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贊美能激勵人奮發向上。一個善于發現和欣賞別人優點的人,一個善于理解和肯定別人的人,他的人生會更加開闊。學會贊美,不僅對協調人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被贊美者將産生無法估量的價值。
真誠的贊美是照在人們心靈上的陽光,有著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人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真誠適度地贊美對方會增強這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會在贊美中延續。贊美他人的時候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同時被肯定。但贊美千萬不能言不由衷,更不能贊美他人的短處。要做到適可而止,不可過多,不可不著邊際。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這樣告訴我們: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要怎樣去贊美他。事實上,爲了不辜負你的贊美,受到你贊揚的人會在受到贊揚的那些方面全力以赴。這種方法更能促使他人向著你所期望的方向轉變,比起消極的抱怨有效得多。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懂得欣賞和鼓勵別人。
如果你把自己周圍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裏。
鼓勵。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挫折,小到考試失誤,榜上無名,中到企業倒閉,下崗失業,大到含冤受屈,疾病纏身。此時,人最需的是他人的鼓勵。學會鼓勵,是學會做人的重要內容。
鼓勵能幫助別人走出困境。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在未成名時,多次投稿都被退回,氣得他要把書稿扔進火爐。這時,妻子對他說:“親愛的,你再投一次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他再投了一次,結果被采用了,而且一舉成名。
供養各位一個故事,《生命是一種回聲》:
這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出于一時的氣憤,跑出家門,對著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著山谷傳來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對母親說,山谷裏有個卑鄙的小孩說他恨他。母親把他帶回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我愛你。”小孩照母親說的做了,而這次他卻發現,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孩在山谷裏說:“我愛你,我愛你。”
生命就像是一種回聲,你送出去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
鼓勵能使人創造奇迹。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蔔生在美國的一所小學進行一項實驗,從1至6年級中各選了叁個班,對18個班的兒童進行“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隨機抽出20%的學生,並告訴他們:你們的發展潛力最大。8個月後,研究者又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測查,發現他們確定的20%的學生成績提高比其他學生快。這個著名的實驗後來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實驗充分說明鼓勵出效果。老師鼓勵學生,學生更加奮發,長輩鼓勵晚輩,晚輩越發孝順,上司鼓勵下屬,下屬加倍盡職。
鼓勵能引導人走向成功。一位來自內蒙古的農村孩子考入北京某高校,由于家境貧寒,他沒有勇氣與同學交往,甚至在女生面前說話都臉紅。輔導員發現問題後,鼓勵他戰勝自卑,勇于交往,展示自己,推銷自我。靠著這種鼓勵,他開始學習主持班級文藝晚會,從班級走向學校,從學校走向省電視臺,再從省電視臺走向中央電視臺,最終成爲深受全國觀衆喜愛的著名節目主持人,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所以,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時候,他的心靈布滿著荒蕪,他需要心靈的播種者來播種希望之種,他盼望獲得朋友的溫暖和鼓勵。這種鼓勵表明了堅定的支持態度,同心同德戰勝困難的決心,它能使人在困難面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寬容。
寬容對每個人來說,並不是生命裏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不可或缺的陽光和水源。寬容意味著無私的給予,給予卻能使自己變得更加豐富,寬容也意味著善待別人,善待別人的同時也善待了自己。
寬容具有神奇的道德內化力量,它能讓邪惡的靈魂變得善良,讓浪子回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修行的禅師,看到自己的茅屋遭到小偷的光顧,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對小偷說:“你走這麼遠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吧,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小偷穿著外衣,消失在月色中,禅師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第二天,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禅師非常高興地說:“我終于送了你一輪明月!”禅師的寬容心,感化了小偷的靈魂。
