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七課(十五)顯密在護持戒律方面的差異
【依此殊勝方便智慧,縱持實執之戒律,亦名密乘誓言之本體。】
密乘誓言是在執受大清淨平等之見的基礎上守持的,此時大悲周遍之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均成爲本體之莊嚴,護持這種境心分不開的狀態,一切戒律都在清淨之中。
佛製定的戒律很多,這些戒律規範了我們行爲的取舍。一切與戒律相違的事情,都來自于貪嗔癡煩惱,用自宗的話來說,就是來自于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當證悟果位,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已轉變爲智慧時,就不需要起心動念護持戒律,它本來就是大平等清淨戒律之本體。所以密法誓言分爲守持誓言和無守持誓言,在執受本體、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均成爲本體之莊嚴的時候,就是無守持誓言,一切都在清淨之中。這種無守持誓言,就是密乘誓言之本體。此時見修行果皆圓融一體——執受本體本身即爲見解;時時護持這種見解就是修行;在這種狀態中,一切皆爲清淨,無守持誓言爲行爲;它本身就是圓滿之果實。當我們的見解有所進展,甚至對密宗真實教授需要進一步認識時,我們還會講解《呼喚上師本論》,裏面講得非常細致。
【是故,顯宗所具之罪業,此僅以間斷忏除即能清淨,故密宗爲殊勝。】
由于顯宗在心識範圍當中,所以無始以來所造的一切罪業,需要靠間斷的方式忏除清淨。比如我有這樣的罪業,要靠這樣的方式清淨,如業力沈重者念金剛薩埵,壽命短暫者念長壽佛,違緣沈重者念蓮花生大師心咒,智慧薄弱者念文殊菩薩,疾病衆多者念藥師佛,慈悲心很弱者念觀世音菩薩,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念阿彌陀佛等。顯宗在意識範圍中,必然要樹立各種對治力,以間斷性的方式做忏悔。密法執受本體見解,一切戒律都得以清淨,所以從護持戒律的角度來說,密法更爲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