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P6

  ..续本文上一页言不逊,语言粗俗,甚至满口污言秽语,对孩子也是骂声不绝,这些粗鲁的语言像毒菌一样污染著家庭的精神环境,毒害著孩子纯洁的心灵。

  要学会批评 。首 先 态度要宽容,明白我们大家都会犯不同程度的错误,所以批评别人时要用善解人意的态度。其次内容具体化,批评时尽量避免用大而无当的语句,使被批评的人明白你对什么具体事情不满意,使之能有纠正的可能。第三,对事不对人,不要说“你太笨” 、“你就是做不好”等攻击人格的语言,使之丧失信心。第四不要以批评为导向,而要以鼓励为导向。

  第二、暴躁的脾气:一些父母脾气急躁,性格乖戾,孩子是他们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许多孩子在父母大发雷霆时吓得心惊胆战。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第三、不良嗜好:据报导,在青少年吸烟者中,父母吸烟子女是父母不吸烟子女的3—3.5倍;“酒鬼”的子女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则更是如此,在一个彻夜打牌的家庭里不仅很难放一张安静的书桌,生活在赌徒身边,孩子的品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四、家庭关系紧张:夫妻或婆媳感情不和,关系紧张。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儿童那纯真、活泼的天性势必备受折磨,以致情绪消沉、无所适从,饮食、睡眠、学习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家庭的精神垃圾远不止这些。如有些家长爱吹牛、撒谎,或自私,好占小便宜,或缺乏责任心等,这些都躲不过孩子机灵的眼睛与敏感的耳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若想孩子成人成才,家长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防精神垃圾“污染”孩子。170

  (8)教孩子行善。

  供养各位几个事例,很有参考价值。

  事例一:晚饭后,儿子对我说,班上同学刘丽的腿病又犯了。刘丽父母都是工人,为治好刘丽的腿病花了不少钱,这回肯定又够呛。我就问儿子准备为刘丽做点什么。儿子说:“已与班上同学商议好了,明天放学后一同去病房看望刘丽,顺便买一束鲜花祝刘丽早日康复。”我说:“刘丽家庭这么困难,除此之外,还应尽力给她一点实在的帮助。”儿子眨巴著眼睛,好像明白了,马上从房间将储蓄罐拿了出来,说:“对,明天也要像报上登载的那样到全校组织募捐,号召大家开展爱心行动。”并毫不犹豫地砸碎了储蓄罐,表示明天就当第一个捐助人。听儿子这么说,我一高兴,就赏给儿子一个热吻。

  事例二:儿子以前可不像现在这样有爱心。同其他家的小孩一样,任性、调皮、胡闹,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合其意就哭闹不止。吃饭时,他敢将不合口的饭菜倒在桌上并“雷霆大发”。客人来了爱理不理,有时客人小孩来抢儿子玩具,儿子毫不讲情面,当面“奖赏”他几脚。一次玩耍时,儿子嫌身边的小黄狗碍事,赶不走它,就拿起刚倒在杯子里的开水猛地往小狗身上倒,小黄狗呜呜惨叫不已,儿子却一点也不心疼,还说该打。家中出了如此“小暴君”,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想孩子如此发展下去,说不准就会成为那位往狗熊身上泼硫酸的大学生,要真是那样,可就是家庭悲剧了。

  我决心培养儿子的爱心。教儿子行善,首先从改变儿子的生活习性入手,一日三餐定量,不准吃零食,不吃饭就饿著,杀杀儿子的锐气,没几天儿子果然就乖了。我又限制了儿子玩游戏的时间和数量,确定了审查制度,凡血腥、暴力游戏一概拒之门外。闲暇时我带儿子上公园踏青,去百鸟园听鸟语闻花香,体会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温馨。我还带儿子欣赏了几次高雅音乐会,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净化儿子的心灵。

