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師度 悟了自度
——溫州賓館開示
2013.11.13
信衆1:師父,我可以靜修吧?
師父:靜修是這樣的,在佛教界裏,如果悟了可以自度,未悟還是要依止善知識的。悟了你可以自修了,它是另一種心靈上的依止,還是要常常親近善知識,雖然物理空間上可以有距離,但是心靈的距離更加緊密。
我們說閉關住山,最基本的一個條件禅宗裏叫“破本參”,有道是:不破本參不閉關,不破初關不住山。就是說靜修閉關要先開悟,所謂悟後修。雖然佛性人人都有,個個不無,但是什麼是道心?還是要分辨清楚的。
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如果有善知識攝受的話,我們還有機會可以探到第七意識。但是在我執未破之前,第七意識很難透過去,一般的人第六意識都難以透過去,我執強就強在第六分別意識上。你能住在第七意識就已經得禅定了,甚至可以現前小乘的果位了。第八意識更是書本上的名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的。
從實修上來說,只有第七意識過了之後,才會見到阿賴耶這個含藏,這才真正看到無明的根本。第七意識是第六意識的根本,第八意識是第七意識的根本,也就是說,沒有過這層樓,你是看不到那層樓的。反過來說,什麼時候可以不依止善知識了呢?連彌勒菩薩等覺菩薩了,也不能舍棄善知識的,因爲還有最後一品無明沒有破。對于我們來說根本談不上,我們還在凡夫地,第六意識還搞不清楚,都是影塵中事,《楞嚴經》裏面講屬于法塵。
很幸運的佛法傳到我們這一代,不傳到這裏大家都不知道,還在猜什麼東西呢。你要想修行了,那就更不能離開善知識了,因爲分別念裏除了自己的業,還有共業,就好像你身上即便沒有細菌,但別人還帶有細菌,還有交叉感染。那怎麼樣來突破這個業力的網呢?你想在生死輪回裏,不要善知識也可以;你要想了脫生死,沒有哪一個法門能夠離開善知識的,法門是善知識來攝受弟子的一種方便,法是師父賜給的。
信衆2:您講的念佛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我念佛也出現一個問題:我進自己的佛堂拜佛,拜下來好像感覺有影像,是一種動物的影像,我很害怕。念佛也會這樣,一念快馬上這個老鼠出來了,我感覺自己著魔了一樣,我越念越害怕,就把佛號停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啊?
師父:它也不是說著魔,你越靜,你過去的種子業習都會翻出來,你正覺的鏡子出來的時候,這個法塵也會出來的,到時候魔和佛是同時的。
有一個老和尚念佛,他一直覺得自己念佛念得很好,但他沒有親近開悟的人。有一天有個開悟的雲遊僧到他這裏,他就跟雲遊僧講他的境界,他說:我要走了。你要到哪兒去?他說:我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已經來接我來了。這位修行成就的人一觀,不是,他根本沒有見到阿彌陀佛的真面目,他看到的是個老樹精。修行人你心執著什麼,它就會現什麼出來。雲遊僧就說:你念你念,我看一看。他拿一把劍給它弄出原形來,老和尚嚇壞了:怎麼會這樣?
信衆3:我打坐念佛就是,一直是森林的那種感覺,好像老是安住在這樣的一種感覺中,會不會?
師父: 感覺?你自己想想,照見五蘊皆空,感覺是不可靠的。色受想行識,那是受陰的境界?還是想陰的境界?都是生滅的。這世界上,衆生造了多少惡業?我們活在五濁惡世,這五濁惡世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這無形的網,六道的網是密了又密,天網恢恢。
信衆3:去不掉,它就是老顯現。
師父:去不掉這叫業障,要修忏悔業障,早就說了,信佛要花好長的時間來忏悔業障的。自我感覺?我也自我感覺很好的,那麼小就喜歡佛塔,到了十幾歲就開始思考人生,然後到山裏找那些成就者老和尚,文革剩下來的這幾個老和尚都被我找到了。你看,我們師父、淨慧老法師、桂侖老法師,都是得道的高僧,對不對?漢傳佛教的明旸大和尚、清定上師,都是中國十大高僧裏面的。遇到這些老人家,看過什麼叫修行,然後自己也蠻認真地,對叁寶又那麼恭敬。
後來出家,到學院修金剛薩垛法的時候,還那麼多相現出來。夢裏腳底下癢,一挖腳底挖出個洞來,那些蠍子、蟲啊嗚嗚嗚跑出來。夢裏邊我汗毛都豎起來哦,我說身體裏怎麼還有這麼多東西啊?那你想想看,我一直以來,做居士那麼虔誠,修小乘法有那麼多境界,然後又發菩提心出家,在師父座下做侍者,又受過戒,到哪兒都供僧,我自己認爲還是很用功的。就這樣子我每次要去學院了,身體就疼,肚子難受開始拉肚子,到了成都買好票了,情況就好了。
五明佛學院的加持力還了得啊?幾萬出家人啊,登地菩薩就是幾百位,法王如意寶真實的蓮花生大士一樣,他下面的那些大堪布、大活佛都是不得了的。佛法在我們娑婆世界影響了叁千年,佛陀講過,做再多好事,不如向佛陀的方向邁進一步那個功德。
你現在業障沒消,什麼都是你的分別意識,你看經,明明經典是寫這樣的,但是你分別意識一弄,根本不是佛的真實義。爲什麼要有師父來印證呢?你體悟的對嗎?你看經,跟羅漢看是一樣的嗎?羅漢看跟菩薩看是一樣的嗎?菩薩看跟釋迦牟尼佛看是一樣的嗎?都不一樣的。廬山是有形的,是物質的,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呢。就一個人看,還不是兩個人看,今天看的和明天看的還不一樣呢。
《楞嚴經》所講的,哪怕你覺得懂了,也不作聖解,若作聖解,必落群邪。你以爲你真懂《楞嚴經》啦?那你就沒有成長的空間了。你自己假想一下,再過十年,你又修了十年,再來看《楞嚴經》,難道《楞嚴經》就挖不出寶藏了嗎?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十年前的自己有多麼幼稚,你竟然去作定解?告訴你不能做聖解,你還做聖解?你以爲第一卷你讀了,就明心見性啦?
