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八課(十九)解脫需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識
我們時時講解依止諸佛,但與自己最近的佛是哪一位呢?我想除了自己的上師之外,再也沒有任何一尊佛比自己的上師更爲親近。因爲,除了自己的上師之外,我們見不到其他諸佛,視師如佛的原因也正在此上。當然,真正的導師需要具備煩惱消盡,出離心、菩提心與信心圓滿等功德。若僅僅口中自稱爲導師卻不具有功德者,恐怕無法稱之爲真正的導師。如今世上拿著印有各種頭銜的名片而欺騙信衆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導師是否爲真正的導師,需要長時間觀察。
我們可以從叁乘的角度觀察一位導師是否爲真正的導師。首先,這位導師的小乘別解脫戒守持得如何?其次,這位導師的慈悲心怎麼樣,菩薩戒守持得如何?第叁,這位導師密宗的誓言護持得如何,是否具有普遍之信心?若依止一位張口就講解別人過失與是非的導師,分別心就會成爲弟子修行的目標,這樣的導師不能稱爲真正的導師。我們今生能否迅速成辦解脫,完全依賴于導師的引導,所以初次進入佛門尋找一位好的導師非常重要。至于如何觀察一位導師是否爲真正具德導師,無論從經論還是教言之中,都已經做了一些講解。
往昔我初到漢地,可能所見世面並不很廣的原因,一旦有人問我某某人怎麼樣,我會很單純地直接給予回答。但是後期,自己見的世面越來越廣,也想到要遵循華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的教誡:“不謗衆望所歸者……不贊衆夫所指者……不贊不謗一切人。”大家都贊歎的對境,即便對方有多麼不對,也不要自己一個人去指責,否則可能導致自己被大家指責而內心産生諸多煩惱。對于衆人指責的對境,如果他確實是一位好導師,而你也有能力令人信服,當他人指責的時候,你的贊歎就是菩薩行。但是如果自己沒有能力,贊歎衆人所指責的對境,可能反而産生不好的結果,這是非常不值得的行爲。因此,現前如果有人問我某位導師怎麼樣,我會對他說,我真的不知道。因爲各人因緣不同,我相信一個真有緣分的信衆,是不會走錯路的。但若他現在的因緣暫時不圓滿,先走一段這樣的路程可能也無法避免。但總的來說,現前我們已經聽聞了諸多道理,在依止導師方面,真的需要謹慎一些。
現前很多漢地信衆對于這些道理已經越來越了解,行爲當中也越來越謹慎。往昔可能不是這樣,只要有人打出活佛的旗號,就能很快聚集一批弟子。若不幸所依導師不是一位真正的具德導師,導師就會將這些居士視爲私人財産,並且用天堂和地獄進行威脅——如果弟子聽話就可以上天堂,若不遵照導師的教言,可能只有等著下金剛地獄。由于導師的諸多行爲不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弟子們的煩惱也隨之而起,並開始四處求教,這位導師的所作所爲到底對還是不對。當然,由于不懂如何觀察、依止導師的諸多理趣的緣故,産生類似的現象也很正常,但在我們了解這些道理之後,應懂得如何辨別。
例如在傳授皈依戒時,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師會告誡弟子,雖然現在是在某位導師面前受皈依,但皈依儀式只是一種緣,我們真正皈依的對境不是某一個人,而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以及具叁寶功德之者,所以,我們不是某一個人的皈依弟子,而是一切諸佛菩薩以及所有大德的皈依弟子。相反,如果導師對弟子說,現在已經皈依了他,從此以後只能遵照他的話語而行持,否則地獄就是最終歸宿,作爲這位導師的弟子,可能內心會充滿疑問與煩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每當有人在我面前提及這樣的事情,我也只能祈請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加持,讓這些真正虔誠的信衆能具備更好的緣起,值遇真正的善知識好好修法,此外也沒有什麼其它的辦法。
我們並非無所事事,爲了打發時間才選擇信仰佛教,我們信仰佛教是爲了成辦解脫。因此這些道理一定要銘記心中,只有具德與具緣者方能作爲自己依止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