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P28

  ..續本文上一頁五會,五會就分出來五部,中央是佛部,東方是金剛部,南方是寶生部,西方叫蓮華部,北方叫成就部。中央佛部是以毗盧遮那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作部主,東方金剛部是以阿閦佛作部主,南方以寶生佛作部主,西方蓮華部是以阿彌陀佛作部主,北方以成就佛作部主,又叫羯摩部。這五部有五種的法:

  (一)息災法──就是息滅一切的災難。

  (二)增益法──你誦這個咒就能幫助你增加道心、智慧,一切對你都有利。

  (叁)降伏法──就是以咒的大神通力來降伏你,令你不能不守規矩。

  (四)勾召法──這個魔不論他距離多遠,或者千裏、萬裏、萬萬裏、百千萬萬裏,甚于在其他的世界、其他的星球上,你一誦上這個咒,就可以把他勾召來,就好像用一個勾子把他勾來一樣,他不來都不可以的,這叫勾召法。

  (五)成就法──無論你做什麼,你誦這個咒都會有所成就。〈楞嚴咒〉裏邊就包括這五種的力量,最妙不可言,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菩薩的行力最大,他是行力第一的。這一位菩薩在中國就住在四川峨嵋山。峨嵋山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常常有一種金光現出來。修道的人多數要到四川去禮拜峨嵋山。這峨嵋山很高,登山的路有一百多裏路,很不容易走的,但還是有很多人登山涉水,從很遠的地方來禮拜菩賢菩薩。爲什麼要禮拜他呢?因爲這一位菩薩發過願,凡是到峨嵋山朝山的人,他都幫助他成就道業,所以有很多修道的人去禮拜他。普賢菩薩的這種行力不容易修圓滿,但是普賢菩薩能夠圓滿這一切的行力。好像前邊發的這十大願王,每一個願都要修到虛空沒有了,衆生界、衆生業、衆生的煩惱也沒有了,他這種願力也不會窮盡,還是照著他這個願力去行去。

  J2.總結大願(分二)

  K1.總結十願 K2.結歸二聖

  今K1.

  普能嚴淨諸刹海 解脫一切衆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嚴淨諸刹海”:普遍能莊嚴清淨所有一切諸佛國土,好像大海那麼多。“解脫一切衆生海”:我們所有的衆生都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沒有能解脫,沒有解脫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爲什麼不得自由?也就是因爲有所執著。以前有一個比丘去向一位善知識請開示,他穿袍搭衣,長跪合掌,請問這位善知識說:“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到解脫呢?”這位善知識就只說了一句話,他就開悟。他說:“誰把你綁上了?”這個比丘一想:“沒有人綁著我呀!是我自己綁著自己。”于是乎豁然開悟,就得到解脫了。解脫一個衆生、兩個衆生這是容易的,若要令所有一切衆生都得到解脫,這就很難。不過雖然難,但是你若能成就了,也就不難了。

  “善能分別諸法海”:這個諸法就是說的所有叁藏十二部的一切經典。叁藏就是經藏、論藏、律藏。經就是佛說的一切經典,論就是所有的一切論學,律就是講戒律的。又有十二部,這十二部有一首偈頌是這樣說的:

  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一)長行──就是經上一行一行,從上到下的長行經文。

  (二)重頌──現在所講的偈頌就是重頌。就是以偈頌,在一行行文字的後邊,又重複宣說一遍。

  (叁)授記──蒙佛授記也是一部。就是佛給某一位菩薩、阿羅漢,授記成佛時名號的記別。

  (四)孤起──孤起就是孤起頌,這個頌和前邊的經文沒有什麼關系,和後邊的也沒有什麼關系,突然間孤孤獨獨地就出現幾句偈頌。好像《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謂之孤起頌。

  (五)無問而自說──無問就是沒有人問,佛自己說出來的。好像《彌陀經》就是無問而自說的經典。

  (六)因緣──就是講述說見佛聞法,或者是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七)譬喻──就是恐怕衆生不明白,用一個譬喻說出來,令人明白。好像〈法華經譬喻品〉,這也是一部。

  (八)本事──就是講佛或菩薩、羅漢過去生中的事情。

  (九)本生──本生就講佛菩薩今生的事情。

  (十)方廣──是講方廣部,就是佛宣說廣大深奧的教義,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一)未曾有部──就是記載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的經文。