信衆3:第一次到師父寺院來就是楞嚴法會,《楞嚴經》誦的時候一點都不懂。
師父:是的,只是說你現在可能進步了,但是你不能自以爲是,以爲自己就懂《楞嚴經》了,那口氣也太大了,這還了得?圓瑛大和尚一輩子研究《楞嚴》,被稱爲“楞嚴座主”,我們對他的學問有研究過嗎?佛法延續到今天還是有正法住世的,雖然有種種的末法現象,還是有善知識住世的。
諸佛菩薩悲憫衆生,還是會延續正法的,釋迦佛陀的願很大很大、很大很大,你讀讀《法華經》就知道了。《法華經》裏面,他方菩薩要來發誓守護這部經,佛陀說:不要不要,不需要你們的。娑婆世界就差勁到這個地步啊?然後諸大菩薩從地湧出,彌勒菩薩都看呆掉了,說這些菩薩都是久劫以來積功累德,修菩薩行的人,我都沒見過啊?佛陀說:都是我坐菩提道場以來所度化的。
彌勒菩薩說:您坐菩提道場到現在也就幾十年,您怎麼會度化這麼多久劫修行的人呢?彌勒菩薩這時候是代表我們凡夫的疑問,我們不能想,他都等覺菩薩了還這麼沒智慧?他是代表我們衆生提的疑惑。那佛到底這幾十年有沒有度化這麼多大菩薩呢?如果從凡夫的角度,那就是彌勒的這個懷疑,凡夫認爲佛的成佛就是幾十年。但是從菩薩的角度,幾十年是幾十年嗎?一秒鍾是一秒鍾嗎?一秒鍾就是無量,對不對?你怎麼能說佛成佛以來就幾十年呢?既然成佛了,還有時空概念嗎?一成佛就是無量,無量劫就度化了無量衆生,這種境界凡夫是沒有辦法理解的。
《妙法蓮華經》妙就妙在這裏,多少妙?一個一個公案在那裏。你凡夫讀,我不跟你講講,你怎麼知道啊?爲什麼彌勒菩薩有這個疑惑?佛這樣跟他解釋?那我講多少,你還要能體悟多少才好。我現在還沒有講《楞嚴經》《法華經》,現在的衆生哪裏有資格聽《楞嚴經》、《法華經》?人還沒做好呢,看現在的人,死了之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下叁惡道的,甚至有的人連做狗的品都不夠。先要對輪回生起一點怖畏心,對因果生起一點信心。你到大街上問一百個人,有九十個會回答相信因果嗎?
這個時代的弘法要對衆生機的,如果爲了自我表現,我可以升大座,講《法華》,講《楞嚴》,一個一個給你們講,講得唾沫橫飛,妙不可言,舌燦蓮花。但是對衆生有用嗎?爲什麼我要這麼累?到處跑啊跑啊,跟大家講啊講啊。昨天晚上是在龍崗住的,他們自己也說:哎呦,龍崗比不上溫州的環境哦。我說:是哎,那爲什麼我要住在龍崗呢?就是跟你們結結緣啊。我住哪兒都是弟子們供養的,我爲什麼要住龍崗?開過來一個多小時,八點鍾開過來也來得及,我爲什麼要在那裏住一晚?
受五戒的時候他們還說:師父,我這個戒不能受。我說:你掉到糞坑裏了,我來救你,你不想爬上來,關我什麼事啊?他聽明白了,跪下來開始受了。受戒是救你的,佛垂下的大悲繩,佛的功德力,你的身口意要跟佛皈依嘛,對不對?皈依只是個概念,受戒才是具體的,“能持”才跟佛簽了合同,簽了合同才救到你嘛,能夠相信因果了,願意戒惡修善了。
我急什麼?我死了之後佛菩薩多的是,地球照樣轉,佛法一點不會減弱的。我那麼急是爲了自我表現?沒意思嘛,除非我心裏也有魔,我想自我表現:我會講《楞嚴經》,我會講《法華經》,我什麼大經都會講。沒有意思的嘛,對不對?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弘法方式,電視、網絡、媒體、手機,固定的寺廟。我們還在外面到處跑這樣子結緣,因爲人與人會有感覺,當面接觸容易觸動到他的心。
我以前每次坐公交車,我的朝山袋裏書都裝得滿滿的,因爲坐在那兒,有人他就會來問:師父,請問你怎麼怎麼?說說就有緣了嘛,“我送你一本書。”他就拿了。他看出家人一下就種下了善根,出家人叫解脫幢相啊,出家人的形象就是佛的形象,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現出家形象。
我這也是跟我師父學的,我師父年紀那麼大了,汽車站裏他不坐下來,他就走走,一邊走,一邊念“阿彌陀佛”,讓大家都看到他。師父還說:畫上面有一串念佛珠,那是讓別人念佛…
《未悟師度 悟了自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