡?“螺蛳蛤蚌類”,你好像海裏那種螺蛳和蛤蚌之類的,一天到晚都睡覺;“一睡幾千年”,一睡,睡了幾千年,“不聞佛名字”,也聽不見佛的名字。
被佛這樣罵了一頓,他發奮了,七天七夜也沒睡覺。沒睡覺,你說怎麼樣啊?把兩個肉眼就瞎了。以後佛對他生一種憐憫心,就教他修“金剛照明叁昧”。他一修這種的叁昧,即刻得到天眼通。他看叁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上一個蘋果這麼樣子清楚。這是阿[少+免]樓馱,這位尊者他是天眼第一。
如是等諸大弟子。
如是,就是指的前邊從“長老舍利弗”到“阿[少+免]樓馱”,這有十六位尊者,還有其他沒有舉出來名字的,很多很多的,都等于以上所說這個各大弟子,所以叫“等”。諸大弟子,就是做佛的弟子之中的上首,這叫“諸大弟子”。
C2.菩薩衆
並諸菩薩摩诃薩。
“並諸菩薩摩诃薩”:那麼不單有這各位尊者,而且還有很多很多的菩薩;不單很多的菩薩,而且是大菩薩,菩薩中的大菩薩。什麼叫菩薩呢?“菩薩”兩個字是梵語的略稱,具足應該說“菩提薩埵”。“菩提薩埵”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覺有情”。怎麼叫覺有情呢?就是令一切有情的衆生都得到覺悟。這是覺有情,一個意思。
又有一個意思,就是衆生裏邊的一個覺悟者,也就是有情裏邊的一個覺悟者。覺,是對迷而言;覺就是不迷,迷就是不覺。你若覺了,就是佛;你若迷,就是衆生。所以,一念覺就一念佛,一念迷就一念衆生。你念念覺就念念佛,念念都是佛;你念念迷,就念念都是衆生,所以菩薩就是在衆生裏邊,在有情裏邊,一個能自己覺悟的衆生,一天比一天覺悟多一點,一天比一天覺悟多一點,不是一天比一天迷多一點,這就叫菩薩。
並諸菩薩摩诃薩,這一些個大菩薩,都是已經覺悟,將要圓滿的大菩薩了。
文殊師利法王子。
文殊師利,又叫曼殊師利,這是一種音譯的關系。“曼殊師利”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妙吉”,又叫“妙德”。這一位菩薩是在菩薩裏邊,有最大的智慧,所以他是智慧第一,又叫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菩薩”是梵語,翻譯過來叫“覺有情”。衆生,就叫迷有情。覺有情,是衆生裏邊一個覺悟者;我們衆生,就是衆生裏邊的一位迷昧者。覺悟者,就是所有一切的境界,他都會覺悟,所謂:
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沈淪。
“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什麼事,他就省悟什麼事,他就覺悟什麼事,這個是出世間,覺有情。“見事迷事墮沈淪”,見著什麼事情,就迷昧到什麼事情裏邊,這就是會墮落沈淪裏。出世間,就是菩薩;墮沈淪,就是衆生。衆生和菩薩的分別處,就在一個覺,一個迷。所謂“覺者,佛也”,佛就是衆生裏頭的覺悟者。那麼現在可以說是“覺者,菩薩也”,覺悟者,就是菩薩;迷者,就是衆生。
這一位文殊師利菩薩,在他出生的時候,有十種的吉祥事情,來表示這一位菩薩的功德圓滿、智慧第一。這十種的吉祥:
第一,光明滿室。當文殊師利菩薩降生的這一天,他這個家裏,房子裏邊放一種光。這一種光,不是日光的光,不是月光的光,也不是星光和燈光的光,這是表示文殊師利菩薩他這個智慧般若之光,這般若的光明;也就是表示這位菩薩有大智大慧,他這種智慧能破除一切的黑暗。
第二,甘露盈庭。甘露,這是一種不死的藥,在天上有的。這甘露可以令人得到飽暖;你得到甘露就可以飽了,不吃飯也不餓了。好像我們一般人,不吃飯就會餓。爲什麼會餓呢?因爲沒有甘露來滋潤你。所以現在果現有很多天沒有吃飯了,餓得也不能來念經了,也不能來聽法了,但是他還勉強來聽法。你看,他坐那兒,頭低低的,這身子都挺不起來了,後邊脊梁骨都軟了,坐不起來了。
所以頭先我問他:“你多少天沒有吃飯了?”他說他不記得,“Nocount!”我說:“大約有沒有一百天哪?”他說:“No!”沒有!我說:“十天有沒有?”“No!”也沒有!我相信大約一個禮拜差不多。我記得好像有一個禮拜。這個可憐的孩子,餓得都瘦了,還這麼咬著牙,不吃飯。我看著太可憐了!