  (十二)論議──就是記載論議問答的經文。

  這十二部經又分出大乘、小乘、緣覺乘、聲聞乘、菩薩乘、佛乘,有這種種的分別。你如果不知道呢,你修行也就不知道修哪一乘、哪一種行門好。佛法就好像大海似的,你能分別這個諸法實相就會依法修行。“能甚深入智慧海”:你能分別諸法就能深入諸法,深入諸法就得到猶如大海那樣無量無邊的智慧。

  普能清淨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一切修行的行門猶如大海,我修道的時候要純一不雜,專一地修行清淨的行門,不能在清淨的行門裏邊有絲毫的染汙法存在,這就叫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修行必須要發願,發願必須要滿願,滿願才能謂之圓滿。我發一切的願,就要滿一切的願,修普賢十大願王也必須要和普賢菩薩一樣,圓滿一切猶如大海那麼多的願。“親近供養諸佛海”:十方諸佛也猶如大海那樣無量無邊,這一切諸佛我都要去親近供養。“修行無倦經劫海”:我這樣修行,就是經過無量無量猶如大海那麼多的劫也不會疲倦、懶惰,一定都是這麼精進地修行。

  叁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 以普賢行悟菩提

  “叁世一切諸如來”:十方叁世一切的諸佛,“最勝菩提諸行願”:都修行最勝、最妙的覺道和一切的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我也要同時供養圓滿來修行,和十方諸佛一樣。“以普賢行悟菩提”:以修普賢十大願王的這種行願來覺悟這個菩提覺道。

  K2.結歸二聖(分二)

  L1.遍同普賢 L2.雙齊二聖

  今L1.

  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回向諸善根 願諸智行悉同彼

  “一切如來有長子”:一切的諸佛都有一個大兒子,這個大兒子是誰呢?“彼名號曰普賢尊”:他的名字就叫普賢菩薩。“我今回向諸善根”:我現在把我所修行的這一切諸善根,都回向給普賢菩薩這十大願王。“願諸智行悉同彼”:願我的智慧和所修行的行門,和普賢菩薩一樣。

  願身口意恒清淨 諸行刹土亦複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

  “願身口意恒清淨”:我發願要令我的身、口、意叁業常常清淨。身不造殺、盜、淫的惡業,口不造绮語、妄言、惡口、兩舌的惡業,意不造貪、瞋、癡的惡業。“諸行刹土亦複然”:我所修行的行門,和所有的國土,也是清淨的。“如是智慧號普賢”:我發願學普賢菩薩,修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法,成就和普賢菩薩一樣的大智慧,和不可思議的這種神通妙用。“願我與彼皆同等”:我願意我所有的一切,都和普賢菩薩一樣。

  L2.雙齊二聖

  我爲遍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余 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爲遍淨普賢行”:我爲普遍清淨、圓滿修行普賢的行願。“文殊師利諸大願”:不單遍淨普賢的行願,也要圓滿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切大願。文殊師利叫妙德,又叫妙吉祥。“滿彼事業盡無余”:我要圓滿像普賢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所修的行願、所成就的功德事業,我要和他們一樣。“未來際劫恒無倦”:我這樣修行,一直到將來無盡無盡那麼多的劫也沒有疲倦、懶惰的時候。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我所修行無有量”:我所修行的行們也無量無邊,“獲得無量諸功德”:所以得到的功德也就無量無邊。“安住無量諸行中”:我在這無量的行門裏邊安住不動,在這一切的行門之中我都常常修習,“了達一切神通力”:明白通達一切諸神通的力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文殊師利勇猛智”: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最大,也是菩薩之中資格最老的。他過去曾經做過釋迦牟尼佛的師父,今生釋迦牟尼佛成佛,他又到佛的面前來助佛揚化,幫佛弘揚佛法,所以他的智慧是勇猛的。所謂勇猛智也就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住在中國的五臺山,五臺山有中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所以叫五臺。那個地方非常冷,就是夏天山上也都有雪,文殊師利菩薩就在五臺山那兒建了一個道場。“普賢慧行亦複然”:普賢菩薩的智慧和修行的行門也非常勇猛。

  “我今回向諸善根”:我現在把我所修行的十大願王的善根都回向。回向什麼呢?“隨彼一切常修學”:回向常常願意隨著文殊師利菩薩和普賢菩薩,修習一切的佛法。

  H3.結歸回向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叁世諸佛所稱歎”: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都共同稱歎普賢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如是最勝諸大願…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