寬容是一種美德,它像摧化劑一樣,能夠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處。歌德有一天到公園散步,迎面走來了一個曾經對他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評的批評家,他站在歌德面前高聲喊到:“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答道:“而我正相反!”一邊說,一邊滿臉笑容地讓在一旁。歌德的幽默和寬容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相反,如果人沒有寬容之心,處處容不得人,只能增加自己的煩惱。《叁國演義》中的周瑜聰明過人,才智超群,然而嫉妒心重,容不得超過自己的人,他對諸葛亮一直耿耿于懷,最後被諸葛亮叁氣而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武漢歸元寺裏有一副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顔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注重培養非凡的氣度,博大的胸懷。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別人的傷害,你將得到最誠摯的朋友;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同伴的失誤,你將贏來百倍的尊敬。
合作。
合作就是總體大于每個部分的總和,它意味著1+1可能等于8、18甚至1600。隨著科技的進步,分工的精細,未來社會將是一個合作的社會。因此,培養合作意識,對孩子學會做人具有重要意義。
合作是人健康成長的必備條件。有人曾到天堂和地獄參觀,發現一個重要秘密:天堂和地獄裏的人都坐在同樣的桌上,用著同樣的餐具,吃著相同的飯菜,但天堂裏的人滿面紅光,精神愉快,而地獄裏的人卻面容憔悴,精神萎糜。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吃飯的餐具是二米長的刀叉,地獄裏的人不講合作,總是自己喂給自己,但無論如何也喂不上口;天堂裏的人懂得合作,他們把第一口飯菜總是喂給別人,然後再被別人喂,于是。世上就有天堂和地獄之分了。
合作是人通向成功的階梯。有一位思品教師,在講授《競爭與合作》一課時,讓孩子們做了一個遊戲:選叁個啤酒瓶,每個裏面放入瓶口一樣大的玻璃球兩個,並用繩子栓住,然後選六位同學上臺,二人一組,當主持人喊開始的時候,必須在叁秒鍾之內以最快的速度將玻璃球提出來,結果出現了下列情形:第一組兩人都想自己最先提起玻璃球,結果繩子被拉斷,玻璃球仍在瓶中;第二組兩人同時提起玻璃球,繩子也沒斷,但提到瓶頸球被卡住,球沒提起來,瓶子卻提起來了;第叁組兩人在叁秒鍾之內,順利完成了任務。主持人問他們成功的原因:同學甲說:主要是我動作比乙快,先出來了。同學乙說:主要是我考慮到,必須先讓甲出來,然後我才能出來。所以,我故意把提的時間放慢了一秒。乙的回答得到了全班熱烈的掌聲。
知識經濟時代,合作無處不在,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離開合作,寸步難行。人類基因組織圖譜的完成,是全球科學家合作的結晶,神舟五號的上天,是全國科學家合作的成果。“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出現,標志著學習的革命的開始。我們一定要懂得:在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放棄合作就如同放棄了成功,合作的精神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供養各位一個故事,《助人是爲自己鋪路》:
在一場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過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因爲,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擡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了一個大坑。
小戰士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上尉,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保全了自己!
在我們的人生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多爲難的事需要幫助。在前進的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助人是爲自己鋪路。
微笑。
學會微笑。不讓別人吃虧。
微笑是通向友誼的大門,面帶微笑比起緊繃的面孔更能在人際關系中占有主動。當你微笑著面對別人的時候,就好像在說:“你好,我喜歡見到你,和你一起共事我感到愉快。”你會發現,你的自信與友好會感染他人,當然也包括你的上司,使人油然生出好感,從而爲建立友好的上下級關系打下基礎。真誠的微笑是人際關系中最出色的潤滑劑,會融化前進路上的堅冰。
德國著名生理學家隆涅在92歲時,獲得了國家頒發的榮譽獎章。在頒獎大會上,他發表了一個極漂亮的演說:“我發現,出席今天會議的人們都希望永遠年輕,既然如此,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節省自己的精力,使自己延緩衰老,青春永駐,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上取得更多的成就。而我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皺一下眉頭需要牽動30塊肌肉,但笑一下則只需牽動13塊肌肉,可見笑一下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皺一下眉頭省得多。再說,皺眉頭是在緊縮肌肉,而笑是在舒展肌肉,兩者的功能是如此不同,既然如此,我親愛的同行,笑吧!”
十個微笑的理由:
1、 微笑比緊縮雙眉要好看。
2、 令別人心情愉悅。
3、 令自己的日子過得更有滋有味。
4、 有助結交新朋友。
5、 表示友善。
6、留給別人良好的印象。
7、送給別人微笑,別人也自然報以你微笑。
8、令你看起來更有自信和魅力
9、令別人減少憂慮。
10、一個微笑可能隨時幫你展開一段終生的友誼。
附:如何胎教?
佛教非常重視胎教,大藏經中有關胎教的,至少有叁部:《菩薩處胎經》;《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大寶積經·佛爲阿難說處胎會》。
孕婦懷胎的時候,要作如此想:這是菩薩來入胎,懷的是一尊小菩薩。心的念頭是非常重要的。懷孕時,心中常念觀音菩薩,多看觀音菩薩像,經常觀想菩薩慈祥的面容,對胎兒很有用;我們要經常保持心平氣和,想要生氣的時候,就趕快念觀音菩薩。懷胎時,不可以暴飲暴食、生活不正常。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情及心理現象,都會對胎兒産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心理、言語、行爲皆善。丈夫們可能認爲胎教僅是母親妊娠中的事,跟做父親的沒有關系,其實你的身心狀態會影響到你的太太,也就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所以良好的胎教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
念佛、念菩薩、念《大悲咒》、念經、聽佛樂等,都是很好的胎教。
《34、居士的學修要和出家人一樣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