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4、居士的學修要和出家人一樣嗎?▪P6

  ..續本文上一頁言不遜,語言粗俗,甚至滿口汙言穢語,對孩子也是罵聲不絕,這些粗魯的語言像毒菌一樣汙染著家庭的精神環境,毒害著孩子純潔的心靈。

  要學會批評 。首 先 態度要寬容,明白我們大家都會犯不同程度的錯誤,所以批評別人時要用善解人意的態度。其次內容具體化,批評時盡量避免用大而無當的語句,使被批評的人明白你對什麼具體事情不滿意,使之能有糾正的可能。第叁,對事不對人,不要說“你太笨” 、“你就是做不好”等攻擊人格的語言,使之喪失信心。第四不要以批評爲導向,而要以鼓勵爲導向。

  第二、暴躁的脾氣:一些父母脾氣急躁,性格乖戾,孩子是他們壞脾氣和壞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許多孩子在父母大發雷霆時嚇得心驚膽戰。心理學家認爲,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性格與其說是從父母那裏“傳”來的,不如說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

  第叁、不良嗜好:據報導,在青少年吸煙者中,父母吸煙子女是父母不吸煙子女的3—3.5倍;“酒鬼”的子女也比同齡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惡習。賭博則更是如此,在一個徹夜打牌的家庭裏不僅很難放一張安靜的書桌,生活在賭徒身邊,孩子的品德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四、家庭關系緊張:夫妻或婆媳感情不和,關系緊張。在惡劣的家庭氣氛中,兒童那純真、活潑的天性勢必備受折磨,以致情緒消沈、無所適從,飲食、睡眠、學習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庭的精神垃圾遠不止這些。如有些家長愛吹牛、撒謊,或自私,好占小便宜,或缺乏責任心等,這些都躲不過孩子機靈的眼睛與敏感的耳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的發育和成長,因此,若想孩子成人成才,家長首先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以防精神垃圾“汙染”孩子。170

  (8)教孩子行善。

  供養各位幾個事例,很有參考價值。

  事例一:晚飯後,兒子對我說,班上同學劉麗的腿病又犯了。劉麗父母都是工人,爲治好劉麗的腿病花了不少錢,這回肯定又夠嗆。我就問兒子准備爲劉麗做點什麼。兒子說:“已與班上同學商議好了,明天放學後一同去病房看望劉麗,順便買一束鮮花祝劉麗早日康複。”我說:“劉麗家庭這麼困難,除此之外,還應盡力給她一點實在的幫助。”兒子眨巴著眼睛,好像明白了,馬上從房間將儲蓄罐拿了出來,說:“對,明天也要像報上登載的那樣到全校組織募捐,號召大家開展愛心行動。”並毫不猶豫地砸碎了儲蓄罐,表示明天就當第一個捐助人。聽兒子這麼說,我一高興,就賞給兒子一個熱吻。

  事例二:兒子以前可不像現在這樣有愛心。同其他家的小孩一樣,任性、調皮、胡鬧,處處以自我爲中心,不合其意就哭鬧不止。吃飯時,他敢將不合口的飯菜倒在桌上並“雷霆大發”。客人來了愛理不理,有時客人小孩來搶兒子玩具,兒子毫不講情面,當面“獎賞”他幾腳。一次玩耍時,兒子嫌身邊的小黃狗礙事,趕不走它,就拿起剛倒在杯子裏的開水猛地往小狗身上倒,小黃狗嗚嗚慘叫不已,兒子卻一點也不心疼,還說該打。家中出了如此“小暴君”,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想孩子如此發展下去,說不准就會成爲那位往狗熊身上潑硫酸的大學生,要真是那樣,可就是家庭悲劇了。

  我決心培養兒子的愛心。教兒子行善,首先從改變兒子的生活習性入手,一日叁餐定量,不准吃零食,不吃飯就餓著,殺殺兒子的銳氣,沒幾天兒子果然就乖了。我又限製了兒子玩遊戲的時間和數量,確定了審查製度,凡血腥、暴力遊戲一概拒之門外。閑暇時我帶兒子上公園踏青,去百鳥園聽鳥語聞花香,體會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溫馨。我還帶兒子欣賞了幾次高雅音樂會,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淨化兒子的心靈。

  爲了讓兒子從書本上接受真善美的教育,我精心挑選了一批兒童道德讀物,與兒子一同學習,告訴兒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行受人誇,惡行遭報應,並將一些懲惡揚善的警句整理出來,編成各種道德詩,讓兒子每天背誦一首。說謊幾乎是孩子的天性,許多壞毛病都是從孩子沾上說謊習性開始的。爲治好兒子說謊的毛病,我給兒子做了一個“行爲錄”,每天將孩子說的話,做的事記載在“行爲錄”上,晚上進行小結。好事和善行記正面,用紅筆打勾勾,說謊和壞事記反面,用黑筆打XX,並寫上警示鞭撻評語,一周後總結,根據表現決定本周是該獎賞還是懲罰。獎賞方式有出外郊遊等;處罰則是反思,寫檢討。此招一出,往日瘋瘋癫癫的兒子變得愛看“行爲錄”了,時常久久注視著,尤其是爲自己好事上了“行爲錄”、受了獎賞而興奮,臉上久久地洋溢著可愛的笑容。