你明天或者今天可以喝點水,喝點茶,或者喝點juice(果汁)、牛奶都可以,吃一個apple(蘋果)、orange(橘子),我給你開放。不要把媽媽的孩子給餓壞了,懂嗎?把媽媽的孩子給餓壞了,你媽媽就會哭了,並且把師父的徒弟給餓壞了,也不可以的!師父雖然不會哭,但是心裏也不太好受。所以不要這麼愚癡,這麼樣搞法了,聽到沒有?啊,這個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那麼你因爲沒有感到甘露給你灌頂,所以你就覺得餓了,餓得沒有精神。這個沒有精神,你看看哪地方有蘋果,等一等你可以吃一個,吃二個都可以,這是我准許的,不在stealing(偷盜)之內!
甘露盈庭,得到這甘露,就可以得到飽暖,可以得到這種的清淨、清涼。所以餓鬼,若得到甘露給他一灌頂,他即刻就消除他的罪業,可以往生了。這甘露盈庭,表示文殊師利這位菩薩以這甘露法來灌救衆生,救度一切衆生。所謂“甘露門開”,這甘露門一開開,這餓鬼都進來,就都得到飽暖了,飽滿了。
第叁,地湧七珍。從地生出來七種珍寶──金子、銀子、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這七種的寶貝。這七種爲什麼叫寶呢?因爲它少有。這個世界上,所少有的就是寶貝,多了就不是寶貝。
好像這個土,本來也很寶貴的,我們人若沒有土,就不會生存。但是人人都拿它不稀罕,你抓把土送給人,是沒人要的。你說:“這是最寶貴的東西,我送給你。”他一看是土,嗯!把它丟到地下。爲什麼?因爲到處都有,哪個地方都有。所以本來這土是最寶貴的東西,沒有人很稀罕它,因爲隨處都可以有,所以不寶貴了。
這個水,也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們人若沒有水,就不能生存的;不單人,就是所有一切,要是沒有水,也不會生存的。所以太上老君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上善若水”,上等的善人就像水似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利益一切的物質,對一切的物質都有利益,但是它又不爭功。好像這花吧,水不會說:“你這朵花呀,幸虧我這水,你才長這麼大,開得這麼新鮮哪!要不是我這個水,你能有今天嗎?你應當對我有一種報答才對的。”水沒有這種的思想。“處衆人之所惡”,這水在低下的地方,哪個越低下,地最窪下的地方,水在那地方住著。“處衆人之所惡”,誰都不願意在那個地方,水卻在那個地方住著。“故幾于道”,所以合道。
那麼,這個金、木、水、火、土,對人、對一切衆生都有益處。但是爲什麼人不寶貴它呢?就因爲它太多了。好像木頭,也到處都有,所以人也都不寶貴它。這個金子,爲什麼人寶貴它?因爲它少;少就出貴了,不是隨地都是。好像若到極樂世界,黃金爲地的地方,那土就值錢了。因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土。到極樂世界,你若送給他一把土,他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現在到月球拿回那塊石頭那麼寶貴的。一樣的石頭,在月球拿回來的,這就是價值連城了。本來我們這娑婆世界這一把土不值錢的,你送到極樂世界去,喔!這真是稀有的。因爲它少有,所以就出貴了。這七珍,爲什麼叫七寶?因爲它少有。人人不容易得到,所以就說這是寶貝了。
那麼文殊師利菩薩,因爲他有無量的寶藏,所以他出世的時候,七珍也就隨著他出世這個地方地裏就湧出來。湧出多少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拿也拿不完,用也用不了。在什麼地方?在文殊師利菩薩出世那個地方。說:“我可不可以到那個地方呢?”方才果地已經說了:“人不要生出一種貪心。”你…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