  为了让儿子从书本上接受真善美的教育,我精心挑选了一批儿童道德读物,与儿子一同学习,告诉儿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行受人夸,恶行遭报应,并将一些惩恶扬善的警句整理出来,编成各种道德诗,让儿子每天背诵一首。说谎几乎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坏毛病都是从孩子沾上说谎习性开始的。为治好儿子说谎的毛病,我给儿子做了一个“行为录”,每天将孩子说的话,做的事记载在“行为录”上,晚上进行小结。好事和善行记正面,用红笔打勾勾,说谎和坏事记反面,用黑笔打XX,并写上警示鞭挞评语,一周后总结,根据表现决定本周是该奖赏还是惩罚。奖赏方式有出外郊游等;处罚则是反思,写检讨。此招一出,往日疯疯癫癫的儿子变得爱看“行为录”了,时常久久注视著,尤其是为自己好事上了“行为录”、受了奖赏而兴奋,脸上久久地洋溢著可爱的笑容。

  事例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培养孩子的善行,首先得从家长做起,为此,我们夫妇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从不闹矛盾。与人相处时,真诚待人,热心相助,决不恶语相向,或大动干戈。在教育孩子上,我从不体罚儿子,而是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自己体会到错误的性质和程度,从而自己提出改正意见。我常告诫儿子,不管别人怎样看待“善行”,或对“善行”抱无所谓的态度,但“善行”作为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呼唤,自有其作用和价值。“善”是立足之本,尤其是孩子从小要有这种品行。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我对孩子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善行教育中,我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也体会到了我的成功。我不奢望儿子将来会有多大伟绩和出息,但至少孩子应有同情心、爱心,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从儿子的表现中,我觉得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子向善了,小时候那个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小暴君”正悄然远去,他开始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行事的道理,他逐渐有了一个健康的内心世界,儿子成熟了。

  (9)教孩子学会做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把“怎样做人”列为第二大支柱。因为,世上难事千千万,最难还是做人难。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和教育的失误,许多孩子在对待如何做人的问题上认识模糊,缺乏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有约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使命,是家长、老师、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怎样教孩子学会做人呢?可以从“尊重、赞美、鼓励、包容、合作、微笑”这十二字真言开始。

  这十二个字不仅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学习的做人准则。

  尊重。

  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对人有礼貌。

  尊重人,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开端。所以,欧洲人说要学会微笑,中国人说和气生财。因为一个想做大事的人,或者一个想做领导的人,他最需要的才华不仅是他的业务能力,而是他的亲合力。

  尊重人,是崇高道德的表现。可以让失望的人找到希望,自卑的人找到自信,贫穷的人变得富有。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未成年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时时本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思想,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体贴别人,做到以人为本,切不可骄傲自满,恃才傲物,更不应该用语言去嘲讽羞辱他人,因为你在谩骂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贬低自己的人格。教育者必须教会孩子尊重人,用高尚品德感染人,用敦厚的心灵去善待人。

  重要的是,道声“感谢”是飞禽走兽所不能,而惟独人类能做的。换言之,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感谢,原本是我们人类最大的特权。所以,让我们大家重视这份拥有的特权。当我们领受到他人所给的欢乐时,要诚心诚意地说声“谢谢”。自己更别忘了时时给予他人帮助,让欢乐四处散播。

  赞美。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卡耐基建议在交往中要“慷慨地赞扬”;里奇在礼貌准则中提出“要尽量赞扬他人”。可见待人处世,与人交往,适度赞美他人是很重要的。

  赞美人,是现代社会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1921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选拔38岁的查尔·史考伯担任新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史考伯本人是这样来评价他的这段经历的:“我能得到这么多的薪金,主要是因为我跟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正是赞赏和鼓励。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赞美人,是激励人前进的最佳动力。有这样一位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随外婆读书,由于思念父母,课堂上忘记了听讲,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斥责。晚上外婆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孩子在家坐立不安,他等待著即将来临的惩罚。终于开门了,外婆笑容满面地进屋,拉著孩子的手说:家长会上,老师在赞美你哩,说你耳大头大,将来一定很有出息。孩子流泪了,他想:上午老师那么严厉地批评我,一定是老师怕别人嫉妒我而假装不喜欢我。从此,孩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省城重点学校。许多年后,孩子回老家,特意去看望当年的老师,并提起那次家长会。老师愧疚地说:那次家长会我说了你许多不好的话,并暗示你转学,不过你第二天的出色表现的确让我吃惊。此时,孩子终于明白:是外婆的赞美改变了他的命运。

  可…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