  事例叁:人說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培養孩子的善行,首先得從家長做起,爲此,我們夫婦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從不鬧矛盾。與人相處時,真誠待人,熱心相助,決不惡語相向,或大動幹戈。在教育孩子上,我從不體罰兒子,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自己體會到錯誤的性質和程度,從而自己提出改正意見。我常告誡兒子,不管別人怎樣看待“善行”,或對“善行”抱無所謂的態度,但“善行”作爲社會的需求和時代呼喚,自有其作用和價值。“善”是立足之本,尤其是孩子從小要有這種品行。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爲的收獲;播上行爲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從我對孩子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善行教育中,我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也體會到了我的成功。我不奢望兒子將來會有多大偉績和出息,但至少孩子應有同情心、愛心,成爲一個受社會歡迎的人。從兒子的表現中,我覺得我的心血沒有白費,兒子向善了,小時候那個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小暴君”正悄然遠去,他開始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行事的道理,他逐漸有了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兒子成熟了。

  (9)教孩子學會做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把“怎樣做人”列爲第二大支柱。因爲,世上難事千千萬,最難還是做人難。當前,由于市場經濟負效應的影響和教育的失誤,許多孩子在對待如何做人的問題上認識模糊,缺乏規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指出:“我國現有約3.67億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因此,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使命,是家長、老師、教育者義不容辭的崇高職責。怎樣教孩子學會做人呢?可以從“尊重、贊美、鼓勵、包容、合作、微笑”這十二字真言開始。

  這十二個字不僅是對孩子們進行教育,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該學習的做人准則。

  尊重。

  尊重別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明禮誠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對人有禮貌。

  尊重人,是事業走向成功的開端。所以,歐洲人說要學會微笑,中國人說和氣生財。因爲一個想做大事的人,或者一個想做領導的人,他最需要的才華不僅是他的業務能力,而是他的親合力。

  尊重人,是崇高道德的表現。可以讓失望的人找到希望,自卑的人找到自信,貧窮的人變得富有。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麼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未成年人在與他人交往中,要時時本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思想,去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體貼別人,做到以人爲本,切不可驕傲自滿,恃才傲物,更不應該用語言去嘲諷羞辱他人,因爲你在謾罵別人的同時,實際上也在貶低自己的人格。教育者必須教會孩子尊重人,用高尚品德感染人,用敦厚的心靈去善待人。

  重要的是,道聲“感謝”是飛禽走獸所不能,而惟獨人類能做的。換言之,能夠表達出內心的感謝,原本是我們人類最大的特權。所以,讓我們大家重視這份擁有的特權。當我們領受到他人所給的歡樂時,要誠心誠意地說聲“謝謝”。自己更別忘了時時給予他人幫助,讓歡樂四處散播。

  贊美。

  俗話說“良言一句叁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卡耐基建議在交往中要“慷慨地贊揚”;裏奇在禮貌准則中提出“要盡量贊揚他人”。可見待人處世,與人交往,適度贊美他人是很重要的。

  贊美人,是現代社會人格魅力的具體表現。1921年,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選拔38歲的查爾·史考伯擔任新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的總裁,使他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年薪超過100萬美元的人。史考伯本人是這樣來評價他的這段經曆的:“我能得到這麼多的薪金,主要是因爲我跟人相處的本領。我認爲,我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産。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正是贊賞和鼓勵。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于嘉許,寬于稱道。”

  贊美人,是激勵人前進的最佳動力。有這樣一位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隨外婆讀書,由于思念父母,課堂上忘記了聽講,遭到了老師的嚴厲斥責。晚上外婆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孩子在家坐立不安,他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懲罰。終于開門了,外婆笑容滿面地進屋,拉著孩子的手說:家長會上,老師在贊美你哩,說你耳大頭大,將來一定很有出息。孩子流淚了,他想:上午老師那麼嚴厲地批評我,一定是老師怕別人嫉妒我而假裝不喜歡我。從此,孩子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努力學習,終于以優異成績考進了省城重點學校。許多年後,孩子回老家,特意去看望當年的老師,並提起那次家長會。老師愧疚地說:那次家長會我說了你許多不好的話,並暗示你轉學,不過你第二天的出色表現的確讓我吃驚。此時,孩子終于明白:是外婆的贊美改變了他的命運。

  可…

《34、居士的學修要和出家人一樣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